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海南旅游东线第一站的文昌,在全国享有盛名的景观,就有二、三十处。而我小住琼海的工作间隙,专程来此拜访著名军事家张云逸大将故里。
盛夏六月,骄阳似火,但坐落在文城镇的“张云逸大将纪念馆”,宛如苏州园林般,好像步入别有一番情趣的清凉世界。纪念馆坐东朝西,由大门、铜像、陈列馆、壁廓等组成,门楣正中,镌刻着6个大字“张云逸纪念馆”,是由聂荣臻题写。庭院中心,矗立着高达5米的张将军全身铜像,基座正面的“张云逸大将”,出自彭真手笔。整个纪念馆是1992年,为纪念张云逸诞辰100周年,落成剪彩的。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诞生在文昌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7岁上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到县城打工,后又去广州谋生;16岁进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大革命失败后,在穗、港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将军铜像前拍下几张纪念照后,便朝前方琉璃瓦装饰的小楼走去,那就是“张云逸大将军陈列室”。展厅内陈列有实物、照片、信函等二三百件,全面地展示了这位叱咤风云的高级将领光辉战斗的一生。
张云逸的人生之路,很具传奇色彩,曾多次经过化装后以特殊身份与国民党高层人士接触,而且由于他有勇有谋,能伸能屈,频频取得成功。早在辛亥广州之战前,刚出茅庐的张云逸就秘密加入了同盟会,战火燃起后,便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主动参加“先锋队”,扛起“敢死队”大旗,并被任命为“炸弹队队长”。
北伐时,张将军曾任国民党革命军第四军25师参谋长、第二方面军参谋长,同国民党头面人物,如李宗仁、白崇禧等交往不断,与叶挺还是黄埔同学。正是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抗战之初,张云逸便奉党中央之命,摇身一变,化装成华侨富贾,秘密潜入澳门,会见叶挺将军,力劝“老同学”担起“新四军军长”之重任。叶挺听后,深为中共之信任所感动,当即表示:“张云逸先生到来,如大旱之遇云霓,寒冬之新绿。”
“芦沟桥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抗击日本侵略者。此刻,正在欧洲“考察”的杨虎城将军匆匆回国,途经香港时,受中央委派,张云逸设宴热情款待,并语重心长地极力建议他赶往武汉,会见周恩来,然后再到延安。而杨虎城却“一时糊涂”表示说:“蒋公既然同意合作抗日,何分彼此,如去延安,反授以口实。”事后,每当念起这一失策,杨将军都后悔莫及,叹之“千古遗憾啊!”
在张云逸的战斗生涯中,有段不可磨灭的历史,那就是与邓小平同志一道主持了红七军初创时期的艰难工作。1930年11月7日,红七军第一次党代会在河池召开,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红军进占了全州县城后,部队进行休整,“前委”召开会议,邓小平、张云逸等正确地总结了几个月来的经验教训,决定放弃“左倾冒险主义”,取消攻打柳州、桂林、最后夺取广州的冒险计划,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师。就这样,红七军官兵征程七千余里,转战湘、桂、粤、赣,经历战斗百多次,终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并很快受到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亲切接见,授予“转战千里”锦旗一面。
展厅内,除张云逸曾用过的手枪等实物外,还有不少珍贵照片,其中有幅张云逸与周恩来、孔石泉在延安的合影,吸引着广大观众。那是1937年4月,张云逸受党中央派遣,经西安前往华南开展工作,恰好周副主席也去西安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同乘一辆大卡车。当行至延安以南70华里的崂山脚下,突遭国民党武装匪徒袭击,妄图杀害周恩来,司机当场牺牲。面对不测,张云逸沉着果断,马上跳下车厢,和警卫员等人一起保护驾驶室内的周副主席,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利用车体做掩护,经过一场激战,周恩来安全脱险。这幅照片,就是他们那段令人难忘的战斗生活“留痕”。
当恋恋不舍地走出陈列室,又兴致勃勃来到南侧长廓,原来就在这里的墙壁上面,镌刻着彭真、薄一波、杨成武、张爱萍等许多题词,细细品读,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海南人杰,中华英魂”、“一身正气,风范永存”、“功勋卓著,雄风犹在”、“创业英豪”、“武德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