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bqn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覆盖高中历史课程,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对高中历史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每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浅要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改革 新课程 思考
  在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传统教育以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作为任务的教育理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传播速度已经远落后于知识的产生和更新速度,教育必须将更多的重心转向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掌握握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一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教育改革席卷了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推动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不再只是传递历史知识,还转向了学生的需要和发展,高中历史教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从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去深入实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以切实附合新时期发展的需求。
  1、初高中学科相互渗透衔接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单从课堂知识看,新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知识距离拉大,有所脱节。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的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发展的过程,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新课程改革采用模块和专题的方式呈现,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历史是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纵向次序和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以免学生思维混乱、脉络不清。
  2、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使高中历史课程必须进行改革,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又给整个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冲击和挑战如果依然采用传统教育观念,必然会无力应对,必须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起服从于教育改革、服务于素质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只要教育理念转变了,才能真正建立起新的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出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使高中历史教育改革被整个社会认可和接受,营造出良好的改革氛围。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转变教育观念的重点,必须优先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优化教师适应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知识更新能力,尤其是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心理辅导教育能力等,都需要老师不断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
  3、要以新课程为指挥棒进行历史教学
  第一,课程内容好坏、质量高低关系乃至决定未来的发展,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对象,面向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更好地焕发它的生命力。第二,教学过程中要有平等和谐、互动开放、体验感悟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实实在在投入新课改活动中,不能打着新课改的旗号,实际沿用传统的老教学方法,更不能抑制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而要树立发展本位的教材教育观。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它拓展了课程教育目标的内涵,更加注重人的發展过程,更加强调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做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和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如何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成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4、灵活应用教材新教材
  改革后采用专题单元编写体例,每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而每单元又由相互联系的各课构成有机整体。首先,要整合教材资源。这就需要在模块内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要适当地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在教学实践中,专业术语多的单元往往出现教师很难在规定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可适当调整单元教学顺序,使专题史自成一体,有利于学生理解其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例如,在讲授新中国外交关系内容之前,先让学生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及其演变有个较清晰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理解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就显得驾轻就熟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调整、挖掘教学内容,使核心内容更清晰明了。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能较好地实现课程目标要求。
  5、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历史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长生不老的故事后,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再如,在讲授司马迁、曹雪芹、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就史学巨篇《史记》、曹雪芹在贫病饥寒交加中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的坚强意志以及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等事例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养成高尚的品质,树立以民族、国家的富强为已任的远大理想。
  6、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
  虽然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但实际上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现有的教育理论、文化背景、教学方式、师资培养体系、社会环境等,都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相去甚远,极大的影响了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要进一步深化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更多更为实际性的成效,真正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深入的进行改革,使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使课程设计更具人文内涵,使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多样,使社会认知更能明确教学改革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晋.课程改革下泊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华章,2012.(12)
  [2]赵继红.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考[J].新校园(中旬刊),2011.(02)
  [3]赵日新.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索[J].新课程学习(中),2012.(01)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点燃学生的創新之火,我粗浅地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创设教学情境,发展创新思维 
期刊
摘要:本文着力于高年级课外阅读的教学实践探索,从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评价两个方面入手,根据所在教班级的具体情况,作了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地实践。首先在接班的第一学期努力在班上营造出读书的氛围,通过开展多种阅读活动的形式,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书的热爱。在第二学期,指导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有计划地读书,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体会读书的成功的喜悦。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但农村小学和城市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科技馆等科学宣传场所,这些都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