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已经成了尽人皆知的事实。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注意力集中,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必然会提高学习的效果。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消除隔阂、拉近距离,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老师有着直接联系,他们喜欢哪位老师,往往就会喜欢哪门学科,肯在这一学科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对你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上是对立的,在目的上又是统一的。我们不能把师生看作是对立面,自己不要有这种想法,还要使学生消除这种想法,不要产生认识误区和思想隔阂。
二是要使学生乐于接受你。作为老师来讲,就是要用得体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你,乐于接受你。如我每次新接一个班,第一节课就给学生作一个自我介绍,从自己名字的由来开始,说到自身的身高、体重、爱好、特长、成绩、小时候读书时的趣事、学习的烦恼,甚至谈到了自己的缺点。然后,我再让学生把自己做个书面介绍。这样一下就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使学生对你有一种亲切感,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又让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
三是注重培养师生感情。师生感情是经过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在生活中、教学过程中等各各方面,一点一点积累后慢慢产生的。这就要求老师要从点滴做起,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他们。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上课,班中有位男生突然喊“肚子疼”,我及时派学生送他去医院,并亲自去缴费和找大夫,后来,我又了解到这位学生失去父亲、家境很困难,就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他帮助和鼓励。若干年以后,我接到这位学生写来的信,他告诉我,他现在也是一名语文教师,也当班主任,也实践着老师教书育人之路。
二、适时鼓励、增强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很需要老师在精神上的关爱,所以,做为教师,要使学生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适时鼓励。孩子们的心田很需要赞美之辞的浇灌,初中生朝气蓬勃,奋发进取,正是不服输的年纪,所以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当他(她)怕答错问题而不敢尝试时,老师的鼓励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称赞肯定的眼神,一个善意会心的微笑,一句热诚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获得一份成就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是增强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要吝惜你的赞美,真诚地告诉自己的学生:“你真棒”、“你的回答很精彩”,就算是学生答错了,我们也可以告诉他们:“你再好好想想!”“相信你会有更完善的答案”。这样就会逐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使他们更乐于回答问题,从而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避免偏爱。每个班里学生的学习都是参差不齐的,我们不能只偏爱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而忽略那些学习差的,这样下去只会使差的更差,失去教学的意义。我们要对学习不好的更应该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并想办法加以解决。在提问时,要尽量给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加,学习成绩更会突飞猛进。
三、形式多样,突出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形成一定的特色,再加上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开展好各项活动。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的各种爱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巧妙地把教学训练寓于趣味的活动中,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开展各种竞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增强课堂效果。课堂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程度。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互动,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讲诗歌时,可以进行配乐诗朗诵,让诗的情感和音乐的节奏和拍,学生可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甚至一些古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也可以改成话剧,让学生分演角色,既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现在许多学校多媒体的运用,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好好利用起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运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调动学生情感。在讲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时,我讲了肖邦爱国和一位女教师教育儿子的故事,并用郭兰英《我的祖国》导入新课,在范读时,我使用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配乐。在结束语中我说到:爱国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先人把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交到同学们手中,我相信,同学们会把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扛得更远。这些情境的运用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他们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三是丰富知识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新知识易于接受,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在晨课时开展“晨间播报”活动,每天一人,轮流播送一条国内外新闻;带领大家学习“每日一名”(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等);办好图书角;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少布置一些死记硬背的作业,多留些时间让学生读书、看报,同时要求学生摘录下优美词句和段落,一个月评比一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这种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就摆在我们新一代教师的身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探索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新知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我们要继承前人的好传统和奉献精神,集中精力,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用我们的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在爱的乐园中成长,点燃他们心中的兴趣之灯,让兴趣之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河北省河间市景和镇初级中学062451)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必然会提高学习的效果。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兴趣呢?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消除隔阂、拉近距离,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老师有着直接联系,他们喜欢哪位老师,往往就会喜欢哪门学科,肯在这一学科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对你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看待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上是对立的,在目的上又是统一的。我们不能把师生看作是对立面,自己不要有这种想法,还要使学生消除这种想法,不要产生认识误区和思想隔阂。
二是要使学生乐于接受你。作为老师来讲,就是要用得体的语言和恰当的方式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你,乐于接受你。如我每次新接一个班,第一节课就给学生作一个自我介绍,从自己名字的由来开始,说到自身的身高、体重、爱好、特长、成绩、小时候读书时的趣事、学习的烦恼,甚至谈到了自己的缺点。然后,我再让学生把自己做个书面介绍。这样一下就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使学生对你有一种亲切感,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又让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
三是注重培养师生感情。师生感情是经过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在生活中、教学过程中等各各方面,一点一点积累后慢慢产生的。这就要求老师要从点滴做起,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他们。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上课,班中有位男生突然喊“肚子疼”,我及时派学生送他去医院,并亲自去缴费和找大夫,后来,我又了解到这位学生失去父亲、家境很困难,就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他帮助和鼓励。若干年以后,我接到这位学生写来的信,他告诉我,他现在也是一名语文教师,也当班主任,也实践着老师教书育人之路。
二、适时鼓励、增强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很需要老师在精神上的关爱,所以,做为教师,要使学生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适时鼓励。孩子们的心田很需要赞美之辞的浇灌,初中生朝气蓬勃,奋发进取,正是不服输的年纪,所以他们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当他(她)怕答错问题而不敢尝试时,老师的鼓励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称赞肯定的眼神,一个善意会心的微笑,一句热诚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学生获得一份成就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二是增强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要吝惜你的赞美,真诚地告诉自己的学生:“你真棒”、“你的回答很精彩”,就算是学生答错了,我们也可以告诉他们:“你再好好想想!”“相信你会有更完善的答案”。这样就会逐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使他们更乐于回答问题,从而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是避免偏爱。每个班里学生的学习都是参差不齐的,我们不能只偏爱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而忽略那些学习差的,这样下去只会使差的更差,失去教学的意义。我们要对学习不好的更应该关心和爱护,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不好的原因,并想办法加以解决。在提问时,要尽量给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增加,学习成绩更会突飞猛进。
三、形式多样,突出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形成一定的特色,再加上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开展好各项活动。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的各种爱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巧妙地把教学训练寓于趣味的活动中,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开展各种竞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增强课堂效果。课堂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参与的程度。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互动,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如讲诗歌时,可以进行配乐诗朗诵,让诗的情感和音乐的节奏和拍,学生可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甚至一些古文,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也可以改成话剧,让学生分演角色,既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又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现在许多学校多媒体的运用,更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好好利用起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要注意运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调动学生情感。在讲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文时,我讲了肖邦爱国和一位女教师教育儿子的故事,并用郭兰英《我的祖国》导入新课,在范读时,我使用了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配乐。在结束语中我说到:爱国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先人把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交到同学们手中,我相信,同学们会把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扛得更远。这些情境的运用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他们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三是丰富知识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新知识易于接受,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在晨课时开展“晨间播报”活动,每天一人,轮流播送一条国内外新闻;带领大家学习“每日一名”(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等);办好图书角;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少布置一些死记硬背的作业,多留些时间让学生读书、看报,同时要求学生摘录下优美词句和段落,一个月评比一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这种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就摆在我们新一代教师的身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亲自探索发现知识,运用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新知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我们要继承前人的好传统和奉献精神,集中精力,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用我们的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空,让他们在爱的乐园中成长,点燃他们心中的兴趣之灯,让兴趣之灯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河北省河间市景和镇初级中学06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