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准备策略?
一、努力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与恐惧感
幼儿在幼儿园即将毕业之前常常会产生对小学的向往感,但同时也伴随着陌生感与恐惧感,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工作。针对幼儿入小学后心理和思想上的不适,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在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入小学前有意识、有目的地从幼儿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多与幼儿相接触沟通交流,在幼儿入小学的学前班阶段对幼儿进行意识地引导和锻炼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慢慢开发和引导,让幼儿了解到,小学并不是那么可怕,小学生也有休息与玩耍的時间;除了学习语文、数学外,还有学习到自然、音乐、外语、思想品德等其他知识;小学有关心、爱护孩子们的老师,也有众多的新伙伴,努力消除幼儿心中的陌生感与恐惧感,让幼儿了解小学,并喜欢上小学校。
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增强独立自理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针对儿童入小学后生活上的不适,家长与教师要积极配合,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 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幼儿园的孩子,生 活上处处依赖成人,家长接送上幼儿园、喂水喂饭,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由于家长重视不够,幼儿迟到、旷课 成了家常便饭;一旦幼儿进入小学,要求不迟到、不旷课,要自己整理书包、削铅笔等,幼儿一时难以适应。这就要求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学前班时逐步按照小学的标准来做,逐渐与小学并轨,从而教育儿童要有时间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提高了幼儿的管理自理能力,为适应小学生活树立了信心,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要注意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为幼儿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在这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点:一是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激发孩子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要注意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创造能力等。
四、改进教学方法,是解决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中幼儿学习的适应性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方向,明确好教育目的,合理施教要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必须正确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不能截然地以两个阶段的特点去看待幼儿,而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衔接。幼儿学习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直接兴趣,再通过游戏的形式实现的,解决幼儿入小学学习的适应性问题,在学期的教学中,适时延长幼儿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向以课堂教学为主、传授知识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靠近。作为小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使初入学幼儿的学习不会相差太远,也使幼儿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使幼儿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在衔接教育教学中,我们还提出让幼儿自己操作,充分表现其能力,促进幼儿发展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望。
五、要注意提高幼儿的个人能力,为顺利入学做好行为准备
大班老师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幼儿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提高学习能力。二是提高自理能力。三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六、无论是幼儿还是小学阶段,家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的生活起居、社会行为、学习习惯都受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不少家长要求幼儿入小学前教儿童读写拼音、背乘法口诀,忽视了健康教育,不支持幼儿社会交往,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要求过高过急,压制了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等。作为家长,在幼小衔接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一下教育观念,了解一点当前的教育理念,平时要更多地注意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
第二,家长还应重视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与人相处习惯,生活节俭习惯等。
第三,注意教育孩子的分寸,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尺寸,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信等。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儿童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做好充分的幼小衔接的准备。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跨越了两个学习、生活阶段,从其身心发展来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孩子既保留了幼儿期的某些特征,又有了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即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学习用具的能力,使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无间隙的整体,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对于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入小学前的心理健康准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一、努力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与恐惧感
幼儿在幼儿园即将毕业之前常常会产生对小学的向往感,但同时也伴随着陌生感与恐惧感,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工作。针对幼儿入小学后心理和思想上的不适,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在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入小学前有意识、有目的地从幼儿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多与幼儿相接触沟通交流,在幼儿入小学的学前班阶段对幼儿进行意识地引导和锻炼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慢慢开发和引导,让幼儿了解到,小学并不是那么可怕,小学生也有休息与玩耍的時间;除了学习语文、数学外,还有学习到自然、音乐、外语、思想品德等其他知识;小学有关心、爱护孩子们的老师,也有众多的新伙伴,努力消除幼儿心中的陌生感与恐惧感,让幼儿了解小学,并喜欢上小学校。
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增强独立自理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针对儿童入小学后生活上的不适,家长与教师要积极配合,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 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幼儿园的孩子,生 活上处处依赖成人,家长接送上幼儿园、喂水喂饭,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由于家长重视不够,幼儿迟到、旷课 成了家常便饭;一旦幼儿进入小学,要求不迟到、不旷课,要自己整理书包、削铅笔等,幼儿一时难以适应。这就要求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学前班时逐步按照小学的标准来做,逐渐与小学并轨,从而教育儿童要有时间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提高了幼儿的管理自理能力,为适应小学生活树立了信心,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要注意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为幼儿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在这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点:一是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激发孩子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要注意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创造能力等。
四、改进教学方法,是解决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中幼儿学习的适应性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方向,明确好教育目的,合理施教要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必须正确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不能截然地以两个阶段的特点去看待幼儿,而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衔接。幼儿学习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直接兴趣,再通过游戏的形式实现的,解决幼儿入小学学习的适应性问题,在学期的教学中,适时延长幼儿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向以课堂教学为主、传授知识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靠近。作为小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使初入学幼儿的学习不会相差太远,也使幼儿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使幼儿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在衔接教育教学中,我们还提出让幼儿自己操作,充分表现其能力,促进幼儿发展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望。
五、要注意提高幼儿的个人能力,为顺利入学做好行为准备
大班老师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幼儿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提高学习能力。二是提高自理能力。三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六、无论是幼儿还是小学阶段,家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的生活起居、社会行为、学习习惯都受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不少家长要求幼儿入小学前教儿童读写拼音、背乘法口诀,忽视了健康教育,不支持幼儿社会交往,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要求过高过急,压制了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等。作为家长,在幼小衔接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一下教育观念,了解一点当前的教育理念,平时要更多地注意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
第二,家长还应重视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与人相处习惯,生活节俭习惯等。
第三,注意教育孩子的分寸,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尺寸,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信等。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儿童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做好充分的幼小衔接的准备。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跨越了两个学习、生活阶段,从其身心发展来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孩子既保留了幼儿期的某些特征,又有了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即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学习用具的能力,使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无间隙的整体,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对于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入小学前的心理健康准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