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8月1日凌晨WTO在日内瓦达成了“多哈回合框架协议”,广大读者对此十分关注。
2004年8月18日,本刊与搜狐网站联合推出主题为“多哈回合框架协议与中国”的论坛。论坛由本刊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欧盟问题专家李仲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两位专家主讲。他们就“多哈回合框架协议”的意义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农业谈判对于世界粮食市场的作用、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对中国的意义等问题回答了多位网友提出的问题。
主持人:坎昆会议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农业问题,程博士作为农业问题的WTO专家,能不能介绍一下坎昆农业谈判时,分歧十分巨大,那么为什么到了今年的7月31日的谈判,就能够在农产品问题上达成一些框架性的协议?
程国强:农业问题一直是GATT和世贸组织谈判的难点问题,坎昆会议无果而终,引起很多国家的反思,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反思。
美国在今年的1月份,向世贸组织的成员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及的关键问题就是农业谈判;今年上半年,欧盟也提出削减出口补贴。这样就在农业谈判领域进行了一些调整。
过去农业谈判基本上是由四大方的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来主导,坎昆会议以后,改为目前由美国、欧盟、20国农业谈判协调小组和90国集团的新四方来协调,这样实际上现在的农业谈判,不完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其中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到今年7月份会议召开之前,又进一步发展了,由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以及两个发展中国家巴西和印度参与的五国利益集团来推动谈判进程。
所以在今年的7月份会议中,就农业谈判框架的协议问题上,尽管不同的国家提出了很多的批评意见,比如说7月份草案出来以后,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草案都提出尖锐的批评,比如说法国,加拿大,日本,很多国家对草案的内容并不是很满意,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批评,但是在谈判最后的关键几天,在各方面努力下,终于形成了一个框架性的协议。这个协议本身我个人认为不是很完整,也就是说它还不能够形成一个确实比较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业贸易规则和秩序,但是相对整个多哈议程来讲,使整个谈判向前推动了一步。
中国在WTO谈判中的关注点和感触
主持人:在WTO中,我们中国在这个谈判当中有什么体会?
李仲周:谈判的周期比较长,持续了五年。当时国内国外争论都很激烈,报纸的很多的头版大标题说“狼来了”,说一开放中国市场,外国公司就会像狼一样把中国市场吞掉。我们的贸易伙伴有的也非常担心,现在也有很多贸易伙伴非常担心:中国有11亿生产者,这对世界的冲击太大。我认为这个不对,中国没有11亿生产者,但是有11亿消费者,生产者只有不到一半人。
作为国家的谈判者来讲,要衡量国家整体的贸易和经济力,所以还是一句话,有得就有失,有进口就有出口。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也有一些国际组织的领导讲,中国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也会遇到很大挑战,比如说结构调整,产业调整等。
主持人:在谈判当中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程国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参与的多哈谈判,我觉得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实际上是一个被动的谈判,因为我们要参与WTO体系,所以其他成员会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我们。
当时许多人担心,如果按照WTO的协定开放市场,就可能导致国内农业和农民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加入WTO之前,国内对世贸组织的影响,应该说反应最大的是农业。国内的这种压力也直接反映到谈判中,所以有关部门在谈农业问题的时候特别谨慎,如当时谈农产品关税配额问题,基本上是步步为营。
现在许多人对农业国内支持的理解并不充分,很多人认为绿箱、黄箱政策是具体的支持措施,实际上这是农业协定对各个国家农业政策措施的一种分类标准,如绿箱政策,就是不受世贸组织约束的农业政策措施。
相反,黄箱政策要受到约束。这反映到谈判当中,是否意味着我们对农业没有支持的空间?尤其是中国的三农问题非常复杂和严重,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的压力非常大。
当时我们是非常被动的,但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马上就全面参与了世贸组织的多哈谈判,我也参加过几次会,中国也可以参与WTO规则的制定。
加入WTO之前我们是孤军奋战,所有的国家都针对中国,要求中国把市场大门打开。但是现在我们不仅可以自己提出要求,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提案对其他的贸易伙伴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跟利益和观点一致的国家形成谈判集团,比如我们加入了20国农业谈判协调小组。成为世贸成员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多边谈判规则,维护我们的权益。中国愿意看到的是多哈谈判取得进展,而不是失败。
李仲周:过去加入谈判时,其他成员都是针对着我们一方,我们没有反驳的权利,但是现在我们有反驳的权利。
关于农业的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不是中国的农业不能够跟别人竞争,主要是竞争条件不一样。其他发达国家可以有大量的补贴,因为他们有钱,发展中国家没有那么多钱去补贴,所以实际上就是取消这些补贴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取消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我们就会受益。
多哈框架协议达成对中国经济建设有机遇也有挑战
主持人:刚才两位专家分别从谈判角度介绍了谈判当中的问题。那么目前所达成的多哈回合框架协议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关系?
李仲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只要开放的贸易制度不变,中国就有利益可以争取。关于减少农业补贴问题,我认为对中国农产品的竞争有正面的影响,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是有利的。
但是目前有些主要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出口潜力太大,会冲击他们国内的一些产业,甚至冲击他们国内的就业机会。
还有一个新的议题——贸易便利,这可能需要中国在海关和进出口管理制度上做一些让步,实际上这种让步对改善我们进出口管理制度、海关管理制度是有好处的,提高了进出口管理制度、海关管理制度效率,就等于降低了我们的成本。另外,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即电子技术,有利于打击犯罪分子。
程国强:从总体上来看,多哈回合的谈判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多哈发展议程是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谈判,而且在多哈议程中包含了发展中国家渴望发展这样一个中心议题。
在当前世界经济衰弱、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启动多哈议程,而且使框架协议达成一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多哈谈判的整个框架协议对中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风险和挑战。整个谈判的协议是少数发达国家所主导,解决的只是发达国家所关心的问题,对中国来讲,可能面临着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投资领域等问题。
框架协议只是把多哈谈判拉回正轨
主持人:两位都谈到了多哈谈判从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发展,那么目前达成的多哈框架协议,对于整个多哈谈判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程国强:框架协议只是把多哈谈判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实质性谈判的结束,可能还需要二三年的时间。除去谈判技术上的难度,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比如说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美国人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多哈谈判问题,如果缺了美国这一方,这个谈判就很难能够继续下去。
其次,欧盟的管理委员会换届也会影响到多哈谈判的继续进行。要使多哈谈判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不仅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需要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政治意愿和领袖作用。
李仲周:这个协议只是使多哈谈判能继续进行的一个协议。但是让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真正得到实现是比较困难的。
2004年8月18日,本刊与搜狐网站联合推出主题为“多哈回合框架协议与中国”的论坛。论坛由本刊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欧盟问题专家李仲周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两位专家主讲。他们就“多哈回合框架协议”的意义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农业谈判对于世界粮食市场的作用、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对中国的意义等问题回答了多位网友提出的问题。
主持人:坎昆会议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农业问题,程博士作为农业问题的WTO专家,能不能介绍一下坎昆农业谈判时,分歧十分巨大,那么为什么到了今年的7月31日的谈判,就能够在农产品问题上达成一些框架性的协议?
程国强:农业问题一直是GATT和世贸组织谈判的难点问题,坎昆会议无果而终,引起很多国家的反思,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反思。
美国在今年的1月份,向世贸组织的成员写了一封信,其中提及的关键问题就是农业谈判;今年上半年,欧盟也提出削减出口补贴。这样就在农业谈判领域进行了一些调整。
过去农业谈判基本上是由四大方的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来主导,坎昆会议以后,改为目前由美国、欧盟、20国农业谈判协调小组和90国集团的新四方来协调,这样实际上现在的农业谈判,不完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其中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到今年7月份会议召开之前,又进一步发展了,由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以及两个发展中国家巴西和印度参与的五国利益集团来推动谈判进程。
所以在今年的7月份会议中,就农业谈判框架的协议问题上,尽管不同的国家提出了很多的批评意见,比如说7月份草案出来以后,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草案都提出尖锐的批评,比如说法国,加拿大,日本,很多国家对草案的内容并不是很满意,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批评,但是在谈判最后的关键几天,在各方面努力下,终于形成了一个框架性的协议。这个协议本身我个人认为不是很完整,也就是说它还不能够形成一个确实比较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业贸易规则和秩序,但是相对整个多哈议程来讲,使整个谈判向前推动了一步。
中国在WTO谈判中的关注点和感触
主持人:在WTO中,我们中国在这个谈判当中有什么体会?
李仲周:谈判的周期比较长,持续了五年。当时国内国外争论都很激烈,报纸的很多的头版大标题说“狼来了”,说一开放中国市场,外国公司就会像狼一样把中国市场吞掉。我们的贸易伙伴有的也非常担心,现在也有很多贸易伙伴非常担心:中国有11亿生产者,这对世界的冲击太大。我认为这个不对,中国没有11亿生产者,但是有11亿消费者,生产者只有不到一半人。
作为国家的谈判者来讲,要衡量国家整体的贸易和经济力,所以还是一句话,有得就有失,有进口就有出口。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也有一些国际组织的领导讲,中国是世界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也会遇到很大挑战,比如说结构调整,产业调整等。
主持人:在谈判当中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程国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参与的多哈谈判,我觉得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实际上是一个被动的谈判,因为我们要参与WTO体系,所以其他成员会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我们。
当时许多人担心,如果按照WTO的协定开放市场,就可能导致国内农业和农民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加入WTO之前,国内对世贸组织的影响,应该说反应最大的是农业。国内的这种压力也直接反映到谈判中,所以有关部门在谈农业问题的时候特别谨慎,如当时谈农产品关税配额问题,基本上是步步为营。
现在许多人对农业国内支持的理解并不充分,很多人认为绿箱、黄箱政策是具体的支持措施,实际上这是农业协定对各个国家农业政策措施的一种分类标准,如绿箱政策,就是不受世贸组织约束的农业政策措施。
相反,黄箱政策要受到约束。这反映到谈判当中,是否意味着我们对农业没有支持的空间?尤其是中国的三农问题非常复杂和严重,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的压力非常大。
当时我们是非常被动的,但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马上就全面参与了世贸组织的多哈谈判,我也参加过几次会,中国也可以参与WTO规则的制定。
加入WTO之前我们是孤军奋战,所有的国家都针对中国,要求中国把市场大门打开。但是现在我们不仅可以自己提出要求,尤其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提案对其他的贸易伙伴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跟利益和观点一致的国家形成谈判集团,比如我们加入了20国农业谈判协调小组。成为世贸成员以后,我们可以利用多边谈判规则,维护我们的权益。中国愿意看到的是多哈谈判取得进展,而不是失败。
李仲周:过去加入谈判时,其他成员都是针对着我们一方,我们没有反驳的权利,但是现在我们有反驳的权利。
关于农业的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不是中国的农业不能够跟别人竞争,主要是竞争条件不一样。其他发达国家可以有大量的补贴,因为他们有钱,发展中国家没有那么多钱去补贴,所以实际上就是取消这些补贴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取消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我们就会受益。
多哈框架协议达成对中国经济建设有机遇也有挑战
主持人:刚才两位专家分别从谈判角度介绍了谈判当中的问题。那么目前所达成的多哈回合框架协议对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关系?
李仲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贸易大国,只要开放的贸易制度不变,中国就有利益可以争取。关于减少农业补贴问题,我认为对中国农产品的竞争有正面的影响,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是有利的。
但是目前有些主要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出口潜力太大,会冲击他们国内的一些产业,甚至冲击他们国内的就业机会。
还有一个新的议题——贸易便利,这可能需要中国在海关和进出口管理制度上做一些让步,实际上这种让步对改善我们进出口管理制度、海关管理制度是有好处的,提高了进出口管理制度、海关管理制度效率,就等于降低了我们的成本。另外,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即电子技术,有利于打击犯罪分子。
程国强:从总体上来看,多哈回合的谈判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多哈发展议程是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谈判,而且在多哈议程中包含了发展中国家渴望发展这样一个中心议题。
在当前世界经济衰弱、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启动多哈议程,而且使框架协议达成一致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多哈谈判的整个框架协议对中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风险和挑战。整个谈判的协议是少数发达国家所主导,解决的只是发达国家所关心的问题,对中国来讲,可能面临着要进一步开放服务业、投资领域等问题。
框架协议只是把多哈谈判拉回正轨
主持人:两位都谈到了多哈谈判从总体上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发展,那么目前达成的多哈框架协议,对于整个多哈谈判会起到什么样的影响?
程国强:框架协议只是把多哈谈判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实质性谈判的结束,可能还需要二三年的时间。除去谈判技术上的难度,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比如说今年美国总统大选,美国人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多哈谈判问题,如果缺了美国这一方,这个谈判就很难能够继续下去。
其次,欧盟的管理委员会换届也会影响到多哈谈判的继续进行。要使多哈谈判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不仅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还需要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政治意愿和领袖作用。
李仲周:这个协议只是使多哈谈判能继续进行的一个协议。但是让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真正得到实现是比较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