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市政道路线形设计经验,对有关城市千道设计中的线形因素的协调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城市 立体线形 协调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 “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车辆能够快速地通过,减少行人对行驶车辆的干扰,导致了城市建设时不考虑地形特点,千篇一律的方格网式的道路网络,导致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冷漠的交通环境,剥夺了行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
线形是道路的骨架,它对行车的安全、舒适、经济及道路的通行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还直接影响道路构造物设计、排水设计、土石方数量、路面工程及其他构造物,同时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也有很大影响。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与曲线连接而成的空间立体线形形状,也就是道路中心线的空间描绘。线形设计不好,轻者乘客会感到不舒服,严重则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2 道路设计中线形设计的组成因素
(1)线形设计时除考虑规划红线外,应综合考虑原有的建筑、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对新路布线的影响,在不降低道路的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上述情况应尽可能采取避让、利用及改造等手法,使设计工程量降至最低。
(2)道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又受到地形、地物、排水和地质条件等各项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布线时,应强调使所选路线和地形、地势相协调。即使它融于自然,又要设法利用自然,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自然中的不利因素。
(3)线形设计时还应考虑道路路线内部平面、及纵、横断面间的协调。它们之间的合理组合是保证道路符合技术标准的重要方面,使之能达到行车快捷、安全、舒适、便于集散的目的。
3道路线形设计因素之间的协调
(1)道路路线是立体线形设计它的轴线是由直线和曲线及横向布置三位一体而构成的。而直线长短,曲线的大小及形成是由满足车辆的动力特性和设计车速所决定的。选择和安排线形要素是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与环境和谐,并能使驾驶员视距良好,行车快捷舒适,横断面上达到不堵塞,车流畅通的使用目的,因此提供一条安全线路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道路设计先是在合理的纵坡基础上布置平面线路,俗称选好线,要依据城市防洪排涝最低标高,沿街建筑物地坪标高,排水坡度等标准。确定竖向布置,在纵断面和横断面上均要对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及土方平衡等方面作适当考虑。同时也不宜提倡为了减少投资采用低限技术指标的做法。随着车辆的发展,道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和对道路景观的更高要求,设计者们已采用计算机显示典型断面透视图的方法去修改自己的设计,强调视野的连贯性以及平面竖向和横向之间的协调,从而演变为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立体线形的设计方法。把人、车、路、环境融为一体,在一条优秀的道路上行驶时,体验到视觉上自由流畅,人、景和谐的感觉。
(2)平面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位置及线型取决于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道路路网规划、红线宽度、道路横断面宽度,然后由设计部门根据实测资料,交通量的计算,车道布置,提出参考意见,由规划部为准。道路位置一经决定即不易改动。其位置如考虑不周将直接影响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绿化、地上杆线等的布设。所以在平面设计时,要综合考虑道路路网规划、道路的等级、设计年限交通量,道路使用功能、道路使用年限及相交道路情况,对地形及地物等进行综合布置。
(3)曲线、超高及加宽在设计中的运用
曲线的运用:道路的设计几何标准是根据地形以及车辆在曲线路段行驶的速度确定的,因此在布线中尽量避免使用小半径及2度以下小偏角,因为车辆在快速行驶中易让乘车人发生摇摆而感到不适。在迎宾大道拓宽工程中,由于地物限制,不得不在交叉口附近设置小偏角,建成的道路会让驾驶员转向而措手不及,对面前景物呈现错乱的感觉。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大半径,无论是同向曲线还是反向曲线之间都不要设置短直线或在直线路段间插入小半径曲线。因为短直线接小半径曲线容易造成视觉上突变的错觉,而小半径曲线会导致线形扭曲,这对行车驾驶极不安全,同时也有碍路容景观。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还应特别注意相邻曲线问的协调关系,尽量避免S形反弯曲线。弯道之间的关系只有保持适顺流畅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4)超高及加宽的运用
对城市道路的超高问题,多年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颇有争论,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千万不要用设置小半径加超高段手法来满足设计行车速度的要求,特别是不要在靠近交叉口附近路段上这样做。因此在需要设置网曲线时,如条件允许应尽量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不得已时,其超高坡度一般不宜大于1.5% ,即不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对城市道路的加宽问题,应按车道数加在道路机动车道的内侧,当内侧加宽有 难时,可在车道的内外侧同时加宽:其长度均采用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
(5)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时,根据经验做到以下各点,便能得到较好的线形。
(1)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平纵配合的意义,重要的应该是指平纵面线形位置及指标运用得当,为安全、舒适、快速的行车创造条件。如果平、竖曲线的顶点错开不超过曲线长度的14,仍然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外观。如果错开12,那就会出现配合得很差的线形。配合得好的线形是竖曲线的起、讫点最好分别在两个缓和曲线的中间,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若平、竖曲线的半径都很大,则平、竖曲线的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
(2)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保持均衡。平曲线与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则要注意另一方也要大而平缓,且不能使另一方变化过多。因为这种线形可能出现一个竖曲线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平曲线或与之相反的情况,并且线形短的一方看上去特别醒目并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失去了视觉上的均衡性。
(3)避免豎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如果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不仅不能引导视线而且要急转方向盘致使行车危险。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便会出现汽车加速时而急转弯,同样可能发生危险。
(4)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在一个平曲线内,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时,往往形成看得见脚下和前方,而看不见中间凹陷的线形。
4结束语
除了在道路设计上力求更科学合理外,设计时还要使道路更加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使用者的感受,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新理念,让道路的使用者更加安全舒适,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城市 立体线形 协调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 “以车为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道路交通设计的出发点。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使车辆能够快速地通过,减少行人对行驶车辆的干扰,导致了城市建设时不考虑地形特点,千篇一律的方格网式的道路网络,导致了单调的道路断面,冷漠的交通环境,剥夺了行人与车辆公平的道路使用权。
线形是道路的骨架,它对行车的安全、舒适、经济及道路的通行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还直接影响道路构造物设计、排水设计、土石方数量、路面工程及其他构造物,同时对沿线的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以及自然景观、环境协调也有很大影响。城市道路线形是由直线与曲线连接而成的空间立体线形形状,也就是道路中心线的空间描绘。线形设计不好,轻者乘客会感到不舒服,严重则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交通事故。
2 道路设计中线形设计的组成因素
(1)线形设计时除考虑规划红线外,应综合考虑原有的建筑、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对新路布线的影响,在不降低道路的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上述情况应尽可能采取避让、利用及改造等手法,使设计工程量降至最低。
(2)道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又受到地形、地物、排水和地质条件等各项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布线时,应强调使所选路线和地形、地势相协调。即使它融于自然,又要设法利用自然,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自然中的不利因素。
(3)线形设计时还应考虑道路路线内部平面、及纵、横断面间的协调。它们之间的合理组合是保证道路符合技术标准的重要方面,使之能达到行车快捷、安全、舒适、便于集散的目的。
3道路线形设计因素之间的协调
(1)道路路线是立体线形设计它的轴线是由直线和曲线及横向布置三位一体而构成的。而直线长短,曲线的大小及形成是由满足车辆的动力特性和设计车速所决定的。选择和安排线形要素是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与环境和谐,并能使驾驶员视距良好,行车快捷舒适,横断面上达到不堵塞,车流畅通的使用目的,因此提供一条安全线路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道路设计先是在合理的纵坡基础上布置平面线路,俗称选好线,要依据城市防洪排涝最低标高,沿街建筑物地坪标高,排水坡度等标准。确定竖向布置,在纵断面和横断面上均要对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及土方平衡等方面作适当考虑。同时也不宜提倡为了减少投资采用低限技术指标的做法。随着车辆的发展,道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和对道路景观的更高要求,设计者们已采用计算机显示典型断面透视图的方法去修改自己的设计,强调视野的连贯性以及平面竖向和横向之间的协调,从而演变为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立体线形的设计方法。把人、车、路、环境融为一体,在一条优秀的道路上行驶时,体验到视觉上自由流畅,人、景和谐的感觉。
(2)平面线形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位置及线型取决于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道路路网规划、红线宽度、道路横断面宽度,然后由设计部门根据实测资料,交通量的计算,车道布置,提出参考意见,由规划部为准。道路位置一经决定即不易改动。其位置如考虑不周将直接影响沿线建筑物、地下管线、绿化、地上杆线等的布设。所以在平面设计时,要综合考虑道路路网规划、道路的等级、设计年限交通量,道路使用功能、道路使用年限及相交道路情况,对地形及地物等进行综合布置。
(3)曲线、超高及加宽在设计中的运用
曲线的运用:道路的设计几何标准是根据地形以及车辆在曲线路段行驶的速度确定的,因此在布线中尽量避免使用小半径及2度以下小偏角,因为车辆在快速行驶中易让乘车人发生摇摆而感到不适。在迎宾大道拓宽工程中,由于地物限制,不得不在交叉口附近设置小偏角,建成的道路会让驾驶员转向而措手不及,对面前景物呈现错乱的感觉。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大半径,无论是同向曲线还是反向曲线之间都不要设置短直线或在直线路段间插入小半径曲线。因为短直线接小半径曲线容易造成视觉上突变的错觉,而小半径曲线会导致线形扭曲,这对行车驾驶极不安全,同时也有碍路容景观。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还应特别注意相邻曲线问的协调关系,尽量避免S形反弯曲线。弯道之间的关系只有保持适顺流畅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4)超高及加宽的运用
对城市道路的超高问题,多年来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颇有争论,我们从实践中认识到:在城市道路设计时,千万不要用设置小半径加超高段手法来满足设计行车速度的要求,特别是不要在靠近交叉口附近路段上这样做。因此在需要设置网曲线时,如条件允许应尽量选用不设超高的曲线半径,不得已时,其超高坡度一般不宜大于1.5% ,即不超过路面的设计横坡。对城市道路的加宽问题,应按车道数加在道路机动车道的内侧,当内侧加宽有 难时,可在车道的内外侧同时加宽:其长度均采用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
(5)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时,根据经验做到以下各点,便能得到较好的线形。
(1)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平纵配合的意义,重要的应该是指平纵面线形位置及指标运用得当,为安全、舒适、快速的行车创造条件。如果平、竖曲线的顶点错开不超过曲线长度的14,仍然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外观。如果错开12,那就会出现配合得很差的线形。配合得好的线形是竖曲线的起、讫点最好分别在两个缓和曲线的中间,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若平、竖曲线的半径都很大,则平、竖曲线的位置可不受上述限制。
(2)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大小保持均衡。平曲线与竖曲线其中一方大而平缓时,则要注意另一方也要大而平缓,且不能使另一方变化过多。因为这种线形可能出现一个竖曲线中包括两个以上的平曲线或与之相反的情况,并且线形短的一方看上去特别醒目并给人以不愉快的感觉,失去了视觉上的均衡性。
(3)避免豎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如果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不仅不能引导视线而且要急转方向盘致使行车危险。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便会出现汽车加速时而急转弯,同样可能发生危险。
(4)一个平曲线内,必须避免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在一个平曲线内,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时,往往形成看得见脚下和前方,而看不见中间凹陷的线形。
4结束语
除了在道路设计上力求更科学合理外,设计时还要使道路更加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使用者的感受,更多地体现“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新理念,让道路的使用者更加安全舒适,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