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东吴海外开拓的意义与借鉴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h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三国时期开始,大陆与台湾建立起官方联系。吴国在武力上夺取台湾,在外交上派遣刺史出始南洋诸国。在以往的研究中,论述吴国与外界海上联系的文章较少。本文以积极倡导建立海洋强国的崭新视角,从东吴夺取台湾的战略性考虑及可行性分析入手,阐述了规模庞大的舰队抵达台湾的过程及建立友好外交关系的成果,对孙权夺取台湾控制权和建立海上邻国外交的意义进行探索和思考,旨在为今天提升我国海上实力和加强岛屿管理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三国时期;东吴;夷洲;征战;海上外交
  三国时期主要矛盾斗争焦点集中在魏国与蜀国,因此长期以来,三国文化研究者的着眼点较多地集中在魏蜀两个国家,撰述吴国的相关论文原本较少,而侧重于吴国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海上交往研究则更为鲜见。本文从现代努力建设海洋强国的视角出发考察吴国海上交流的历史问题,以期发现新的结论。
  一、孙权夺取台湾的战略性考虑及可行性分析
  (一)孙权夺取台湾的必要性
  据《通典》载:“自三国鼎立,更相侵伐,疆境之守,彼此不常,才得遽失,则不暇存也。”在这样的形势下,东吴要保境拓疆,抢先占据归属未定的岛屿势在必行。东吴从黄海、东海到南海,拥有几千里的海岸线,海洋中有台湾、海南岛等众多岛屿,具备战略上扩张的条件。而吴国如果被魏国蜀国打败,尚可依靠海上的战略大后方。
  (二)孙权夺取台湾的可行性
  1.从政治与军事方面考量
  孙权在继承其父兄基业后,致力于保境拓疆,到公元229年,东吴的势力范围已经由原来的6个郡扩大到30多个郡。面对着北方与西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倘若能与南方及海上诸地建立长期稳固联系,不但可以部分解决粮食供应、经济发展和兵员补给的问题,而且能够在关键时刻成为避险的战略大后方。
  2.从经济与技术方面考量
  在三国征战中,孙权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水师。密布的水网、漫长的海岸线促进了东吴造船业的发展,其造船技术在三国中处领先地位。据《南洲异物志》载:“者长二十余丈,高去水面三二丈,望去如阁道,载六七百人,货万斛。”高超的航海技术,为东吴的近海航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3.孙权夺取台湾控制权的历史依据
  从历史沿革看,台湾属“百越”之地,虽很早被纳入中国版图,但因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条件极为不便,没有引起历代统治者的太多关注,直到东吴时,称为“夷洲”的台湾才得到重视。
  从政治经济上对台湾的需求,军事技术上的进步以及从台湾与中原的历史沿袭可以看出,东吴真正与台湾建立起紧密联系的条件成熟了。
  二、规模庞大的舰队抵达台湾以及孙权建立海上外交
  《三国志》载:黄龙二年(230)正月,吴大帝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在渡海过程中,因风浪颠簸,将士们晕船而呕吐不止甚至一病不起的状况时有发生;而当时的台湾社会发展水平十分低下,人们过着“野人”般的生活,部队难以适应。仅一年后,卫温、诸葛直等带着虏获的数千夷洲居民擅自回到东吴,病死的士兵人数众多,孙权深感痛心。带兵打仗的将军被“水土不服”击垮,孙权非常恼火,于是下令“卫温、诸葛直皆以违诏无功入狱,诛。”显然,“违诏”指的是违背孙权的旨意未长期驻守台湾。
  孙权十分重视建立海上外交。吴国势力到达夷洲,揭开了大陆与台湾正式交往的历史序幕。公元243年十二月,扶南王范旃派遣使者进献演奏乐舞的艺人和地方特产;孙权也派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出使扶南。此外,孙权还积极派人与林邑、印度和南洋诸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减少了潜在的敌人,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
  三、孙权夺取台湾控制权的意义与思考
  作为中国古代政权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到达台湾和南海诸地,孙权希望“甲士万人”长期驻守台湾。尽管卫温、诸葛直并未按计划坚持很长时间,尽管强征兵源受到了当地民众的反对,但是据现存史料记载,这是第一次被明确地记载的中国大陆人民与台湾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说,孙权遣人远征打开的这扇大陆至台湾的交流之门,为以后各朝与台湾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奠定了基础。此外,文职官员沈莹返回东吴后,编写了《临海水土异物志》一书,留下了世界上有关台湾情况最早的记述。
  四、东吴海外开拓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国家发展应重视海洋的开发
  海洋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资源供给。历来我国对于近在咫尺的台湾、海南、西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的岛屿开发重视不够,使其长期处于落后于大陆水平。近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这成为我国实现海洋强国之梦的重大阻碍。
  对于岛民来讲,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会使他们向着中原产生文化的凝聚而不会有离心的危险。假如在三国时期能够实现有力统治,相信他们会天然地、无条件地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无可选择地与华夏文明系于一根。
  (二)对待相对落后的远方异域,宜进行保护性开发而不是虏获与抢夺
  孙权之所以没有建立起长久稳定的统治,可以说与当地民众建立联系不够密切,没能争取到当地人民的支持有很大关系。在与孙权治理台湾的同一时期,诸葛亮管理南中的方法值得我们对比反思。诸葛亮在南征过程中,尽量以双方的互惠互利为主,以攻心为上。可以说,相对平和是民族融合的主旋律。特别是后期,蜀军对南中大姓、少数民族渠帅进行了心理攻势,在心里征服方面下足功夫。可以说,这种交流与融合的方式以人为本、尊重双方利益,是具有典范性、值得肯定的。
  “生子当如孙仲谋”是曹操对孙权的评价。作为三国历史人物中主政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孙权成为对百越地区进行实际有效控制的第一人。他的海上外交理念为今天我国加强对外交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在感叹孙权“务实外交”的同时,应对今天外交新环境尤其是周边海洋区域新环境进行科学研判,以“真、实、亲、诚”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的中国新外交。
  参考文献:
  [1]方北辰.《三国志今注今译》[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2](三国)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年.
  [3]张崇根.《三国孙吴经营三国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1月.
  [4]王明荪.《三国时代的国家与“中国”观》[J].史学集刊.2013.
  [5]方北辰.《诸葛亮平定和管理南中的典范性意义》[J].《诸葛亮与三国文化(七)》.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2月.
其他文献
什么是法?如何准确界定法定概念与本质?自数千年前,从国家与法律产生之初延续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统一而精确的解释。寻找法的定义与本质可以说是法学永恒的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有,意志说,命令说,规则说,判决说,行为说,社会控制说,事业说等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法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科学地解释了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期刊
摘 要: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少学生缺乏对学习目标的主动安排,缺乏对学习信息、学习方法的合理选择,缺乏对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这种被动学习的现状,束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坚持“以需定学,以学定教”的原则,由学生进行自我诊断,自主选择,在合作中互学,在互助中得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热情和能力。  关键词:师生协商;学习菜单
期刊
摘 要: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光网络为基础的新一代传送网技术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文章从PTN、ONT、FTTX三大热点技术出发,诠释新一代光网络。  关键词:传送网;PTN;ONT;FTTX  随着国内大规模的3G建设、移动业务转向以数据通信为重点,以及互联网业务对带宽要求的持续增长,现在的网络无法适应全球业务运营的要求。传送网的智能化及IP化、接入网的光进铜退,运营商需要新一代的光网络来
期刊
摘 要:金庸先生的笔下几乎人人,都名字号俱全,实属少见。武侠小说作家古龙先生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名字可能骗人,但一个人的外号绝不会骗人。可以说,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名号对人物形象,性格起到了概括和提示作用,简单易记而又具有特色,可谓一“名”惊人。本文试对金庸小说中人物名号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物名号;文化内涵;金庸武侠小说  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敬天法
期刊
摘 要: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以玉溪市华宁县宁州街道为研究视角,通过阐述土地流转的概念和意义,并结合华宁县宁州街道土地流转的现状,梳理总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其规律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丰富和发展土地流转方面研究成果。  关键词: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虽然我国土地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前所未有全球化的时代。在新的环境中,人们的文学观念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化时代里应提倡怎样的文学创作观念?怎样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能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里给人以启示,被人们铭记?新的时代应以何种视角、何样理论研究和批评文学作品?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一点简单探讨,认为好的作品应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而新时代的文学研究应有开阔、宏伟的“世界思维”。  关键词:全球化时代;文学观念;世界
期刊
摘 要:王重阳于陕西终南创立全真教,但在终南传教的八年间收效甚微,全真教的真正发展局面是在他到山东收七大弟子之后才开创的。本文旨在考查王重阳赴山东传教的原因,综合看来,主要是山东地区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道教文化传统适合全真教的发展,另外,王重阳在陕西终南的传教活动效果并不理想,更换新的环境在所难免。  关键词:王重阳;山东;全真教  王重阳归入道门后居于陕西终南南时村“活死人墓”中,他在墓中研读道教
期刊
摘 要:有元一代,金戈铁马,地域辽阔,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既有农耕文化,亦有草原文化;既有中土文化,亦充斥着伊斯兰文化和欧洲基督教文化等,这样一种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不可避免造成了元文化具有多样性,而且对社会生活习俗乃至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这里我们以元朝末年,大都(今北京)人们的服饰盛行“高丽风”来探讨,很显然,这种历史现象是有其深刻历史根源的,而元顺帝皇后奇氏完者忽都作为高丽贡女最为辉煌,最具有代表
期刊
摘 要:中国戏曲,是一种传统的舞台演出形式,以夸张的造型、方程式的演出构造、独特的演唱腔调以及文化底蕴颇深的念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精粹之一。而在当代的影视作品中,也不乏将戏剧作为主题或者引用戏剧贯穿整个作品的范例,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霸王别姬》便是将戏曲和当代电影艺术相融合的经典之作。传统戏曲艺术所独有的气质和魅力,给影视作品的内容、展现方式都带来了创新的启迪。  关键词:戏曲;影视;创新;
期刊
摘 要:孙惠芬是少数专注于乡土并具有乡土经验的女性作家之一。其长篇小说《歇马山庄》以强烈的民间色彩,展示了歇马山庄这一艺术世界中的平民立场:一是通过对风俗民情的描写,塑造了辽南地区民俗信仰世界;二是用平民视角透视出乡村世界的真实境况以及人性的复杂与奥妙。  关键词:平民立场;民俗信仰;乡村与人性  《歇马山庄》是辽海文坛上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当代女作家孙惠芬的一部长篇代表作。孙惠芬用艺术的笔触汲取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