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动画艺术的“变相”之美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bo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动画艺术的影响力和艺术表现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当代的动画艺术已经成为国民的几大娱乐方式之一,并且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但是当前的动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過分析当代动画艺术“变相”之美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对我国数字时代动画艺术“变相”之美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动画艺术的新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数字时代 动画艺术 变相之美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当代动画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动画影像发展越来越成熟,人们对于动画艺术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可以说是老少咸宜。近年来,动画艺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也在持续上升,日渐发挥出它的独特魅力和经济价值。但是,我国的动画艺术现在还处于成长期,普遍表现为动画产品低龄化,不像美国、日本的动画产业那样成熟。所以,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要努力对动画进行创新发展,更好地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一、动画艺术概述
  什么是动画艺术呢?可能大部分人会直接说是动画片。其实这种认知是片面的,从理论上对动画艺术进行定义,它是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统称。是一种运用夸张的手法和表现形式将想象动画化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画艺术可以从艺术的运动之美说起。它最早起源于远古时代,是远古人们对生活状态的记录,展现了原始人对捕捉、记录动态事物的渴望,而我们如今所了解的动画艺术是从法国开始的,法国人埃米尔·科尔发现了美国所应用的逐格拍摄技术,并与绘画相结合,才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动画。
  二、中国动画艺术的起源、发展及现状
  中国动画艺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开始出现,后经发展最终在清朝时大为兴盛,例如皮影戏就是典型代表。这些都是传统的动画艺术,而我们今天所见的现代动画艺术则起源于近现代,万氏兄弟创作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是近代中国动画艺术的标志性作品。万氏兄弟是中国近代动画艺术的奠基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使得动画艺术产业开始蓬勃发展,美术电影开始兴盛,出现了以《大闹天宫》《黑猫警长》为代表的一系列现在依然有很大影响力的优秀作品。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舒克和贝塔》。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所以动画艺术要发展,必须与数字技术相结合。3D技术与动画的结合发展,出现了《秦时明月》《侠岚》《画江湖之杯莫停》《锦衣卫》等系列动画。虽然动画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优秀的作品却不多,所以,当前必须将数字时代动画艺术的“变相”之美发扬出来。
  三、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动画艺术“变相”美之表现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动画艺术“变相”美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表现:第一是虚拟美学突出,即将数字技术与动画技术相结合,以较低的成本将目前现实无法做出的动画场景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动画创作者的创作难度相对降低,使得动画的创作空间得到延伸,更加有利于动画创作者创作,但是,这也造成了当前动画虚拟化严重、泛而不精,具有明显的虚拟美学的特点。第二是动画情感的“罐装化”表现,即通过电脑将角色创作完成,脱离了演员对角色的演绎要求,其风格也基本上是由电脑操作完成的。第三是动画艺术创作偏向生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动画艺术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下,动画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化元素,满足了当前的动画艺术生活化的需要,更加促进了数字技术与动画艺术的深入结合。
  四、数字时代动画艺术发展趋势
  纵观动画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未来动画艺术会朝着三个方向发展。第一是奇观化,即动画艺术创作者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动画场景、效果,甚至是存在于人脑中的画面通过数字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得到更好的动画效果,使动画更具真实性。第二是拟物化,目前大多数动画题材都是对人类行为的反思,不同于以前是对人性的反映,随着环境问题、资源枯竭、生物种类减少,更多的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反思,涌现出像《东京喰种》《进击的巨人》等虽有些暴力血腥但不失为佳作,从人与其他生物相互抗争的角度,残酷地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另一面,从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动画艺术创作以及动画效果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结合动画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动画创作瓶颈状态,“变相”之美使我国动画艺术得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南明,主编.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孙立军,张宇,编著.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3]诸葛凯.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赵明明,女,硕士研究生,黄山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动画及数字媒体艺术)(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阅读是人们“学习与吸收”的主要途径,是“积累与积淀”的有效手段.就学校教育而言,阅读是语文课程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开展“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有效载
摘要:在西洋乐器中,长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乐器,引入我国以后也深受国人喜爱,这主要是因为长笛学起来简单易懂。随着我国学习长笛的人数逐年增多,长笛的演奏艺术以及教学中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目前很多人学习长笛只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而没有针对学习者的个性进行深入的了解,加上教学中制度的不健全等等,都是影响长笛教学效果的原因。本文全面分析了目前我国长笛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关于长笛演奏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暴露出极强的时代不适应性、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媒介等都亟待改革创新。基于此,高校方面应该深入剖析“互联网+”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影响,积极制订相应的教学创新策略,以促使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良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 环境藝术设计专业 教学工作 创新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大了传统行
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指的是通过明确的任务指令,对于作文材料进行限定,使学生在限定的材料内容中,了解到题目的立意,并从多维的角度对立意进行解读.但是,由于任务驱动型作文
高考语文中作文的写作这一块,分值最大.而想在写作方面获得高分,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具有了思辨能力,才能够对作文的主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且整篇作文会更
推进整本书阅读,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要兼顾阅读的广度与阅读的深度,要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使用,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摘要:随着文化生活的发展与变迁,中国地方戏剧面临着生存与传承的双重考验。锡剧作为典型的地方戏种,在当下也已经到了观众群体数量萎缩、观众年龄偏大、市场培育度不够的境地。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本土戏种的浓厚兴趣,笔者在其发源地无锡,对锡剧当下的状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一是对于以锡剧专业从业团体和老年锡剧爱好者团体为主的传承;二是对于锡剧在以小学生为主体包括本土锡剧发源地小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弟
【摘要】和孩子一起读书的老师是幸福的,和老师一起读书的孩子也是幸福的。课堂是语文老师履行课外阅读指导责任的最重要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师生共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共读可以建立师生共同的语言,在共读中激发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促进交流,最终达到能夠促使学生初步养成“嗜书如命,每天阅读,务成习惯,坚持终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本文主要介绍几年来在“自育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教学以来,笔者在识字教学中努力学习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对信息技术与识字教
本文探索了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的“写作恐惧症”产生的原因:1.生活体验缺乏,难找写作素材;2.写作形式单一,难激写作兴趣;3.应试催生统一,难成写作个性;4.写作时间过短,难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