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学习,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学习方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信息技术的主人,驱动学生与教师互动,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探究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立足探究教学的价值,我在组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往往应用创设情境、展现任务、互动交流等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主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在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着力地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体验多样的学习活动,发展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是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养成的一种能力。探究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生的探究学习。所以,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积极地探寻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信息技术,循序渐进地发展探究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保障的。学生在参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需要对所学知识有浓厚兴趣的。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分析建构主义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受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影响,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因此,在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初,我首先会联系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用特殊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使他们自主地走进场景中,展开信息技术探究。
以“信息社会探秘”为例,立足信息技术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初,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探寻信息的场景,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围绕此场景,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从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是数不胜数的。那么,要如何从如此繁多的信息中,获取关于中国女排的信息呢?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自主地迁移生活经验,对“信息技术”展开探究,便于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也为深入地探究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探究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展现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探究学习,其实就是将学习信息技术的权利还给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权利是抽象的,是无形的,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需要借助载体,将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们。教学实践证明,探究任务就是学习权利的载体。所以,在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地分析教学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设计、展现任务,用任务进一步地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初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储备有限,所以,在设计探究任务的时候,教师要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避免任务过难,成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负担,影响信息技术探究的进行。同时也避免任务过简单,难以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失去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
以“资源共享”为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先围绕教学内容,向学生们提出了如此任务:任务一:了解共享思路;任务二:设置共享文件夹;任务三:查看计算机名;任务四:访问共享资源。这四个任务,涵盖了这节课的基本内容。在提出任务之后,我要求学生们先自学教材,从教材中寻找解决任务的答案。在学生们自主探究之后,我会针对不同的探究任务,继续提出其他问题。比如,针对”设置共享文件夹“此任务,我联系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在文件夹共享窗口中有一个选框为”允许网络用户更改我的文件“,这个选框是什么意思呢?如果选择了,会有什么结果呢?不选择,有什么结果呢?借此驱动学生们进一步地探究信息技术知识,通过解决问题和任务,建构对所学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信息技术探究能力。
三、互动交流,合作完成探究
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们在探究信息技术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探究结果。比如学困生。面对探究任务,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探究任务方案。而学优生,带着探究任务,可以自主地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对新知内容和操作技能进行探究。如果教师无视学生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容易导致学生差距拉大,影响探究教学效果的。所以,我在组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不光会为学生们设计探究任务,提出探究问题,还会引导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之后,带着自己的探究結果,走进小组中,与小组成员进行互动,实现合作探究。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可以解决简单问题,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同时积累合作探究经验,便于提升探究能力。
总之,在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探究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建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2):252-253.
[2] 张华.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133-134.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学习;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主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在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着力地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通过体验多样的学习活动,发展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是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养成的一种能力。探究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学生的探究学习。所以,在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积极地探寻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信息技术,循序渐进地发展探究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学习是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保障的。学生在参与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时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需要对所学知识有浓厚兴趣的。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点燃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分析建构主义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受到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的影响,特级教师李吉林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因此,在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初,我首先会联系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用特殊的场景,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使他们自主地走进场景中,展开信息技术探究。
以“信息社会探秘”为例,立足信息技术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之初,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探寻信息的场景,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围绕此场景,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从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是数不胜数的。那么,要如何从如此繁多的信息中,获取关于中国女排的信息呢?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自主地迁移生活经验,对“信息技术”展开探究,便于进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也为深入地探究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探究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展现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探究学习,其实就是将学习信息技术的权利还给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权利是抽象的,是无形的,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需要借助载体,将学习权利还给学生们。教学实践证明,探究任务就是学习权利的载体。所以,在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地分析教学内容,提取关键信息,设计、展现任务,用任务进一步地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初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足,信息技术储备有限,所以,在设计探究任务的时候,教师要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避免任务过难,成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负担,影响信息技术探究的进行。同时也避免任务过简单,难以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失去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
以“资源共享”为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先围绕教学内容,向学生们提出了如此任务:任务一:了解共享思路;任务二:设置共享文件夹;任务三:查看计算机名;任务四:访问共享资源。这四个任务,涵盖了这节课的基本内容。在提出任务之后,我要求学生们先自学教材,从教材中寻找解决任务的答案。在学生们自主探究之后,我会针对不同的探究任务,继续提出其他问题。比如,针对”设置共享文件夹“此任务,我联系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在文件夹共享窗口中有一个选框为”允许网络用户更改我的文件“,这个选框是什么意思呢?如果选择了,会有什么结果呢?不选择,有什么结果呢?借此驱动学生们进一步地探究信息技术知识,通过解决问题和任务,建构对所学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信息技术探究能力。
三、互动交流,合作完成探究
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们在探究信息技术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表现和探究结果。比如学困生。面对探究任务,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探究任务方案。而学优生,带着探究任务,可以自主地走进信息技术课堂,对新知内容和操作技能进行探究。如果教师无视学生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容易导致学生差距拉大,影响探究教学效果的。所以,我在组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不光会为学生们设计探究任务,提出探究问题,还会引导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之后,带着自己的探究結果,走进小组中,与小组成员进行互动,实现合作探究。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互帮互助,可以解决简单问题,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同时积累合作探究经验,便于提升探究能力。
总之,在实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设计任务,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探究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建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S2):252-253.
[2] 张华.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