设计善意的生活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un3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5日惊蛰,“春雷始動”,这一天我们在读者群里互动,相约大家无论身处何处不妨一起听听春雷。第二日,真有朋友说听到了,还有孩子痴痴地趴在窗前等待惊蛰。小小的分享,颇让人有些触动。
  每到一个节气,微信公众号里总有人提醒你节气“三候”是什么;从孩子的绘本,到旅行产品体验,再到自然教育课程,节气也不时被提及。在什么季节吃什么东西,看什么风景,“当时当季”的概念,深受健康、教育、旅行、生态农业等领域的青睐。二十四节气本是农耕生活的经验总结,对于都市人而言没有太大的生产指导意义,更多以知识储备的方式留存着,致敬传统文化,想象乡野田园。而如今变化正悄然发生,自然乡野的生活逻辑正渐渐被更多人接受,节气也慢慢从知识变成了实际生活上的运用,并不只有看似“时髦”的都市农人才关心四季物候,普通的都市人也越发需要更加丰富多元的时间刻度。
  人们希望时间的划分不是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周一到周日的重复,而是和自然一起,有四季变化,有物候流转,记得一些花期,懂得几种野菜的时节,了解春耕秋收的规律,什么时间候鸟能够回归……时节像一把更加饱满的尺子,把都市以外的自然乡野、风土人情都囊括了进来,生活由此有了些许温润,多了一点想象的空间,也越发趋向善意——这份善意,指向周遭世界,也指向自我,多元使人包容。
  这些年,《海峡旅游》孵化多年的村跑带着都市人群,一次次山山水水地去关注自然乡野、风土时节,并不是一味去传统中寻找片刻温存,也不仅止步于做一次记录和梳理,我们想要做的,是发现传统生活背后至今动人的部分,并将其运用到当下。不惺惺作态,不退化保守,表达真实的生活需求,通过充分的理解和创意,将乡野、风土和时节设计成我们切实可体验和实现的生活内容。这也是本期“设计春日”专题的初衷。
  我们记录了四季分明的周宁山城,对话了三组“时节设计者”:他们或从自然中发掘多样的食物和乡野规律,让都市人可以享受到自然美食;或设计时节课程,让孩子们沉浸在更加丰满的时间和空间里,认识四季,也亲近神灵;或干脆就在都市社区中,设计屋顶农园,规划可食地景,让时节和自然更加贴近我们,也为环境减轻负担。而作为一本旅游杂志,基于对时节和风土的理解,我们也在旅行生活方式上进行了诸多尝试,从“村跑”到“陌上客”,无不是尽情投身于乡野,寻找并设计“当时当季”的体验,履行“归依自然,设计美好”的新生活理念。这个4月,我们的村跑也将带着大家去往周宁。
  一切设计,皆源于善意。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坚守传承古法技艺,在保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再有所创新,增加品种可以,但必须100%保留传统脉络。”这是吴辉木始终坚持的理念,也是“涂岭红”红茶的血脉所在。  再来迟一步,这春茶采摘可就结束了。  到泉港涂岭吴辉木的茶山上,大概是早晨九点多钟,稍宽敞点的小道上,刚采下的鲜叶隔着网就地铺开。一年之中,春季最忙,清明到立夏是春茶生产连续作业的时期。今年的春茶采摘已经开始半月,近三天接近
期刊
走过一条弯弯绕绕的小径,竹林随着风沙沙作响,它半弯着腰,给了道路一点掩映,一条绿色通道由此塑造而成。穿林而过,吸一大口新鲜空气,一座古香院落停在面前,近乎和自然融为一体,门牌上挂着“画月”两个大字。这家坐拥竹海壮景的小客栈位于成都蒲江县明月村的“谌塝塝微聚落”,几乎已经成了村里招牌的民宿之一。  线条与色彩留在画布上,是我在这里度过的日子  走进客栈,房屋结构高朗,给人不拘束的敞亮。设计是客栈最精
期刊
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建筑设计师白毛,自去年起成了贵州省黎平县茅贡镇的“新乡民”。他希望以自身的乡土实践,去呼吁更多年轻人进行返乡行动。和过去不同,这种出于自愿的“新上山下乡行动”,或许将为中国乡村带来更多元的可能性。  人类最佳的居住环境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读大学本科时,也许是专业氛围使然,白毛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当时国内社会已经隐约显露出对于乡野的渴望,常能见到有人在自家露台种菜,或是房地产广告里望海
期刊
根据官方记载,棉花画创始于1964年。当时,漳州一带的弹棉师傅把附在棉被上的平面棉花画分离出来,运用扎、塑、贴等工艺手法,配上无光纺布山水画作背景,创造出了一种立体画作,初叫“棉堆画”,后改为“棉花画”。这门手艺曾经远销海外,如今却只剩下郭美瑜一个传承人。这其中的大起大落,被称作是“三次下岗”。但即使是在今天,棉花画依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传承硬伤。  在媒体报道中,郭美瑜被描述成“让棉花画起死回生的
期刊
从北大化学博士到独立艺术家,程新皓的选择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却又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另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群体——归乡艺术者。面对熟悉的故土,他们比任何人都敏感地察觉着这里正在发生的变化,并试图用艺术创作者的视角解读,用静态图像来回应城市化的问题,为村落铺陈一种新的书写。  在认识程新皓之前,我从同事口中大致拼凑出了他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一个毕业于北大的化学博士,却选择成为独立艺术家,常驻在家乡云南,将
期刊
乡野常常被界定为一个理想的生活、创作之地——优质的环境,缓慢的生活节奏,拥有足够多的完善自我的时间与机会。正如明月村的新村民李佳所说:“乡野的慢,是一种有力量的慢,像太极,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可能使用着钝剑,一招一式很慢,但它一动,整个气场都被搅动了。”  2018年,返乡热潮趋于理性,那些继续留下来的人在乡野之中逐渐落实了个人生活,也在持续创作,用自己的理解去呈现所处的环境和具象生活,并通过各自
期刊
四月的厦门依然有着适宜出行的春日风景, 除了踏青赏花,在4月20日至22日的这个周末,前往2018中国(厦门)国际休闲旅游博览会的现场逛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本次展会着力打造海峡旅博会旅游产品热卖平台,期望让旅博会成为厦门“旅游双十一”。  在现场,不仅能看到熟悉的“台湾馆”和“金门馆”展馆,还有许多优质旅行社、民宿和文创产业的新面孔,他们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惊喜产品。43个来自港澳台、东南亚、欧洲、美
期刊
生活,把我们扔在了纷扰的城市圈,见惯了花花世界灯红酒绿。在某个时刻,也许只是静静地站在阳光下,抬头透过青翠的叶片去看蓝天,突然就萌生了想在大自然过简单生活的想法。在扬中,似乎可以承包你“向往的生活”。  扬中,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这里烟雨蒙蒙,小桥流水,是鱼米之乡的富庶平原。扬中生活很慢,简单朴素又不失情趣:早上悠闲地和亲友一起吃个早茶,开始新的一天;在春日里去到郊外,跨上篮子,备上各种小剪刀、小
期刊
老太平县为“隐城”,原因有三。这座千年古城起势于山水,以半封闭式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塑造了宜居空间,移民在这片地广人稀的天地得以生存,以求“太平”,成就了乱世中的“隐城”,此其一;太平借山水之力曾有繁华商贸、发达文化、兴旺家族,然地表文化及传统积淀终究或毁于战乱,或隐于太平湖下,此其二;今日旅行发展方兴未艾,黄山盛名之兴,一山之隔徽州地区文化之盛,遮掩了其间太平的魅力,人们只知黄山徽州,不知太平
期刊
他们进入乡村生活,在此不断地修正自己,期望能将自身的经验演化为一种理想乡居生活的范本。同时乡村的那些构成元素,诸如土地、植被、建筑、人以及衍生的秩序与禁忌,也成为了他们观察的对象,并激发着他们的创作。  该如何生活与创作,才能既保有内心与行动上的独立,又免于孤独  在诸多年轻人返乡的故事中,南部生活共识社区的版本很真实。尽管才刚刚起笔,它就铺陈了许多伏线,让人期待后续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像自然生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