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措施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62613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及民建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些给我国本就很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逐年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地质灾害危害出发,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设计 实践经验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58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加之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活动的不断加剧,给我国相对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本文作者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1 地质灾害的内涵
  地质灾害指的是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而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及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指出,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陷、地面沉降等。在我国,相当多的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而引发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2成以上。从工程角度看,由于许多工程缺乏环境保护的观念,缺乏减轻地质灾害的观念,导致出现了许多不但没有加固好工程地基,反而诱发了更大的地质灾害的事情。因此,加强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2 我国几处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我国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以及一些社会经济因素,都加剧了地质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导致破坏铁路、公路、航运、水库、堤坝和通信等工程设施,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等。 
  2.1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造成滑坡的诱因有①地震;②降雨和融雪;③地表水的冲刷、浸泡;④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⑤开挖坡脚;⑥蓄水排水;⑦堆填加载;⑧劈山放炮,乱砍乱伐。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①江、河、湖( 水库) 、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②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③易滑( 坡) 岩、土分布区。④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2.2崩塌: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崩塌的诱因:①采掘矿产资源;②道路工程开挖边坡;③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④堆(弃)渣填土;⑤强烈振动。泥石流: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2.3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 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泥石流的诱因: ①合理开挖; ②)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 ③滥伐乱垦。 
  2.4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 洞) 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地面塌陷发生的规律: ①岩溶强烈发育的纯可溶岩分布地带或沿其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地带;②沿可溶岩中的断裂带或主要裂隙交汇破碎带,岩层剧烈转折、破碎的地带;③松散盖层较薄且以砂石为主,其底部粘性土层缺失或甚薄(一般不足 1-2m)的“天窗”地段;④岩溶地下水的主迳流带或岩溶管道上:⑤具有潜水和岩溶水双层含水层分布地带;⑥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⑦岩沉吟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带,或受排水影响强烈的降落漏斗中心及近侧地段;⑧临近河、湖、塘地表水体的近岸地带;⑨岩溶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低洼地带。 
  3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做好防治工程的设计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计,必须要根据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形成模式、易发性和防治目标来可学的制定。应切实做好以下两点:第一,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确定主要的防治途径;第二,要根据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来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及工程量。 
  3.2 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 
  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的现行行业规范、相应的技术标准以及资料分析来进行。目前,我国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加固工程、支(拦)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排(截)水工程、护坡工程以及搬迁和避让等。在设计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与地质灾害相对应的防治工程措施。 
  3.3 地质灾害工程实践 
  实践工作主要包括了工程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及避让措施。在具体的实践中,应从这几方面着手: 
  (1)做好工程防治措施。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主要包括:大多数的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地质滑坡,应选用前缘支挡、滑坡后缘地表排水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来应对;而对于中型以上的滑坡,应该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来选择工程防治的具体措施。 
  (2)做好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指的是植树造林,种植草地,对山坡进行合理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开垦放牧。这种方法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问长的优点。但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他的效益。根据调查地区地质灾害特点及自然经济的条件,应该对泥石流地区、地面塌陷区域以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采取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生命财产的损失。 
  (3)做好避让措施。避让措施指的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尽可能在没有隐患点的地方进行有效的躲避,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必要的人員伤亡及经济损失。至于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或搬迁费用亦或再建房屋容易受到灾害的再次损坏的,应该采取搬迁避让的措施。
  4 地质灾害的管理措施 
  第一,对于地质灾害应以预防为主,坚持避让及治理相互结合并进行全面的规划,做到突出重点的原则。相当多的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的范畴,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防灾、减灾中所积累的经验,其中一些地质灾害在发生之前是可以被人们预测到的。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可被用来预测的信息来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报预警,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最总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的目的。
  第二,由自然因素而造成的地质灾害,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来负责并治理,如是人为的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就应该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来处理。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来说,其投入量相当庞大,施工建设的时间也十分长。在我国,有相关的条例明确指出,自然地质灾害的治理应由各级人民政府承担,中央政府及受灾地区的地方政府等各级政府对于灾情的治理都负有有责任。
  第三,要坚持统一的、分工协作的原则来进行管理。 
  5 结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也愈来愈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峰. 娄方旭.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J]. 今日科苑,2010 -06 -23. 
  [2]张梁; 张业成; 高兴和; 刘晓燕. 中国地质灾害的经济学研究[Z]. 国家科技成果. 
  [3]张雪晨; 郑媛媛; 姚晨. 安徽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方法研究[Z]. 国家科技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施工管理有够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科学的建筑施工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绿色施工理念不断的普及,它在保障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同时还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管理中创新与绿色施工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管理;绿色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各领
期刊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业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对建筑数量的需求也变得更为迫切了。然而,土建工程作为建筑施工的基础,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虽然随着科技的技术,土建工程的施工逐渐迈入了现代化的水平,但是在目前的土建工程施工和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严重的话,还可能危急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
期刊
传统的办学,学校几乎包办了对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极易导致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从而造成学校发展中的三大难题:实习难、就业难和招生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