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底线,就是道德的最起碼的基本规范。“诚实、厚道、有良心,不损害他人和社会,遵纪守法”,这是一个公民的道德底线。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道德底线是其廉洁从政的最低要求,一旦突破,就会出现生活腐化、道德堕落、法纪失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坚守道德底线,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和提高道德水平,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
一、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的现实意义
(一)作为普通公民,坚守道德底线是立身之本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对一个人“德”的要求,好人与坏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品行是否端正。德不备没有根基,才不足做不好工作,德是品,才是路,德才兼备才是人才。只有守住了道德底线,才有立身之本。
古人云:“诚者,天下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维系和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只有遇人真心相待,遇事换位思考,遇难挺身而出,以诚待人、以德感人、以宽聚人,才能形成良好的信誉,为自己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二)作为公职人员,坚守道德底线是从政之基
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职责。作为公职人员,牢记职责、忠于职守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必须坚守的行为底线。“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自当倍加珍爱群众,珍视岗位,满怀奉献情,树立为民志,察民情、知民意、惠民生,在平实坚韧中践行公仆职责。
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封建入仕之人,一旦领取了俸禄,就有了尽忠朝廷的义务。我们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受党的培养,就要为党分忧,食国之俸禄,就要为民干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的。
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天凭日月,人凭良心”,良心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也是一个人民公仆的起码要求。我们党不断涌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孔繁森”们,凭的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良心。
(三)作为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是为官之要
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做一个好官,不仅要有好的人品,更要有好的官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物欲横流、诱惑众多的环境下,惟有修身洁行,摆正对事和对人、做官和做人的关系,才能作风正、少私欲、远腐败、出政绩、保平安,才能经受考验而立于不败。
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做清醒之官。领导干部职位高了,权力大了,周围阿谀奉承的人多了,监督的人少了,如果没有自律意识,头脑不清醒,无所顾忌,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做清正之官。“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公道正派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是做官第一位原则。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做清廉之官。公道正派是为官的前提,清正廉洁是为官的根本。“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做官不能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能做官。
二、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的主要内容
(一)坚守思想道德底线,着重解决“为谁活着”的问题
为自己活着要公私分明。陶行知先生说过:“私账混入公账,公账混入私账,公私不分,就是混账”!领导干部都掌握一定的公权力,绝不能公私不分,成为混账者。公私分明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正直做人、正派做事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为他人活着要过好两关。一是亲情关。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面对亲情与原则,亲情与国法,亲情与前途,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好好斟酌,亲情再亲亦有度,家庭利益、亲人利益再高,也决不能超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决不能突破道德与法律的屏障。二是亲信关。领导干部和部属、亲信之间,可以有正常的熟悉、信任、欣赏、器重关系,但这种关系必须限定在正常的政治权力运作之下,而不能以私人的亲信关系超越政治关系,从而任用亲信服务于个人的政治目的和政治利益。为职责活着要用权为民。人品和官品的集中体现,在于为谁用权和如何用权。用权为民还是以权谋私,是衡量“公仆”优劣的重要依据。为民用权,就是看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以百姓的利益为根本,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在群众最盼的地方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地方见真情,在群众最怨的地方改作风,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工作,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二)坚守政治道德底线,着重解决“举旗走路”的问题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就存在政治道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政治与道德的联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几千年前的孔子早就把政治道德视为政治统治的根本。
作为共产党人,作为领导干部,坚守政治道德,首先要解决“举旗走路”的问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决定因素。早在建党前夕,毛泽东同志就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党的十八大已明确指出,我们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举的旗、走的路,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创造,仍然鼓励和支持探索,但绝不允许反对和背离,这是领导干部应当坚守的政治道德的底线。
(三)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着重解决“不懒不贪”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勤政和廉政。勤政,就是“居家守分,为官尽职。”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仅因占着位置使别人失去了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而且因不做事、做不好事贻误发展时机,影响人民生活。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廉政。“廉官遗福,贪官害民。”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如果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就突破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就可能出现腐败问题。当然,领导干部也有个人利益,底线就在于是不是利用职权谋私,是不是符合“取之有道”的信条。 三、領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的实践途径
(一)坚守道德底线要“发于心”,要有见贤思齐之心
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必须从内心上做到自觉、自愿、自律,要吾日三省、见贤思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别人的一句好话、一件好事、一次德行、一项德政,我们都应该学习、效法。见贤思齐要多交益友,少交损友。有三种朋友有益:友直、友信、友多闻。益矣。有三种坏朋友是交不得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装腔作势的人为友,与刻意讨好的人为友,与巧言善辩的人为友,那是有害的。“发于心”既要无所畏惧,为了目标,为了事业,为了真理,要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无私无畏,奋发有为;又要有所畏惧,有所自律。要畏“天理”,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畏国法,坚持依法行政;畏党纪,坚持自警自省;畏百姓,坚持为人民谋福祉,赢得民心。
(二)坚守道德底线要“塑于形”,要用行为塑造形象
治国就是治吏。中华民族一直注重以吏为师,教化社会是为官一方的重要职责,百姓对官员的品行形象特别看重,这是因为官员的品行直接反映官场的风气,是政治是否清明的“风向标”。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兴衰经验证明:官腐则民败。所以,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不只是独善其身,而且要“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人以品重,品以行重。”领导干部要履行好教化职责,必须首先自己做到,由达而教,感化群众。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领导者的道德是风,老百姓的言行举止是草,风吹向东,草就倒向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坚守道德底线,树立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和执政为民的好形象。
(三)坚守道德底线要“见于绩”,既要有“显绩”又要有“潜绩”
在其位,谋其政,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干出成绩,这是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习总书记说:“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与领导干部政绩观、发展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有密切关系。”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创造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首先,要创造全面发展的政绩。要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摒弃重局部轻全局的思想,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其次,要创造协调发展的政绩。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再次,要创造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政绩。习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长远利益负责,必须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不顾长远发展的错误做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最后,要创造体现以人为本的政绩。习总书记说:“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真正的政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造政绩。
一、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的现实意义
(一)作为普通公民,坚守道德底线是立身之本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对一个人“德”的要求,好人与坏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品行是否端正。德不备没有根基,才不足做不好工作,德是品,才是路,德才兼备才是人才。只有守住了道德底线,才有立身之本。
古人云:“诚者,天下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是维系和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关系融洽、和谐相处的关键所在。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只有遇人真心相待,遇事换位思考,遇难挺身而出,以诚待人、以德感人、以宽聚人,才能形成良好的信誉,为自己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二)作为公职人员,坚守道德底线是从政之基
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职责。作为公职人员,牢记职责、忠于职守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必须坚守的行为底线。“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党员干部身为人民公仆,自当倍加珍爱群众,珍视岗位,满怀奉献情,树立为民志,察民情、知民意、惠民生,在平实坚韧中践行公仆职责。
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封建入仕之人,一旦领取了俸禄,就有了尽忠朝廷的义务。我们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受党的培养,就要为党分忧,食国之俸禄,就要为民干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做到的。
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天凭日月,人凭良心”,良心是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也是一个人民公仆的起码要求。我们党不断涌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孔繁森”们,凭的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良心。
(三)作为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是为官之要
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做一个好官,不仅要有好的人品,更要有好的官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物欲横流、诱惑众多的环境下,惟有修身洁行,摆正对事和对人、做官和做人的关系,才能作风正、少私欲、远腐败、出政绩、保平安,才能经受考验而立于不败。
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做清醒之官。领导干部职位高了,权力大了,周围阿谀奉承的人多了,监督的人少了,如果没有自律意识,头脑不清醒,无所顾忌,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做清正之官。“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公道正派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是做官第一位原则。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做清廉之官。公道正派是为官的前提,清正廉洁是为官的根本。“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做官不能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能做官。
二、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的主要内容
(一)坚守思想道德底线,着重解决“为谁活着”的问题
为自己活着要公私分明。陶行知先生说过:“私账混入公账,公账混入私账,公私不分,就是混账”!领导干部都掌握一定的公权力,绝不能公私不分,成为混账者。公私分明就是要做一个正直的人。正直做人、正派做事才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基。为他人活着要过好两关。一是亲情关。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面对亲情与原则,亲情与国法,亲情与前途,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好好斟酌,亲情再亲亦有度,家庭利益、亲人利益再高,也决不能超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决不能突破道德与法律的屏障。二是亲信关。领导干部和部属、亲信之间,可以有正常的熟悉、信任、欣赏、器重关系,但这种关系必须限定在正常的政治权力运作之下,而不能以私人的亲信关系超越政治关系,从而任用亲信服务于个人的政治目的和政治利益。为职责活着要用权为民。人品和官品的集中体现,在于为谁用权和如何用权。用权为民还是以权谋私,是衡量“公仆”优劣的重要依据。为民用权,就是看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以百姓的利益为根本,从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在群众最盼的地方慰民心,在群众最急的地方见真情,在群众最怨的地方改作风,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工作,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二)坚守政治道德底线,着重解决“举旗走路”的问题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就存在政治道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政治与道德的联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几千年前的孔子早就把政治道德视为政治统治的根本。
作为共产党人,作为领导干部,坚守政治道德,首先要解决“举旗走路”的问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决定因素。早在建党前夕,毛泽东同志就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党的十八大已明确指出,我们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举的旗、走的路,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创造,仍然鼓励和支持探索,但绝不允许反对和背离,这是领导干部应当坚守的政治道德的底线。
(三)坚守职业道德底线,着重解决“不懒不贪”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勤政和廉政。勤政,就是“居家守分,为官尽职。”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仅因占着位置使别人失去了为社会服务、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而且因不做事、做不好事贻误发展时机,影响人民生活。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廉政。“廉官遗福,贪官害民。”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如果既想当官又想发财,就突破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就可能出现腐败问题。当然,领导干部也有个人利益,底线就在于是不是利用职权谋私,是不是符合“取之有道”的信条。 三、領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的实践途径
(一)坚守道德底线要“发于心”,要有见贤思齐之心
领导干部坚守道德底线,必须从内心上做到自觉、自愿、自律,要吾日三省、见贤思齐。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别人的一句好话、一件好事、一次德行、一项德政,我们都应该学习、效法。见贤思齐要多交益友,少交损友。有三种朋友有益:友直、友信、友多闻。益矣。有三种坏朋友是交不得的: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装腔作势的人为友,与刻意讨好的人为友,与巧言善辩的人为友,那是有害的。“发于心”既要无所畏惧,为了目标,为了事业,为了真理,要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无私无畏,奋发有为;又要有所畏惧,有所自律。要畏“天理”,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畏国法,坚持依法行政;畏党纪,坚持自警自省;畏百姓,坚持为人民谋福祉,赢得民心。
(二)坚守道德底线要“塑于形”,要用行为塑造形象
治国就是治吏。中华民族一直注重以吏为师,教化社会是为官一方的重要职责,百姓对官员的品行形象特别看重,这是因为官员的品行直接反映官场的风气,是政治是否清明的“风向标”。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兴衰经验证明:官腐则民败。所以,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不只是独善其身,而且要“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人以品重,品以行重。”领导干部要履行好教化职责,必须首先自己做到,由达而教,感化群众。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领导者的道德是风,老百姓的言行举止是草,风吹向东,草就倒向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坚守道德底线,树立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和执政为民的好形象。
(三)坚守道德底线要“见于绩”,既要有“显绩”又要有“潜绩”
在其位,谋其政,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干出成绩,这是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习总书记说:“能否坚持求真务实,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与领导干部政绩观、发展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有密切关系。”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创造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首先,要创造全面发展的政绩。要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摒弃重局部轻全局的思想,只有善于在全局上谋发展,注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推进,这样的政绩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其次,要创造协调发展的政绩。领导干部要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再次,要创造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政绩。习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长远利益负责,必须改变那种只管建设、不管保护,只顾眼前增长、不顾长远发展的错误做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一代一代永续发展。最后,要创造体现以人为本的政绩。习总书记说:“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真正的政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要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切实解决农民增收、企业改制、劳动就业、征地拆迁、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际成效创造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