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下,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也会面临来自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在压力和困难接踵而至时,能不能合理调节身心以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关键在于他们是否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心态。本篇论文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举例分析了使高校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因素之一--完美主义。文章开篇对完美主义作了定义,区分了完美主义与一个人健康地追求完美之间的差别。同时,文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完美主义的类型、表现及危害作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干预完美主义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完美主义
英国首相邱吉尔有句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很精辟的阐明了完美主义者的害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完美主义”是对完美过分的一种极端追求。那种完善自我,健康地追求完美,并且在努力达到高标准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不是完美主义者。
一、完美主义的特性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通常有下列特性:注意细节;要求规矩、缺乏弹性;标准很高;注重外表的呈现;不允许犯错;自信心低落;追求秩序与整洁;自我怀疑;无法信任他人。
二、完美主义的类型、表现及危害
心理学家将完美主义性格分为三种类型:要求自我完美主义者、要求他人型的完美主义者、被人要求型的完美主义者。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观察到这三种类型在学生中不同比例的存在着,同时也深切的体会到了完美主义心理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的危害。
(一)要求自我完美主义者:给自己设下高标准,而且追求完美的动力完全是出于自己。学生小王是一个典型的属于第一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从小到大他是老师、父母和同学眼中标准的乖学生,可到了大三下半个学期,开始面临考研的压力,学期伊始他的心境与举动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看到成绩好的同学复习进度比自己快,解题能力比自己强时,突然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开始陷入担心自己考砸了没脸见人的误区当中而无法自拔,整天惶惶度日,学习成绩也开始受影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过分苛求自己,给自己定下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取得好的成绩时也并不喜悦,不像以前表现得那么自信了。同宿舍的同学发现他经常独自长时间坐着发呆,叹气,撕纸(撕成很细的小条)。开始多愁善感,疏远群体,对集体的事情变得漠不关心,做什么事更多的也是为自己着想。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小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超我因素太强大,自己的各方面均在超我的作用下受到限制,使得他在各方面均对自己产生苛求。超我是遵循道德原则的精神分析理论名词,他对本我起到监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超我太强大,在其个性上常常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甚至形成强迫性人格。因为自己在各个方面设定的标准过高,即使做了一件很出色的事情,也不能令自己满意,且常常归咎于自己,久而久之则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人际交往也会因此受到极大伤害。这一切都与“完美主义”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虽然很优秀,但是他看不到自己优秀的地方。作为一个悲观的完美主义者,他时刻感觉到自己距离既定目标很远,因此他自卑。长期在自卑心理的基础上,加上不断的未达到设定目标的挫折感作用下,便很容易出现忧郁,焦虑,强迫等情绪症状。
(二)要求他人型的完美主义者:为别人设下高标准,不允许别人犯错误。程某在班上担任班长一职,对工作要求尽善尽美的他经常让班委和班上同学觉得精疲力尽。但凡大小活动都要组织班上同学参加,不管班上其他同学的意见和整个班级的情况,他虽然明知这样不好,但无法控制。这种属于典型的要求他人型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会制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过度强迫自己和周围的人去达到这个目标,但总会在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中挣扎。
(三)被人要求型的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动力是为了满足其他人的期望,总是感觉自己被期待着,时刻都要保持完美。完美主义者的潜意识里会有许多非理性的想法,如“我一定要完美,否则就会让……很失望”等。小陈在学校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极其认真,只要是老师布置下的任务和班级的需要,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他都反复思考、认真完成。由于他做事认真而且积极,在学校的几年里进步很大,又很快入党,而且经常获得各项荣誉。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在学校表现优秀的同学,毕业之后工作却并不如意。在单位里不像在学校里,各种事情基本上都得自己找着干,没有了别人的指派,他就感觉到无所适从,觉得不是别人需要和布置的事情,即使自己干了,也没有别人看见,渐渐的失去了上进心,迷失了方向。这种被人要求的完美主义者很少真正的关注自己,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之上,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使自己深陷入别人的意识之中,这样就未能建立起自己独立的人格,久而久之,形成了惯性思维,把自己的满足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之上,一旦自己独立起来,就会失去自己的方向,感到无所适从。
三、完美主义应该从多种途径进行干预
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不足并能宽容待之的人,可以说是自信的,心态也是健康的。如果人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完美主义倾向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治疗主要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心身疾病,关键是从心理下手。然而这种倾向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通过在生活中慢慢思考,逐渐内化并付诸行动,有助于消除完美主义倾向,重塑性格特征,从心理上消除引发身体与心理不适的源头。
(一) 学会接受平庸: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物,人因为接纳生活的平凡,于是感谢奇迹,因为感激奇迹而热爱生活。当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时,你会发现生活豁然开朗。
(二) 适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于一些新的,富于挑战意义的工作,不作过于乐观的要求。先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合理的目标,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学习和训练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 正确认识失败: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四)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别期待你周围的人都完美无缺。生活中有不少大发雷霆或紧张不安的情绪都是源起于他人的某些细节行为并未达到你的完美主义或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这时其实是你把自己的完美主义强加给其他人。
(五)变“固定品质”为“固定时间”:一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做每件事也应该限定完成的时间,以能付出的时间来规范事情的品质,创造相对宽松平和的心理气氛。
(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自我从宇宙的中心拿走。不要想象所有的东西都会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运行。让你的问题和你的生活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丢掉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带给你的过度的紧张。
在竞争日渐增大的当今社会,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是高效工作和品质生活的保证。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强化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自信、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宏飞,张小燕.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2004.9
[2]林崇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王芳著.心理学名著导读【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1
[4]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心理科学2004.4
【关键词】高校学生;完美主义
英国首相邱吉尔有句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很精辟的阐明了完美主义者的害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完美主义”是对完美过分的一种极端追求。那种完善自我,健康地追求完美,并且在努力达到高标准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人,不是完美主义者。
一、完美主义的特性
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通常有下列特性:注意细节;要求规矩、缺乏弹性;标准很高;注重外表的呈现;不允许犯错;自信心低落;追求秩序与整洁;自我怀疑;无法信任他人。
二、完美主义的类型、表现及危害
心理学家将完美主义性格分为三种类型:要求自我完美主义者、要求他人型的完美主义者、被人要求型的完美主义者。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我观察到这三种类型在学生中不同比例的存在着,同时也深切的体会到了完美主义心理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的危害。
(一)要求自我完美主义者:给自己设下高标准,而且追求完美的动力完全是出于自己。学生小王是一个典型的属于第一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从小到大他是老师、父母和同学眼中标准的乖学生,可到了大三下半个学期,开始面临考研的压力,学期伊始他的心境与举动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看到成绩好的同学复习进度比自己快,解题能力比自己强时,突然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开始陷入担心自己考砸了没脸见人的误区当中而无法自拔,整天惶惶度日,学习成绩也开始受影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过分苛求自己,给自己定下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取得好的成绩时也并不喜悦,不像以前表现得那么自信了。同宿舍的同学发现他经常独自长时间坐着发呆,叹气,撕纸(撕成很细的小条)。开始多愁善感,疏远群体,对集体的事情变得漠不关心,做什么事更多的也是为自己着想。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小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超我因素太强大,自己的各方面均在超我的作用下受到限制,使得他在各方面均对自己产生苛求。超我是遵循道德原则的精神分析理论名词,他对本我起到监控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超我太强大,在其个性上常常表现出完美主义倾向,甚至形成强迫性人格。因为自己在各个方面设定的标准过高,即使做了一件很出色的事情,也不能令自己满意,且常常归咎于自己,久而久之则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人际交往也会因此受到极大伤害。这一切都与“完美主义”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虽然很优秀,但是他看不到自己优秀的地方。作为一个悲观的完美主义者,他时刻感觉到自己距离既定目标很远,因此他自卑。长期在自卑心理的基础上,加上不断的未达到设定目标的挫折感作用下,便很容易出现忧郁,焦虑,强迫等情绪症状。
(二)要求他人型的完美主义者:为别人设下高标准,不允许别人犯错误。程某在班上担任班长一职,对工作要求尽善尽美的他经常让班委和班上同学觉得精疲力尽。但凡大小活动都要组织班上同学参加,不管班上其他同学的意见和整个班级的情况,他虽然明知这样不好,但无法控制。这种属于典型的要求他人型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会制定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过度强迫自己和周围的人去达到这个目标,但总会在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中挣扎。
(三)被人要求型的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动力是为了满足其他人的期望,总是感觉自己被期待着,时刻都要保持完美。完美主义者的潜意识里会有许多非理性的想法,如“我一定要完美,否则就会让……很失望”等。小陈在学校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极其认真,只要是老师布置下的任务和班级的需要,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他都反复思考、认真完成。由于他做事认真而且积极,在学校的几年里进步很大,又很快入党,而且经常获得各项荣誉。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在学校表现优秀的同学,毕业之后工作却并不如意。在单位里不像在学校里,各种事情基本上都得自己找着干,没有了别人的指派,他就感觉到无所适从,觉得不是别人需要和布置的事情,即使自己干了,也没有别人看见,渐渐的失去了上进心,迷失了方向。这种被人要求的完美主义者很少真正的关注自己,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之上,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使自己深陷入别人的意识之中,这样就未能建立起自己独立的人格,久而久之,形成了惯性思维,把自己的满足建立在别人对自己的肯定之上,一旦自己独立起来,就会失去自己的方向,感到无所适从。
三、完美主义应该从多种途径进行干预
能认识到自己有种种不足并能宽容待之的人,可以说是自信的,心态也是健康的。如果人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追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完美主义倾向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治疗主要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心身疾病,关键是从心理下手。然而这种倾向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通过在生活中慢慢思考,逐渐内化并付诸行动,有助于消除完美主义倾向,重塑性格特征,从心理上消除引发身体与心理不适的源头。
(一) 学会接受平庸: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物,人因为接纳生活的平凡,于是感谢奇迹,因为感激奇迹而热爱生活。当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世界时,你会发现生活豁然开朗。
(二) 适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于一些新的,富于挑战意义的工作,不作过于乐观的要求。先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合理的目标,每次总能接近或超过,这样下去,才能培养起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以后学习和训练中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 正确认识失败:谁都会遇到失败,不同的只是失败的多少而已。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消极态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应把失败看作是自己前进道路上宝贵的反面经验,相信这一次失败之后一定就是成功。
(四)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别期待你周围的人都完美无缺。生活中有不少大发雷霆或紧张不安的情绪都是源起于他人的某些细节行为并未达到你的完美主义或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这时其实是你把自己的完美主义强加给其他人。
(五)变“固定品质”为“固定时间”:一个人每天所拥有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做每件事也应该限定完成的时间,以能付出的时间来规范事情的品质,创造相对宽松平和的心理气氛。
(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自我从宇宙的中心拿走。不要想象所有的东西都会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运行。让你的问题和你的生活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丢掉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带给你的过度的紧张。
在竞争日渐增大的当今社会,拥有一个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是高效工作和品质生活的保证。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强化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健康、自信、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杨宏飞,张小燕.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2004.9
[2]林崇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王芳著.心理学名著导读【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1
[4]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心理科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