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非遗民间美术理念下定格动画课程“三步走”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中,定格动画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且独具特色的课程,以凸显材料审美意蕴见长的定格动画艺术似乎与非遗民间美术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这一因素促使课题组对非遗民间美术如何在当代传承与创新、定格动画创作如何彰显民族特质、如何结合教学改革实际培养和提升学生们的热情与兴趣、如何构建定格动画“三步走”教学模式等相关问题展开思考,文章将基于此展开浅显探讨。
  关键词:非遗民间美术;定格动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080-04
  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system of animation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op-motion Animation has always been a very important and unique course. The stop-motion animation art, which is good at highlighting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materials, seems to have a natural and inseparable "bl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folk ar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factor prompted the research group to think about how to inherit and innovat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lk art in contemporary time, how to highlight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top-motion animation creation, how to cultivate and enhanc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reform, and how to build a "three-step" teaching mode of stop-motion animation, and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Key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olk art; Stop-motion Animation; teaching mode
  眾所周知,我国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泥塑、剪纸、皮影、年画、木偶、砖刻、刺绣、竹漆器、编织等民间工艺美术样式,它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丰富民俗活动,充实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深受大众喜爱。但随着生产方式的革新,传统创作观念、方式以及手艺人传承等问题成为当前制约和影响创新非遗民间美术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教改研究以动画专业定格动画课程为例,从定格动画本体属性、艺术特征、审美内涵等层面着重分析其与非遗民间美术融合的可行性,通过“三步走”教学模式的构建,以非遗民间美术为实训内容,引导学生从“静态”美术思维转化为“动态”影视思维,助力动画专业教学及非遗艺术的互惠共融。
  一、研究意义
  第一,将传统“非遗民间美术”融入定格动画课程教学,既是探索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亦是中国动画自身发展的必然使命。上世纪,我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中国特质的定格动画艺术精品,如木偶动画《阿凡提》《神笔马良》《东郭先生》,剪纸动画《渔童》《葫芦兄弟》《猪八戒吃西瓜》,拉毛剪纸动画《猴子捞月》《鹬蚌相争》等,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将木偶、剪纸、皮影、泥塑等艺术元素运用得漓尽致,让作品饱含强烈的民族符号特征,中国动画学派蜚声世界。时下,我国动画艺术形态日渐单一,院线鲜见定格动画类型作品是不争的事实。满屏皆是数字三维动画的现状下,定格动画逐渐失声失语。庆幸的是,高校是传承和创新定格动画的前沿阵地之一,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有口皆碑的优秀作品。当我们在过去与现在两个时空维度反思之际,会发现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取得昔日成就的原因之一便是在作品中植入了丰富的民间美术元素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特伟提出的“探民族风格之路”。中华各民族有着丰饶的民间美术资源,如何擅用优秀的传统非遗艺术创新艺术形式,发觉潜在魅力,借助数码技术,让其成为定格动画(教学)的助推器,这既是探索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亦是中国动画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时代使命。
  第二,在定格动画课程中植入非遗民间美术,是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活态传承与创新策略。用发展的眼光重构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维护其稳定、平衡,是目前非遗保护与开发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民间美术中的泥塑与剪纸等为例,鉴于传统历史因素,泥塑、剪纸等主要存在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展示形式单一,多为静态;二是传播渠道狭窄,场地固定,受众有限;三是制作周期长;四是易破损。定格动画恰好弥补了泥塑与剪纸的这些不足,其显著特征就在于周期短、传播快,受众广、应用宽。非遗民间美术要想传承,就必须摒弃固有的观念思维,借助动画媒介,如泥塑可以转化为泥偶(黏土)动画,剪纸可以转化为剪纸动画。从静态到动态,从民间手工作坊到动漫创作的广阔平台,从博物馆、美术馆到互联网,从固化的物质存在到数字数据化的存储。应该说,在定格动画课程中植入非遗民间美术,是数字科技时代带来的新契机、新理念、新方向,也是新时期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与创新的有效策略之一。   第三,“三步走”训练法有助于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教法的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转化思维,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所谓“三步走”训练法即训练学生从“静态”模式到“动态”模式的思维转化。动画专业学生都是美术招考入校,通过授课教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们在角色设计、制作、着色、场景搭建等方面均能展现出一定的特长与能力。但定格动画不是场景秀,亦不是角色秀,而是要赋予这些角色以生命,也就是说要在美术基础作为前提的条件下,还应具备影视甚至计算机的能力。要让角色在背景之前表演,它的功能与实际意义等同于片场的真人演员。因此,如何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以“静”制“动”,引导学生从静态的美术思维过渡到动态的影视思维正是本课改着力探索与实践的。
  二、现状分析
  定格动画这门课程在国内起步始于本世纪初,在动画产业发展及高校动画专业设立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是我国较早设立该课程的院校之一。该课程以定格动画制作的工艺流程为依托,强调动手能力(如人偶制作、剪纸模型、骨架设计、表情制作等),影视能力(如灯光设计、视听语言调度、镜头技巧等)以及计算机能力(如修正图片、特效制作、辅助音效等),是一门对综合艺术修养要求较高的课程。通过十多年的授课教学,在授课主体、对象,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存在一些现状问题:
  第一,学生文化艺术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受美、日部分糟粕文化及互联网部分低劣短视频的影响,学生作品格调不高,多为恶搞与无厘头。虽然也有一些不乏创意的作品,但也仅有皮毛,没有内涵。此外,很少有学生在作品中去主动地融合或借鉴我国传统文化如民间非遗艺术,缺乏对文化的思考与认知,更缺乏创新意识,能动性较差。这或许不单单仅仅是定格动画课程的现状,这种现象也普遍地存在于动画专业其他课程甚至其他艺术类专业。
  第二,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够。学生为美术专业招生入校,在创作中暴露出除了影视视听语言等知识的欠缺外,部分同学甚至在动画本体运动规律等基础问题层面依然存在掌握和运用的不够熟练等情况。对于动画专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方面做的不够到位,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这些因素成为创作的阻碍。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大量的充电与巩固,弥补短板与不足之处。
  第三,产学结合不够紧密,可供教学参考的产业资源案例匮乏。放眼当前国际,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层面,毋庸讳言,三维动画都非常成熟与完善,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供参考的案例资源非常丰富,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也很频繁。与之相比,定格动画起步较晚,国内有影响力的定格动画公司凤毛麟角,远不及三维动画产业的规模与体系。定格动画的“产”与“学”脱节现象较为明显,可供教学参考的资源(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自然相对匮乏。不过,客观地讲,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产业自身成熟与完善,从而指导实践教学。
  三、改革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内容(见表1)
  第一,改革后的定格动画课程教学模式内容采用“三步走”即“由静到动”的训练模式。以往教学中,学生们在角色设计制作环节占据了大量的时间,所以在让这些角色“活”起来的时间分配上显得异常紧张。改革后的模式,在角色制作与角色运动之间加入了GIF格式的动态训练并规定时间,用最少的“帧”创作角色的微动画(微表情、微动作),既衔接了第一阶段,又为第三阶段铺垫了前期基础,以此承上启下,弥补不足。
  第二,规定性地融入非遗民间美术元素,使学生创作的素材相对集中且有针对性。过往学生创作都是自由发挥,缺少规范性的引导,部分作品格调较低,缺乏应有的对文化深层思考的品质。通过课堂实训“规定动作”的训练,让学生重新认识民间美术的精粹,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综合修养。
  第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创作”“经典民间文学动漫改编”“公益广告”等限定性主题进行创作,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与践行,增强当代青年的文化自信意识,以及借助动漫形式拓展和提升非遗艺术的社会应用与传播影响。
  (二)目标
  本教改以传承与创新非遗民间美术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三步走”的训练方法,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定格动画课程成为新时期创新与传承传统非遗艺术的助推器与实验平台。以民間文化艺术资源作为素材库,丰富现有教学内容,扩充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动漫文化自信,构建动漫与非遗互惠共生的互促体系,助力高校动画教育教学的改善与提高,最终助力整个动画产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三)关键问题
  第一,通过“三步走”教学法,循序渐进,由静到动,解决学生美术思维的限制,用影视思维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学生认为定格动画就是做个漂亮的人偶,搭建个令朋友圈点赞的场景而沾沾自喜的创作误区。不然,动画专业的学生与舞台美术(戏美)专业的学生有何区别呢?力求引导学生努力追求自己制作的角色在镜头前呈现出的艺术语言,场景调度,蒙太奇手法组接等才是更为重要的,才是动画应有的语境。
  第二,以非遗民间美术为形式上的取材范畴,由过去创作上的自由发挥转化为规定动作。看似创作半径在缩小,实则大有可为。用非遗艺术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兴趣,同步思考如何在作品中进行巧妙地移植,以解决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换言之,在作品中融入非遗民间美术,使定格动画创作的材料愈加丰富,同时,参考美影厂老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有助于青年学子承袭传统,改变浮躁的学风,在数码技术的嵌入下,思考传统艺术在数字技术语境中的新契机与新发展。
  第三,从角色设计制作到赋予角色生命,使之鲜活“运动”。二者之间用GIF动画贯穿,有利于加强对定格动画创作原理(逐格做加法)的认知,解决学生在实际创作中无的放矢的窘境。从独立完成到2人一组再到至多3人的分组安排,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和体会独立创作与团队合作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合作意识的养成,助力于学生个体后续的发展。以课堂实践练习为铺垫,为后续毕业设计与创作打基础,以解决毕业创作时的无所适从,对学生个体明确专业方向分流亦有较强的指导性。
  四、实施方案、计划、方法
  (一)方案(见表2)
  (二)计划
  具体如下:
  1. 2019年10月-12月,项目组会议,研讨教改。
  2. 2020年1月-3月,以学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对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训指导书等进行梳理与革新,补充新的知识,扩充更新相关教学内容。
  3. 2020年4月-12月,以2016、2017、2018级动画专业本科班作为项目实施的试点班,采用“三步走”训练方法,将非遗民间美术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同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作情况反馈,形成资料。
  4. 2021年1月-5月,总结教学成果,通过课件或阶段论文小结的方式梳理,以作品汇报展、动漫赛事等形式进行实践总结,将本教学模式作为常态推广。
  5. 2021年6月-12月,项目结题与收尾工作。
  (三)方法(见表3)
  五、结束语
  非遗文化视阈下的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真正地做到“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借助新媒介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始终是身处新时代的从业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教改始终基于此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专业实践的创作加强对祖国璀璨文化艺术的认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构建课程创新改革的指导思想与教学宗旨,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行业人才,服务地方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德勇.定格动画联合作业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学刊,2021(6):152-155.
  [2]严琰.如何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难题[J].人民论坛,2016(22):134-135.
  [3]张艳.景观设计可视化——用GIF动画形态表达设计的教学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19(9):103-105.
  [4]谢征.民间艺术在定格动画中的传承与创新[J].青年记者,2018(29):124-125.
其他文献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庐山大林峰上的著名佛教庙宇,为中国佛教圣地,传为晋代僧人昙诜建造。  2.人间:人世间,凡俗。诗中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绽放的繁花,喻指阳春时节、花草艳盛的美好景致。  4.尽:凋零,凋谢。  5.始:刚刚开始。  6.长恨:常常惋惜。长,通“常”;恨,惋惜。  7
在临床治疗中肠内营养(EN)比全胃肠外营养(TPN)更常用。EN更符合生理特点,比TPN能更快地使机体达到正氮平衡,并且减少细菌移位,同时其费用低、脓血症发生率低。主要靠TPN营养的患者若进行少量EN可以保护小肠的结构和功能。据估计美国每年约有100万患者(包括成人和儿童)安置喂养管(鼻/口胃管、鼻肠管,以下简称胃管)。这些数据说明,在肠道功能正常情况下而需紧急护理时,胃管喂养的效果更优于TPN,
期刊
2005年8月29日.星期日.当台风Katrina袭击墨西哥湾.并指向新奥尔良时.造成靠近Bernard Parish大街的Rita街道护理院的34名病人死亡。
期刊
社区精神科护士(CPN)在与精神疾病护理者接触中遇到的共同问题是家属缺乏对病情的了解和如何应对等方面的知识。
期刊
《神秘事件簿》和《神秘7》是英国童书大王伊妮德·布莱顿的作品,是在欧美畅销了80年的经典著作。  在这两套侦探小说中,你可以和侦探团的成员们一起走进神秘事件,查找线索,破解谜案。  《神秘事件簿》是一套6册的侦探小说,书中的侦探团是五个孩子和一只爱犬自发组成的团队,他们在彼得斯伍德村破解了一个又一个谜案。在神秘事件面前,小侦探们查找线索、逻辑推理,与警察密切配合,与嫌犯斗智斗勇。这套书每本都是一个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以下简称MS)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和脊髓),当病变累及脊髓时,75%的病人可发生泌尿系症状,且症状可逐渐加重。膀胱症状会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一个计划充分的策略能为病人提供控制膀胱症状的有效途径。
期刊
摘 要: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面临的国际舆论、文化和人才竞争等形势出发,以来华留学生面临的跨文化问题实际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留学生培养战略为参照,提出重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国家战略价值非常必要也正当其时;分析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对新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加国际高端人才储备和构建有利国际环境的积极意义;提出要转变思维,清醒认识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问题的国家战略价值,强化文化特色,打造中国留学生教
2007年《国际护理学杂志》继续与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联合举办护理学继续教育讲座,2007年的讲座内容将更深入、更系统,部分讲座将分章节进行连载,使护士真正达到继续教育学习的目的,每期讲座附一套答题卡,参加学习者需在答题卡上填写正确答案及详细个人资料,并及时将答题卡寄至本刊编辑部,测试合格者赋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Ⅱ类学分1分,全年12分,并颁发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Ⅱ类学分证书。参加2007年继续教育学
期刊
摘 要:机械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着基础支撑,是工程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设计类课程是机械工程本科教育的主干技术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综合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以对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机械工程本科生教学进行的详细调研为基础,对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类课程实施层面进行分析,重点深入研究了实践环节课程的特色,并与国内学校的相关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作者的思考和
问:一位男性患者,7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力衰竭病史,因呼吸困难送入急诊室已24h,医嘱检查脑钠肽(BNP),BNP是什么?它能说明病人的状态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