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规模的城镇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融合了城乡两方面的特征,兼具城乡两方面的优势,起到连接城乡的桥梁作用。小城镇作为初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的服务平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分析我国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城镇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552文献标识码: A
概述:
巩留县地处新疆伊犁地区中部,伊犁河上游南侧,北濒伊犁河,南倚那拉提山及伊什格力克山,气候湿润,水土丰沃,植被繁茂,矿茂丰富,是伊犁交通要冲,也是伊犁州连通南疆的必经之地。巩留县小城镇作为初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的服务平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地区城镇组合群体,使地区性经济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小城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的带动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外部条件到内部功能,从时间到空间相互关连的因素来思考小城镇的建设问题。
一、强化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
1.缓解大城市社会资源方面的压力
农业现代化使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城市由于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人口涌入城市.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北京外来人口已由过去的500多万迅速突破1000万人,加上本地人口总人口超过2000万人,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入学难、看病难、出行难、房价飙升,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应该看到,城市人口过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治安造成的恶劣影响。如果城镇化水平有相应的提高,大城市所面临的这些压力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2.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促进新农村发展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两个轮子、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活力。推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桥梁、供水、供气、电力、通讯、排污设施、绿化、亮化工程等使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健全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改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发展提升小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受度。通过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尽可能让农民就地就近进城安家落户、安居乐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尽早实现美好乡村,美丽中国的愿望。
二、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新思路
1.确保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在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要确保规划体制严密,明确规划的框架和体系,细化具体程序和形式要求;要确保规划内容科学,发展状况、需求变动和产业发展要求出发,通过实证调查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等相关因素,要确保规划过程公开,认真听取公民的意见,积极鼓励公民参与规划;要确保规划执行严肃,既要依法执行规划,又要引入公民监督。
2.形成特色产业。一方面,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交流,分析当地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利用小城镇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另一方面,拓展产业链,发展配套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具有特色农林牧畜渔业的小城镇可以进一步发展深加工业,也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等产业。
3.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和政府监管的力度,提高小城镇政府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他们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同时,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杜绝污水随意排放和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
4.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多建高层建筑,另一方面在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时,不盲目图大图全,避免大办公楼、大广场等建设误区。
5.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城镇风貌,发展人文产业和旅游服务业,以保护促进发展,以发展加强保护。利用小城镇具有的较好自然环境的优势,吸引城市退休居民到小城镇养老,增强小城镇的消费能力和人口凝聚力。
6.提供良好的政策氛围,鼓励具有技术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乡从事生产生活。向回小城镇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提供优惠的创业贷款,帮助他们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用于生产活动,创造经济效益。加强小城镇与科研教育机构的联系,加快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7.保证小城镇建设所需的资金。提高上级政府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拨付额度,加强道路、通讯、电力和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物流能力,保障小城镇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迅速流通。上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应避免平均主义的影响,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已经较成熟的、有较好发展预期的小城镇,待其取得较好经济成果时,再鼓励他们帮扶、带动周边的小城镇,实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引入私人资本进入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公私合营模式”资金来源丰富和管理运营效率高的特点。
8.放宽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结构,加快人口流动。取消大城市公民的特殊福利,统一全国公民的就业、求学、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政策,使小城镇居民享有同大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同时也解除了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结束语:
我国的城镇化与小城镇的建设源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在发展中要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采纳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借鉴我国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效益的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进行不断的创新,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追寻城镇化与小城镇建设的新路程。
参考文献:
【1】张桂萍,如何推进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期刊论文],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
【2】蒋晓岚,试论构建市场化取向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推进机制[期刊论文],乡镇经济2010
【3】李赶顺,试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抉择,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
【4】吴世良,小城镇建设與发展的思考,山西建筑2011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552文献标识码: A
概述:
巩留县地处新疆伊犁地区中部,伊犁河上游南侧,北濒伊犁河,南倚那拉提山及伊什格力克山,气候湿润,水土丰沃,植被繁茂,矿茂丰富,是伊犁交通要冲,也是伊犁州连通南疆的必经之地。巩留县小城镇作为初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的服务平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地区城镇组合群体,使地区性经济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小城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的带动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从外部条件到内部功能,从时间到空间相互关连的因素来思考小城镇的建设问题。
一、强化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必要性
1.缓解大城市社会资源方面的压力
农业现代化使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城市由于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明显优势,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人口涌入城市.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北京外来人口已由过去的500多万迅速突破1000万人,加上本地人口总人口超过2000万人,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入学难、看病难、出行难、房价飙升,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应该看到,城市人口过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治安造成的恶劣影响。如果城镇化水平有相应的提高,大城市所面临的这些压力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2.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促进新农村发展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两个轮子、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活力。推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桥梁、供水、供气、电力、通讯、排污设施、绿化、亮化工程等使小城镇的居住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健全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改善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发展提升小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受度。通过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打破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尽可能让农民就地就近进城安家落户、安居乐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尽早实现美好乡村,美丽中国的愿望。
二、我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新思路
1.确保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在小城镇规划的过程中,要确保规划体制严密,明确规划的框架和体系,细化具体程序和形式要求;要确保规划内容科学,发展状况、需求变动和产业发展要求出发,通过实证调查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等相关因素,要确保规划过程公开,认真听取公民的意见,积极鼓励公民参与规划;要确保规划执行严肃,既要依法执行规划,又要引入公民监督。
2.形成特色产业。一方面,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经验交流,分析当地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利用小城镇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另一方面,拓展产业链,发展配套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如具有特色农林牧畜渔业的小城镇可以进一步发展深加工业,也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业等产业。
3.加强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和政府监管的力度,提高小城镇政府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他们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道路。同时,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杜绝污水随意排放和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现象。
4.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多建高层建筑,另一方面在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时,不盲目图大图全,避免大办公楼、大广场等建设误区。
5.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城镇风貌,发展人文产业和旅游服务业,以保护促进发展,以发展加强保护。利用小城镇具有的较好自然环境的优势,吸引城市退休居民到小城镇养老,增强小城镇的消费能力和人口凝聚力。
6.提供良好的政策氛围,鼓励具有技术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家乡从事生产生活。向回小城镇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提供优惠的创业贷款,帮助他们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用于生产活动,创造经济效益。加强小城镇与科研教育机构的联系,加快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7.保证小城镇建设所需的资金。提高上级政府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拨付额度,加强道路、通讯、电力和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物流能力,保障小城镇企业所生产产品的迅速流通。上级政府的资金支持应避免平均主义的影响,应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已经较成熟的、有较好发展预期的小城镇,待其取得较好经济成果时,再鼓励他们帮扶、带动周边的小城镇,实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引入私人资本进入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公私合营模式”资金来源丰富和管理运营效率高的特点。
8.放宽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二元户籍结构,加快人口流动。取消大城市公民的特殊福利,统一全国公民的就业、求学、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政策,使小城镇居民享有同大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同时也解除了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结束语:
我国的城镇化与小城镇的建设源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在发展中要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采纳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要借鉴我国发达地区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效益的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进行不断的创新,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追寻城镇化与小城镇建设的新路程。
参考文献:
【1】张桂萍,如何推进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期刊论文],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
【2】蒋晓岚,试论构建市场化取向的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推进机制[期刊论文],乡镇经济2010
【3】李赶顺,试论中国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抉择,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
【4】吴世良,小城镇建设與发展的思考,山西建筑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