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幼儿衔接阶段教育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由于儿童所处的客观环境、学习内容、作息时间、自理要求、师生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作为家长应该事先认识到这些变化必然会出现,并估计这些变化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研究表明,充分的入学准备,能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准备策略?
  一、努力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与恐惧感
  幼儿在幼儿园即将毕业之前常常会产生对小学的向往感,但同时也伴随着陌生感与恐惧感,消除幼儿对小学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工作。针对幼儿入小学后心理和思想上的不适,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样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在开展的“幼小衔接”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入小学前有意识、有目的地从幼儿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多与幼儿相接触沟通交流,在幼儿入小学的学前班阶段对幼儿进行意识地引导和锻炼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慢慢开发和引导,让幼儿了解到,小学并不是那么可怕,小学生也有休息与玩耍的時间;除了学习语文、数学外,还有学习到自然、音乐、外语、思想品德等其他知识;小学有关心、爱护孩子们的老师,也有众多的新伙伴,努力消除幼儿心中的陌生感与恐惧感,让幼儿了解小学,并喜欢上小学校。
  二、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增强独立自理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自理能力是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基础。针对儿童入小学后生活上的不适,家长与教师要积极配合,做好准备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 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幼儿园的孩子,生 活上处处依赖成人,家长接送上幼儿园、喂水喂饭,从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由于家长重视不够,幼儿迟到、旷课 成了家常便饭;一旦幼儿进入小学,要求不迟到、不旷课,要自己整理书包、削铅笔等,幼儿一时难以适应。这就要求家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学前班时逐步按照小学的标准来做,逐渐与小学并轨,从而教育儿童要有时间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提高了幼儿的管理自理能力,为适应小学生活树立了信心,提高了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要注意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为幼儿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在这个方面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点:一是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要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价值观,激发孩子喜欢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要注意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创造能力等。
  四、改进教学方法,是解决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中幼儿学习的适应性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把握好教育方向,明确好教育目的,合理施教要帮助幼儿顺利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必须正确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不能截然地以两个阶段的特点去看待幼儿,而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衔接。幼儿学习活动是根据一定的直接兴趣,再通过游戏的形式实现的,解决幼儿入小学学习的适应性问题,在学期的教学中,适时延长幼儿课堂教学时间,通过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向以课堂教学为主、传授知识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靠近。作为小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使初入学幼儿的学习不会相差太远,也使幼儿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使幼儿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在衔接教育教学中,我们还提出让幼儿自己操作,充分表现其能力,促进幼儿发展激发幼儿兴趣和求知欲望。
  五、要注意提高幼儿的个人能力,为顺利入学做好行为准备
  大班老师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提高幼儿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提高学习能力。二是提高自理能力。三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六、无论是幼儿还是小学阶段,家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的生活起居、社会行为、学习习惯都受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不少家长要求幼儿入小学前教儿童读写拼音、背乘法口诀,忽视了健康教育,不支持幼儿社会交往,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要求过高过急,压制了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等。作为家长,在幼小衔接上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一下教育观念,了解一点当前的教育理念,平时要更多地注意培养孩子对待事物的兴趣。
  第二,家长还应重视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与人相处习惯,生活节俭习惯等。
  第三,注意教育孩子的分寸,正确把握严与爱的尺寸,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信等。学校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儿童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做好充分的幼小衔接的准备。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幼儿跨越了两个学习、生活阶段,从其身心发展来看是从学前期向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孩子既保留了幼儿期的某些特征,又有了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即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使用学习用具的能力,使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形成一个无间隙的整体,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对于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入小学前的心理健康准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其他文献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道德品质教育与社会基础知识教育于一体,有着较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和实践性。走进新课程,我们不仅要认识新课程,更重要的是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实施新课程,让学生的品德在生活里萌发,让学生的生活在笑声中飞扬,让每一个学生借《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为载体,在实践体验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我根据教学实际对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新的小学品德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从老师自身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是学生的导师也应该是学生的同学。  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说过:“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
期刊
海陵区九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成绩差,从一个侧面上反映农村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现状。在当前我国农村公办学校普遍出现师资队伍落后、教学设备配套不足、信息化教学发展滞后、教学质量转差,出现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学生向城镇流动,特别是向民办学校流动人数多,这是农村公办学校发展的危险信号,长此以往,学生流动大、学校声誉差,会出现农村公办学校的恶性循环。为实现国家提出的城镇均衡发展的目标,实现农村公办学校跨越式发展,反思
期刊
无生上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在无学生状态下模拟有学生存在的师生双边教学过程,主要是用来评比、研究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是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竞赛及教师竞聘活动的一种途径,其主要目的是利用课堂教学发现或培养体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本人结合自己在2006年参加体育教师招聘考试经历以及这几年作为学校教研组长组织学校青年教师无生授课的经验,对体育教师进行无生上课时策略作以介绍,并和同行进行
期刊
“把爱与责任托起大山儿女的希望”这句话一直影响我的一生,大学毕业后就义无返顾的从事乡村教学,至今已有7个年头。我所在的敬德中心校位于离县城较远的偏运乡镇,全校500多名的学生全部为农村学生。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最苦恼的事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他们在进入学校学习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积极性不强,自觉性较差。这是由于农村家庭情况的客观环境决定的,很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都忙于
期刊
教学中,我们经常目睹这样的现象:学生写两遍就能记住的生字,也非要写十遍不可;有的一篇作文写两周没有结尾;有的一节自习什么都不想学,主意还没有拿定,下课铃响了;更有的学生广播不听,报纸不看,歌曲不唱,体育不上,埋头在书堆里,成绩却不好。这些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学生所付出的劳动是不是都有效;其次,单位时间的利用率究竟有多高。这两个问题,中学生很少想到。这两个问题若不解决,学生便无法摆脱学习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但一直以来,我们小学的阅读教学十分重视文章的分析和理解,重视人文内涵的挖掘,但却缺少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这样的阅读教学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低下,如说话和习作时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词不达意,语病多多,言不成文。如何才能让学生能把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于自己的习作
期刊
为了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作品的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性情、变化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从2012年起,我校规定周二、周四的大课间活动内容为“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着中华经典的独特魅力,领悟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智慧,践行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弘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人格。 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期刊
课堂就像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师生投入真情实感,互动交流,智慧生发的地方;也是学生求知、展示自我、创新、体验成功的平台。课堂蕴含着无限的能量,这能量是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有效提问引导学生获得;有效地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方法,是师生活动的桥梁。教师的提问除了讲究适量、适度外,还必须做到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富有创新意识,把握好方法、途径,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教学是指师生,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生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