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十月,对地处山东半岛腹地的栖霞市来说,正是苹果丰收的时节。10月29日,我们来到该市的桃村镇国路夼村。
国路夼村是一个典型的山村,村坐山谷,三面环山,中有溪水自东向西而流,故名夼。
国路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常建富,年近七旬,精神矍铄。他满面笑容地迎接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只见各种锦旗、奖状、照片挂满四墙;递上名片,他特意补上一句:前面是职务,后面是荣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有九项之多;介绍情况时,老常的脸上也是写满自豪,透着一股山民的质朴。
老常如数家珍:我们这里是九顶五十峰,土地贫瘠。怎么办呢?从1991年起,我就带领这个两千多人的山村奔小康。我们组建了山东三星集团公司;山上有林,栽松固土;山腰有果,实施五个千亩工程,栽种无公害苹果、大樱桃、大枣、板栗、香椿;山下有园,种植观赏树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我们请的是上海交大的专家做的规划,农家乐、果园采摘。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九千多块。
我们说,不想坐在办公室里听介绍,更愿意到现场去看一看。村总支副书记常国才就领着我们到村图书室。图书室三十来平方米,两旁摆着图书,中间是桌椅。常国才介绍说,图书有一万多册,因为现在农忙,所以没人来。农闲时来的人多,村办公区有值班的,随时可开门。他拿起烟台市农委编辑的苹果、樱桃等种植技术指导手册说,村里人十分喜欢这类图书。我们在书架上发现了盖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印的文学书籍,原来是别人转赠的。
常建富带着我们来到村文化广场,近两百平方米的大院,前面有戏台、两旁有篮球架。老常说,除了文化广场、图书室,他们还有灯光球场,有文艺演出队,村里每年拿出10多万元投入文化设施的建设。村里的文明户达95%,国路夼村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的先进村。
随后,我们开车上山。要想富先修路。常建富说,他们很早就想修路,因为东西运不上去,庄稼搬不下来,是困扰村民多年的一块心病。经过五年的努力,观在全村已修成环山机耕水泥路,所有大小山头和果园、耕地、林区实现了“联网”。可以说是路绕岭走、车随山转。
说话间,他带我们来到一户人家。这户农家乐有山东省旅游局颁发的四星级铭牌。三进的平房,十分整洁,有炕有床有棋牌室,所有的电视都是液晶的,我们以为不亚于四星级宾馆。女主人告诉我们,单盖房就花了四五十万元。老常说,这是四星级的,还有更好的,也有稍差的,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常告诉我们,他们瞄准大山用力气,发展绿色生态游。吃山先得养山。过去伐光了树,办石子厂,是有教训的。现在,村里决定,决不上污染项目,山上的生物种类已有120多种,还是中药材种植科研基地。就这一项,为村民增收100万元。荒山真地变成了靠山和金山。国路夼村如今是国家级生态环保村,山明水秀。《喜盈门》、《山下那十九座坟茔》、《苦柳》等影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
下山来,我们找村民采访。
61岁的常建令,他的两个孩子在烟台工作。家中的两亩樱桃园、一亩香椿、半亩苹果园都是老伴和他自己侍弄,一年毛收入三四万元。他说,村里每年都邀请专家来讲课、传授技术,一年不下10余次。专业技术指导十分重要。他举例说,苹果得了苦豆病,就是苹果身上长疙瘩,就像脸上的青春痘似的。专家告诉说是氮肥使多了造成的,合理施肥就解决了。冬闲时他才到农家书屋,一月也就两三次,主要看修剪打药等技术类的图书。采访期间,一位老太太举着苹果边吃边对着常建令喊:苹果真甜,真好吃!原来,烟台市老年登山协会组织会员来登山采摘,常建令刚刚以两元一斤的价格将园中剩下的苹果卖给了他们。谈起平时的文化生活,他说大部分时间交给了电视,最喜欢看的是齐鲁电视台的《拉呱》(一档新闻、文艺一体化节目)。他告诉说,主持人小么哥当天结婚,他期待着晚上的电视直播呢。
因为农活忙,村民大都不在家。村里找来李振良。这位65岁的老大娘兴趣广泛。她说喜欢跳舞,爱看电视,平时读的报刊是《烟台晚报》和《特别关注》,尤其喜欢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文章和节目。两个孩子在烟台工作,自己只种樱桃。村里收入高的能到八九万。老大娘一身花衣裳,看上去不过五十多岁。对我们的夸赞,她一点不惊喜。她说,村里的空气好,所以人长寿,很多人都活到九十四五。
桃源不在世外。掠影国路夼村,令我深刻印象的是,这里没有因为要致富发展工业而破坏了生态,它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路崎岖是常态,可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村,全村3.5公里的村路和41公里的山路全部硬化,四通八达。我由此想到,国路夼村走的这条路不就是一条正确的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吗?
国路夼村是一个典型的山村,村坐山谷,三面环山,中有溪水自东向西而流,故名夼。
国路夼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常建富,年近七旬,精神矍铄。他满面笑容地迎接我们。走进他的办公室,只见各种锦旗、奖状、照片挂满四墙;递上名片,他特意补上一句:前面是职务,后面是荣誉,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有九项之多;介绍情况时,老常的脸上也是写满自豪,透着一股山民的质朴。
老常如数家珍:我们这里是九顶五十峰,土地贫瘠。怎么办呢?从1991年起,我就带领这个两千多人的山村奔小康。我们组建了山东三星集团公司;山上有林,栽松固土;山腰有果,实施五个千亩工程,栽种无公害苹果、大樱桃、大枣、板栗、香椿;山下有园,种植观赏树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我们请的是上海交大的专家做的规划,农家乐、果园采摘。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九千多块。
我们说,不想坐在办公室里听介绍,更愿意到现场去看一看。村总支副书记常国才就领着我们到村图书室。图书室三十来平方米,两旁摆着图书,中间是桌椅。常国才介绍说,图书有一万多册,因为现在农忙,所以没人来。农闲时来的人多,村办公区有值班的,随时可开门。他拿起烟台市农委编辑的苹果、樱桃等种植技术指导手册说,村里人十分喜欢这类图书。我们在书架上发现了盖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印的文学书籍,原来是别人转赠的。
常建富带着我们来到村文化广场,近两百平方米的大院,前面有戏台、两旁有篮球架。老常说,除了文化广场、图书室,他们还有灯光球场,有文艺演出队,村里每年拿出10多万元投入文化设施的建设。村里的文明户达95%,国路夼村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的先进村。
随后,我们开车上山。要想富先修路。常建富说,他们很早就想修路,因为东西运不上去,庄稼搬不下来,是困扰村民多年的一块心病。经过五年的努力,观在全村已修成环山机耕水泥路,所有大小山头和果园、耕地、林区实现了“联网”。可以说是路绕岭走、车随山转。
说话间,他带我们来到一户人家。这户农家乐有山东省旅游局颁发的四星级铭牌。三进的平房,十分整洁,有炕有床有棋牌室,所有的电视都是液晶的,我们以为不亚于四星级宾馆。女主人告诉我们,单盖房就花了四五十万元。老常说,这是四星级的,还有更好的,也有稍差的,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常告诉我们,他们瞄准大山用力气,发展绿色生态游。吃山先得养山。过去伐光了树,办石子厂,是有教训的。现在,村里决定,决不上污染项目,山上的生物种类已有120多种,还是中药材种植科研基地。就这一项,为村民增收100万元。荒山真地变成了靠山和金山。国路夼村如今是国家级生态环保村,山明水秀。《喜盈门》、《山下那十九座坟茔》、《苦柳》等影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
下山来,我们找村民采访。
61岁的常建令,他的两个孩子在烟台工作。家中的两亩樱桃园、一亩香椿、半亩苹果园都是老伴和他自己侍弄,一年毛收入三四万元。他说,村里每年都邀请专家来讲课、传授技术,一年不下10余次。专业技术指导十分重要。他举例说,苹果得了苦豆病,就是苹果身上长疙瘩,就像脸上的青春痘似的。专家告诉说是氮肥使多了造成的,合理施肥就解决了。冬闲时他才到农家书屋,一月也就两三次,主要看修剪打药等技术类的图书。采访期间,一位老太太举着苹果边吃边对着常建令喊:苹果真甜,真好吃!原来,烟台市老年登山协会组织会员来登山采摘,常建令刚刚以两元一斤的价格将园中剩下的苹果卖给了他们。谈起平时的文化生活,他说大部分时间交给了电视,最喜欢看的是齐鲁电视台的《拉呱》(一档新闻、文艺一体化节目)。他告诉说,主持人小么哥当天结婚,他期待着晚上的电视直播呢。
因为农活忙,村民大都不在家。村里找来李振良。这位65岁的老大娘兴趣广泛。她说喜欢跳舞,爱看电视,平时读的报刊是《烟台晚报》和《特别关注》,尤其喜欢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文章和节目。两个孩子在烟台工作,自己只种樱桃。村里收入高的能到八九万。老大娘一身花衣裳,看上去不过五十多岁。对我们的夸赞,她一点不惊喜。她说,村里的空气好,所以人长寿,很多人都活到九十四五。
桃源不在世外。掠影国路夼村,令我深刻印象的是,这里没有因为要致富发展工业而破坏了生态,它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山路崎岖是常态,可这样一个偏僻的山村,全村3.5公里的村路和41公里的山路全部硬化,四通八达。我由此想到,国路夼村走的这条路不就是一条正确的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