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酩悦轩尼诗公司的亚太区董事,跟酒打交道是邓阁娴的工作;以酒会友逐渐成了生活方式;她甚至有个跟酒有关的名字——
Ruby
作为酩悦轩尼诗公司的亚太区董事,跟酒打交道是邓阁娴的工作;她长在香港,之后又去英国读书、工作,以酒会友逐渐成了生活方式;她甚至有个跟酒有关的名——Ruby,那是美国人给红酒起的昵称,虽然她更中意的是干邑和单一麦芽威士忌。她在洋酒行业15年,品酒资历超过30年。
习惯用英语交流的Ruby,在言谈举止间,会把英国式的严谨与幽默拿捏得恰到好处。她在香港长大并接受教育,港人的生活习惯对她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茶餐厅的烧味和铿锵的广东话。“我们对白兰地很熟悉也很有好感,喝干邑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她认为香港有喝白兰地的文化,人们在家庭聚餐和打麻将的时候,都喜欢来一怀。在她儿时的记忆里,完全没有“干邑是舶来品”的印象,“我觉得Brandy很中国,而Whiskey才很西方。”
直到二十几岁时去英国进修,Ruby的口味也没变。“在伦敦的酒吧里,人人都喝啤酒,或是点上一杯红酒慢慢品味,而我只会点horse’s neck”。很少有英国人会知道horse’s neck,她每次便不厌其烦地介绍:这种鸡尾酒是以白兰地和干姜水调成,不加其他调味,口感非常醇厚,最早在海军里流行起来。“其实这是五六十年代很红的酒,后来被渐渐遗忘了。而现在人们又开始喜欢白兰地类的调酒,我觉得很多东西都在轮回,比如流行趋势,经常是转了个圈,最后又都转回来。”
Ruby的事业从香港起步,中间转战英国,最后还是回到香港,也转了个圈。当年在香港,她已经受聘于英美烟草(British American Tobacco),业余还报了广告管理课程,也是优秀生。但Ruby想要更广阔的平台,于是只身一人去了广告业发达的伦敦,要跟老外们过过招。那个年代还没出现留学热,申请去英国进修并不容易;也没那么便利的资讯渠道,她就在未占任何“先手”的情况下,跟那些本土的英国男性主管们打交道。
Ruby说,以前在英美烟草时的老板,还有知名文人黄霑先生,都是她的心灵导师。受他们的启蒙,Ruby走出的每一步,都带点冒险精神。她70岁出头就踏上香港外的国土,并且在站稳脚跟、学得一身技艺后华丽转身,辞职回到香港。她不是直飞回来的,而是选择陆上线路,就像古代行者一样,先后游历了非洲和欧洲。
“去非洲的那一次非常偶然,旅行社给我打电话,说第二天就出发。任何人在这个时候都会犹豫,但我那时心意已决,几乎是提上行李就走了。”她那次跟14位旅伴一起,踏上了探险之旅。整个团队乘船横跨了英吉利海峡,抵达非洲后,天天在帐篷里过夜,这种体验让Ruby很过瘾。
另一次环欧洲之行,也是她的大胆决定。她妹夫的弟弟的女友在红磨坊(Moulin Rouge)里当舞者,常有外出巡演的机会。那次,红磨坊去了阿姆斯特丹、慕尼黑、比萨以及法国南部一些城市,Ruby就和妹夫的弟弟一起,开着一辆白色捷豹E-Type跑车,风尘仆仆地跟着红磨坊到处走。
两次海外旅行的经历,是她偶尔为之的奢侈。平时忙于工作的她,喜欢用音乐作生活的调剂。对着摇滚乐蹦蹦跳跳,是Ruby最钟爱的派对节目。她会跟着爵士乐吟唱,既抒情又能获得灵感;美国的乡村音乐是用来放松的,听着它们会忘记烦恼;而需要沉淀思索的时候,就要听古典唱片。古典乐对她来说竟还有MORNING CALL的作用。
作为洋酒行家,Ruby对品酒有一套哲学,最重要的是实验精神。她说,永远不要只尝过一种酒就说不喜欢,最好试过多种后再下结论。“有了结论那就是你的品位,再回忆为什么这款使你着迷,无论是因为它更清新、更甜,还是能让你联想到往事。记下这些感受,以及你所处的场合,以后有相应场合就挑那款酒喝。”在Ruby看来,酒就像衣服,很难说最喜欢哪一件,只能说哪件最合自己的意;选酒也像选男朋友,不必一辈子只跟定一个,懂得挑选适合的,才是高手。
Ruby
作为酩悦轩尼诗公司的亚太区董事,跟酒打交道是邓阁娴的工作;她长在香港,之后又去英国读书、工作,以酒会友逐渐成了生活方式;她甚至有个跟酒有关的名——Ruby,那是美国人给红酒起的昵称,虽然她更中意的是干邑和单一麦芽威士忌。她在洋酒行业15年,品酒资历超过30年。
习惯用英语交流的Ruby,在言谈举止间,会把英国式的严谨与幽默拿捏得恰到好处。她在香港长大并接受教育,港人的生活习惯对她的影响,绝不仅仅是茶餐厅的烧味和铿锵的广东话。“我们对白兰地很熟悉也很有好感,喝干邑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她认为香港有喝白兰地的文化,人们在家庭聚餐和打麻将的时候,都喜欢来一怀。在她儿时的记忆里,完全没有“干邑是舶来品”的印象,“我觉得Brandy很中国,而Whiskey才很西方。”
直到二十几岁时去英国进修,Ruby的口味也没变。“在伦敦的酒吧里,人人都喝啤酒,或是点上一杯红酒慢慢品味,而我只会点horse’s neck”。很少有英国人会知道horse’s neck,她每次便不厌其烦地介绍:这种鸡尾酒是以白兰地和干姜水调成,不加其他调味,口感非常醇厚,最早在海军里流行起来。“其实这是五六十年代很红的酒,后来被渐渐遗忘了。而现在人们又开始喜欢白兰地类的调酒,我觉得很多东西都在轮回,比如流行趋势,经常是转了个圈,最后又都转回来。”
Ruby的事业从香港起步,中间转战英国,最后还是回到香港,也转了个圈。当年在香港,她已经受聘于英美烟草(British American Tobacco),业余还报了广告管理课程,也是优秀生。但Ruby想要更广阔的平台,于是只身一人去了广告业发达的伦敦,要跟老外们过过招。那个年代还没出现留学热,申请去英国进修并不容易;也没那么便利的资讯渠道,她就在未占任何“先手”的情况下,跟那些本土的英国男性主管们打交道。
Ruby说,以前在英美烟草时的老板,还有知名文人黄霑先生,都是她的心灵导师。受他们的启蒙,Ruby走出的每一步,都带点冒险精神。她70岁出头就踏上香港外的国土,并且在站稳脚跟、学得一身技艺后华丽转身,辞职回到香港。她不是直飞回来的,而是选择陆上线路,就像古代行者一样,先后游历了非洲和欧洲。
“去非洲的那一次非常偶然,旅行社给我打电话,说第二天就出发。任何人在这个时候都会犹豫,但我那时心意已决,几乎是提上行李就走了。”她那次跟14位旅伴一起,踏上了探险之旅。整个团队乘船横跨了英吉利海峡,抵达非洲后,天天在帐篷里过夜,这种体验让Ruby很过瘾。
另一次环欧洲之行,也是她的大胆决定。她妹夫的弟弟的女友在红磨坊(Moulin Rouge)里当舞者,常有外出巡演的机会。那次,红磨坊去了阿姆斯特丹、慕尼黑、比萨以及法国南部一些城市,Ruby就和妹夫的弟弟一起,开着一辆白色捷豹E-Type跑车,风尘仆仆地跟着红磨坊到处走。
两次海外旅行的经历,是她偶尔为之的奢侈。平时忙于工作的她,喜欢用音乐作生活的调剂。对着摇滚乐蹦蹦跳跳,是Ruby最钟爱的派对节目。她会跟着爵士乐吟唱,既抒情又能获得灵感;美国的乡村音乐是用来放松的,听着它们会忘记烦恼;而需要沉淀思索的时候,就要听古典唱片。古典乐对她来说竟还有MORNING CALL的作用。
作为洋酒行家,Ruby对品酒有一套哲学,最重要的是实验精神。她说,永远不要只尝过一种酒就说不喜欢,最好试过多种后再下结论。“有了结论那就是你的品位,再回忆为什么这款使你着迷,无论是因为它更清新、更甜,还是能让你联想到往事。记下这些感受,以及你所处的场合,以后有相应场合就挑那款酒喝。”在Ruby看来,酒就像衣服,很难说最喜欢哪一件,只能说哪件最合自己的意;选酒也像选男朋友,不必一辈子只跟定一个,懂得挑选适合的,才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