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近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7例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前后1周内行DECT扫描,测得48枚实性病灶治疗前后最大径、CT值、碘含量(IU),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治疗前后病灶CT值变化率与IU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依据Choi标准,以IU变化率替代CT值变化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和McNemar检验分别评价IU标准的临床获益率与Choi标准的临床获益率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 病灶最
【机 构】
:
邢台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北 邢台 054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DECT)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近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7例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前后1周内行DECT扫描,测得48枚实性病灶治疗前后最大径、CT值、碘含量(IU),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治疗前后病灶CT值变化率与IU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依据Choi标准,以IU变化率替代CT值变化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和McNemar检验分别评价IU标准的临床获益率与Choi标准的临床获益率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 病灶最大径及CT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后IU较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前后病灶CT值变化率分别与IU变化率相关性较好(r=0.921,P=0.003).IU标准的临床获益率与Choi标准的临床获益率一致性中等(Kappa=0.695,P=0.000),二者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133,P=0.372).结论 IU能较早反映晚期NSCLC对放化疗的应答,与最大径相结合可作为晚期NSCLC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估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青少年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不同脑区微观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30例青少年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抑郁组)和30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并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分别测量双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前扣带回、纹状体及双侧海马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所有受试者常规MRI均未见明显异常,抑郁组与对照组各脑区ADC值比较差异
调度集中系统对列车进行指挥管理,与其他系统通过接口交互信息,以实现全路网信号系统的协调统一工作,保障列车安全有序运行.基于该领域原有基础性研究,在当前各系统互联互通十分复杂的实际情况下,分析研究调度集中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对各接口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设计,讨论各接口如何实现互送信息且互相协调,并研究接口间的数据流向及信息传递内容,以实现各系统互联互通,共同构建我国铁路信号大系统.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突显网络(SN)的功能及结构改变模式.方法 纳入认知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31例及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C)32例,对所有被试行神经心理学测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及3D-T1 WI结构像扫描.采用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分离提取SN,并以此为模板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得到SN各脑区的灰质体积.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SN功能连接值及灰质体积的差异,并以组间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值及灰质体积与神经心理学测试及临床资料进
为进一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缩短追踪间隔、减少建设运营维护成本,提出下一代列控系统即CTCS-4级列控系统,其关键技术包括移动闭塞、基于卫星列车精确定位、基于卫星列车完整性检查、高速铁路车地双向传输等技术.CTCS-4级列控系统采用基于电子地图辅助卫星实现列车精确定位,其中电子地图文件在车载设备FLASH存储器中如何存取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分析电子地图不同数据文件特点与FLASH存储器的管理机制,根据FLASH容量、电子地图文件数目和不同文件数据大小,并考虑电子地图文件存取过程中的耗时情况,提出一种高
目的 探讨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CTA)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诊断、定位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DAVF患者行动态容积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次检查间隔时间<14 d.所有图像以DSA作为金标准,由2位放射科医师对病灶定位及分型进行独立的评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级,分型参照Congard标准.结果 81例动态容积CTA重建图像中,72例图像质量为Ⅰ级,其余9例图像质量为Ⅱ级.81例患者中位置分布分别为:硬膜窦区(43例)、海绵窦区(23例)、天幕区(8例)、基底静脉丛区(4
目的 分析内淋巴囊瘤的CT和MRI表现,降低术前误诊率.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为内淋巴囊瘤的9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CT检查9例,MR检查8例,回顾性分析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变部位及数目、影像学特征,总结误诊原因.结果(1)发病年龄在35~60岁5例(55.6%),60岁2例(22.2%),男3例(33.3%),女6例(66.7%),男女比例为1︰2;(2)临床表现均为单发,且听力均下降,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鸣,3例有面瘫症状;(3)9例患者CT均表现为颞骨岩部见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且骨质呈膨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挤压大变形破坏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工程地质灾害,为进一步认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结合兰新高铁大梁隧道大变形实况,在分析和总结大变形破坏特征基础上,通过支护方案试验对比,确定支护方案;提出主要控制措施、施工注意事项等施工关键技术,最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凝练出“宁强勿弱、宁补勿拆,抗放结合、快速成环”16字处治方针,对后续川藏铁路设计及施工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高原高寒铁路沿线极端复杂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极大增加了铁路运营期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发生概率以及救援难度.研究梳理高原地区的救援力量与装备现状,指出高原高寒铁路应急救援中存在的严峻形势.研究提出构建高原高寒铁路一体化应急救援体制和协调机制,打通专业化部门与属地化救灾管理的协同通道,全面提升应急协调能力.同时提出建立高原高寒铁路应急救援标准体系、多方共建高原高寒铁路应急救援基地、加强高原高寒铁路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协同救援法制建设等多条建议,以此提升高原高寒铁路应对重大事故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
目的 评估、比较温哥华风险计算器(VRC)和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RADS)在肺结节基线CT筛查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确诊的85例肺结节患者,在飞利浦星云医学影像后处理平台V9.0中的肺结节评估模块,分别使用VRC及Lung-RADS对肺结节进行评估.在VRC评估中,根据结节类型、位置、长径、毛刺、年龄、性别、家族史等特征评估结节,并且将恶性可能性阈值设置为≥10%.另外,在Lung-RADS评估中依据结节类型、密度、长短径、毛刺等特征对结节进行分级,4A、4B和4X定义为恶性.以
目的 分析肺奴卡菌病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确诊为肺奴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对比有基础疾病组与无基础疾病组影像学表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42例患者HRCT影像表现为支气管扩张36例(85.7%),树芽征34例(80.1%),斑片影24例(57.1%),结节影25例(59.5%),磨玻璃密度影19例(45.2%),空洞7例(16.7%),胸腔积液5例(11.9%),铺路石征4例(9.5%);有基础疾病组树芽征出现率高于无基础疾病组(P<0.05).结论 肺奴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