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发展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同时将“补短板”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法。这不但给我们规划了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清晰方向,还给我们提供了攻坚克难、冲刺目标的强大武器。
浙江应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克短,在制约发展最关键的地方发力,在百姓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发力,在今后五年必须突破的地方发力,拼出浙江新发展、写好浙江新故事,力争成为全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先行者和补短板的模范生。“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在补短板工作尤其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补短板要突出重点
所谓短板,既不同于问题,也有别于劣势,而是指对全局发展会产生制约作用的关键性薄弱环节。补短板必须抓纲带目、抓源引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撕开口子带动全局,聚焦重点精准施策。
在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之前,省委曾经要求各地各部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方案。据统计,全省各地各部门共上报了2000多个问题。省委从浙江省大局高度,将2000多个问题梳理归并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六块突出短板,即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三大发展短板,低收入农户增收、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两大民生短板和改革落地这一制度供给的保障性短板,可以说是抓到了关键处、抓到了根子上。
今年4月,浙江省委在全国省(区、市)中率先召开全会,专题研究部署补短板问题,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将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需要补齐的第一短板,把科技创新作为浙江第一工程,锁定科技创新“第一方阵”目标,提出要紧紧扭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关键,全力推进创新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环境建设,在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省份。这可以说是浙江长远发展号准了脉、开好了方、下准了药。
补短板须注重统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再次强调,“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告诉我们,补短板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必须进一步激发创新的动力,提高协调的水平,探索绿色的模式,扩大开放的程度,形成共享的局面,在补齐短板的同时做强长板,既重点突破又整体推进,使补短板的过程成为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
由此,《意见》明确提出既重点突破又整体推进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实施开放创新行动,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医院、学校、社区和中介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国际创新平台、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加快国际产业合作园和台湾产业园建设。
以大交通思路,深化交通体制改革,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突出抓好交通路网加密提标提效、综合交通互联互通,努力形成地下、地面、地上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
实施美丽经济发展行动,鼓励农民通过经营山水、经营村庄、经营家园,把各类美丽经济形态串珠成线,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等增收致富;提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健全低收入农户数据库,开展智慧养老社区建设等,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继续打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特色小镇、七大万亿产业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深化完善山海协作机制等。
补短板贵在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知行合一,贵在行动”。补短板蓝图有了,要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必须抓落地、落实。
当前,浙江省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补齐发展短板,累计开展了904项改革试点,其中省级以上试点195项,涉及方方面面。这些改革事项落地问题,既是省委所列六大短板之一,也是确保补短板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
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盯着抓、持续抓、反复抓,加强制度供给,推进一些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形成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浙江样板”。要注重改革项目配套组合,多地区、多部门联动推进,做到前后呼应、相互配合、形成整体。要坚持跟踪督查,加强对突出标志性、引领性重点改革任务的督查工作,对重视不够、研究不多、贯彻乏力的,对敷衍塞责、拖延扯皮、屡推不动的,要进行问责;发现问题的要列出清单、明确责任、限定时间、挂账整改。要加快建立改革试点第三方评估机制,健全改革成效评价体系,完善领导干部改革实绩考核制度,建立试点定期总结推广机制。
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已开展的众多改革试点项目的梳理分析,查一查改革试点设定的目标任务是否都已落实、落实的效果怎么样、没有落实的原因是什么。比如,2012年3月设立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截至目前,成立了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出台了规范民间借贷的政策文件,在探索解决“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即两多两难)问题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却因为温州“金改108将”纷纷出走,陷入了尴尬境地。对此类改革试点情况,必须望闻问切、精准号脉、直击弊端、点准穴位、开实药方,切实打开释放发展潜力的通道,尽快实现改革预期目标,充分获取重大改革红利。
(作者系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宣传中心主任)
浙江应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扬长克短,在制约发展最关键的地方发力,在百姓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发力,在今后五年必须突破的地方发力,拼出浙江新发展、写好浙江新故事,力争成为全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先行者和补短板的模范生。“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在补短板工作尤其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补短板要突出重点
所谓短板,既不同于问题,也有别于劣势,而是指对全局发展会产生制约作用的关键性薄弱环节。补短板必须抓纲带目、抓源引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撕开口子带动全局,聚焦重点精准施策。
在浙江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召开之前,省委曾经要求各地各部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的方案。据统计,全省各地各部门共上报了2000多个问题。省委从浙江省大局高度,将2000多个问题梳理归并为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的六块突出短板,即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三大发展短板,低收入农户增收、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两大民生短板和改革落地这一制度供给的保障性短板,可以说是抓到了关键处、抓到了根子上。
今年4月,浙江省委在全国省(区、市)中率先召开全会,专题研究部署补短板问题,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将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需要补齐的第一短板,把科技创新作为浙江第一工程,锁定科技创新“第一方阵”目标,提出要紧紧扭住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关键,全力推进创新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环境建设,在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省份。这可以说是浙江长远发展号准了脉、开好了方、下准了药。
补短板须注重统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即使最后宣布实现了,也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的认可。
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再次强调,“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要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讲话告诉我们,补短板必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谋划、统筹推进,必须进一步激发创新的动力,提高协调的水平,探索绿色的模式,扩大开放的程度,形成共享的局面,在补齐短板的同时做强长板,既重点突破又整体推进,使补短板的过程成为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
由此,《意见》明确提出既重点突破又整体推进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实施开放创新行动,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搭建国际化创新平台,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医院、学校、社区和中介服务体系,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国际创新平台、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加快国际产业合作园和台湾产业园建设。
以大交通思路,深化交通体制改革,推进综合交通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突出抓好交通路网加密提标提效、综合交通互联互通,努力形成地下、地面、地上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
实施美丽经济发展行动,鼓励农民通过经营山水、经营村庄、经营家园,把各类美丽经济形态串珠成线,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等增收致富;提出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健全低收入农户数据库,开展智慧养老社区建设等,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继续打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特色小镇、七大万亿产业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深化完善山海协作机制等。
补短板贵在落地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非知之难,行之惟难”“知行合一,贵在行动”。补短板蓝图有了,要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必须抓落地、落实。
当前,浙江省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补齐发展短板,累计开展了904项改革试点,其中省级以上试点195项,涉及方方面面。这些改革事项落地问题,既是省委所列六大短板之一,也是确保补短板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
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盯着抓、持续抓、反复抓,加强制度供给,推进一些全局性、基础性、引领性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形成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浙江样板”。要注重改革项目配套组合,多地区、多部门联动推进,做到前后呼应、相互配合、形成整体。要坚持跟踪督查,加强对突出标志性、引领性重点改革任务的督查工作,对重视不够、研究不多、贯彻乏力的,对敷衍塞责、拖延扯皮、屡推不动的,要进行问责;发现问题的要列出清单、明确责任、限定时间、挂账整改。要加快建立改革试点第三方评估机制,健全改革成效评价体系,完善领导干部改革实绩考核制度,建立试点定期总结推广机制。
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已开展的众多改革试点项目的梳理分析,查一查改革试点设定的目标任务是否都已落实、落实的效果怎么样、没有落实的原因是什么。比如,2012年3月设立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截至目前,成立了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出台了规范民间借贷的政策文件,在探索解决“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即两多两难)问题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却因为温州“金改108将”纷纷出走,陷入了尴尬境地。对此类改革试点情况,必须望闻问切、精准号脉、直击弊端、点准穴位、开实药方,切实打开释放发展潜力的通道,尽快实现改革预期目标,充分获取重大改革红利。
(作者系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宣传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