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清楚表达的沟通
(一)让孩子认识我们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因此要学习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免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人常常有一种不自觉的表现,就是对旁人很客气,对愈陌生的人愈礼遇,而对于自己愈亲密的人反而会给予愈大的伤害,这是因为对亲密的人有要求,有期待;当期待不被满足时,就产生挫折,而引发情绪。所以父母要学会让孩子认识我们的情绪,而能相互配合。
美国教育学者爱德穆有一句名言:“父母对孩子的训练,不在于他们能成为多么聪明、有成就的人,乃是训练他们能与人相处,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能承担行为产生的结果。”
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同情心,如果给他们机会,其实他们是很能与你配合的。有一天下午,我在房间里休息,我的女儿没几分钟就进来在我脸上比画两下,我问她:“妹妹,你做什么?”她说:“我要把你的脸弄平。”因为她看得出来那天我的脸色不好,所以虽然她在外面玩,也玩得很不安心,因此父母若不能学习使孩子认识你的情绪,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压力,并且如果从小不能学会与父母的情绪相处,长大后也不能适切地与别人的情绪相处。
在我辅导的经验里,许多来求助的人真正的问题,其实与他们的孩童经验有关。比如在他是孩子时,可能正拿着手枪,“砰砰砰”在客厅玩得很高兴,突然妈妈吼一声:“吵死了,到厨房去玩。”他拿着手枪转到厨房,又开始“砰砰砰”愈玩声愈大,妈妈又吼一句:“烦死了,不要在厨房玩。”于是他委屈地拿了手枪绕到院子去,不一会儿,又“砰砰砰”玩得忘了妈妈的训词,这时妈妈冲出来,“啪!啪!”两个耳光甩上去,“叫你不要玩,听见没有!”当场,他愣在那里,因为不知道妈妈生什么气?他玩手枪到底哪儿错了?等他长大后,可能最害怕,最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就是看别人莫名其妙的脸色。
所以父母要教导孩子,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而不是期待让他们自己体会或猜测我们的情绪。如何做呢?你可以告诉他:“今天妈妈很累了,你可不可以乖乖玩,不要吵妈妈。”他会懂的,而且会听话。反过来,如果他情绪不好而冒犯到你,他也会懂得道歉:“妈妈,对不起!我今天很烦,刚才对您讲话太冲了。”我们要与孩子配合与沟通,才不会让他们承受你情绪的压力。
(二)和孩子单独约会
孩子往往需要酝酿较长的时间,才能告诉我们他心里的话,有一首民谣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孩提时,拉着爸爸的衣袖说:‘爸爸!来陪我玩。’爸爸说:‘孩子!等我办完这件事情。’孩子大一点,又拉着爸爸的衣袖说:‘爸爸!陪我去骑脚踏车。’爸爸说:‘孩子!等我办完这件事情。’孩子长大后,对爸爸说:‘爸爸!我有事和你讨论。’爸爸说:‘孩子!等我办完这件事情。’有一天,爸爸办完了所有的事情,对孩子说:‘孩子,我有空了。’孩子说:‘爸爸!我要去办事情了。’”
人常常在无形中将我们最宝贵的时间,放在最琐碎的事情上,却忽略了与孩子的相处,和孩子失去了交心的默契,再好的管教之法,也是徒然。
尤其是做父亲的人,常常忙得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每一件事情都比孩子重要,孩子的年龄渐渐长大,直到有一天,父亲有时间和孩子好好交谈时,却发现彼此之间,已没有默契和话题可以谈了。所以教育学家劝勉做父亲的人:“如果肯将孩子当做你的一件生意,或一件要事,就可以大大改善亲子的关系。”
时间是彼此了解的基础,要花时间去培养感情,才能建立沟通的管道,我常建议父母亲们:“要和你们的孩子约会,并且是单独的约会。”在我孩子小的时候,我就常带他们去逛街、买玩具,然后去吃冰淇淋,花时间和他们相处和谈天,长大后他们也会常主动找我:“妈妈,我们去逛街。”在逛街时,他们会告诉我他们的难处,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在事情发生后,父母再逼着孩子和他们沟通。
(三)教孩子适当发泄或表达情绪
我的孩子小时候,我规定他们一天只能吃两颗糖,常常两颗吃完他们还要,我不给,他们就会哭,我告诉他们:“你们哭可以,可是妈妈还是不给糖!”
有时他们遇见一些事情很伤心,我会说:“如果你要哭,可以到房间哭,哭完了再出来让妈妈抱抱。”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没有情绪,但要帮助他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四)孩子的未来属于他自己
要按照孩子的潜能来培养孩子兴趣的发展。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的个性是懦弱、平庸、退缩、胆小、没有意见、没有主张的,那么你尽可以去教训他、制止他、不接受他的意见、不听他独特的想法,压抑他的创造力。
我常常想:到底谁比较接近未来?是孩子还是我们?当然,孩子是靠近未来的,而我们属于过去,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钢琴班、美术班、电脑班,但是20年后,我们的孩子究竟如何发展?谁也不晓得。
因此,我们不能给予孩子发展潜能的环境,然而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好的性格:他可以负责任、有表达的能力、善于与人相处、不怕困难,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地方。
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不要限制他的能力,放弃自己的成见,努力去认识他,也许你将发现,你的孩子或许不在你的期望中发展,然而却大大远超于你的期望。
二、让孩子学习管理自己
管教真正的目的,不是父母凡事都要管,而是教导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所以管教的原则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实施这些管教。以下有些做法可以参考:
(一)家庭会议:
如果家里的家庭会议实施成功,父母在管教上可以轻省许多。但是首先需要依孩子的年龄、智力、个性不同并经过孩子的同意,而立下管教的原则,而后便可以达到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目的。例如我的经验,有一次我觉得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于是召开家庭会议,告诉孩子们说:“你们看电视的时间太多,妈妈常常骂你们,会破坏彼此的感情,你们说怎么办?”孩子们开始踊跃发言了:“那我们规定时间好了。”“一个礼拜看10小时。”“不!看11小时。”时间确定以后,他们便开始讨论可以看哪些节目,哪些节目要舍弃,如此由他们自己管理,比父母的打骂要有效得多,并且也学会节制和彼此协调。
(二)零碎教育要有事先的规范:
在每一件大小事上都订立规则,有一定的架构和处理方法,就不需要在每件事上和孩子发生冲突,也不会因不同的心情,使孩子无章可循。
(三)事先说明清楚,坚持原则,但不动怒:
说话一定要说到做到,若是做不到的事,不要随便出口,例如有些妈妈说:“你不吃饭,饿死你。”这根本做不到,便破坏了你自己的原则。所以说到做到,并且坚持到底很重要。但若一时反应不过来或发生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事时,可以用拖延战术,告诉你的孩子:“妈妈吃饭的时候再回答你,好吗?”使自己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定出孩子可以依循的规矩。
(四)处罚后要解释原因
每一次的处罚,不可以使孩子不明就里,要让他心服口服,但若是以前没有犯过的错误,第一次不要处罚,免得孩子觉得不公平。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教训孩子要在一分钟内教训完,超过一分钟便会使责备泛滥了,借题发挥,掌握不住责备的重点,反而减低处罚的效果。
(五)有选择地鼓励
选择优良的行为鼓励他,但容易有后遗症的行为绝不能鼓励:
有些孩子懂得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使父母无形中成为压迫者,从而换取同情,以达目的。有一次我的孩子对我说:“妈妈,别人的妈妈都让他的孩子出去玩,可是你都不准我出去玩。”这时,你马上容易有罪恶感,似乎自己成为压迫孩子的人,所以你必须能分辨孩子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你觉得他可怜而纵容他,便在无形中养成他扮演这种角色的个性。
但是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现或行为,一定要鼓励他,就算他的表现不好,也要从不好中找出好的点来鼓励他,使他重建自信心。因为如果你也把注意集中在他失败的事实上,他便永远走不出来。■
(一)让孩子认识我们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因此要学习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免伤害了孩子而不自知。
人常常有一种不自觉的表现,就是对旁人很客气,对愈陌生的人愈礼遇,而对于自己愈亲密的人反而会给予愈大的伤害,这是因为对亲密的人有要求,有期待;当期待不被满足时,就产生挫折,而引发情绪。所以父母要学会让孩子认识我们的情绪,而能相互配合。
美国教育学者爱德穆有一句名言:“父母对孩子的训练,不在于他们能成为多么聪明、有成就的人,乃是训练他们能与人相处,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能承担行为产生的结果。”
我们不要低估孩子的同情心,如果给他们机会,其实他们是很能与你配合的。有一天下午,我在房间里休息,我的女儿没几分钟就进来在我脸上比画两下,我问她:“妹妹,你做什么?”她说:“我要把你的脸弄平。”因为她看得出来那天我的脸色不好,所以虽然她在外面玩,也玩得很不安心,因此父母若不能学习使孩子认识你的情绪,会带给他们很大的压力,并且如果从小不能学会与父母的情绪相处,长大后也不能适切地与别人的情绪相处。
在我辅导的经验里,许多来求助的人真正的问题,其实与他们的孩童经验有关。比如在他是孩子时,可能正拿着手枪,“砰砰砰”在客厅玩得很高兴,突然妈妈吼一声:“吵死了,到厨房去玩。”他拿着手枪转到厨房,又开始“砰砰砰”愈玩声愈大,妈妈又吼一句:“烦死了,不要在厨房玩。”于是他委屈地拿了手枪绕到院子去,不一会儿,又“砰砰砰”玩得忘了妈妈的训词,这时妈妈冲出来,“啪!啪!”两个耳光甩上去,“叫你不要玩,听见没有!”当场,他愣在那里,因为不知道妈妈生什么气?他玩手枪到底哪儿错了?等他长大后,可能最害怕,最不知道怎么处理的就是看别人莫名其妙的脸色。
所以父母要教导孩子,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而不是期待让他们自己体会或猜测我们的情绪。如何做呢?你可以告诉他:“今天妈妈很累了,你可不可以乖乖玩,不要吵妈妈。”他会懂的,而且会听话。反过来,如果他情绪不好而冒犯到你,他也会懂得道歉:“妈妈,对不起!我今天很烦,刚才对您讲话太冲了。”我们要与孩子配合与沟通,才不会让他们承受你情绪的压力。
(二)和孩子单独约会
孩子往往需要酝酿较长的时间,才能告诉我们他心里的话,有一首民谣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在孩提时,拉着爸爸的衣袖说:‘爸爸!来陪我玩。’爸爸说:‘孩子!等我办完这件事情。’孩子大一点,又拉着爸爸的衣袖说:‘爸爸!陪我去骑脚踏车。’爸爸说:‘孩子!等我办完这件事情。’孩子长大后,对爸爸说:‘爸爸!我有事和你讨论。’爸爸说:‘孩子!等我办完这件事情。’有一天,爸爸办完了所有的事情,对孩子说:‘孩子,我有空了。’孩子说:‘爸爸!我要去办事情了。’”
人常常在无形中将我们最宝贵的时间,放在最琐碎的事情上,却忽略了与孩子的相处,和孩子失去了交心的默契,再好的管教之法,也是徒然。
尤其是做父亲的人,常常忙得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每一件事情都比孩子重要,孩子的年龄渐渐长大,直到有一天,父亲有时间和孩子好好交谈时,却发现彼此之间,已没有默契和话题可以谈了。所以教育学家劝勉做父亲的人:“如果肯将孩子当做你的一件生意,或一件要事,就可以大大改善亲子的关系。”
时间是彼此了解的基础,要花时间去培养感情,才能建立沟通的管道,我常建议父母亲们:“要和你们的孩子约会,并且是单独的约会。”在我孩子小的时候,我就常带他们去逛街、买玩具,然后去吃冰淇淋,花时间和他们相处和谈天,长大后他们也会常主动找我:“妈妈,我们去逛街。”在逛街时,他们会告诉我他们的难处,他们的问题,而不是在事情发生后,父母再逼着孩子和他们沟通。
(三)教孩子适当发泄或表达情绪
我的孩子小时候,我规定他们一天只能吃两颗糖,常常两颗吃完他们还要,我不给,他们就会哭,我告诉他们:“你们哭可以,可是妈妈还是不给糖!”
有时他们遇见一些事情很伤心,我会说:“如果你要哭,可以到房间哭,哭完了再出来让妈妈抱抱。”
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没有情绪,但要帮助他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四)孩子的未来属于他自己
要按照孩子的潜能来培养孩子兴趣的发展。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的个性是懦弱、平庸、退缩、胆小、没有意见、没有主张的,那么你尽可以去教训他、制止他、不接受他的意见、不听他独特的想法,压抑他的创造力。
我常常想:到底谁比较接近未来?是孩子还是我们?当然,孩子是靠近未来的,而我们属于过去,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钢琴班、美术班、电脑班,但是20年后,我们的孩子究竟如何发展?谁也不晓得。
因此,我们不能给予孩子发展潜能的环境,然而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好的性格:他可以负责任、有表达的能力、善于与人相处、不怕困难,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地方。
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孩子,不要限制他的能力,放弃自己的成见,努力去认识他,也许你将发现,你的孩子或许不在你的期望中发展,然而却大大远超于你的期望。
二、让孩子学习管理自己
管教真正的目的,不是父母凡事都要管,而是教导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所以管教的原则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实施这些管教。以下有些做法可以参考:
(一)家庭会议:
如果家里的家庭会议实施成功,父母在管教上可以轻省许多。但是首先需要依孩子的年龄、智力、个性不同并经过孩子的同意,而立下管教的原则,而后便可以达到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目的。例如我的经验,有一次我觉得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于是召开家庭会议,告诉孩子们说:“你们看电视的时间太多,妈妈常常骂你们,会破坏彼此的感情,你们说怎么办?”孩子们开始踊跃发言了:“那我们规定时间好了。”“一个礼拜看10小时。”“不!看11小时。”时间确定以后,他们便开始讨论可以看哪些节目,哪些节目要舍弃,如此由他们自己管理,比父母的打骂要有效得多,并且也学会节制和彼此协调。
(二)零碎教育要有事先的规范:
在每一件大小事上都订立规则,有一定的架构和处理方法,就不需要在每件事上和孩子发生冲突,也不会因不同的心情,使孩子无章可循。
(三)事先说明清楚,坚持原则,但不动怒:
说话一定要说到做到,若是做不到的事,不要随便出口,例如有些妈妈说:“你不吃饭,饿死你。”这根本做不到,便破坏了你自己的原则。所以说到做到,并且坚持到底很重要。但若一时反应不过来或发生以前没有发生过的事时,可以用拖延战术,告诉你的孩子:“妈妈吃饭的时候再回答你,好吗?”使自己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然后定出孩子可以依循的规矩。
(四)处罚后要解释原因
每一次的处罚,不可以使孩子不明就里,要让他心服口服,但若是以前没有犯过的错误,第一次不要处罚,免得孩子觉得不公平。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教训孩子要在一分钟内教训完,超过一分钟便会使责备泛滥了,借题发挥,掌握不住责备的重点,反而减低处罚的效果。
(五)有选择地鼓励
选择优良的行为鼓励他,但容易有后遗症的行为绝不能鼓励:
有些孩子懂得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使父母无形中成为压迫者,从而换取同情,以达目的。有一次我的孩子对我说:“妈妈,别人的妈妈都让他的孩子出去玩,可是你都不准我出去玩。”这时,你马上容易有罪恶感,似乎自己成为压迫孩子的人,所以你必须能分辨孩子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你觉得他可怜而纵容他,便在无形中养成他扮演这种角色的个性。
但是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现或行为,一定要鼓励他,就算他的表现不好,也要从不好中找出好的点来鼓励他,使他重建自信心。因为如果你也把注意集中在他失败的事实上,他便永远走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