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平正义视角下的高考公平公正问题研究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96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公平是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重视和解决当前影响考试公平的问题,不断强化考试管理体制,促进考试公平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公平正义;教育公平;高考;公平;对策
  
  我国恢复高考已经30多年。30多年来,高考一直是我国现阶段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模式,广为社会关注。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公平公正的理念是贯穿这个过程的主要线索,也是高考改革的最终目标。在现阶段,其基本目标就如胡锦涛同志所讲的:“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把教育提高到了社会发展的层面,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为了解决高校招生公平公正的问题,政府官员、教育家、学者、教师、考生、考生家长和社会其他各阶层都对高考公平公正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教育家和学者也对高考公平公正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由于高考公平公正是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的学者虽然没有把高考招生机会公平单独作为一个课题研究,但在研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时候,其研究内容包括了高考招生机会公平。当然,也有不少学者专门针对高考招生机会公平问题进行了研究。
  对于高考招生机会公平的重要性,学者们形成了统一的观点,大家都认为它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社会公平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对高校招生机会公平问题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这一问题长期关注,每年都有代表和委员提交关于高校招生机会公平的议案。当前,党和政府对高校招生机会公平也非常重视,近几年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要内容。专家、学者,尤其是教育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也越来越大,不少人把教育公平或高校招生机会公平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近几年,全国每个月都有多篇研究高校招生机会公平问题的文章公开发表,而且,从趋势上看,公开发表的文章数量还在上升。更有一些学者,还针对教育公平问题写了专著。从总体上看,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宽,研究的深入程度越来越高,对影响高校招生机会公平的原因分析得越来越透彻,所提出的解决高校招生机会公平问题的对策也越来越合理。
  
  二、高考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录取学生采取的是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地录取定额并非按考生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各地高教资源的状况,以及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准则。对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的考生来说,他们本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多,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现在对他们的录取分数反而还更低,显然对于其他地区的考生来说有失公平。然而对于那些边远落后的省份,他们享有的教育资源先天不足,也就是说在起点上不平等,实际上他们无法与其他地区的考生在同一起点上竞争,如果主张规则平等,不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倾斜,就可能带来实质上不平等。最终造成这些地区越穷,人们就越不能接受良好教育,那么就越不可能上大学,结果他们就越穷,逐渐形成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因此,各地出现了录取率、录取分数线上的极大差异,这种现象加剧了地区和城乡之间原已存在的教育不平等。这种重点大学分数线和招生指标向大城市、文化发达地区倾斜的做法,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失调,给社会带来人为的不公,导致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出现进一步的两极分化。如果说在当年,适当照顾大城市的优先发展,为大城市优先提供大批高素质人才,需要对大城市高考指标进行“照顾”的话,随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效率优先已经逐步转变为公平优先,这种高考指标分配办法越发显得不合情合理。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理工大学教授郑楚光认为,“高考录取分数线倾斜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合理。向少数民族、西部地区、学有特长的学生,这种倾斜我都是同意的,但现在的倾斜太不合理。”
  
  三、促进高考公平公正的对策
  
  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以及国家招生政策的倾斜,“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我们的高考改革要兼顾全面,从国家政策到地方实施,从试点学校到全国高校,努力寻求高考改革的契合点。
  1.引导并构建“立体、多层、多元的优质教育资源”。第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教育整体水平。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政治、经济要合乎时代节拍,必须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落实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大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教育要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反过来,经济又是教育发展的有利支撑。第二,增加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既要从需求入手解决问题,更要从供应入手解决问题,也就是既要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采取行政手段进行治理,以抑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需求,更要通过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来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需求。只有从供应考虑问题,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且合理安置,才是真正的“治本”, 努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的配置公平。第三,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我国应该大力实施网络建设,在现代的信息化社会,通过网络进行资源的共享,可使资源的覆盖面积增大,利用率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缩小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等差距。
  2.加大以能力为主的考试内容和形式研究。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要主动适应时代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结构的要求,着力引导人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使高考的作用充分得以发挥和完善,高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就必须做进一步的深化改革。
  3.增加高校自主考试、招生的权利。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自主招生应时代需求而产生,尽管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已经设立了许多试点学校,如果能取得预想效果可继续扩大试点,如果没有实施的意义我们也可从中获得高考改革的经验。
  4.强化务实的高考安全制度。我国的高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考试,考试的安全涉及到对这一最大考试群体的公正公平与否。只有不断健全考试制度,实行严格管理和有效监督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社会才能对高考更加放心。
  5.切实完善考试评价制度。评价是高考招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层面,教育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高考不是达标考试,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那么制订合理完善的考试评价标准是为高校选择合格人才的责任。强化评价,就是不仅要为考生提供分数,更要通过考试的各种数据,为考生提供知识、能力、特长和潜质的评价报告——“成绩报告单”,让考生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要考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使考生知道今后往哪个方向发展,才能使个人得到更好的发展。
  6.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高中阶段是介于不定向教育和定向教育的准教育阶段,通过实施这特定阶段的教育,使学生在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倾向和就业意识,获得必要的就业选择能力,为进一步升学或走向社会,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好必要的准备。
  高考制度的恢复和建立,反映了人人享有教育资源的认同和信心,反映了社会的理性和进步。应该说,高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象征。高考的实施和操作,更多的是对公平原则的理解和操作,公平公正是高校招生的灵魂。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为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所关注,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如何完善这一制度,是摆在我们教育考试服务机构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润洲.试论教育公平的基本特征[J].教育评论,2002(5).[2]李立国.突破认识教育公平的狭隘视野[J].中国教育报,2006,4.
  [3]陈志忠.关于高等教育公平的理论思考[J].江苏高教,2006(4).
  [4]张也.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公平[J].教育发展研究,2004(9).
  [5]顾海兵.对我国高考制度的反思[J].中国教师,2004(2).
  
   编辑/张铁辉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面向农村”的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面向农村”的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课程体系模块化,并建立了7个子模块;重点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医药营销专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面向农村”;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新农合”和农村“两网”建设的推进以及监管制度的完善,农村医药市场逐步成型。目前,
期刊
前一段时间笔者有幸在一所小学实习,耳闻目睹了一位班主任的工作。我认为,她的工作是充实、完美的。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她倡导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班级,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以爱感人,以诚待人,并能从沟通中享受快乐。    一、以爱感人,用爱心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用无私的爱来感染学生,这种爱要一视同仁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校德育理念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产物。高校德育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而管理者和教师又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高校德育的“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以学生为本”。本文将探讨以生为本理念在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应用问题,结合当今的实际找到二者的切合点,希望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以生为本理念;高校德育;应用    
期刊
摘要:依据“保证基础、加强应用、培养能力、体现先进”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对汽车制造系列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理论教学方面以汽车制造工艺为主线,实践教学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汽车制造;理论;实践;教学改革    车辆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汽车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汽车制造系列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
期刊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在巨大的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如何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是当前、乃至今后5年或更长的时间内,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化解危机,构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    受全球金
期刊
摘要: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平衡医患关系中各方利益,成为解决医患纠纷的关键。正常医疗风险由患方负担,主观性非正常医疗风险属于医方侵权行为,应当由医方承担侵权责任,而客观性非正常医疗风险由于医患双方对医疗风险的产生均没有过错,因此,应当以公平规则进行分担,国家和社会保障体系也应当参与此时的风险分担,最终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  关键词:价值冲突;风险分担;医疗风险    在医疗事业领域,医患双方
期刊
摘要:本文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具有“双重效应”、专业化发展需进行的专业化培养、专业化发展应完善的制度及制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论述,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发展方向;专业化    一、专业化发展具有“双重效应”    一方面,契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和要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
期刊
摘要:《工程热力学》是国内外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大学重点资助和教学改革领先的课程。随着国内高等教育《工程热力学》教学向宽口径、多专业、宽学时的教学模式转型,现阶段教学模式存在一系列问题。与传统教学模式中偏重成熟理论与知识的传授相比,创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工科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创新能力、解决实际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内容的改进与提升以及现代化教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加强数学建模素质教育的意义及紧迫性,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的现状。而数学建模对高职数学教育的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数学课程教学是高职教育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职数学;高职教育;数学建模;数学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高职院校崛起体现了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数学教材大多是
期刊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获奖前,国内读者对耶利内克其人其作知之甚少,只是在获得诺奖后才受到国内德语界的广泛重视。耶利内克的文学作品体裁非常多样,有诗歌、戏剧、小说、剧本、散文和广播剧。第一部作品是1967年出版的《丽莎的影子》(Lisas Schatten),197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女情人们》(Die Liebhaberrinnen)使她成为奥地利文坛上的一颗璀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