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导致视神经外伤、骨折压迫、挤压、牵拉所致的损伤。目前,虽然关于TON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临床中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TON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做一综述。目前多数研究认为早期应用激素和手术减压对于TON患者的视力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但仍需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临床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干细胞治疗在TON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来有可能成为治疗TON的有效方法。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导致视神经外伤、骨折压迫、挤压、牵拉所致的损伤。目前,虽然关于TON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临床中仍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TON的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争议做一综述。目前多数研究认为早期应用激素和手术减压对于TON患者的视力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但仍需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临床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干细胞治疗在TON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来有可能成为治疗TON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较差,改善这类患者的神经功能使其回归社会意义重大。然而,目前尚无任何一种治疗方式被证明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血肿周围水肿形成是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可量化标志,与血管内皮细胞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激活诱导血脑屏障损伤以及红细胞降解导致的铁沉积等相关。考虑到水肿具有占位效应,水肿与继发性损伤直接相关,以及水肿生长多变,生长窗口期长的特点,阻断血肿周围水肿的异常扩大已成为脑出血继发性损伤的诊疗靶点。未来,针对血肿周围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自然发展及其危险因素实施整体
目的评估D-二聚体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首次诊断为aSAH的患者资料,共1658例,所有患者根据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为Q1~Q44组,分别为415例、414例、414例、415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Q2、Q3、Q4和Q1分别进行匹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二聚体与各个结局的关联。由于目前临床尚无通用的D-二聚体分类标准,本研究尝试根据目前临床参考值上限的1、3、5、10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诊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治的怀疑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收集脑脊液样本分别进行mNGS检测及细菌培养,计算两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两者差异。结果共纳入80例怀疑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80(41±19)岁。经临床复核,即2名神经重症专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读并给出临床诊断,最终临
目的探讨失匹配负波及P3a联合脑电反应性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并于发病28d内行听觉失匹配负波(MMN)、P3a及脑电反应性(EEG-R)检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分为2组,GOS1~2分为预后不良组,GOS3~5分为预后良好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有统计学意义指标预测预后的效
目的探讨喙突截骨重建肩盂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到2020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106肩)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19例,左侧31例,右侧75例,年龄16~61(29.4±11.5)岁。术前前方恐惧试验均为阳性,均采用改良Latarjet手术通过“同轴共弧”重建肩盂缺损。随访时采用肩功能Rowe评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评分(SST)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记录术后肩关节复发脱位/半脱位率,X线片、C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不同骨髓抑制程度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进行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20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8~71(47.8±10.7)岁。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将入组患者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分为轻度组(0~Ⅱ度)98例和重度组(Ⅲ~Ⅳ度)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病理特征、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客观缓解率(O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M(Q1,Q3)]为53(43,6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身麻醉 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对照组)和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胸神经Ⅰ型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PCIA组(联合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时的疼痛强度数字(NRS)评分;首次疼痛时间和术后首次按压自控镇痛装置时间;术中瑞芬太尼总消耗量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7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马松瘤病例,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14~62岁,病史1~24个月,均为皮下触及肿物就诊。本组病例中,9例为单纯型,1例为混合型,1例为血管外型。超声影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马松瘤的特征,在其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患者凝血状态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形成和交联导致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高凝状态及微血栓的形成是造成迟发性脑缺血及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模拟人体内环境下凝血-纤溶整个过程,通过物理方法将血块弹性强度转换成图形,直观判断凝血情况并分析成因。应用TEG监测aSAH后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变化,以及探索这些变化与临床事件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治疗措施提供干预依据,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颈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以往的观念认为颈椎间盘切除、人工间盘置换术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具有微创、恢复快、疼痛缓解率高及可重复性优势的低温等离子汽化消融术逐步成为颈椎微创治疗技术的主流。本文主要总结了颈椎间盘相关疼痛的表现形式、病理机制,并对不同靶点低温等离子汽化消融术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研究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