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 2.0环境下基于学科服务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与实证研究

来源 :图书与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服务是大学图书馆适应新时代信息环境的突破点之一,而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是大学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分析Lib 2.0环境下读者信息获取习惯所触发的图书馆范式转变,阐述了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开展和信息共享空间的选择,并以湖南大学图书馆为例实证探讨了网上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与运行效果。
  关键词:信息获取 学科服务 信息共享空间 Lib 2.0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5-0107-05
  宽带互联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信息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图书馆和用户所处的信息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大学图书馆“以资源为中心”的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大学图书馆所面对的用户群体信息素养较高,但Lib2.0的信息环境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渠道与方式,触发了图书馆范式演变。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图书馆,如何适应读者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在学科资源、服务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体现出图书馆与其他网络应用的不同,让读者充分了解并认识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到标的信息,成为当前大学图书馆读者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命题。
  1 用户信息获取方式转变与图书馆范式演变
  1.1 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
  伴随着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资源的行为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美国民调机构皮尤(Pew)中心2007年曾对美国网络应用使用率做过调查,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07年美国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在前二位的是电子邮件、搜索引擎;2005年到2007年,美国搜索引擎利用率由71%上升到90%,博客利用率由16%上升到46%,而图书馆网上服务利用率由30%下降到了20%(见表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互联网发展报告[2]显示,2011年我国网络应用使用率排在前两位的是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微博、博客等具有个性和共享特点的网络应用利用率大幅上涨,以“资源为中心”的门户网站、网络新闻、网络娱乐等传统应用普遍走低。由此可见,搜索引擎的便利性使得信息唾手可得,成为大家首选的信息获取途径,而交互式、个性化、共享性的网络应用成为热门。
  比对Pew 2007年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报告和CNNIC第29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我们不难发现,2011年我国网络应用背景与应用情况与2007年时美国的情况非常类似。如果具体到大学图书馆而言,则更为雷同,大学图书馆读者用户的信息素养普遍较高,他们具有全球性信息资源获取能力强、不需要在图书馆进行研究、从不到图书馆来的Google时代等特征,相比较于其它类型图书馆读者用户群体而言,他们更易于接受新技术与新应用,而这些新技术与新应用正是推动图书馆用户信息获取方式改变的主要动力源泉,从而倒逼大学图书馆在理念、技术、方法、服务等方面发生变革,即图书馆范式演变,推动图书馆去主动迎合读者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
  1.2 图书馆范式演变
  范式演变是美国哲学家Thomas Kuhn提出定义并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整套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态度正在被另一套方法和态度所取代,而图书馆范式演变就是指图书馆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变化[3]。纵观我国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至少发生过三次范式演变:第一次是从“藏书楼”转变为现代图书馆;第二次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实现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图书馆进入了备受瞩目的第三次重大范式演变,目前图书馆仍处于这一演变时期[4]。就这一时期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网络技术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它打破了信息传播的传统路径,压缩了信息发布者与信息受众之间的传播层级,推动了图书馆读者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进而使得图书馆服务理念、工作重心、业务重心、服务重心、收藏范围、服务范围都必将发生根本的变革。
  1.2.1 理念的变化促动图书馆范式发生演变
  在Web 2.0技术的导向下,图书馆近年来兴起了Lib 2.0的研究与应用。一般认为,图书馆2.0是Web 2.0的理念和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即为Web 2.0+图书馆=图书馆2.0[5]。图书馆2.0是相对于图书馆1.0而言的,它更注重于从图书馆读者的角度出发而非图书馆员业务管理的角度出发来建设图书馆。它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无缝的用户体验,即图书馆各种应用系統的可用性、互通性及可塑性,使读者感觉不到系统的切换;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虚拟社区更多地呈现于网络社区的图书馆,即通过社群、即时通讯、博客、维基等Web2.0技术实现超越;三是鼓励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即通过写书评、在馆藏目录中置标,或者是通过博客与维基,使读者的声音互相能被听见;四是图书馆更加透明。这四个方面正是新一代图书馆建设的要求与发展方向,契合了图书馆范式转变的前提。
  1.2.2 技术的进步推动图书馆范式发生演变
  Lib 2.0理念源于Web 2.0技术,它是Web 2.0在图书馆行业的具体体现,结合图书馆而言,Lib 2.0提出了四项原则,即图书馆无处不在( The library is everywhere),Lib 2.0超越了“没有围墙的图书馆”的概念,任何时候都将图书馆的相关内容复制到用户需要的任何地方,读者也可以通过访问其他Web站点就能获取图书馆资源[6];图书馆没有障碍( The library has no barriers),Lib 2.0确保图书馆管理的信息资源是可以在其被需要的位置上被获得的,使用中障碍是最小的,消除系统和信息的围墙,实现信息公平;三是图书馆邀请参与( The library invites participation),Lib 2.0鼓励参与文化,尊重馆员、技术合作伙伴和其他人的贡献,促进图书馆用户对他们已经使用的和希望获取的资源提出自己的观点等;四是图书馆使用灵活的单项优势系统( The library uses flexible,best-of-breed systems,BoB),读者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单项系统进行自由组合,由图书馆搭建成无缝的新系统。   1.2.3 信息共享空间为图书馆范式演变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操作方案
  信息共享空间IC既是一种新型的物理设施或空间,也是一种独特的识别、查询和获取信息的在线环境,更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方便共同学习和研究[7]。在Lib 2.0的理念和技术的冲击和洗礼下,大学图书馆正在改变过去静等用户上门模式,而是主动邀请图书馆用户一同参与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一同参与大学图书馆IC构建,用户可以通过应用和开发软件工具来简化或优化技术层面,也可以通过参与信息服务社区化的读者活动来获取大学图书馆的增值服务,为学科服务整合趋势下的图书馆范式演变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度可行的操作方案。
  2 面向学科服务的网上信息共享空间构建
  2.1 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优势
  大学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整合是按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文献工作,图书馆对读者也只能提供简单的文献检索、借阅与传递服务。而学科化服务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不再按传统的文献工作流程来组织文献信息,而是要求学科馆员积极参与到大学各学科的建设与研究中去,成为大学学科研究的一份子。如今国内大学开始普遍推行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化服务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必然趋势。
  一般来讲,大学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性信息需求和学科信息需求。其中一般性信息需求就是网络新闻、名词概念、娱乐新闻等,这类资源用户可以并且习惯于从搜索引擎、维基百科等大众化互联网工具获取;学科信息需求要求具有一定深度的、前沿的、高学术价值的信息资源,即面窄但纵深度高的信息资源,它与用户自身研究领域密切相关,这类资源用户只能从专业性的学术图书、期刊上获取。因此。相对于搜索引擎、维基百科等工具型网络应用而言,大学图书馆在学科信息服务上有一定优势,首先它提供的信息资源具有来源可靠、学术价值高、命中率高等特点,不像搜索引擎提供的检索结果,数量太多,匹配率低,难以找到有用的信息;其次大学图书馆用户就是学校师生,用户信息全面、准确,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交互式、个性化的一站式服务,图书馆馆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对馆藏数据进行代检、分类、重构、重组,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最后馆员可根据用户的需要,主动融入到用户的学习、研究过程,提供深层次服务。
  2.2 面向学科服务的网上信息共享空间构建
  学科信息由于其专业性与前沿性一直是图书馆深层次服务的重点与难点,而网上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与可操作性。众所周知,大学图书馆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学生,他们希望在其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能随时随地地得到图书馆解决实质问题的专业服务,他们的需求是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根本动力和目的,国内外各级大学图书馆纷纷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以吸引教学科研人员开展教学、研究,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其实美国爱荷华大学Hardin图书馆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8],20年过去了,如今信息共享空间已作为E-Science和E-Learning的一种支持环境,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主流创新服务模式。由于网上信息共享空间采用Web2.0技术,注重用户间的互动与交流,用户也非常乐于利用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开展学术研究与专业学习。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用户喜爱的网站特点、信息共享空间特征以及与学科服务相似度三个方面来分析,Comscore公司2007年6月发布的美国2006至2007年使用最多的搜索引擎和社会网站增长率统计情况(见表2)。
  可以看到,YouTube、Facebook等具有个性和共享特点的网络应用增长率达到200%以上,我国CNNIC第29次互联网发展报告也提出,2011年微博、博客等具有个性和共享特点的网络应用利用率在大幅度上涨。两份统计结果均显示,现在的用户都喜欢使用个性化、交互式、共享型网络应用。而基于Lib 2.0的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开发存取空间、交互式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作学习研究环境,它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以丰富的学科信息资源和方便的网络环境为基础,由用户、馆员和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提供根据读者需求订制资源的个性化服务。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对资源、环境、参与人的要求,使学科服务由于多方参与变得多维、生动与简单起来,图书馆因为掌握对信息资源的控制权而势必成为构建IC的最佳场所。
  那么,如何构建大学图书馆IC呢?国外某些专家认为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独特的在线环境和一种新型的物理服务空间,为整合数字环境而专门设计的组织与服务传递模式,通过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层模型为用户提供获取、分析、利用信息的一站式服务[9]。而目前国内开展的实践主要来源于物理层面,形成三种构建模式:一是通过原多媒体阅览室或电子阅览室改建;二是新建图书馆时新建IC;三是原图书馆另辟空间建设IC。从结构上看,国内IC建设较完备的空间布局包括信息咨询区、个人研习区、讨论研习区、音像区和休闲区等。与Web 2.0与Lib 2.0的技术环境与理念相比,很显然,这样的IC虽然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场所价值,具有很强的参与性、互通性,但是过于局限于时空。因此,充分利用网络系统,构建功能更为强大的网上信息共享空间是彰显图书馆核心价值、实现第三阶段范式演变的重要途径。
  3 大学图书馆网上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实证分析
  对于目前大多数大学图书馆而言,普遍存在建馆较早、馆舍面积不足、学习空间严重不够的情况,同时由于每年大量的纸本文献资源不断被加工入藏,更进一步挤占了有限的圖书馆空间,导致图书馆服务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师生们科研和学习质量的下降。以湖南大学图书馆为例,湖南大学图书馆现有南校区总馆、北校分馆、特藏分馆三座馆舍,馆舍总面积仅30,400多平米。而至2012年初,湖南大学已经拥有297.7万册纸本文献和109个数据库,容量在57.7TB,折合数字资源297.7万册,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馆藏文献总量已达595.4万册。为了解决馆舍空间严重不足难题,湖南大学图书馆另辟蹊径,结合图书馆丰富的学科信息资源优势,以专业的图书馆馆员团队作为人力支持,以文献传递平台作为资源基础,提出了构建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开展学科服务的思路,并于2011年11月启动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建设。   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是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Lib 2.0 服务理念,通过整合图书馆各类资源,包括纸本资源、数字资源等,搭建馆内协作系统,力促图书馆信息服务主动嵌入到学校的教学与科研的环节中去,实现服务教学科研,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之目标,使图书馆成为大学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的学习交流平台与学科信息情报收集与发布中心。为实现上述目标,湖南大学图书馆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共分为个人资源共享空间、学科服务网站、网上学术研究室、馆内协作系统和学科服务长效运行机制五个部分(各部分基本构成及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见图2)。
  3.1 个人资源共享空间
  个人资源共享空间是一个以教师为主体、展示教师个人和团队教学科研资源的共享空间,也为教师和科研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个人资源共享空间由教师与图书馆共同维护,教师可自行上传资源供用户查看,也可供自己异地远程使用;图书馆维护个人资源共享空间主页内容,通过与教师联系、沟通,收集整理教师个人信息、教学科研资料,并上传到教师个人资源共享空间。读者通过个人资源共享空间就可全面了解教师教学科研情况,学生可通过个人资源共享空间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并与老师互动,教师可通过个人资源共享空间展示教学科研成绩,提高行业地位。最终,使个人资源共享空间成为本校教师个人网上展示窗口、辅助教学科研交流平台、保存资源的网盘。
  3.2 学科服务网站
  学科服务网站是以学科为单位搭建起来的学科服务网站群,为每个学科的读者提供通用性服务。学科服务网站分为学部、学科两级,每个学部、学科均建立子学科服务网站。每个学科服务网站由对应学科馆员负责数据收集更新、文献资源分类、互动服务等。子学科服务网站内容包括学科新闻、学科文献、学科课件、学科会议、学科人物、学科机构、学科专刊、竞争学科信息等内容,并具有留白纸条功能实现学科服务的良性互动,最终使图书馆学科服务网站成为学校学科资源信息情报收集发布中心。
  3.3 网上学术研究室
  网上学术研究室是一个带有图书馆服务功能、跨空间使用的虚拟讨论室。网上学术研究室由读者自行进行申请,上传讨论使用PPT演示文档,并向图书馆提交文献资源需求。图书馆根据文献资源需求为每个网上学术研究室整理出个性化文献资源,并挂接到学术研究室中,参与人员进入研究室就可直接使用。网上学术研究室还具有电子白板(同步播放演示文档和主持人手写记录)、视音频互动等功能,以此提高讨论便利性和质量,最终使图书馆网上学术研究室成为全校师生喜爱的进行学术研究的中介平台。
  3.4 馆内协作系统
  馆内协作系统是学科服务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内部业务处理系统,是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处理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协作平台。它由读者服务中心负责管理和调度,实现跨部门协作,完成对用户信息资源需求的处理。
  3.5 学科服务长效运行机制
  随着网上信息共享空间系统的运行,用户提交的学科信息资源需求将越来越多,单纯依靠几个学科馆员是不可能实现的,图书馆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学科服务长效运行机制来确保服务的正常运转。学科服务机制分为组织机构与工作模式两个部分,在组织机构上,以读者服务中心为图书馆的总服务台,接收读者的所有信息资源需求,整合馆内各部门资源,实现用户一站式服务;在工作模式上,采用相互协作的团队工作模式,搭建起由各类人员与部门组成的服务网络,确保用户需求处理流程畅通。
  4 结语
  对大学图书馆而言,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是一个热门话题,它完全以读者为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服务与空间,为读者构建无所不在的信息环境,契合Lib 2.0的精神。事实上,Web 2.0正是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关键技术之一,读者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空间形成基于共同興趣或任务的社区,可以SNS构建开放社区,也可以通过WIKI构建开放平台开展课题合作研究,当然还可以通过RSS向读者主动推送其感兴趣的信息。
  湖南大学图书馆即是通过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实现了两条腿走路,即资源检索、OPAC、利用统计等传统服务在图书馆门户上运行,个人资源共享空间、学科服务网站、机构知识库、物理信息共享空间等学科服务在信息共享空间上进行,自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开通以来,湖南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得到用户的好评。然而,学科服务是一个持续而不断深入的过程,也不可能马上就有很大的成效。但相信随着网上信息共享空间功能的不断丰富,学科服务长效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信息共享空间必将为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提供强大动力,也必将成为大学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参考文献:
  [1]陈琦.图书馆管理和运营制式——图书馆管理,行政,服务,即最佳实践[EB/OL].[2013-04-20].http://www.library.hn.cn/tsgxh/2011zmjl/2011zmjl_kjxz/201105/t201
  10512_10225.htm.
  [2]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04-20].http://www.cnnic.net.cn/research/bgxz/tjbg/20120
  1/t20120116_23668.html.
  [3]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发展十大热门话题[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
  [4]陈书华, 陈能华. 我国图书馆范式演变与业务重组[J].图书馆建设,2004,(4):15-17.
  [5]图书馆2.0小综述[EB/OL].[2013-06-02].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2d9f7101008z80.html.
  [6]杨新涯,彭晓东. Lib 2.0的思考和系统实践[EB/OL].[2013-06-05].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2e1620
  10008im.html.
  [7]路莹.构建学科化信息共享空间拓展学科服务范畴[J].现代情报,2012,32(2):51-53.
  [8]胡力. 近年来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进展述评[J]. 图书馆学研究,2012,(12):9-15.
  [9]Donald Beagle. 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9,(2):82-89.
  作者简介:夏桢(1982-),男,湖南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建设。
其他文献
一、基本情况湖南新五丰湘潭原种猪场是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国家一级原种猪场,是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100万头生猪体系的龙头,2010年遴选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面临极大挑战。对底子薄、人力资源质量不高、管理现状欠佳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积极探索和改革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尤为重要。文章从职业化的能力评价机制、改革图书馆员任用机制、加强馆员能力开发、积极开展继续教育、改革和健全图书馆员考核评价机制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 人力资源管理 改革创新  中图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面对网络环境下阅读载体、阅读方式发现的巨变,图书馆必须要调整传统导读的内容与形式,寻找数字阅读理论和导读方式的创新与发展。由朱丽娅.
依法行政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
经皮内窥镜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是在内窥镜引导下,经腹部皮肤穿刺放置胃造瘘管,直接给予胃肠营养支持.自1981年Gauderer等[1]报道PEG以来,该技术作为一种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即可建立肠内营养支持的内镜治疗技术而应用于临床,并已经逐步成为胃造瘘管饲的首选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方便,减少了患者的误吸发生
虚拟社区是人们交流、互动、分享的理想环境,人们在研究其功能作用和实现技术等问题的同时,也对其中人与人的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交往深度和交往策略作了深入的研究。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