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14年的一天,在英国达林顿矿区的一条运煤路轨两旁,聚集了一大群人。他们看起来都很兴奋,不时有人伸长脖子,向路轨尽头张望:
“什么时候才开过来啊?”
“不着急,听说,这东西跑得比马车要快多了。”
“可是,它只能在这铁轨上跑,这可不如马车啊。”
这时,有耳朵尖的人忽然叫起来:“别吵啦,大家安静!好像是它开过来啦!”
人们都停止了谈话,侧耳倾听。确实有一阵“咯噔、咯噔”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而且越来越大。躺在地面上的铁轨和路石,随着这声音的临近,也开始“得得”地震动起来。接着,他们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煤烟味,顺着风被刮过来。一些妇女连忙掏出手帕捂住鼻子。不一会儿,一个工人沿着铁轨向他们跑来,一边挥舞着胳膊,大声喊叫:“闪开!别离铁轨太近啦!快站远一点!”
吃惊的人们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那种“咯噔、咯噔”的响动已经变成了非常刺耳的噪音。只见一个黑乎乎的“怪物”,头顶上冒着滚滚黑烟,沿着铁轨向他们冲过来。顿时,人群中发出各种尖叫声,人们纷纷转身向两边闪避,一时你推我搡,乱成一团。这个“怪物”一边喷着呛人的浓烟,一边压着铁轨,呼啸而过。在它经过之后很久,那股烟尘还没有散去。惊魂未定的人们有的咳嗽不止,有的被辣出了眼泪,还有的人身上、脸上被扑满了一层黑灰,一个个狼狈不堪。
第二天,英国的很多报纸上都出现了以“失败的发明”为题的报道。这些文章纷纷把矛头指向这个“怪物”的发明者史蒂文森。有的批评他过于异想天开,有的则讽刺他在做白日梦,还有的认为他已经对公众造成了危害:“附近村里的很多农夫反映,他们养的家畜被这种‘蒸汽机车’的声音吓得乱跑乱叫。有的鸡甚至都不下蛋、奶牛也挤不出牛奶了。总之,他们坚决反对让这种东西从他们的农场旁边经过。”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蒸汽机车”的很多乘客也承认,坐这种车远远没有坐马车舒服:车厢颠簸得太厉害,有体弱的人经不住折腾,出现了头晕、呕吐的反应。而且,从车头的蒸汽锅炉里冒出的煤烟太刺鼻了。好多人下车后发现,自己的脸和头发上都沾满了煤灰,活像刚从矿井里出来的矿工。这样的车,速度再快,也让人吃不消啊。
面对一片反对之声,史蒂文森却没有气馁。他坚持认为,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困难:“我不会像特里维西克那样,被这些东西吓倒的!他只差一点就可以创造历史,但却自己放弃了这个机会!”
原来,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之后,世界各地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们就开始关注,怎样利用这种新的动力来驱动交通工具,以让运输和旅行变得更加方便。1802年,英国人特里西维克经过艰苦的探索,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他为它设计了用光滑的金属轮子在金属轨道上运行的模样。但同样,这个新发明有动力不足、铁轨不结实、震动太大等缺点。由于公众的质疑和反对,最终特里西维克放弃了继续研发蒸汽机车。
幸运的是,这架“蒸汽机车”的模型后来在一个工业博览会上被展出,吸引了史蒂文森的注意。出身矿工家庭的史蒂文森,从小就在煤矿里与蒸汽机打交道,对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熟悉。加上爱动脑筋、热爱创新的性格,他决心研制出成功的蒸汽机车。虽然公众对这次达林顿的试车反应不理想,但他心里有数:机车本身的运转没有问题,也达到了预想的速度,剩下的只是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史蒂文森通过在车厢下安装减震弹簧,并增加车轮来分散机车的重量,有效地减小了机车开动时车厢的震动。他对铁轨也进行了改造,如用熟铁代替生铁来做路轨材料,在枕木下加铺更厚的路基和石块,成功地保证了机车运行的稳定和安全。安装在机车上的蒸汽锅炉也经过了重新设计和调整,以减少煤烟的排放,控制燃煤的数量。渐渐地,最初只是雏形的“蒸汽机车”脱胎换骨,变成了一种成熟的交通工具。
1823年,史蒂文森主持修建了斯多克顿到达林顿之间的第一条商用铁路,正式宣告了“火车”开始走向世界。1825年9月,他亲自驾驶着自己设计的“旅行号”列车,在新铺好的铁路上试车。和上次惊慌、混乱的局面完全不同,二十节载人的车厢被挤得满登登的。人人都想亲身体验一下“坐火车”的感觉,并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聚集在铁路两旁的人,也不再恐惧和躲避,而是对火车报以阵阵欢呼。
火车的发明带来了“铁路时代”。从此,凡是铁路所到之处,出现了一个个城镇,一片片工厂。世界开始被铁路连接成一体。到这时,即使是原来反对过“蒸汽机车”的人,出门时也要坐火车,而不是马车啦!
“什么时候才开过来啊?”
“不着急,听说,这东西跑得比马车要快多了。”
“可是,它只能在这铁轨上跑,这可不如马车啊。”
这时,有耳朵尖的人忽然叫起来:“别吵啦,大家安静!好像是它开过来啦!”
人们都停止了谈话,侧耳倾听。确实有一阵“咯噔、咯噔”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而且越来越大。躺在地面上的铁轨和路石,随着这声音的临近,也开始“得得”地震动起来。接着,他们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煤烟味,顺着风被刮过来。一些妇女连忙掏出手帕捂住鼻子。不一会儿,一个工人沿着铁轨向他们跑来,一边挥舞着胳膊,大声喊叫:“闪开!别离铁轨太近啦!快站远一点!”
吃惊的人们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那种“咯噔、咯噔”的响动已经变成了非常刺耳的噪音。只见一个黑乎乎的“怪物”,头顶上冒着滚滚黑烟,沿着铁轨向他们冲过来。顿时,人群中发出各种尖叫声,人们纷纷转身向两边闪避,一时你推我搡,乱成一团。这个“怪物”一边喷着呛人的浓烟,一边压着铁轨,呼啸而过。在它经过之后很久,那股烟尘还没有散去。惊魂未定的人们有的咳嗽不止,有的被辣出了眼泪,还有的人身上、脸上被扑满了一层黑灰,一个个狼狈不堪。
第二天,英国的很多报纸上都出现了以“失败的发明”为题的报道。这些文章纷纷把矛头指向这个“怪物”的发明者史蒂文森。有的批评他过于异想天开,有的则讽刺他在做白日梦,还有的认为他已经对公众造成了危害:“附近村里的很多农夫反映,他们养的家畜被这种‘蒸汽机车’的声音吓得乱跑乱叫。有的鸡甚至都不下蛋、奶牛也挤不出牛奶了。总之,他们坚决反对让这种东西从他们的农场旁边经过。”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蒸汽机车”的很多乘客也承认,坐这种车远远没有坐马车舒服:车厢颠簸得太厉害,有体弱的人经不住折腾,出现了头晕、呕吐的反应。而且,从车头的蒸汽锅炉里冒出的煤烟太刺鼻了。好多人下车后发现,自己的脸和头发上都沾满了煤灰,活像刚从矿井里出来的矿工。这样的车,速度再快,也让人吃不消啊。
面对一片反对之声,史蒂文森却没有气馁。他坚持认为,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困难:“我不会像特里维西克那样,被这些东西吓倒的!他只差一点就可以创造历史,但却自己放弃了这个机会!”
原来,自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之后,世界各地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们就开始关注,怎样利用这种新的动力来驱动交通工具,以让运输和旅行变得更加方便。1802年,英国人特里西维克经过艰苦的探索,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他为它设计了用光滑的金属轮子在金属轨道上运行的模样。但同样,这个新发明有动力不足、铁轨不结实、震动太大等缺点。由于公众的质疑和反对,最终特里西维克放弃了继续研发蒸汽机车。
幸运的是,这架“蒸汽机车”的模型后来在一个工业博览会上被展出,吸引了史蒂文森的注意。出身矿工家庭的史蒂文森,从小就在煤矿里与蒸汽机打交道,对它的工作原理非常熟悉。加上爱动脑筋、热爱创新的性格,他决心研制出成功的蒸汽机车。虽然公众对这次达林顿的试车反应不理想,但他心里有数:机车本身的运转没有问题,也达到了预想的速度,剩下的只是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史蒂文森通过在车厢下安装减震弹簧,并增加车轮来分散机车的重量,有效地减小了机车开动时车厢的震动。他对铁轨也进行了改造,如用熟铁代替生铁来做路轨材料,在枕木下加铺更厚的路基和石块,成功地保证了机车运行的稳定和安全。安装在机车上的蒸汽锅炉也经过了重新设计和调整,以减少煤烟的排放,控制燃煤的数量。渐渐地,最初只是雏形的“蒸汽机车”脱胎换骨,变成了一种成熟的交通工具。
1823年,史蒂文森主持修建了斯多克顿到达林顿之间的第一条商用铁路,正式宣告了“火车”开始走向世界。1825年9月,他亲自驾驶着自己设计的“旅行号”列车,在新铺好的铁路上试车。和上次惊慌、混乱的局面完全不同,二十节载人的车厢被挤得满登登的。人人都想亲身体验一下“坐火车”的感觉,并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聚集在铁路两旁的人,也不再恐惧和躲避,而是对火车报以阵阵欢呼。
火车的发明带来了“铁路时代”。从此,凡是铁路所到之处,出现了一个个城镇,一片片工厂。世界开始被铁路连接成一体。到这时,即使是原来反对过“蒸汽机车”的人,出门时也要坐火车,而不是马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