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学科发展,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同时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探索乡土地理案例教学。作为中学地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乡土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起到独特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把乡土地理资源与高中地理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一、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资源
1.用乡土地理材料来解释、说明地理教材中的概念、规律。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的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乡土地理材料来解释说明,因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好通用材料中的地理知识。讲地球的公转地理意义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时,可列出聊城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来验证。例如:夏季与冬季放学时天黑的时间比较来验证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用冬季与夏季正午楼房影子长短的比较来验证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用地理教材中的理论、观点来分析、解决乡土地理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加深理解课本知识,为今后参加家乡的经济建设打下基础。例如:在讲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时,根据班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的实际,让学生说出自己家选择种某种农作物的原因,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通过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比较、分析、综合课本地理知识和乡土地理知识,以加深学生对乡情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人口的迁移与人口的流动时,让学生对比本县信发集团兴起前后农民工的流动方向的变化,使学生对当地人口的迁移与流动有了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对人口移动的动因与效应的理解。
4.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经过教师点拨,才能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这些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地理教学,更加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例如:学习天气系统时,正好赶上初冬季节的一次冷锋天气过境,上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了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然后指出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冷锋天气过境,学生对冷锋有了切身的体验,抽象的地理现象变得简单易懂。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合乡土地理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利用乡土地理素材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
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时,引导学生回忆学校附近的309国道,316省道,学校门前的乡村公路车流量的差异,使学生对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有了深刻的认识,落实了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应用乡土地理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及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2.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是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之一。联系乡土地理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有其特殊的效果,由于所举事例确确实实发生在学生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中,在哺育自己的家乡的土地上,会使学生感受最深。例如:结合茌平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3.利于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4.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因为其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鄉土地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顺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资源
1.用乡土地理材料来解释、说明地理教材中的概念、规律。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到许多的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乡土地理材料来解释说明,因而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好通用材料中的地理知识。讲地球的公转地理意义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时,可列出聊城不同季节的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变化来验证。例如:夏季与冬季放学时天黑的时间比较来验证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用冬季与夏季正午楼房影子长短的比较来验证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用地理教材中的理论、观点来分析、解决乡土地理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加深理解课本知识,为今后参加家乡的经济建设打下基础。例如:在讲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时,根据班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的实际,让学生说出自己家选择种某种农作物的原因,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通过这类活动,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比较、分析、综合课本地理知识和乡土地理知识,以加深学生对乡情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人口的迁移与人口的流动时,让学生对比本县信发集团兴起前后农民工的流动方向的变化,使学生对当地人口的迁移与流动有了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对人口移动的动因与效应的理解。
4.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经过教师点拨,才能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这些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地理教学,更加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例如:学习天气系统时,正好赶上初冬季节的一次冷锋天气过境,上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回忆了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然后指出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冷锋天气过境,学生对冷锋有了切身的体验,抽象的地理现象变得简单易懂。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合乡土地理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利用乡土地理素材落实知识和技能目标
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时,引导学生回忆学校附近的309国道,316省道,学校门前的乡村公路车流量的差异,使学生对社会经济条件是交通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有了深刻的认识,落实了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应用乡土地理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及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2.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是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之一。联系乡土地理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有其特殊的效果,由于所举事例确确实实发生在学生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中,在哺育自己的家乡的土地上,会使学生感受最深。例如:结合茌平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讲解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3.利于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的事实,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事实,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4.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因为其打破了封闭式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家乡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通过自由选择家乡地理环境某几个要素或某一要素开展综合或专题的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无疑是极为有益的。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可在考察、调查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他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鄉土地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顺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要求,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