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行进在动静之间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发现和探险的旅程,是一种跨时空的创造。英语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发挥英语阅读的效益是英语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新编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七年级)Unit8为例,从阅读材料、方式和教学设计入手,谈谈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尝试以及其间所收获的教学体验。
  关键词:英语阅读;文本定位;阅读方式;教学设计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现状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相应的分级目标中,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方面能读懂相应水平的读物和报纸、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而在情感态度目标上,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树立自信的意志,并且培养合作的精神。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满足通过阅读获得信息,了解异域文化的需求;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
  阅读教学的现状是老师们因为阅读课的活动比较沉闷,不像听说课那样容易设计出多种多样的听说游戏,因此开展阅读训练较少。回顾近年来所见的阅读教学,笔者发现阅读课是令师生都觉得疲惫的课型,因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缺少针对性,更多注重的是阅读结构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指导。教师往往以考点为教材处理的依据,而学生在教师的反复强调中,奋笔疾书,唯恐漏记了哪一个常用结构,这样的阅读课是师生都不愿意但又不得不面对,最终却未必是收效最好的一节课。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合理的调控,无法将阅读的人文精神有效地渗透到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导致学生用英语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使学生渐渐失去阅读的热情。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提倡少用母语,这样学生对文本中难、长句只能靠猜,课堂上难以得到确切的理解,回家后大部分学生不会继续钻研和查阅,这样本来印象就不太深刻的新句型确切用法和准确的含义久而久之就被遗忘了。2012年9月,人教社出版的Goforit!教材(七年级)改版并投入使用。此次改版变化最大的是阅读篇目的数量与质量,由此也引起了笔者对阅读教学进一步的思考。基于这样的阅读课教学现状,结合此次的教材改版,笔者选择了七年级下册Unit8 Is there a postoffice near here?的Section B中2b的阅读材料进行了阅读教学改革的尝试,发现如能对文本准确定位,根据生情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补充课堂教学内容、难易适度的阅读材料,精心设计过程指导,阅读就能真正体现为一个积极的思维加工工程和不断进行推测的思考对话过程。
  二、以生为本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变革尝试
  (一)适当补充阅读材料
  在对教材文本的细读之后,笔者发现,若要求学生在40分钟之内仅完成这三个段落的阅读,其阅读量略显不足,因此,笔者进行了课外阅读资源的搜索,补充了一篇涵盖四个对场所位置描述的文章“NoPlaceLikeHome”。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不同,如果要求全班学生同时完成四篇额外的阅读,对部分学生而言又显得阅读量偏大,因此,笔者决定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阅读,各小组采用抽签的形式决定其阅读的篇目。对于这四篇文章的阅读要求,笔者设定的是“Drawing a map according to the words you read”。之所以设定这样“将文字转换为图形”的任务,是因为笔者认为这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目标要求之一,即学生能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从课堂学生完成的程度来看,大部分小组成员都能通过他们绘制的地图,反映出他们已经掌握了描述方位的语言知识。
  在这环节中,学生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很高:有的小组合理分工,文字分析能力强的同学进行阅读、讨论;绘画能力强的同学则责无旁贷地拿起画笔,认真制图;有的小组长要求每个组员自己阅读并绘制地图,再把四张放在一起,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文本材料进行比较、讨论;有的小组主动与其他相同篇目的小组进行对比、论证,如果发现自己的图与他人有不同之处,他们就努力为自己小组的作品在文字中找依据。此时的课堂场面充分证明了学生在兴趣驱动下的阅读是主动与有效的。
  (二)准确定位教材文本
  教材中的三个段落应该在教学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是仅为完成教材配套的五个问题,还是能进一步挖掘它的用途?备课中笔者发现,文中三个段落并不只是几个语言点的载体,更应被定位为“如何描述生活中所喜欢的场所”的文章范本。学生在阅读完这三段话之后,不仅要潜移默化地学到其中的语言点,如spend time doing something,watch somebody doing something,更要能学会自如地描述自己喜欢的场所。因此笔者认为,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被定位为本课中写作教学的语言示范模板,它们并不只是单纯为了提供阅读练习而存在。
  根据对文本的详细阅读,笔者发现这三段文本在描述的结构上基本一致,均是先点明作者最喜欢的场所,之后阐述原因,最后指出到达此处的路径。再深挖下去,可以发现在这三个部分中,学生感觉最难学到的应该是原因的阐述,因为其中涉及到了初一学生尚不习惯使用的描述性词汇,以及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比较难以想到的与地点想匹配的活动。因此,笔者将文中的信息提炼为以下的表格形式:
  以表格的形式来串联文本,即可使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又能方便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迅速回忆,因此,这个表格的设计与使用在这节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上表格是教材中三段文本处理的主要载体,也是本堂课的重头戏,因此笔者让学生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所谓的动静结合,实际上就是指课堂的教学方式上既有学生安静的自主阅读,又有同伴间激烈的信息交锋,在动静之间学生完成教师设定的一个个教学任务,并最终实现通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的能力。表格的课堂具体步骤操作如下:   第一个问题“What’s his/her favorite place?”在第一遍快速阅读后,要求学生自己迅速找出作者最喜欢的场所。由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文章中都较为明显,因此课堂上不组织任何的讨论,学生靠自己的默读迅速填入相应的答案并核对,此时师生所处的是一个安静而且相对宽松的课堂。第二个问题“Why does he/she like it?”需要学生细细品读,找出文章中对原因是如何描述的。这个要求并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因此在学生读完之后,笔者要求他们自己先在文章中划出相应的语言,之后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才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与全班分享他们的收获。此时的课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语言的使用规律。最后一个问题“How can we get there?”所使用的是本单元的目标语言,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在文中找出答案,因此笔者的要求是自己安静完成,但是不赞成原句抄出,而是提取“指路”的关键词,添入表格内,选取全班认可度最高的词写在黑板上,之后要求学生见词说句。在这动静结合间,学生的情绪、课堂的气氛都随着教学步骤的推进,越来越升腾、越来越融洽,教学目标也自然水到渠成地得以实现了。
  (三)精心设计阅读教学
  在教学设计上,笔者采用层层递进的设计环节。首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以抽签的方式,从教师手中选择一篇短文,并根据文本绘制地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并熟悉2b文本中的关于方向表达的说法。“抽签”这种形式本身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然而因为笔者所挑选的四篇课外阅读材料所采用的语言难度、文章结构都几近相似,所以实际上“抽签”的形式并不会对结果有太严重的影响,但初一年的孩子他们还是对这种形式感到有趣味性的,这也对活跃课堂有一定程度的帮助。在有代表性的四个小组展示完他们的图片之后,让学生说出这4篇课外阅读篇章作者中,他们最喜欢谁家的环境,并简单说说原因。至此,实际上已经隐约抛出了这节课的目标,即能描述出自己喜欢的地方,但是,教师并不在这个环节点破,而是让学生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中自己去品味。
  接着笔者在PPT中呈现教材中的三幅图,让学生凭观察与感觉,说说自己喜欢住在哪一幅图画里,还是简单说说原因。学生在前一轮的原因阐述中,已经有部分进行了互相学习,大概能说出一些目标语言,在这一轮的听与说之间,全体的学生其实又进行了一次语料的输入与输出。之后,充分使用备课中所设计的表格,让学生在动静结合中三读文本,鼓励学生用文中的语言来进行原因的描述,让学生与描述原因的真实语料近距离接触。至此,阅读的任务完成,文本的作用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最后,笔者设计让学生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场所的小短文。写作要求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进行分层:基础层的要求是能使用教材中所学的目标语言,进行对自己所喜欢的场所的描述;提高层的要求除了能准确描述之外,还要求模仿使用课堂所提供的所有文本当中的语言,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让阅读的文本真正为后续的写作教学服务,同时也将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三、阅读教学改革尝试的反思与改进
  一堂课下来,虽没有炸开锅般的热闹课堂景象,但从课堂上学生的安静阅读中,笔者看到了他们阅读时内心的平静,从窃窃的小组讨论中,看到了他们对别人与自己想法碰撞时的思考,也从课后习作中看到了学生学习语言的成效,因此,笔者进一步体会到了思考阅读教学模式的乐趣与意义。阅读的文本有许多文体,此单元的阅读文本偏向于说明文性质,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摸索其它类型阅读文本的教学,以期能使阅读教学摆脱围绕语言点而教,只为教会学生答题而教的窘境,朝着有意义的语言教学而教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玉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英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卜玉华.“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基础工作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与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入学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更加自觉、更有组织性、卓有成效地安排完成的大学学业.
2008年的持续冰雪,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创伤,除了给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外,人们的心理健康也遭受到巨大的威胁。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灾害给人们
翻译必须随着不同的文体特点而调整译文,不同于经贸、新闻、旅游、广告和科技等实用文体,文学文体不拘一格,其词汇丰富、语言形象生动、句法变化多端。文章中,通过小说《蝴蝶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英语人才需求不断增多,英语教学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备受重视,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了我国文化教育失衡现象,本文在文化生态学观照下,对
摘 要:在当下,高中政治教学更加注重时事政治的元素,对于加入这种时下热点问题于教学活动之中做法,毫无疑问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时事政治能越来越受到支持的原因之一。而如何将时事政治更有效地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近年来也引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探索。本文基于高中政治课堂的实践性理论基础,从细节上解剖入手,并综合各方实践体验归纳总结,切实得出一系列有效的方案。欲从根本上剖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若干条建议,帮
摘 要: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体育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正确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可以能够安心地学习,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而且处于叛逆期,对老师的话不遵从。在上体育课时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所以身为体育老师必须要考虑到进行体育教学时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并且提前想好应对策略,保证全体同学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初中阶段;体育教学;安全教育  体育又称体
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教育向精英教育转变,越来越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同.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逐渐脱离实际,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在材料学
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近年来在我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笔者担任预科英语教学期间,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断努力尝试与摸索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序的小组学习活动,并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能力本位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总结了能力本位教育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状况,以期能够为高校英语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