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就要认识研究学生的必要性及其依据,把握研究学生的内容范围,设计研究学生的方法途径.这就要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样进行研究的问题.必须重视研究学生,是由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实践要求、实效要求决定的.要研究学生的发展水平、思想行为特点、成长发展需要、思想政治品德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体现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时代性、针对性、导向性.
其他文献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坚定的价值观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据以挺立的根本支撑.立足当代中国培育坚定的价值观自信,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依据,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生动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雄辩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在中宣部、教育部指导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21年版)》教材编写于2021年5月启动,历时三个多月完成.在2021年版教材编写中,课题组深入学习研究、连续集中研讨,听取各方建议、反复推敲修改,特别是各主管部门给予指导,有关专家学者几轮审读、修改,给教材编写以极大帮助;编写组还通过多种方式,较为广泛地听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高校在读研究生的意见,大部分建议被吸收.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和革命策略的重要著作.该著作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反对教条主义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运用列宁这部著作的重要思想,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坚持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引领中国革命进程转危为安,走向胜利.当前,面临新时代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重读列宁这部著作仍然可以从中获得教益,汲取智慧.
习近平法治思想擘画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宏伟蓝图,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法治保障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公民道德建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将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范,通过立法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美德义行,保障良法善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加大执法力度,为政以德,执法为民,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现立法意图,维护道德秩序;司法是道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增强党史学习教育针对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实效,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价值.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深刻理论逻辑在于,二者目的 相通、思想贯通、内容融通.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作为特别目标取向,以课堂主渠道夯实融入的理论根基,以网络主阵地推动融入的技术创新,以实践平台谋求融入的丰富多样,以教师主导性确保融入的质量上乘.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兴衰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百年成长壮大的发展历程深刻揭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领袖核心地位的极端重要性.“两个维护”两者有机一体不可割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准确把握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两个维护”制度建设和纪律的刚性约束.
课程育人是课程恩政建设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科学论断,从而,课程思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词.打造课程思政建设升级版,必须把握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核心层面;突出教师、课程、教学三个关键要素;抓住特色、标准、评价三个突破环节.基于课程恩政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须构建课程恩政建设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组织保障的领导机制,学校层面、教学单位层面、教师层面的合作机制,引导、奖励、惩处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百年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为了更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要从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要以贯彻“四为服务”的指导方针谋划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略,要为落实“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守正创新.
为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理论与实践成就以及红色基因传承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经验,2021年7月24日,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和江西财经大学主办的“红色基因传承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重大新论断,围绕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基因传承和中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客观基础,同时也开启了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征程.美好生活不仅需要客观基础,同时也需要主观条件.有怎样的“幸福观”,就会有怎样的“美好生活”.因而,“幸福观”是美好生活的主观条件.新时代美好生活是客观基础与主观基础的统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幸福元素:比较富裕的小康社会“物质生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生活”,公序良俗与良法善治下的“社会秩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生态环境”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理想”.这五个方面的幸福元素为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