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也随之产生。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并运用于网络之中,被大量的网友所使用。本文主要从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两个方面出发,研究网络语言得以发展的原因,并分析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所折射出来的文化现象,探讨网络语言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当代文化;互联网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的媒介语言。它的语言形式简洁生动,具有幽默感与娱乐性,自诞生以来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并且在广大网友之间广泛传播。随着广大网友的广泛使用与传播,网络语言不仅仅在网络媒体上得以使用,越来越多的人也将其带人到生活中来,甚至近几年在春晚舞台上也大量使用网络语,如“扎心了,老铁”、“蓝瘦,香菇”等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标准语言的一种变异形式,常见的形式主要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如“BF、GF”等;一句话的缩略形式,如“然并卵、何弃疗、细思极恐”等;语言的谐音形式,如“蓝瘦,香菇”;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如“520、1314”等。网络语言最开始是网友为了提高聊天效率而采用的语言输入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其中还有较多社会事件,娱乐新闻等所带给网友的某些影响也逐渐以网络语的形式得以发展和传播。
一、浅析网络语言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于根元先生认为,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大多数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为提高语言输入速度,而对汉语或英语进行的简化与改造。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络语言中存在一些怪字、错字、别字等情况,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生活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于虹认为:“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字、电子公告牌等一切网络中使用的语言。通过上述的阐述,我们可以对网络语音进行习题的理解与定义。
网络语言是广大网络用户通过网络而产生与使用的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的交际符号,它是由网民这样一个特定群体内部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二)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相应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被大量的网友朋友所使用。互联网本身具有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色。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载体,随着回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也相应的具有灵活性、简洁化、形象化等优点。网络语言是网友们为了迅速、便捷、彰显个性得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表达情感与见解而产生的。
网络语言也可以说是一种键盘语言。网络交流并不同于常规的交流形式,人们依靠简单的汉字及标点,并不能够表达出人们的情绪与态度,为克服标点、字母、符号有形无音的缺憾。网友们通过拼音、英文、汉字、数字的全拼、缩略、混合等生成方式,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生动的表达符号,使网络交流更加生动与灵活。因此,有人把网络语言的文化变异概括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他。由此可见,网络语言是广大网民之间约定俗成的一种新型交际符号,在网民之间广泛传播与使用。
二、网络语言的文化研究
(一)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化。语言和文化关系十分密切。美国人类学家A.怀特说:“人类的全部文明依赖于符号。由于符号的产生和运用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与此同时,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播。”从本质上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性因素。
“网络文化”与“网络语言”的关系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是网络文化的载体,是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网络文化是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网络文化是制约网络语言运用的决定性因素。
(二)网络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1.网络语言展现了一种生活态度。刘晴认为,网络语言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如积极乐观、生活现象的批判,对社会问题的思索等。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网友在网络交流中创造出大量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展现出网友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例如,当网友看到不理解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时,会说“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以一种幽默的口吻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此同时,网络上近几年所出现的网络语言也越发可爱,体现一种追求年轻化的生活态度,如“爱你呦”、“吓死宝宝啦”等广泛使用的网络流行语。
2.网络语言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思想。中华文化一直坚持兼容并包的思想,有选择的吸收借鉴其他名族的优秀文化。在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中英文夹杂甚至是英文缩写的现象,体现出广大网民对西方语言文化的接受与容纳,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思想。如:《大话西游》中“I服了YOU”就是典型的中英文夹杂的例子。像这种例子在网络语言中还有很多,如“BF”相当于英文中的“Boy friend”(男朋友),“GF”相当于英语中的“Girl friend”(女朋友)等。
(三)网络语言的文化影响。
1.网络语言开拓了人们在语言上的选择,颠覆了传统语言的规范性。网络语言推崇自我、追求个性、花样翻新、使语言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网络语言的独特语句,多数都是即兴创作,也许是在网上娱乐过程中的一闪念。网友们常采用缩写的形式,来提高交流速度,如:“然并卵”就是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的简称;还会选择一些数字和字母来表达某些意义,如“3Q”就是thank you的简称。网友在语言的选择上高度自由,然而,像“普大喜奔”等这样的网络语言,也颠覆了传统语言的规范性,这无疑对传统语言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2.网络语言引起性别语言的变迁。网络语言产生并运用于完全虚拟的语言环境中,宽松的语言环境可以使男女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男女也可以选择隐匿自己的性别,甚至有意识的改变的自己的性别,不同的性别设定使网友的语言表达形式也随之改变,从而引起性别语言的变迁。
3.网络语言阻碍了人们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网络具有交互性、自由性与便携性,它不仅仅促进了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与传播,也使一些低俗的语言得以产生与传播。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很容易诱发出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与邪恶并加以传播,越来越多的键盘侠,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随意发表恶意言论,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同时,也使得大量的网络使用者的心灵受到伤害,尤其是造成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失范,影响了青年一代网民健康人格的塑造,阻碍了人们对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
网络语言是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新型语言符号系统。它是由网友这一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生的交际工具,其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网络文化的发展特征。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其对社会文化的影響有好有坏。网络语言一方面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是人们的交流更简洁融洽,另一方面也颠覆了传统语言文化的规范化。网络语言的自由化与灵活化,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低俗、腐朽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综上所述,我们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规范网络语言体系,有选择性的使用和传播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当代文化;互联网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的媒介语言。它的语言形式简洁生动,具有幽默感与娱乐性,自诞生以来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并且在广大网友之间广泛传播。随着广大网友的广泛使用与传播,网络语言不仅仅在网络媒体上得以使用,越来越多的人也将其带人到生活中来,甚至近几年在春晚舞台上也大量使用网络语,如“扎心了,老铁”、“蓝瘦,香菇”等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标准语言的一种变异形式,常见的形式主要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如“BF、GF”等;一句话的缩略形式,如“然并卵、何弃疗、细思极恐”等;语言的谐音形式,如“蓝瘦,香菇”;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如“520、1314”等。网络语言最开始是网友为了提高聊天效率而采用的语言输入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其中还有较多社会事件,娱乐新闻等所带给网友的某些影响也逐渐以网络语的形式得以发展和传播。
一、浅析网络语言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于根元先生认为,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大多数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网络使用者为提高语言输入速度,而对汉语或英语进行的简化与改造。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络语言中存在一些怪字、错字、别字等情况,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生活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于虹认为:“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用户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字、电子公告牌等一切网络中使用的语言。通过上述的阐述,我们可以对网络语音进行习题的理解与定义。
网络语言是广大网络用户通过网络而产生与使用的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的交际符号,它是由网民这样一个特定群体内部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二)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发展。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相应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被大量的网友朋友所使用。互联网本身具有自由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色。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载体,随着回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也相应的具有灵活性、简洁化、形象化等优点。网络语言是网友们为了迅速、便捷、彰显个性得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表达情感与见解而产生的。
网络语言也可以说是一种键盘语言。网络交流并不同于常规的交流形式,人们依靠简单的汉字及标点,并不能够表达出人们的情绪与态度,为克服标点、字母、符号有形无音的缺憾。网友们通过拼音、英文、汉字、数字的全拼、缩略、混合等生成方式,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生动的表达符号,使网络交流更加生动与灵活。因此,有人把网络语言的文化变异概括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他。由此可见,网络语言是广大网民之间约定俗成的一种新型交际符号,在网民之间广泛传播与使用。
二、网络语言的文化研究
(一)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化。语言和文化关系十分密切。美国人类学家A.怀特说:“人类的全部文明依赖于符号。由于符号的产生和运用使得文化得以产生和存在。与此同时,由于符号的使用才使得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播。”从本质上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性因素。
“网络文化”与“网络语言”的关系也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语言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是网络文化的载体,是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网络文化是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基础,网络文化是制约网络语言运用的决定性因素。
(二)网络语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1.网络语言展现了一种生活态度。刘晴认为,网络语言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如积极乐观、生活现象的批判,对社会问题的思索等。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网友在网络交流中创造出大量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展现出网友们的一种生活态度。例如,当网友看到不理解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时,会说“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以一种幽默的口吻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此同时,网络上近几年所出现的网络语言也越发可爱,体现一种追求年轻化的生活态度,如“爱你呦”、“吓死宝宝啦”等广泛使用的网络流行语。
2.网络语言体现中外文化交流的思想。中华文化一直坚持兼容并包的思想,有选择的吸收借鉴其他名族的优秀文化。在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中英文夹杂甚至是英文缩写的现象,体现出广大网民对西方语言文化的接受与容纳,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思想。如:《大话西游》中“I服了YOU”就是典型的中英文夹杂的例子。像这种例子在网络语言中还有很多,如“BF”相当于英文中的“Boy friend”(男朋友),“GF”相当于英语中的“Girl friend”(女朋友)等。
(三)网络语言的文化影响。
1.网络语言开拓了人们在语言上的选择,颠覆了传统语言的规范性。网络语言推崇自我、追求个性、花样翻新、使语言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网络语言的独特语句,多数都是即兴创作,也许是在网上娱乐过程中的一闪念。网友们常采用缩写的形式,来提高交流速度,如:“然并卵”就是然而并没有什么用的简称;还会选择一些数字和字母来表达某些意义,如“3Q”就是thank you的简称。网友在语言的选择上高度自由,然而,像“普大喜奔”等这样的网络语言,也颠覆了传统语言的规范性,这无疑对传统语言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2.网络语言引起性别语言的变迁。网络语言产生并运用于完全虚拟的语言环境中,宽松的语言环境可以使男女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男女也可以选择隐匿自己的性别,甚至有意识的改变的自己的性别,不同的性别设定使网友的语言表达形式也随之改变,从而引起性别语言的变迁。
3.网络语言阻碍了人们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网络具有交互性、自由性与便携性,它不仅仅促进了信息与知识的交流与传播,也使一些低俗的语言得以产生与传播。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很容易诱发出人性深处的各种丑陋与邪恶并加以传播,越来越多的键盘侠,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随意发表恶意言论,破坏了网络环境的同时,也使得大量的网络使用者的心灵受到伤害,尤其是造成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失范,影响了青年一代网民健康人格的塑造,阻碍了人们对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
网络语言是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产生的新型语言符号系统。它是由网友这一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生的交际工具,其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网络文化的发展特征。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其对社会文化的影響有好有坏。网络语言一方面反映了一种生活态度,是人们的交流更简洁融洽,另一方面也颠覆了传统语言文化的规范化。网络语言的自由化与灵活化,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低俗、腐朽的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综上所述,我们要加强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规范网络语言体系,有选择性的使用和传播网络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