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将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略读课文结合,希望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使研究性学习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并充分实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关键词 多媒体;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47-02
1 前言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作为语文学科领域的具体问题,以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侧重点,重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活动。面对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不断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教学深入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说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性教学作为语文学科领域的具体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同样对其具有适应性,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独特价值。
2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以《杨修之死》为例
利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对课文文本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在教学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本课选取“杨修应不应该死”的角度进行课题研究,此案例主要是针对于文本的人物性格进行研究学习,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在教材中被列为略读课文,它主要以曹操与刘备两军争夺汉中,曹操军队兵败为背景,通过插叙的方式讲述曹操和杨修产生的矛盾冲突,讲述杨修之死的原因经过,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这篇白话小说本身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很强,极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人物性格的思考也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好的动力。在此以“杨修应不应该死”为课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对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
设计思路 本文虽为白话小说,但文言词汇相对还是较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困难。其次,小说节选自《三国演义》,学生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历史事件较为陌生,初读文章在理解可能会比较混乱。因此,在教学指导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用音频、视频、微课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研究,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对曹操、杨修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思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针对“杨修应不应该死”这一课题,采取辩论会的方式进行研究学习。
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
①疏通文意。提前一周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教师设置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例如:曹操与杨修之间有哪些小故事?曹操与杨修的矛盾冲突在哪?曹操与杨修的性格特点各是什么?等等。教师提供相关材料的网址链接。
②准备辩论材料。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数据库查询资料,指导学生借助多媒体,以自主探究方式反复研读课文,并根据他们持有的“应该死”还是“不应该死”两种观点,分别给学生讲解在辩论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学生通过电脑PPT、Flash、Photoshop等软件制作展示内容,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合作交流互动。
③制订研究性学习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部就杨修“应该死”和“不应该死”的两种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然后选边站队,推出主要的辩手,梳理材料,准备辩论思路、手法。
2)实施阶段。进行课堂辩论与展示。课堂辩论时间为一课时,主要可将辩论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双方辩手陈述观点,分组展示自己课件等。
阶段二:自由辩论阶段。在此阶段,甲乙双方的学生均可以参与辩论,并可出示相关阅读材料。教师维持好辩论秩序,不断鼓励学生活跃辩论气氛。
阶段三:双方做辩论总结。
阶段四:教师归纳点评。
3)总结阶段。①学生方面,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在辩论阶段所吸取的观点和意见,以小论文或微课、视频等形式,具体系统地陈述自己的观点;②教师方面,对于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对于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
3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 传统课堂内容局限于课本及部分参考书,学生视野狭窄,学习内容局限于“教与学”的传统模式,学生思维受限。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信息技术以其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学习背景,解决疑问,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训练与应用,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等都得到锻炼,体现了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杨修之死》的教学案例中,所选择的是资料搜集、组织辩论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正反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观点筛选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见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及多边互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只能照顾到小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不充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甚至是一对多的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向同学和老师提出质疑,平等地获得交流机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进行课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积极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改变了传统学习模式,推动了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4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不足
网络诱惑大,学生自制力差 初中生自制能力较差,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资源,学生往往会被学习以外的东西吸引,从而失去研究学习的目的。甚至很多学生借查资料为名上网聊天、玩游戏。同时,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初中生对于真假信息判断力较弱,有时搜集到的资料与信息是错误的,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学校硬件要求较高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需要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但从现有情况来看,每个学校配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媒体设备情况不尽相同,部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本身不能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究。此外,学校网络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困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对部分农村学校来说实施较为困难。
5 结语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给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的主要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授课转变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教师不再单纯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而是通过对教材的研究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学生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授,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和网络交互功能,能使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在网络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多元互动过程中,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彰显个性化的广阔空间,随着微视频、翻转课堂等新兴手法的不断介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必将会出现异彩纷呈的喜人局面。
作者:赵芹,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学,一级教师;孙邵萍,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学,二级教师(255432)。
关键词 多媒体;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47-02
1 前言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作为语文学科领域的具体问题,以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侧重点,重在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活动。面对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不断普及和推广。信息技术教学深入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为课堂教学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说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性教学作为语文学科领域的具体问题,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同样对其具有适应性,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以期能够更好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独特价值。
2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实践:以《杨修之死》为例
利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对课文文本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在教学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本课选取“杨修应不应该死”的角度进行课题研究,此案例主要是针对于文本的人物性格进行研究学习,通过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在教材中被列为略读课文,它主要以曹操与刘备两军争夺汉中,曹操军队兵败为背景,通过插叙的方式讲述曹操和杨修产生的矛盾冲突,讲述杨修之死的原因经过,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这篇白话小说本身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很强,极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人物性格的思考也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好的动力。在此以“杨修应不应该死”为课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对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
设计思路 本文虽为白话小说,但文言词汇相对还是较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困难。其次,小说节选自《三国演义》,学生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背景、历史事件较为陌生,初读文章在理解可能会比较混乱。因此,在教学指导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采用音频、视频、微课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研究,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对曹操、杨修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思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针对“杨修应不应该死”这一课题,采取辩论会的方式进行研究学习。
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
①疏通文意。提前一周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教师设置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例如:曹操与杨修之间有哪些小故事?曹操与杨修的矛盾冲突在哪?曹操与杨修的性格特点各是什么?等等。教师提供相关材料的网址链接。
②准备辩论材料。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数据库查询资料,指导学生借助多媒体,以自主探究方式反复研读课文,并根据他们持有的“应该死”还是“不应该死”两种观点,分别给学生讲解在辩论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学生通过电脑PPT、Flash、Photoshop等软件制作展示内容,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合作交流互动。
③制订研究性学习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部就杨修“应该死”和“不应该死”的两种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然后选边站队,推出主要的辩手,梳理材料,准备辩论思路、手法。
2)实施阶段。进行课堂辩论与展示。课堂辩论时间为一课时,主要可将辩论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双方辩手陈述观点,分组展示自己课件等。
阶段二:自由辩论阶段。在此阶段,甲乙双方的学生均可以参与辩论,并可出示相关阅读材料。教师维持好辩论秩序,不断鼓励学生活跃辩论气氛。
阶段三:双方做辩论总结。
阶段四:教师归纳点评。
3)总结阶段。①学生方面,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和在辩论阶段所吸取的观点和意见,以小论文或微课、视频等形式,具体系统地陈述自己的观点;②教师方面,对于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对于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
3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大量的研究资源 传统课堂内容局限于课本及部分参考书,学生视野狭窄,学习内容局限于“教与学”的传统模式,学生思维受限。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信息技术以其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优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学习背景,解决疑问,增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训练与应用,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结合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等都得到锻炼,体现了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杨修之死》的教学案例中,所选择的是资料搜集、组织辩论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正反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观点筛选材料来阐述自己的见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及多边互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只能照顾到小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不充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一对一甚至是一对多的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向同学和老师提出质疑,平等地获得交流机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进行课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积极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改变了传统学习模式,推动了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4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不足
网络诱惑大,学生自制力差 初中生自制能力较差,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资源,学生往往会被学习以外的东西吸引,从而失去研究学习的目的。甚至很多学生借查资料为名上网聊天、玩游戏。同时,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初中生对于真假信息判断力较弱,有时搜集到的资料与信息是错误的,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于学校硬件要求较高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需要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但从现有情况来看,每个学校配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和媒体设备情况不尽相同,部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本身不能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探究。此外,学校网络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困难,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对部分农村学校来说实施较为困难。
5 结语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给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便利。教师的主要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授课转变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教师不再单纯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而是通过对教材的研究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学生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授,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科内的研究性学习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和网络交互功能,能使学习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在网络应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多元互动过程中,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彰显个性化的广阔空间,随着微视频、翻转课堂等新兴手法的不断介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必将会出现异彩纷呈的喜人局面。
作者:赵芹,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学,一级教师;孙邵萍,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学,二级教师(25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