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言的宇宙:隐藏在24个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向你讲述的是人类历史上24个美丽而伟大的公式背后的故事。这是一部壮丽的数学史话,以故事性口吻,清晰地叙述了每一个方程的含义、谁发现了它,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这本书将让你真正领略到什么是数学之美,这种美是接近宇宙深处的美。
一部关于数学公式的史诗性著作:从1+1=2到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2,看24个公式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用诗意的语言讲述公式之美,科普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100余幅高清珍贵插图,让神秘、抽象的公式“活起来”!
2012年荣获“美国数学政策联合会年度传播奖”。
达纳·麦肯齐,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自由科学记者,科普作家。他早年在杜克大学等大学教数学,但从未感觉教书是自己的使命,写作反而是他的最爱。1996年,在发现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科学知识后,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数学专长和科学知识当一名专职作家,他经常在《科学》《发现》《新科学人》等杂志发表文章。
費马最后的定理:xn+yn=En
1637年的某一天,法国律师兼业余数学家费马在一本书的空白处写下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立方数都不可能写为两个立方数之和的形式,也没有任何四次方数可以写成另外两个四次方数的形式。普遍地说,任何二次以上的幂都不可能写成另外两个同次幂的形式。即当指数n大于2时,上述方程没有整数解。”在写下上面的猜想后,这个天生羞涩、沉默寡言的人却跟全世界玩了一个恶作剧,他又写道:“对此我已经找到了一个真正绝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处太小,写不下。”
然而,他怎料到,他随意写下的两句手记,却让其后350年间的无数数学家耗尽一生,也没能找到那个证明。直到1994年,英国人安德鲁·怀尔斯才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德国数学爱好者沃尔夫斯凯尔因追求一位漂亮女性被拒绝,遂决定在午夜钟声响起时开枪自杀。他认真地安排好后事,写下遗嘱。他的高效率使得所有的事情略早于午夜的时限就办完了。为了消磨最后的几个小时,他到图书室翻阅数学书籍,他看了一篇关于费马大定理证明的论文,便不知不觉地拿起笔进行计算。
天亮了,沃尔夫斯凯尔为自己发现并改正了论文中的一个漏洞感到无比骄傲,原来的绝望和悲伤统统消失了,数学将他从死神身边唤回。
1908年,得享天年的沃尔夫斯凯尔写下他新的遗嘱,他财产中的一大部分作为一个奖,奖给任何能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奖金是10万马克,按现在的币值超过100万英镑。这是他对那个挽救过自己生命的盖世难题的报恩方式。
世界是个恒等式
仔细想想,在我们的生命里,似乎还是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喜欢数学的。那段时间,可能起始于你用刚学会的算术帮妈妈算明白了白天买菜的账,或者是用新买的圆规在多次尝试后终于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圆。可是多年以后,我想大多数人对数学的乐趣,似乎早已被课堂上反复而枯燥的推演,或是试卷上那一堆堆奇怪而不知所云的符号搞得荡然无存了。
事实上,数学在大多数人的世界里从“有趣”变得“可怕”,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身份,由一个主动的“使用者”,变成了被动的“解决者”。当我们以自己肤浅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旦解决,收获的成就感自然非常美妙。可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中,我们必须用数学来解决一些我们根本不懂有怎样具体意义的抽象问题。
因而,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数学书,《无言的宇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什么是数学”以及它的现实意义。在作者达纳·麦肯齐看来,数学是一个由等式构成的世界——无数严谨而生动的逻辑结构与验算事实,造就了数学这样一个无与伦比的完美体系。尽管随着研究者的探索,数学大厦也面临着自身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危机,但由于它可以脱离这个世界而存在——物理、化学或是其他自然科学永远要依托“这个世界”而存在,因而只能望其项背——它显然具有更加卓越的意义。而这种卓越,使得它尽管越来越少地作为主体出现,但任何与“这个世界”有关的课题,都需要它作为基础。这也就意味着数学研究,实际上可以作为智慧本身的一种表现形式,毕竟智慧主宰了人类的认知程度,数学亦如此。
以数学形式表达人类所认知的这个宇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让人直观地接触“无穷远”之外的视野。这是人类为自己的认知能力付出的努力,更是对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所说的人类的“本源的恐惧”——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的悬殊对比做出的最好回应。如果找到一个公式,可以演算出这个世界所有的可能,那么人类是不是真的就把一切都“尽在掌握”了呢?这是关于征服的本能,而数学是容纳这本能的所在。
因而对这样一幢伟大而崇高的数学大厦的介绍,达纳·麦肯齐以自己优雅的文笔和睿智的选择,带来了最具代表性的24个“数学时刻”。这里容纳了人类智慧的闪光点,更展现了人类作为一个具有野心的智慧体的潜能与希望。
毕竟这个世界,大概也是个恒等式——左边是想象,右边是你的尝试与努力。
你是否也能证明它呢?
(暗蓝色的海)
(本栏目编辑 王燕梅)Email:1031119515@qq.com
读 点
一部关于数学公式的史诗性著作:从1+1=2到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2,看24个公式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用诗意的语言讲述公式之美,科普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100余幅高清珍贵插图,让神秘、抽象的公式“活起来”!
2012年荣获“美国数学政策联合会年度传播奖”。
作 者
达纳·麦肯齐,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自由科学记者,科普作家。他早年在杜克大学等大学教数学,但从未感觉教书是自己的使命,写作反而是他的最爱。1996年,在发现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科学知识后,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数学专长和科学知识当一名专职作家,他经常在《科学》《发现》《新科学人》等杂志发表文章。
数学公式故事
費马最后的定理:xn+yn=En
1637年的某一天,法国律师兼业余数学家费马在一本书的空白处写下了下面这段话:“任何立方数都不可能写为两个立方数之和的形式,也没有任何四次方数可以写成另外两个四次方数的形式。普遍地说,任何二次以上的幂都不可能写成另外两个同次幂的形式。即当指数n大于2时,上述方程没有整数解。”在写下上面的猜想后,这个天生羞涩、沉默寡言的人却跟全世界玩了一个恶作剧,他又写道:“对此我已经找到了一个真正绝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处太小,写不下。”
然而,他怎料到,他随意写下的两句手记,却让其后350年间的无数数学家耗尽一生,也没能找到那个证明。直到1994年,英国人安德鲁·怀尔斯才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德国数学爱好者沃尔夫斯凯尔因追求一位漂亮女性被拒绝,遂决定在午夜钟声响起时开枪自杀。他认真地安排好后事,写下遗嘱。他的高效率使得所有的事情略早于午夜的时限就办完了。为了消磨最后的几个小时,他到图书室翻阅数学书籍,他看了一篇关于费马大定理证明的论文,便不知不觉地拿起笔进行计算。
天亮了,沃尔夫斯凯尔为自己发现并改正了论文中的一个漏洞感到无比骄傲,原来的绝望和悲伤统统消失了,数学将他从死神身边唤回。
1908年,得享天年的沃尔夫斯凯尔写下他新的遗嘱,他财产中的一大部分作为一个奖,奖给任何能证明费马大定理的人,奖金是10万马克,按现在的币值超过100万英镑。这是他对那个挽救过自己生命的盖世难题的报恩方式。
书 评
世界是个恒等式
仔细想想,在我们的生命里,似乎还是有一段时间我们是喜欢数学的。那段时间,可能起始于你用刚学会的算术帮妈妈算明白了白天买菜的账,或者是用新买的圆规在多次尝试后终于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圆。可是多年以后,我想大多数人对数学的乐趣,似乎早已被课堂上反复而枯燥的推演,或是试卷上那一堆堆奇怪而不知所云的符号搞得荡然无存了。
事实上,数学在大多数人的世界里从“有趣”变得“可怕”,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身份,由一个主动的“使用者”,变成了被动的“解决者”。当我们以自己肤浅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旦解决,收获的成就感自然非常美妙。可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中,我们必须用数学来解决一些我们根本不懂有怎样具体意义的抽象问题。
因而,作为一本面向大众的数学书,《无言的宇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什么是数学”以及它的现实意义。在作者达纳·麦肯齐看来,数学是一个由等式构成的世界——无数严谨而生动的逻辑结构与验算事实,造就了数学这样一个无与伦比的完美体系。尽管随着研究者的探索,数学大厦也面临着自身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危机,但由于它可以脱离这个世界而存在——物理、化学或是其他自然科学永远要依托“这个世界”而存在,因而只能望其项背——它显然具有更加卓越的意义。而这种卓越,使得它尽管越来越少地作为主体出现,但任何与“这个世界”有关的课题,都需要它作为基础。这也就意味着数学研究,实际上可以作为智慧本身的一种表现形式,毕竟智慧主宰了人类的认知程度,数学亦如此。
以数学形式表达人类所认知的这个宇宙,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让人直观地接触“无穷远”之外的视野。这是人类为自己的认知能力付出的努力,更是对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所说的人类的“本源的恐惧”——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宇宙的无限性的悬殊对比做出的最好回应。如果找到一个公式,可以演算出这个世界所有的可能,那么人类是不是真的就把一切都“尽在掌握”了呢?这是关于征服的本能,而数学是容纳这本能的所在。
因而对这样一幢伟大而崇高的数学大厦的介绍,达纳·麦肯齐以自己优雅的文笔和睿智的选择,带来了最具代表性的24个“数学时刻”。这里容纳了人类智慧的闪光点,更展现了人类作为一个具有野心的智慧体的潜能与希望。
毕竟这个世界,大概也是个恒等式——左边是想象,右边是你的尝试与努力。
你是否也能证明它呢?
(暗蓝色的海)
(本栏目编辑 王燕梅)Email:10311195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