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沁的货币非中性思想研究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k2007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古典经济学时期产生了丰富的货币非中性思想,边沁提出的“强制节约”理论对促进货币非中性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边沁的货币非中性思想,尤其分析了其提出的“强制节约”理论的重要意义及其后续影响,并对边沁与休谟的货币非中性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更深入了解货币作用于经济的机制与途经提供了参考和历史借鉴,最后基于马克思的观点对边沁的货币非中性思想进行了客观评价.
其他文献
作为延安文学后期的重要作家,孙犁在其认同革命又彰显艺术的形式观推动下,以文白互生的语言、以情为经的结构、虚实相间的文体,在表达革命主题的同时,使文本呈现出诗意的气质,可谓开创了革命的诗化抒写路径.这一形式创造,不仅开拓了革命文学的表达空间,而且在延安文学后期普遍表现出“去文求野、去雅求俗”的审美缺憾时,延展出艺术追求的可能,一改人们对延安文学的刻板认识,丰富了延安文学的文学图景,亦成为延安文学“现代性”构成上的重要一环.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延安文艺研究受到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20世纪末,随着启蒙话语的打破、延安文艺现代性的确立、西方文艺理论的引入,延安文艺研究在史实叙述、回到原初、再解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化;新世纪以来,延安文艺研究立足于“反思”与“重启”,在回归历史、史料建设、体制机制、文学-文化、专题聚焦等方面进行了多维推进.袁盛勇《抗战与延安文学现代性》以宏阔的学术史视野,直面延安文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关涉延安文艺根本的“民族抗战”“现代性”等复杂性问题展开系统论述,引发了我们对于延安
底层叙事对国内外思想界遗留的理论问题进行思考,展现了知识分子为底层“代言”的可能性和实践方法.中国当代作家继承“五四”新文学的传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重新进入“底层”世界,呈现出众多小人物复杂的底层经验.作家以知识分子的“代言”视角,诉说着普通平民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小人物对理想生活图景的向往,反映了普通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进一步看,全球化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语境对底层叙事的创作潮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说的情节模式由城乡冲突转变为城乡融合,人物形象由“奋斗者”到“失败者”,体现出作家对底层小人物生命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