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来的“语言大师”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b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轻柔的摇篮曲
  刚出生的宝宝特别不能习惯妈妈肚子外面的声音,但却最喜欢妈妈轻柔的哼歌声。宝宝哭闹时或每次睡觉前,妈妈可以给他哼一支摇篮曲,节奏舒缓的曲调配上妈妈简单重复的歌词,是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听到的最美的语言。
  效果:刺激宝宝的听觉器官,促进大脑机能的发展,训练宝宝的倾听能力。
  适合年龄:0~4岁
  
  2.哪里在响?
  宝宝躺在床上,妈妈可以在宝宝的左、右,上、下,前、后处摇铃或发出其他响声的小玩具,吸引宝宝四处寻找声音在哪儿,让宝宝辨别声音从何处发出。
  效果:这可以促进宝宝听觉的发育,为语言学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适合年龄:0~4岁
  
  3.宝宝会唱歌了
  宝宝睡醒后,妈妈和宝宝面对面,视线相对。妈妈自己编唱简单的小调,模仿宝宝可以发出的声音“咿咿——咿咿咿——咿——”重复唱给小宝宝听。一次次放慢速度引导宝宝也跟着发出“咿咿——咿咿咿——咿——”。宝宝唱对了一个音,妈妈要亲宝宝一下作为鼓励。这样一点点就唱出一个简单的调调了。
  效果:这可以促进宝宝听觉的发育,为语言学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适合年龄:2个月~2岁
  
  4.和宝宝聊天
  宝宝醒着的时候,妈妈用缓慢的、柔和的语调和宝宝聊聊天儿,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玩个踢腿运动什么的。比如:“宝宝,妈妈正在帮你换尿布,你睡觉梦见妈妈了吗?妈妈好喜欢你哦……”每天可以进行2~3次这样的聊天活动,每次两三分钟即可。
  效果:增强宝宝对语音的敏感性。
  适合年龄:0岁以上
  
  5.打哇哇
  妈妈用一只手掌轻轻地在自己嘴上拍,同时发出“啊——”的声音,这样在手的轻拍下“啊——”的声音就成了“哇——哇——”的声音。然后妈妈引导宝宝也这样做,当宝宝听到自己的小手轻拍小嘴也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时,会觉得更加有意思。
  效果:引导宝宝连续而有节奏地发音,初步感知声音。
  适合年龄:5个月以上
  
  6.快来大声叫
  妈妈对着宝宝嘴形很慢很夸张地说“爸、妈”,宝宝可能会发出“啊不——”的声音,妈妈听了要很积极地回应,也可以大声地学宝宝说“啊不——”,这样会激起宝宝发出声音的兴趣。接着妈妈从大声说“啊不——”换成“爸爸——妈妈——”,宝宝在积极的回应中也会学着妈妈发出“爸爸、妈妈”的声音。这时妈妈听到宝宝发出的声音已经很接近“爸爸”或“妈妈”的音了,一定要很高兴地指着自己对宝宝说:“宝宝会叫妈妈了!”宝宝觉得自己的发音和看到实物有了对应关系,会更有兴趣地重复练习。
  效果:引导宝宝学习发辅音,提高宝宝称呼家人的发音能力。
  适合年龄:2个月以上
  
  7.说儿歌
  妈妈抱着宝宝,念一些简短、节奏感强的儿歌,如:“小白兔,白又白……”说儿歌的同时,妈妈可以握着宝宝的小手拍节奏。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儿歌会刺激宝宝的听力,并容易记忆和模仿。
  效果:可以让宝宝感受语音特有的节律,体会语言的妙处。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8.骑小马
  妈妈坐在沙发上,宝宝坐在妈妈的膝盖上。让宝宝背靠着妈妈,抓住他的两只脚踝,唱儿歌:“小马、小马,吧嗒、吧嗒跑,这儿一下,那儿一下,跑到一座山顶上,左看看,右看看,哧溜一下,跑下山。”说到“吧嗒”的时候,妈妈要有节奏地颠着腿让宝宝感觉是坐在马背上;说到“哧溜”的时候,妈妈抓着宝宝的两个胳膊,将自己的腿突然伸展,这样宝宝会从坐的姿势滑一下,惊奇之余哈哈大笑。宝宝一定会让妈妈再来一次。
  效果:宝宝在感受儿歌的节律时,从妈妈带他做的动作理解所说语言的意思。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9.打电话
  给宝宝一个玩具电话,妈妈拿着自己的手机和宝宝拉开一段距离。妈妈说:“妈妈要给宝宝打电话了。嘟——嘟——”看宝宝拿起电话,妈妈对着电话说:“喂,是宝宝吗?”宝宝也会学着妈妈说“喂喂”。刚开始的时候,宝宝不习惯在没看到妈妈的脸时对着话筒说话,当妈妈示范几次后,宝宝会学妈妈的样子开始拿着话筒试着说话。熟悉以后,宝宝还会主动拿起电话要求和妈妈来一次电话里的对话游戏。
  效果:提高宝宝的对话兴趣,开发他的语言系统。
  适合年龄:9个月以上
  
  10.拍拍手、点点头
  和宝宝面对面坐好,握住他的两只小手,教他对拍。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让宝宝自己拍手,妈妈一边拍一边说:“拍拍手。”鼓励宝宝自己听到拍手的话自己拍手。然后妈妈再说:“点点头。”边说边点头,让宝宝也跟着这么做。
  效果:运动与语言的结合,可以让宝宝更容易学会说话。
  适合年龄:9个月以上
  
  11.学小动物的叫声
  妈妈用夸张的表情,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宝听。拟声词很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如小狗的“汪汪汪”,小猫的“喵喵”,妈妈也可以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同时,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以便能更好地引起宝宝的注意。
  效果: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适合年龄:6个月以上
  
  温馨提示:
  1.和宝宝说话,尽量要看着他的眼睛。
  2.妈妈说的话要简短、具体、准确和清晰,要多重复。
  3.多用肢体语言,宝宝喜欢看着你一边说话一边做动作的样子。
  4.当宝宝自言自语时,你一定要及时接话,这会让他“说话”的兴趣大增。
  5.变换各种表情和宝宝对话,因为孩子通常是看着妈妈说话时的表情来学习说话的。
  
  12.鼻子在哪里?
  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妈妈对着宝宝说:“妈妈的鼻子在哪里?”宝宝会用手指向你的鼻子。妈妈也可以和宝宝换着来,让宝宝说:“宝宝的鼻子在哪里?”妈妈来指。玩熟了还可换身体的其他部位,如眼睛、嘴、头。
  效果:拓展宝宝的词汇量,使宝宝听、看、说一起协调起来。
  适合年龄:1岁以上
  
  13.我说你做
  你说一个指令,让宝宝去做。比如,你对他说:“宝宝,帮妈妈拿来菠萝吧。”“把积木拿出来,和妈妈一起玩积木吧。”宝宝能够按照你的意思去做。这可以锻炼宝宝听指令做动作的能力。
  效果:训练与大人合作,培养语言沟通的能力的第一步。
  适合年龄:1岁以上
  
  14.手偶问问好
  妈妈将两个不同的手偶戴在手上,见到宝宝说:“你好,宝宝。”吸引了宝宝的注意力后,接着用手偶拉起宝宝的手说:“握握手,好朋友。”如果宝宝接着有兴趣,再说:“咱们一起玩儿吧。”当宝宝想玩其他玩具时,手偶要说:“再见!下次再见!”
  效果:训练宝宝与人交往的礼节,培养宝宝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适合年龄:1岁半以上
  
  15.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妈妈将报纸或纸板卷起来做成一个小喇叭,然后拿着小喇叭对宝宝说一句话,让宝宝大声地说出妈妈刚才说过的话。妈妈也可随意编一些有趣的话,用小喇叭传达给宝宝,如“天上星,亮晶晶,一闪一闪眨眼睛”,让宝宝跟着说出来。如果宝宝喜欢,也可以让宝宝用小喇叭向妈妈传话。由一个词说成一句话,慢慢变成讲一个小故事。
  效果:提高词汇的运用和组合能力。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6.解决问题小高手
  和宝宝一起玩的时候,可以问宝宝:“宝宝累不累?妈妈口渴了怎么办?”宝宝会说:“喝水。”过一会儿,妈妈再说:“哎呀,太热了。”启发宝宝热了怎么办,宝宝会说:“脱衣服。”或者“吹风扇。”妈妈配合一些动作,启发宝宝多出新点子。
  效果:培养宝宝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增加宝宝的词汇量。
  适合年龄:2岁以上
  
  17.耳语传话
  妈妈先在宝宝耳边小声地说一句话,让他传给爸爸,再由爸爸传回给妈妈。看看宝宝是否听懂,并能正确地传话。开始时先说两三个字的短句,逐渐加长句子,增加难度。这种游戏有一种神秘感,宝宝会很喜欢。
  效果:训练宝宝开口说话,增加宝宝的词汇量并锻炼他的记忆力。
  适合年龄:2岁以上
  
  温馨提示:
  1.妈妈要慢慢地对宝宝说话,不要着急;宝宝说话的时候,妈妈也要认真听。
  2.妈妈要经常用清晰的语气,重复宝宝说过的话,加深他的印象。
  3.在情景中展开对话,效果最好。你对宝宝当前正做的事情谈论得越多,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就会越好。
  4.经常给宝宝讲解某件物品可以用来做什么,或者新玩具怎么玩,并进行演示。
  5.每天至少给宝宝讲一次故事。特别是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读一些有趣的故事,效果非常好。
  
  18.换词
  妈妈说一句简单的话,宝宝接一句,但要把句子中的一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比如,妈妈说:“我有一个苹果。”宝宝说:“我有一个香蕉。”妈妈:“我有一件衣服。”宝宝说:“我有一辆汽车。”妈妈:“我打开门。”宝宝说:“我关上门。”妈妈:“苹果红红的。”宝宝说:“苹果甜甜的。”
  效果:提高宝宝对词汇的应用能力。
  适合年龄:3岁以上
  
  19.画图画,讲故事
  引导宝宝把自己觉得很有趣的一件事情简单地画出来,并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比如可以向宝宝提问:“这是在哪里?”“当时还有谁?”“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引导宝宝尽可能地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说出来。
  效果:帮助宝宝回忆经历过的事情,提高语言的表达和概述能力。
  适合年龄:3岁以上
其他文献
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体现了清末社会各方政治势力的斗争和妥协,是在他们进行的政治博弈中产生的重大的政治和法律成果。作为对世界宪政发展潮流的一种顺应,《钦定宪法
本文综述了透光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内外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装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现有透光混凝土制备方法多针对预制混凝土制品,且制备方法中关于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