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绘本在特殊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图文并茂的表现样式非常符合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需要,在特殊教育各个学科中都有极强的引导价值。本文以绘本《一起玩形状游戏》为例分析绘本在特殊教育艺术领域的运用情况,通过绘本内容的衍生,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引领学生进入艺术表现的感知领域。
【关键词】绘本;特殊教育;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73-02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绘本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了普通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近年来,绘本在特殊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语言和明快的画面,给特殊儿童艺术教育带来鲜活的生机。笔者尝试在绘本中挖掘学生喜爱的教育素材,通过绘本《一起玩形状游戏》教学,提高班级智力障碍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力。
一、在绘本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特殊儿童的艺术观察力
形状是构成一幅作品最基本的元素,正因为是最基本的元素,所以每一个图形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相信每一个读过《一起玩形状游戏》的孩子,都会迷上这个简单的游戏,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故事中随手画出的形状在小象妹妹和大熊哥哥的创意下变成了各种形象,有胖乎乎的犀牛、美丽灵动的蝴蝶、活泼可爱的小狗等。
绘本故事将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游戏过程形象化,吸引学生拿起笔来,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形状游戏中。通过绘本的演绎,这个游戏的规则和操作都变得非常简单,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不论学生是在教室还是在家里,不管时间是长还是短都能玩。就像格式塔心理学说的那样,对物理的形状进行创造性知觉和表现,实际上是经历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复杂的过程。在这个绘本中,艺术不仅仅是美的体验,更是学生观察力的一步步提升[1]。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课程中,关于形状的教学活动有非常多的教具可以使用,但学习形式非常枯燥。而绘本通过故事开展,非常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跟随绘本故事,看看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如何玩形状游戏,由绘本延伸出“什么是形状”,认识有规则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椭圆形等,接着把学生的目光引入现实生活,观察“黑板是什么形状”“钟表是什么形状”“衣服鞋子上都有什么形状”等。关于形状的游戏能让学生善于感知和发现形状,在生活中锻炼艺术的观察力。
二、在绘本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特殊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绘本故事中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玩形状游戏的道具也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限制,不管是作业本的格子纸,还是撕开的牛皮纸信封,甚至是一个贝壳、一小段树枝。形状游戏不只是画纸上的游戏,也可以衍生至万物。为了让学生的想象力有更廣阔的施展空间,教师可以设置丰富的实操环境,帮助学生玩出“个性版”的形状游戏。
(一)有限创意版——自制七巧板
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组。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先打方格再画斜线的方法,在白卡纸上画出七巧板,然后进行裁剪,自制七巧板;能力稍弱的B组学生在已经画好线条的白卡纸上按照线条裁剪出七巧板;C组学生直接使用已经制作好的成品七巧板。通过老师给出的模板,用七巧板完成相应图形的拼搭。
(二)平面创意版——拼贴画
随着学生对图形组合游戏的认识不断加深,教师可以将拼贴画引入学生视线,首先引导学生用剪刀把彩色卡纸剪成大小不一的形状(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椭圆形等),然后让学生用一张卡纸做背景,发挥想象力用自己剪好的形状拼贴出图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作出调整,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创意,而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达到精细运动锻炼的目的[2]。
(三)立体创意版——生活中的形状游戏
在衍生活动中,深受学生喜爱的应该是用实物开展的形状游戏。教师带领学生收集身边用得上的大大小小的物品,圆形的月饼盒、细长的树枝、旧快递盒甚至是衣服,都可以变成学生手中的素材,学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物品在地上拼出一幅场景。这个活动对学生的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最好采用团体游戏的形式。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作品,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设定场景主题,在指定的区域内每个学生可以为这个主题增添一件物品,教师再在细节上轻微地进行调整,最后经过全体师生的一起努力,共同创作一幅作品。
通过一系列的衍生活动,学生在把图形玩起来的过程中,不断为这些原本单调的形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绘本,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与实际心理状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绘本为依托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与作品共鸣,提高艺术水平。
《一起玩形状游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把抽象的想象力具化成了一幅幅简单的画面,学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电教手段对绘本进行渲染,学生的眼球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绘本帮助教师创设了一个精彩的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艺术是寻觅、追求、创造和幻想的过程。当学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时,老师就开始带领学生想象、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图形作品。在对图形创意画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教师能看到儿童的创造力。每一个作品都色彩斑斓、造型各异,充满了童真童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创造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随着长达一月的主题教育,这个关于图形的游戏已经结束,但是学生的创意梦才刚刚开始,学生逐渐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这个活动让他们认识到美源于生活,要学会用探索的目光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是艺术领域特殊教育的较高层次。
【参考文献】
[1]刘殿波,邓猛.绘本应用于特殊教育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16).
[2]王琳琳.绘本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1(11).
【关键词】绘本;特殊教育;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2-0173-02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绘本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了普通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近年来,绘本在特殊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语言和明快的画面,给特殊儿童艺术教育带来鲜活的生机。笔者尝试在绘本中挖掘学生喜爱的教育素材,通过绘本《一起玩形状游戏》教学,提高班级智力障碍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力。
一、在绘本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特殊儿童的艺术观察力
形状是构成一幅作品最基本的元素,正因为是最基本的元素,所以每一个图形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相信每一个读过《一起玩形状游戏》的孩子,都会迷上这个简单的游戏,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故事中随手画出的形状在小象妹妹和大熊哥哥的创意下变成了各种形象,有胖乎乎的犀牛、美丽灵动的蝴蝶、活泼可爱的小狗等。
绘本故事将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游戏过程形象化,吸引学生拿起笔来,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形状游戏中。通过绘本的演绎,这个游戏的规则和操作都变得非常简单,很容易被学生理解。不论学生是在教室还是在家里,不管时间是长还是短都能玩。就像格式塔心理学说的那样,对物理的形状进行创造性知觉和表现,实际上是经历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复杂的过程。在这个绘本中,艺术不仅仅是美的体验,更是学生观察力的一步步提升[1]。
在传统的艺术教育课程中,关于形状的教学活动有非常多的教具可以使用,但学习形式非常枯燥。而绘本通过故事开展,非常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跟随绘本故事,看看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如何玩形状游戏,由绘本延伸出“什么是形状”,认识有规则的形状,如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椭圆形等,接着把学生的目光引入现实生活,观察“黑板是什么形状”“钟表是什么形状”“衣服鞋子上都有什么形状”等。关于形状的游戏能让学生善于感知和发现形状,在生活中锻炼艺术的观察力。
二、在绘本主题的艺术活动中发现特殊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绘本故事中大熊哥哥和小象妹妹玩形状游戏的道具也是信手拈来,没有任何限制,不管是作业本的格子纸,还是撕开的牛皮纸信封,甚至是一个贝壳、一小段树枝。形状游戏不只是画纸上的游戏,也可以衍生至万物。为了让学生的想象力有更廣阔的施展空间,教师可以设置丰富的实操环境,帮助学生玩出“个性版”的形状游戏。
(一)有限创意版——自制七巧板
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A、B、C组。能力较强的A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先打方格再画斜线的方法,在白卡纸上画出七巧板,然后进行裁剪,自制七巧板;能力稍弱的B组学生在已经画好线条的白卡纸上按照线条裁剪出七巧板;C组学生直接使用已经制作好的成品七巧板。通过老师给出的模板,用七巧板完成相应图形的拼搭。
(二)平面创意版——拼贴画
随着学生对图形组合游戏的认识不断加深,教师可以将拼贴画引入学生视线,首先引导学生用剪刀把彩色卡纸剪成大小不一的形状(三角形、圆形、四边形、梯形、椭圆形等),然后让学生用一张卡纸做背景,发挥想象力用自己剪好的形状拼贴出图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作出调整,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加入更多的创意,而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达到精细运动锻炼的目的[2]。
(三)立体创意版——生活中的形状游戏
在衍生活动中,深受学生喜爱的应该是用实物开展的形状游戏。教师带领学生收集身边用得上的大大小小的物品,圆形的月饼盒、细长的树枝、旧快递盒甚至是衣服,都可以变成学生手中的素材,学生可以利用收集到的物品在地上拼出一幅场景。这个活动对学生的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最好采用团体游戏的形式。教师在PPT上展示一些作品,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设定场景主题,在指定的区域内每个学生可以为这个主题增添一件物品,教师再在细节上轻微地进行调整,最后经过全体师生的一起努力,共同创作一幅作品。
通过一系列的衍生活动,学生在把图形玩起来的过程中,不断为这些原本单调的形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通过绘本,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与实际心理状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绘本为依托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与作品共鸣,提高艺术水平。
《一起玩形状游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把抽象的想象力具化成了一幅幅简单的画面,学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电教手段对绘本进行渲染,学生的眼球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绘本帮助教师创设了一个精彩的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艺术是寻觅、追求、创造和幻想的过程。当学生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时,老师就开始带领学生想象、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图形作品。在对图形创意画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教师能看到儿童的创造力。每一个作品都色彩斑斓、造型各异,充满了童真童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创造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随着长达一月的主题教育,这个关于图形的游戏已经结束,但是学生的创意梦才刚刚开始,学生逐渐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这个活动让他们认识到美源于生活,要学会用探索的目光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是艺术领域特殊教育的较高层次。
【参考文献】
[1]刘殿波,邓猛.绘本应用于特殊教育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6(16).
[2]王琳琳.绘本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