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细化以及民众意识的提高,医学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已开始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1],这一模式目前已得到了全世界包括医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认可,随之带来医疗环境的变化,患者权益保护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对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医学教育现状。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时期培养出合格的优秀毕业生,成为全球医学教育界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医学教育 改革 思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2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细化以及民众意识的提高,医学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已开始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1],这一模式目前已得到了全世界包括医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认可,随之带来医疗环境的变化,患者权益保护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对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医学教育现状。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时期培养出合格的优秀毕业生,成为全球医学教育界关注的重点。
1 我国当前医学教育现状
我国的医学教育虽然为我国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及科研人员,促进了我国医药科技进步,为我国医疗及科研事业做出来重大贡献。但不能否认的是,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方面,我国医学教育较西方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 医学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模式守旧。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缺一不可,培养这样的人才,对于教育要求实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但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不准确,课程设置无法适应社会和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医学教育模式多年来缺少变化和创新,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培养目标远远落后于目前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
1.2 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重视现成知识的传授,提倡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对于学生新的想法缺乏重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弊端在医学教育方面尤为严重,学生大多对于教科书内容熟悉,但缺乏个人思考能力,综合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差。
1.3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不够。医生的工作是治疗疾病,本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最好的结合,但是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中,老师与学生都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追求考研率与就业率,教学内容枯燥,人文方面教学内容缺乏,导致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被逐渐淡忘,从而出现了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人文精神,道德素质低,时有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事件发生。医院也常有医生对于患者缺乏人文关怀,医患矛盾严重等问题。
1.4 教育的终身化不够。目前许多医务人员毕业后继续教育意识仍然很淡薄,不清楚开展医学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加之学校教育与毕业后继续教育的衔接、联系尚无明确的制度和措施保证,因此严重阻碍了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进程。
2 医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新世纪医学人才,应该勇于迎接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勇于改革。我国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获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2]。搞好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全方位强化改革教育理念,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弊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2.1 推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革新。我们当前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造成了学生单一化的学习模式,思维方法僵化,创新精神淡薄,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以传授知识为主所致。因此,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必须改变。首先在医学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按照现代素质培养的要求,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模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PBL教学法。把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模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利用教学评估平台,教师要与学生主动交流与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与好的建议,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适合我国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推进学生主体地位转变。
2.2 改革医学课程体系。既往的教学体系,过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教育。现代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要认清目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已向医学领域广泛渗透的现实,重视学生道德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积极吸纳医学科技的新成果、新知识和新理论。逐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并及时教授于学生。开设中国传统医德、西方价值观评价、自然辩证法、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中外名著欣赏以及医学美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的结合。
2.3 医学教育必须面向实践。当前的医学教育,理论学习所占比重较大,而实验与临床实践时间短,且由于多年来扩招,造成目前带教老师少、学生多的现状,见习课多走马观花,效果差。故今后应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实验、临床实践比重,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病人,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解决目前学生多、实习医院少的难题,做到实习生导师带教制度。建立标准化病人教学体系,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与病人的交流方式,纠正不正确的查体方法,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4 提倡终身教育,重视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知识日新月异,目前各专业都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口号,即俗话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医学的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涌现不少新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横向学科。全国各个医学院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各类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见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极为重要。它是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必需手段。强化广大医务人员及其领导的继续教育意识,形成单位领导重视、个人积极投入学习的良好风气。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应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反映医学发展的动态,适时并有远见地作调整或补充,使继续医学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成为推动临床医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3 结语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认证的实施,都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当前的发展趋势,不断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改革,借鉴医学教育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现代医学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焦河玲,唐成定.适应医学模式改变深化医学教育改革[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511-512
[2] 潘兴寿,黄照河,蓝景生.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中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3:057
关键词:医学教育 改革 思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5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28-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细化以及民众意识的提高,医学模式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已开始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1],这一模式目前已得到了全世界包括医学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认可,随之带来医疗环境的变化,患者权益保护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对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医学教育现状。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新的时期培养出合格的优秀毕业生,成为全球医学教育界关注的重点。
1 我国当前医学教育现状
我国的医学教育虽然为我国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及科研人员,促进了我国医药科技进步,为我国医疗及科研事业做出来重大贡献。但不能否认的是,无论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方面,我国医学教育较西方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1 医学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模式守旧。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缺一不可,培养这样的人才,对于教育要求实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但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不准确,课程设置无法适应社会和卫生保健服务的要求。医学教育模式多年来缺少变化和创新,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培养目标远远落后于目前对于医学人才的要求。
1.2 教学方式传统、单一,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重视现成知识的传授,提倡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对于学生新的想法缺乏重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弊端在医学教育方面尤为严重,学生大多对于教科书内容熟悉,但缺乏个人思考能力,综合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差。
1.3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不够。医生的工作是治疗疾病,本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最好的结合,但是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中,老师与学生都过于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追求考研率与就业率,教学内容枯燥,人文方面教学内容缺乏,导致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被逐渐淡忘,从而出现了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人文精神,道德素质低,时有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事件发生。医院也常有医生对于患者缺乏人文关怀,医患矛盾严重等问题。
1.4 教育的终身化不够。目前许多医务人员毕业后继续教育意识仍然很淡薄,不清楚开展医学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加之学校教育与毕业后继续教育的衔接、联系尚无明确的制度和措施保证,因此严重阻碍了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进程。
2 医学教育改革的措施
高等医学教育培养的新世纪医学人才,应该勇于迎接新时代提出的要求,勇于改革。我国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获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2]。搞好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全方位强化改革教育理念,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弊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
2.1 推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革新。我们当前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造成了学生单一化的学习模式,思维方法僵化,创新精神淡薄,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以传授知识为主所致。因此,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必须改变。首先在医学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按照现代素质培养的要求,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模式。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PBL教学法。把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模式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利用教学评估平台,教师要与学生主动交流与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与好的建议,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适合我国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推进学生主体地位转变。
2.2 改革医学课程体系。既往的教学体系,过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的教育。现代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要认清目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已向医学领域广泛渗透的现实,重视学生道德素质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积极吸纳医学科技的新成果、新知识和新理论。逐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并及时教授于学生。开设中国传统医德、西方价值观评价、自然辩证法、中国传统文化讲座、中外名著欣赏以及医学美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教学过程中,注意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的结合。
2.3 医学教育必须面向实践。当前的医学教育,理论学习所占比重较大,而实验与临床实践时间短,且由于多年来扩招,造成目前带教老师少、学生多的现状,见习课多走马观花,效果差。故今后应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实验、临床实践比重,鼓励学生早期接触病人,训练医学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解决目前学生多、实习医院少的难题,做到实习生导师带教制度。建立标准化病人教学体系,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与病人的交流方式,纠正不正确的查体方法,从而更有效地训练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4 提倡终身教育,重视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目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知识日新月异,目前各专业都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口号,即俗话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医学的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涌现不少新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以及横向学科。全国各个医学院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各类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可见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极为重要。它是对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必需手段。强化广大医务人员及其领导的继续教育意识,形成单位领导重视、个人积极投入学习的良好风气。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应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反映医学发展的动态,适时并有远见地作调整或补充,使继续医学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成为推动临床医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3 结语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认证的实施,都对我国的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当前的发展趋势,不断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改革,借鉴医学教育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培养更多现代医学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焦河玲,唐成定.适应医学模式改变深化医学教育改革[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7):511-512
[2] 潘兴寿,黄照河,蓝景生.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中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