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进行了一番探索,提出了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开放式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继续教育课程的整合与开发,以及培训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改革 创新
1.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已作为决定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而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仍在套用学历教育模式,表现为填鸭式地教、接受式地学、机械式地考;在教学内容上以体育的技术培训和体育理念的学习为主,其结果是师范教育的重复。学员对知识只认同而不求异,只接受而不创新,学员的学习仅停留在感知、模仿和记忆阶段。这样一种教育模式所带来的结果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全方位要求,它窄化和扭曲了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功能与本质,不利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培训出来的教师,无法担负起素质教育赋予体育教育教学的使命。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进行一番探讨,摸索出符合现代教育实际、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我们以当代发展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为出发点,反思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走过的路程,结合自己在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以及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索。
2.历史的回顾
回顾教师继续教育走过的路程,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教师进修起源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因为义务教育的实施使用了大量缺乏训练或未经训练的教师,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都是如此。而教师进修成为制度化则是二战以来社会迅速发展、教育不断变革的产物。
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大规模人才断层一度成为最令人忧虑的问题,肩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队伍一度出现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严峻局面。邓小平同志及时指出:前几年教师不敢教,责任不在他们,现在要敢于教,还要善于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请一些好的教师当教师。
3.观念的转变
人类历史的教育经验表明,教育体制必须与广阔的社会保持同步的变化,才能在社会的各种压力中得以维持并发挥其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应有功能。当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促使这些变化发生时,教育改革的课题也就产生了。不管教师是否承认或理解这些改革,也不管这些改革是否合乎教师的心愿,当教育体系发生变化时,教师都将不得不接受这些变化并适应它。然而对于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来说,这绝不是一个自觉适应的展开过程。教师接受并适应这些变化意味着他们得改变自己过去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也意味着他们将放弃已获得的并与其过去习惯行为联系在一起的某些既得利益。这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原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负责人库姆斯(Combs,A.W.)曾作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教育系统的改革会面临四个方面的障碍:物质的障碍,表现为缺乏资源和设备:行政管理的障碍,体现在规律制度和议事日程上;哲学的障碍,表现在人们对理想的目的和目标持不同的观点;心理的障碍,表现在改革参与者对待改革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上。这四种障碍,前两者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和对组织进行重新设计而得以解决;后两者由于涉及人们的理想目标、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信念而显得复杂,消除这两种障碍也就成了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实践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资源、责任感,而是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改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4.模式的探讨
观念转变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实施。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从整体上考虑主要可分为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培训管理方法这三大块。下面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4.1教育模式的转变
素质教育是用教育的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予积极的影响,并充分发掘人的智慧潜能的教育,其要义是培养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才可能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因此,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就应以培养富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素质的教师为首要任务,在观念上,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在能力上,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在行为习惯方面,培养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习惯。这样,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开放式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就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选模式。这一模式着眼于对创造型教师的培养,而不只是对某种社会角色进行加工、训练。从根本上革除了旧有的学历补偿教育模式的弊端,由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由以已有结论的传授转化为对材料的研讨分析、归类综合为主;由班级集体教育为主转化为小组研讨、自我教育为主: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员为中心;教育的形式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以分散化、个别化和自学为主。实现由体育教师自己自定学习步子、自选学习方式、自选学习内容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的继续教育的革命。其基本教育模式可以归纳为:个别开发指导、学校资助服务。其特点是以个别指导为主、能力训练为主、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培训院校的课堂面授,以及教师工作所在学校的实践研讨。
4.2课程设置的整合与开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显然,只注重体育技术、知识传授的课程设置是完成不了这一使命的,而应构建出一种着重于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师这一角色转变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模式。
4.2.1培训内容的整合与开发。体育教育教学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技术、知识的传授,而是一个综合的育人过程。
4.2.2课程整合与开发的原则。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将开发、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造力作为对继续教育课程的整合和对重点内容开发的出发点。
4.2.2.1改变观念,变学历教育为学力教育。
4.2.2.2促使教师进行预期性学习。
4.2.2.3加强对教师扩展能力的培养。
4.2.2.4重视对教师的美学教育。
4.2.3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与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这是因为教师人才成长有着动态发展规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往往呈现出“三期”,即探索期、成熟期和创造期的特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满足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4.3管理模式的改革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对象是在职教师。在社会上,体育教师已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在家庭里,往往又是一家之主,不可能像在校学生那样只有单一的学习任务。因而在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上也应有其有别于其它教育的管理模式。找出一个既有利于学习,又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不过于加重体育教师负担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4.3.1针对实际,确定改革目标。构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应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正常的家庭生活秩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3.2双向沟通,共订管理方案。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训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的管理方案,应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协商进行、合作完成。
4.3.3转变观念,改变办学方式。现代教育的发展,已使教育的进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因此,培训院校应转变传统的“你来我训”的“围墙教育”办学方式,改变依赖“政策性保护”,坐等学员上门的被动工作局面,形成政府指导、院校自主、学员自觉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机制。由以短期需要为基础的培训变为有计划的教师人才资源开发,运用现代技术,拓展教师继续教育时空领域。要纠正以往那种重培训轻管理的偏差,重视对学员培训后知识运用阶段和实践总结阶段的追踪管理和追踪研讨,促使学员完成“学—用—提高”的全过程,切实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功能,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李岚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大出版社,1996.
[4]郝克明,谈松华.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
[5]史根东.主体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
[6]1998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
[8]中国学校体育,2000,(4、6).
关键词: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改革 创新
1.问题的提出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已作为决定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成败的关键而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在实际操作中,仍在套用学历教育模式,表现为填鸭式地教、接受式地学、机械式地考;在教学内容上以体育的技术培训和体育理念的学习为主,其结果是师范教育的重复。学员对知识只认同而不求异,只接受而不创新,学员的学习仅停留在感知、模仿和记忆阶段。这样一种教育模式所带来的结果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全方位要求,它窄化和扭曲了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功能与本质,不利于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样培训出来的教师,无法担负起素质教育赋予体育教育教学的使命。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进行一番探讨,摸索出符合现代教育实际、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我们以当代发展的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为出发点,反思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走过的路程,结合自己在大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以及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索。
2.历史的回顾
回顾教师继续教育走过的路程,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教师进修起源于义务教育的实施,因为义务教育的实施使用了大量缺乏训练或未经训练的教师,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都是如此。而教师进修成为制度化则是二战以来社会迅速发展、教育不断变革的产物。
在我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大规模人才断层一度成为最令人忧虑的问题,肩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队伍一度出现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严峻局面。邓小平同志及时指出:前几年教师不敢教,责任不在他们,现在要敢于教,还要善于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师资培训工作,请一些好的教师当教师。
3.观念的转变
人类历史的教育经验表明,教育体制必须与广阔的社会保持同步的变化,才能在社会的各种压力中得以维持并发挥其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应有功能。当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促使这些变化发生时,教育改革的课题也就产生了。不管教师是否承认或理解这些改革,也不管这些改革是否合乎教师的心愿,当教育体系发生变化时,教师都将不得不接受这些变化并适应它。然而对于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来说,这绝不是一个自觉适应的展开过程。教师接受并适应这些变化意味着他们得改变自己过去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也意味着他们将放弃已获得的并与其过去习惯行为联系在一起的某些既得利益。这给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原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负责人库姆斯(Combs,A.W.)曾作过精辟的分析。他认为,教育系统的改革会面临四个方面的障碍:物质的障碍,表现为缺乏资源和设备:行政管理的障碍,体现在规律制度和议事日程上;哲学的障碍,表现在人们对理想的目的和目标持不同的观点;心理的障碍,表现在改革参与者对待改革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上。这四种障碍,前两者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和对组织进行重新设计而得以解决;后两者由于涉及人们的理想目标、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信念而显得复杂,消除这两种障碍也就成了一个紧迫而又艰巨的实践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资源、责任感,而是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改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4.模式的探讨
观念转变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实施。继续教育的实施过程,从整体上考虑主要可分为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培训管理方法这三大块。下面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4.1教育模式的转变
素质教育是用教育的手段对人的素质的形成、发展给予积极的影响,并充分发掘人的智慧潜能的教育,其要义是培养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才可能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新能力。因此,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就应以培养富有主体性和创造性素质的教师为首要任务,在观念上,转变体育教师的教育思想;在能力上,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在行为习惯方面,培养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习惯。这样,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开放式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就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必选模式。这一模式着眼于对创造型教师的培养,而不只是对某种社会角色进行加工、训练。从根本上革除了旧有的学历补偿教育模式的弊端,由以教为主转化为以学为主;由以已有结论的传授转化为对材料的研讨分析、归类综合为主;由班级集体教育为主转化为小组研讨、自我教育为主: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员为中心;教育的形式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以分散化、个别化和自学为主。实现由体育教师自己自定学习步子、自选学习方式、自选学习内容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的继续教育的革命。其基本教育模式可以归纳为:个别开发指导、学校资助服务。其特点是以个别指导为主、能力训练为主、自主学习为主,辅之以教师培训院校的课堂面授,以及教师工作所在学校的实践研讨。
4.2课程设置的整合与开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显然,只注重体育技术、知识传授的课程设置是完成不了这一使命的,而应构建出一种着重于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师这一角色转变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模式。
4.2.1培训内容的整合与开发。体育教育教学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技术、知识的传授,而是一个综合的育人过程。
4.2.2课程整合与开发的原则。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将开发、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造力作为对继续教育课程的整合和对重点内容开发的出发点。
4.2.2.1改变观念,变学历教育为学力教育。
4.2.2.2促使教师进行预期性学习。
4.2.2.3加强对教师扩展能力的培养。
4.2.2.4重视对教师的美学教育。
4.2.3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与体育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这是因为教师人才成长有着动态发展规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往往呈现出“三期”,即探索期、成熟期和创造期的特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满足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4.3管理模式的改革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对象是在职教师。在社会上,体育教师已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在家庭里,往往又是一家之主,不可能像在校学生那样只有单一的学习任务。因而在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上也应有其有别于其它教育的管理模式。找出一个既有利于学习,又有利于教育教学,同时不过于加重体育教师负担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
4.3.1针对实际,确定改革目标。构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应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正常的家庭生活秩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3.2双向沟通,共订管理方案。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训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的管理方案,应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协商进行、合作完成。
4.3.3转变观念,改变办学方式。现代教育的发展,已使教育的进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因此,培训院校应转变传统的“你来我训”的“围墙教育”办学方式,改变依赖“政策性保护”,坐等学员上门的被动工作局面,形成政府指导、院校自主、学员自觉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机制。由以短期需要为基础的培训变为有计划的教师人才资源开发,运用现代技术,拓展教师继续教育时空领域。要纠正以往那种重培训轻管理的偏差,重视对学员培训后知识运用阶段和实践总结阶段的追踪管理和追踪研讨,促使学员完成“学—用—提高”的全过程,切实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实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功能,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李岚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北京师大出版社,1996.
[4]郝克明,谈松华.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
[5]史根东.主体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
[6]1998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
[8]中国学校体育,20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