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观察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0.67±18.06)岁.将游离好的股外侧肌皮瓣,通过显微外科技术,间断吻合肌外侧肌皮瓣的动脉、静脉与胸背动脉、静脉,保证游离肌皮瓣足够的血供.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游离肌皮瓣均成活,平均随访(10.63±4.66)个月,复查胸部CT或MRI显示巨大脓腔消失,脓胸无复发情况,患侧下肢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患者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0.67±18.06)岁.将游离好的股外侧肌皮瓣,通过显微外科技术,间断吻合肌外侧肌皮瓣的动脉、静脉与胸背动脉、静脉,保证游离肌皮瓣足够的血供.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游离肌皮瓣均成活,平均随访(10.63±4.66)个月,复查胸部CT或MRI显示巨大脓腔消失,脓胸无复发情况,患侧下肢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 应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治疗合并巨大脓腔的慢性脓胸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 汇集性整合艾滋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EBSCO、CBM、WanFang、CNKI和VIP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3月30日有关艾滋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内容的质性研究,应用汇集性整合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提炼出56个研究结果,最终形成13个新的类别,整合成4个结果:负性情绪反应;远离和逃避;接受;自我安慰.结论 艾滋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复杂,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且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局限性,医护人员应重
目的 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联合微波热消融治疗5~6型浆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型、最大直径≥5 cm的5例症状性浆膜下肌瘤患者行经皮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硬化治疗联合微波热消融治疗,术后用超声造影评估消融范围,观察并发症等情况.术后1、3个月进行随访及疗效评估.结果 5例患者术后即刻超声造影显示瘤体内无造影剂灌注,呈“空洞征”改变,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消融前肌瘤体积为(111.49±72.32)cm3,治疗后3个月肌瘤的平均体积为(31.57±20.72)c
目的 探讨婴儿泪囊炎和细菌性结膜炎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637例泪囊炎和260例细菌性结膜炎的患儿,留取其眼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泪囊炎病原菌生长277例,阳性检出率为43.49%;细菌性结膜炎病原菌生长104例,阳性检出率为40.00%.泪囊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性结膜炎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较敏感的药物有氯霉素
目的 观察第二掌骨侧“腰穴”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第二掌骨侧“腰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分别治疗2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前后JOA评分差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二掌骨侧“腰穴”埋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多导睡眠图变化.方法 选取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抑郁症患者60例,观察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特征,包括睡眠进程、睡眠结构、快速动眼期(REM)睡眠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睡眠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睡眠进程指标、睡眠结构和REM睡眠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共病睡眠障碍,存在双向作用关系,经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改善.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后1周时的GC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浓度,甘露醇总用量,脑梗塞发生率,6个月后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结果 对照组57例,观察组56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NSE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1周时GCS评分,甘露醇用量,NSE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目的 探讨邬氏“消托补方”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对CD4+、CD8+T细胞、IL-2和IFN-r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随机分为邬氏消托补方组(观察组)与盐酸伐昔洛韦组(对照组).治疗2个月、随访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局部症状体征、全身伴随症状、复发频次、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同时检测CD4+、CD8+T细胞及IL-2和IFN-r等指标.结果 除局部症状体征外,观察组全身伴随症状、复发频次、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89.0%)与对照组(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对营养知识的需求,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对13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并对其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营养知识的需求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5.01%,超重发生率为26.32%,PG-SGA得分与患者营养知识认知情况(rs=-0.235,P=0.007)、患病时间(rs=-0.196,P=0.023)具有相关性;乳腺癌患者对营养知识需求较高,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患者年龄、月收入、化疗情况、认知情况
目的 比较低位小弧形切口术式与传统术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低位小弧形切口)与对照组(传统术式),各41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位小弧形切口术式应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外观效果比传统术式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
目的 分析直径<5 mm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探讨小直径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直径<5 mm的27例未破裂和75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对75例破裂组患者随访,根据出院后28d的GO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Ⅳ~Ⅴ级)和预后不良组(Ⅰ~Ⅲ级),比较两组资料,探讨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未破裂组和破裂组在有无糖尿病、动脉瘤部位及形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破裂颅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