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2
摘 要 在跆拳道比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除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实力和身体素质训练外,还有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训练。本研究以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训练为研究对象,将通过理论材料查询并结合实际教学,运用体育学相关理论,通过教练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运动员心理对比赛的影响为出发点,对心理能力的训练进行分析。以求找出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有帮助的训练方法,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跆拳道 心理训练 心理能力
一、体育比赛中心理能力的地位分析
近年来,体育赛事空前发展,大到全世界范围的顶级赛事——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小到学校田径运动会、乡镇组织的农民运动会等。体育竞赛中参赛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和战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却是取得胜负的关键。高水平运动员在体能、技能等方面常常表现得难分伯仲,比赛结果的点滴之差,常常正是由于心理能力的差别所致[1]。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不管是羽毛球比赛中的林丹、李宗伟、谌龙,乒乓球赛场上的马林、张义科、丁宁还是NBA赛场上的乔丹、科比、詹姆斯、姚明,跆拳道赛场上的陈中、罗微和小将吴静钰,他们都是赛场上主角,这与强大的“心理”素质密不可分。然而心理能力训练不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更影响运动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坚持性。
跆拳道比赛中,两强交锋,心理能力强者胜,这在国内外比赛中早已屡见不鲜。心理能力训练是掌握、提高专项技术、战术的动力,心理能力的稳定性在重大比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之间通过相互比较而判优劣,运动员能否在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中熟练、准确、连贯地运用技术完成每一次的进攻与防守,与其说是技术的比试,不如说是心理上的较量。
二、跆拳道运动中的心理能力训练
人是身体与心理的统一整体,身体可以比喻成“硬件”而心理则可比喻成“软件”。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说,跆拳道比赛是两位选手的同场对抗,从生理到心理,从意识到身体,技术到战术的全面较量的比赛。跆拳道运动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抗衡更是心理上的较量。那么什么是心理能力呢?它是指运动员之间的接触,观察对手习惯性技术动作,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总结出敌我双方的性格特点(或群体的心理状态),针对对方的心理弱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在无形中打击对手的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以达到竞技比赛的目的。这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
当今世界体坛表明,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所谓心理训练可以理解为对运动员在心理方面有目的地进行定向训练的过程。心理能力是充分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能力的保证。尤其在当前国际体坛上,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能力的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发挥心理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没有突破就没有训练,没有突破就没有生命力。
三、跆拳道运动心理能力训练方法
(一)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是心理训练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语言暗示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技能视神经和记录得到放松。放松训练实际上是调节情绪的有效训练方法,是心理训练的基本功。要进行心理训练往往要从放松训练开始[3]。模拟在比赛条件下进行放松训练的主要有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消除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增强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集中注意力能力为表象训练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为跆拳道赛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1.表象训练放松法
这种方法是使运动员想象他通常感到放松与舒适的环境,让运动员在脑子里将自身置于这个环境之中,使身体得到放松,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使表象中的环境清晰,在大脑中能生动地看到想象的环境,增加情境对运动员的刺激强度。
2.自我暗示放松法
开始由教练员指导运动员依次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同时增强呼吸,经过几次指导之后,让运动员自己独立完成。在开始时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全身肌肉放松,以后会使时间逐渐缩短,最后可用较少时间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呼吸、慢呼气,使之立即出现一种放松反应。其次,运用默念套语的方式进行自我暗示。如:我的肢肌肉放松了、我的小腿放松了等等。在进行放松时,还可使用暗示语或录音。
3.音乐调节放松法
选听不同的音乐能使人兴奋、也可使人镇定。音乐给予人的“声波信息”可以消除大脑所产生的紧张,也可以帮助人内在地集中注意力,促使大脑的井然有序。在大赛之前,让心理紧张的运动员听听音乐,可以调节情绪(如游泳运动员在比赛前为防止外界干扰,带耳麦听音乐的方式)。
(二)赛前模拟训练法
赛前主要通过模拟训练来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状态,使之与比赛的环境气氛相适应,在各个方面尽可能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以解除运动员紧张的心理状态和培养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4]。教练可以在赛前通过资料文献、专家问答、观看录像以及观察、了解对手的技术战术等情况,模拟与对手、场地、设备、照明、观众、气候等情况相似的条件,让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的条件,以此来消除赛前紧张思想和注意力分散以及自信心不足等不良影响。
(三)赛前意志集中训练法
研究表明,赛前意志训练应该是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运动员施加心理负荷、补充心理能量、恢复疲惫心理、调节不良心理以求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进而在同场对抗的激烈比赛中取得胜利[5]。赛前意志训练特别要注意培养跆拳道运动员的顽强意志。当运动员在场上时,只能一个人去面对比赛,队员必须承受各种压力和挫折,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以创造性发挥。跆拳道运动员和教练首先要为比赛建立符合实际、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教练员要引导运动员专心于既定的目标,直到实现。教练员要善于在运动员遭到挫折、失去信心、表现出意志薄弱时,帮助运动员找出原因,鼓励队员树立信心,以旺盛的斗志去迎接新的战斗。要在每次胜利和失败之后,认真总结经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认真的心态,不懈的努力,打好每一场比赛。 (四)注意力训练法
注意力训练法是使跆拳道运动员学会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不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始终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活动任务上的训练。因为良好的注意力指向与稳定性不仅能保证运动员有效发挥运动水平,还能抵制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干扰,保持情绪的稳定。赛前可以通过视听觉、语言暗示等方法训练运动员的注意力品质。
(五)调节运气法
是进行心理和生理双重对抗的剧烈运动。根据人体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时会造成呼吸短促,而呼吸短促又会导致体能的急剧下降和情绪的更为紧张,这给实战者造成很大的不利。如果不及时地进行调整,将会出现心跳过速、四肢无力、思维迟钝的危险局面,从而降低攻击和对抗的持久性[6]。
(六)想象训练法
是运动员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现已经形成新的表象动作进行表象训练、念功训练、回想训练这几个概念虽有某些细微的差别,但都属于想象训练的范畴想象训练有助于运动员的学习,有助于运动员对比赛和训练进行模拟训练,运用内心练习能够减少运动员的焦虑,提高运动能力和更有效地对付各种各样应激情况的发生。
(七)变形技击法
变形技击法就是指变换技击和运动形式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在比赛中各种情绪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髓肌肉的变化的影响。如果情绪紧张,会造成心跳和脉搏加快,四肢发僵,动作呆板不协调等。此时可采用变形技击的方法,即通过技击的步法、身法和移动动作的速度、幅度、频率等的变换去调整情绪。当情绪比较紧张时,可采用节奏快、幅度小而快变的技击法,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发挥自己的技击特长来,以改变思维的内容,促使自己打出较有威力的击法,这种击法形式上的变换对调整情绪适应实战的需要是非常需要的。
(八)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意念控制实现情绪与行为控制。在搏击技击中,自己被对方击中后就应暗示自己;镇定,稳住打;如果自己击打对方奏效,也应暗示自己:一鼓作气,击倒对方。自我暗示法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它需要在比赛中反复的实战,不断地加以摸索和总结,根据比赛所要达到的目的和采用的技术、战术灵活运用,才能在比赛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能力已成为顶级运动员获胜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想象、放松、自我暗示、调节心理状态等心理能力的应用已被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在实践中证实,参赛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跆拳道实战心理训练,是一个综合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过程,是提高对抗能力的重要环节。教练员必须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赛前心理训练和实战心理训练。这样才能造就一个心理素质强大的运动员。
四、结论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必须在加强运动技能的技、战术水平实力和身体素质训练外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以提高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提高他们抗干扰能力,提高他们在比赛中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以提高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7]。否则很难在竞技场上取得优异的赛比成绩,它是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能力训练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希望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早日制定出各个项目的专项心理能力训练方案。
参考文献:
[1] 唐光耀.散打运动中心理素质训练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12.
[2] 贺奇乐.浅谈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2012.05.
[3] 李薇.体育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5] 于长泳.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J].教育与探索.2007.04.
[6]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7] 谢权良.浅析高中生篮球运动中的心理素质训练[J].科技视界.2012.09(25).
摘 要 在跆拳道比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除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实力和身体素质训练外,还有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训练。本研究以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训练为研究对象,将通过理论材料查询并结合实际教学,运用体育学相关理论,通过教练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运动员心理对比赛的影响为出发点,对心理能力的训练进行分析。以求找出对教练员和运动员有帮助的训练方法,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跆拳道 心理训练 心理能力
一、体育比赛中心理能力的地位分析
近年来,体育赛事空前发展,大到全世界范围的顶级赛事——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小到学校田径运动会、乡镇组织的农民运动会等。体育竞赛中参赛运动员在身体素质和战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小,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却是取得胜负的关键。高水平运动员在体能、技能等方面常常表现得难分伯仲,比赛结果的点滴之差,常常正是由于心理能力的差别所致[1]。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不管是羽毛球比赛中的林丹、李宗伟、谌龙,乒乓球赛场上的马林、张义科、丁宁还是NBA赛场上的乔丹、科比、詹姆斯、姚明,跆拳道赛场上的陈中、罗微和小将吴静钰,他们都是赛场上主角,这与强大的“心理”素质密不可分。然而心理能力训练不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更影响运动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坚持性。
跆拳道比赛中,两强交锋,心理能力强者胜,这在国内外比赛中早已屡见不鲜。心理能力训练是掌握、提高专项技术、战术的动力,心理能力的稳定性在重大比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之间通过相互比较而判优劣,运动员能否在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中熟练、准确、连贯地运用技术完成每一次的进攻与防守,与其说是技术的比试,不如说是心理上的较量。
二、跆拳道运动中的心理能力训练
人是身体与心理的统一整体,身体可以比喻成“硬件”而心理则可比喻成“软件”。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说,跆拳道比赛是两位选手的同场对抗,从生理到心理,从意识到身体,技术到战术的全面较量的比赛。跆拳道运动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抗衡更是心理上的较量。那么什么是心理能力呢?它是指运动员之间的接触,观察对手习惯性技术动作,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总结出敌我双方的性格特点(或群体的心理状态),针对对方的心理弱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逐步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在无形中打击对手的心志,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和利益,以达到竞技比赛的目的。这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
当今世界体坛表明,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突破口。所谓心理训练可以理解为对运动员在心理方面有目的地进行定向训练的过程。心理能力是充分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能力的保证。尤其在当前国际体坛上,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能力的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发挥心理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没有突破就没有训练,没有突破就没有生命力。
三、跆拳道运动心理能力训练方法
(一)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法是心理训练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语言暗示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技能视神经和记录得到放松。放松训练实际上是调节情绪的有效训练方法,是心理训练的基本功。要进行心理训练往往要从放松训练开始[3]。模拟在比赛条件下进行放松训练的主要有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有助于消除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增强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培养集中注意力能力为表象训练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为跆拳道赛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1.表象训练放松法
这种方法是使运动员想象他通常感到放松与舒适的环境,让运动员在脑子里将自身置于这个环境之中,使身体得到放松,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使表象中的环境清晰,在大脑中能生动地看到想象的环境,增加情境对运动员的刺激强度。
2.自我暗示放松法
开始由教练员指导运动员依次放松身体的各个肌肉群,同时增强呼吸,经过几次指导之后,让运动员自己独立完成。在开始时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全身肌肉放松,以后会使时间逐渐缩短,最后可用较少时间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只要意识到自身紧张的信号,马上进行深呼吸、慢呼气,使之立即出现一种放松反应。其次,运用默念套语的方式进行自我暗示。如:我的肢肌肉放松了、我的小腿放松了等等。在进行放松时,还可使用暗示语或录音。
3.音乐调节放松法
选听不同的音乐能使人兴奋、也可使人镇定。音乐给予人的“声波信息”可以消除大脑所产生的紧张,也可以帮助人内在地集中注意力,促使大脑的井然有序。在大赛之前,让心理紧张的运动员听听音乐,可以调节情绪(如游泳运动员在比赛前为防止外界干扰,带耳麦听音乐的方式)。
(二)赛前模拟训练法
赛前主要通过模拟训练来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状态,使之与比赛的环境气氛相适应,在各个方面尽可能接近比赛的实际情况,以解除运动员紧张的心理状态和培养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4]。教练可以在赛前通过资料文献、专家问答、观看录像以及观察、了解对手的技术战术等情况,模拟与对手、场地、设备、照明、观众、气候等情况相似的条件,让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的条件,以此来消除赛前紧张思想和注意力分散以及自信心不足等不良影响。
(三)赛前意志集中训练法
研究表明,赛前意志训练应该是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运动员施加心理负荷、补充心理能量、恢复疲惫心理、调节不良心理以求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品质,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进而在同场对抗的激烈比赛中取得胜利[5]。赛前意志训练特别要注意培养跆拳道运动员的顽强意志。当运动员在场上时,只能一个人去面对比赛,队员必须承受各种压力和挫折,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以创造性发挥。跆拳道运动员和教练首先要为比赛建立符合实际、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教练员要引导运动员专心于既定的目标,直到实现。教练员要善于在运动员遭到挫折、失去信心、表现出意志薄弱时,帮助运动员找出原因,鼓励队员树立信心,以旺盛的斗志去迎接新的战斗。要在每次胜利和失败之后,认真总结经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以认真的心态,不懈的努力,打好每一场比赛。 (四)注意力训练法
注意力训练法是使跆拳道运动员学会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不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始终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活动任务上的训练。因为良好的注意力指向与稳定性不仅能保证运动员有效发挥运动水平,还能抵制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干扰,保持情绪的稳定。赛前可以通过视听觉、语言暗示等方法训练运动员的注意力品质。
(五)调节运气法
是进行心理和生理双重对抗的剧烈运动。根据人体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时会造成呼吸短促,而呼吸短促又会导致体能的急剧下降和情绪的更为紧张,这给实战者造成很大的不利。如果不及时地进行调整,将会出现心跳过速、四肢无力、思维迟钝的危险局面,从而降低攻击和对抗的持久性[6]。
(六)想象训练法
是运动员有意识地在头脑中重现已经形成新的表象动作进行表象训练、念功训练、回想训练这几个概念虽有某些细微的差别,但都属于想象训练的范畴想象训练有助于运动员的学习,有助于运动员对比赛和训练进行模拟训练,运用内心练习能够减少运动员的焦虑,提高运动能力和更有效地对付各种各样应激情况的发生。
(七)变形技击法
变形技击法就是指变换技击和运动形式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在比赛中各种情绪的产生,总是伴随着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髓肌肉的变化的影响。如果情绪紧张,会造成心跳和脉搏加快,四肢发僵,动作呆板不协调等。此时可采用变形技击的方法,即通过技击的步法、身法和移动动作的速度、幅度、频率等的变换去调整情绪。当情绪比较紧张时,可采用节奏快、幅度小而快变的技击法,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发挥自己的技击特长来,以改变思维的内容,促使自己打出较有威力的击法,这种击法形式上的变换对调整情绪适应实战的需要是非常需要的。
(八)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意念控制实现情绪与行为控制。在搏击技击中,自己被对方击中后就应暗示自己;镇定,稳住打;如果自己击打对方奏效,也应暗示自己:一鼓作气,击倒对方。自我暗示法没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它需要在比赛中反复的实战,不断地加以摸索和总结,根据比赛所要达到的目的和采用的技术、战术灵活运用,才能在比赛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能力已成为顶级运动员获胜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想象、放松、自我暗示、调节心理状态等心理能力的应用已被世界级优秀运动员在实践中证实,参赛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跆拳道实战心理训练,是一个综合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过程,是提高对抗能力的重要环节。教练员必须结合运动员自身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赛前心理训练和实战心理训练。这样才能造就一个心理素质强大的运动员。
四、结论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必须在加强运动技能的技、战术水平实力和身体素质训练外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以提高他们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提高他们抗干扰能力,提高他们在比赛中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以提高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7]。否则很难在竞技场上取得优异的赛比成绩,它是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能力训练的研究是有必要的,希望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早日制定出各个项目的专项心理能力训练方案。
参考文献:
[1] 唐光耀.散打运动中心理素质训练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7.12.
[2] 贺奇乐.浅谈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2012.05.
[3] 李薇.体育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
[4]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
[5] 于长泳.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J].教育与探索.2007.04.
[6]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7] 谢权良.浅析高中生篮球运动中的心理素质训练[J].科技视界.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