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夫人》是傅抱石《九歌》题材的重要作品,从1943年直至去世,傅抱石所作《湘夫人》不下数十幅。其于1950年将寓居金刚坡时所作的一幅赠予了赖少其。从现有资料来看,傅抱石赠予赖少其的还有一幅《湘夫人》扇面,以及《林峦雨气图》、篆刻各一,均属精品。赖少其在这些作品上或反复题跋,或转赠生死至交,都说明赖少其对傅抱石的喜爱和认可。同时也反映了傅抱石与赖少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情缘,见证了二者心心相印的君子之交。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长生、学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抗战时期,流寓鄂桂渝。解放后任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其擅画山水,中年创“抱石皴”,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时代感强烈。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傅抱石在1960年9月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二万三千里的壮游写生,并由此推动新山水画在二十世纪中期的发展,提出“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的观念,为“新金陵画派”之首。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赖少其(1915—2000),当代书画艺术大师,是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作家、诗人。全国第一、六、七届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文联副主席和上海美协副主席及党组书记,1956年兼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1959年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省书协第一任主席,长期兼任省美协主席。1983年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并为历届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和书协常务理事、中国版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会员。是“新徽派书画艺术”的执旗人和代表。
  ●  人生轨迹随时代而流
  傅抱石与赖少其的人生轨迹看似两条平行线,但实际上有很多交集。
  1938年1月,23岁的赖少其从桂林到武汉,和力群、王琦、罗工柳等版画家一起,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三厅厅长郭沫若领导下的三厅艺术处美术科工作。4月,34岁的傅抱石从新喻老家奔赴武汉,在三厅任职于秘书室,经常往返于株洲、衡山、衡阳、东安、桂林等地,做抗日宣传工作,并协助郭沫若处理行政事务,起草讲稿、公函和重要文告;6月,赖少其离开武汉,前往西安,后至广州,10月再赴桂林。12月,三厅南迁,傅抱石也到了桂林;1939年4月,傅抱石辗转流徙,到达大后方四川重庆,寓居西郊歌乐山金刚坡下,仍在三厅工作,赖少其则于9月从广西赴安徽参加新四军。这期间,傅抱石一方面深研中国美术史、篆刻史,出版多部专著,一方面勤于作画,创作了《大涤草堂图》《屈原》《文天祥像》《巴山夜雨》《苏武牧羊图》《丽人行》《二湘图》《湘君图》《湘夫人》等诸多精品,同时举办多场画展。此时的赖少其则在新四军进行抗日宣传工作。
  1946年10月,傅抱石复员,返回南京,仍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战争年代,两人的人生轨迹随时代而流,动如参与商,并无过多的交流,再次相逢时是在解放后的南京。1949年10月,赖少其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并被聘任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教授。
  ●  艺术精品见历史情缘
  1.《湘夫人》的前世今生
  出于对屈原抱石投江以死赴国难之精神的敬仰,少年傅瑞麟便改名为傅抱石。与屈原结缘的傅抱石自然而然地将绘画视野转向了《九歌》题材,绘制了诸如“山鬼”“湘君”“二湘”等系列佳作,成了他历史人物画创作中最为主要的内容。《湘夫人》即是以屈原《九歌》为母本创作的,和《湘君》构成姊妹篇。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尧有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都是舜的妃子。舜南巡而死,二妃千里寻夫,知舜已死,抱竹痛哭,泪尽而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称“潇湘竹”或“湘妃竹”。因舜和二妃死于湘,被后人奉为湘水之神,分别称“湘君”“湘夫人”,既富有人的情感,又附于神的灵性。湘夫人形象高洁、感情忧愁、心性真诚,也被视为爱神的化身。通过对傅抱石年表和作品的考证,其第一幅《湘夫人》作于1943年12月,赠予赖少其的这幅《湘夫人》则作于1944年7月,为傅氏此类题材中最为早期的作品。自此之后,傅氏以“湘夫人”为主题,惨淡经营,既绘小品,常构巨制,也有扇面,成为其仕女画的代表题材。
  傅氏绘制此幅《湘夫人》时正寓居重庆金刚坡下,抗日战争也来到了第七个年头,画家的压抑情绪跃然纸上。畫面上,湘夫人面庞清瘦、眉眼偏长、体态轻盈、线条流畅,显然是受顾恺之的影响。人物表情幽怨、顾盼生姿,落叶翻飞蝶舞、洒脱淋漓,是傅抱石早期仕女图的精品力作(图1)。在重庆的七年间,傅抱石至少举办过四次商业性质的画展,但他却并未将此幅《湘夫人》出手,可见其对此作之珍视程度非同一般。
  2.投桃报李
  1949年11月,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批准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新中国从新年画工作中开始了对旧美术进行改造的第一次运动。1950年1月,南京大学“精简课程”,傅抱石所授中国美术史、国画概论、书法、篆刻等课程被取消,中国画改称水墨画,学生开始抵制傅抱石的传统国画课程。赖少其了解傅抱石的处境后,亲自到南京大学艺术系动员学生听他的课。6月,赖少其任南京市文联主席,在南京军管会主任刘伯承设宴招待原三野司令员、上海市长陈毅时,赖少其邀请傅抱石一起赴宴联欢,安排傅抱石与刘伯承、陈毅坐在首席,自己则坐在次席。赖少其对其投之以桃,傅氏则报之以李,7月,傅抱石将珍藏了六年的《湘夫人》赠予赖少其,并十分谦虚地请“少其先生惠教”。
  在这幅《湘夫人》上,赖少其有三处题跋。其一,其于1973年题跋“癸丑之春,余携此画来京于退思楼中。赖少其记”;同时,在诗塘上手书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毛主席诗。癸丑春于北京之退思楼客次。曾菲同志嘱。赖少其”,钤印为“赖少其、合以古籀”。赖少其收藏的这枚黄士陵篆刻作品“合以古籀”,是其经常钤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或重要藏品上的,可见赖少其对此幅《湘夫人》的喜爱和重视程度;其三,赖少其于1981年又手书签条“傅抱石湘夫人精品”。这些题跋和签条,可以看作是赖少其与作品,乃至与傅抱石进行的超时空对话。   “画家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创作特定主题的图画,属于某种类型或者风格,以满足某些社交场合的需要”。和很多画家一样,傅抱石时常将自己的得意作品赠送给重要的交往对象,或交游、或应酬、或鉴赏、或答谢,从而建立和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虽然,此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应酬画,但承担了酬酢的作用,从中可以得窥傅抱石对待一些重要应酬的态度”。1951年6月,傅抱石任南京市文联常委兼任美术工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1952年4月,赖少其从南京调上海担任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秘书长、上海文联副主席兼党组书记,负责华东文联和上海文联的筹备工作。筹委会的成员除了上海的吴湖帆、贺天健、丰子恺、谢稚柳、唐云等画家外,赖少其还邀请了杭州的潘天寿和南京的傅抱石。1954年4月,华东美术家协会在上海成立,赖少其当选常务副主席兼党组书记,傅抱石当选理事。1956年春,赖少其赴南京看望傅抱石,请他担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3.书画情缘
  书画交流是文人之间良好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沟通情感的最佳纽带,傅抱石与赖少其亦然。1953年6月,傅抱石绘成扇面《湘夫人》(图2)后再次赠予赖少其,右上角题“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抱石写。癸巳五月十二日。”之后在左上角再补题云:“近来颇亲笔研,得此率奉少其先生、曾菲夫人驱暑之需,并乞俪政。一九五三夏,弟抱石,金陵记。”由此作再次可见傅抱石对顾恺之笔墨的偏爱,以春蚕吐丝的线条来表现人物形象的钟灵毓秀,具有鲜明的古典色彩。在人物形象方面,傅氏的《湘夫人》系列在“五十年代开始有了变化,脸面渐圆,也稍稍丰满了,眉眼略短更合于比例了,眼目明媚起来,愁绪减弱了许多。这一变化,反映着社会、思想、性情的转化。”本幅扇面即绘湘夫人飘然于湘江水波之上,宽衣博带,绿衫红领,人物作回眸之势,发髻高束,屏气凝神,意趣盎然,整幅扇面有“每于醉后见天真”之趣,傅氏在右下角郑重地钤上了那枚著名的“往往醉后”印,显而易见,这幅扇面也是一件傅氏颇为自得的上乘之作。
  除《湘夫人》之外,傅抱石还于1952年将绘制的《林峦雨气图》(图3)赠予了赖少其。《林峦雨气图》纵30.5、横35.5厘米,虽是小品但却是傅氏之精心杰构,画面浅绛着色,“抱石皴”法,粗头乱服但意境深远。同样,画面右下角也钤上了“往往醉后”印,可见傅抱石对此作亦深感得意。20世纪50年代,傅抱石与赖少其互动不断,交往频繁,除书画外,傅抱石还为赖少其治了一方“赖少其印”(朱文)印章,边款为“少其先生正刊,抱石”(图4)。赖少其对这方寿山石印章喜爱有加,时常见于赖少其的书画作品中。
  对于一个除了郭沫若和老舍之外,如此了解自己、欣賞自己、尊重自己的领导和道友,傅抱石能够将珍藏了六年的《湘夫人》立轴以及《湘夫人》扇面、《林峦雨气图》、篆刻作品赠予赖少其就不难理解了,这就如同傅氏将《丽人行》赠予郭沫若、《湘君图》赠予老舍一样,这是对知己的投桃报李,是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是对双方人品和艺品的相互认可,“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而绝非庸俗的“官场应酬”。
  ●  心心相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傅抱石与赖少其交往最为密切的十年,或许是受傅抱石的影响,赖少其开始大量地用屈原的诗句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有书法作品“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吡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古稀之年的赖少其常用此来勉励自己;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方芷。屈原《离骚》句书为耕陇同志属,戊午晚秋。赖少其”以及《张家界放歌》《屈原自叙》《楚游》(图5)等等作品不下数十幅,无不是寄托了赖少其的真情实感。
  1970年,赖少其在闲赋期间,自镌了大量篆刻作品,其中一方六面印的一面印文是“聊逍遥以(兮)容与”(图6),便是取自屈原的《九歌·湘夫人》,足以说明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心理状态,彼时的赖少其不能作画,偷偷进行的篆刻时光成了最美好的时刻,所以要倍加珍惜,其聊以自慰的还是屈原,还是湘夫人;1980年,赖少其在书法《咏太平湖》上写下“山笼轻纱有复无,飞鱼刺水沫如珠。河伯初来溪犹冷,湘妃已临太平湖。”(图7);1982年冬,赖少其在长沙举办画展时深情赋诗《楚游》“湘沅资澧水悠悠,十年梦寐作楚游。屈子一去无消息,每逢端阳赛龙舟。岳阳楼头吹玉笛,多少骚人登此楼。二十五弦弹夜月,洞庭波涌君山秋。”赖少其在这些诗中表达了对屈原和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早逝的傅抱石的思念。1985年,赖少其自北京返广州,途经南京,参加江苏省举办的纪念傅抱石逝世二十周年系列活动,并去故居拜访傅抱石夫人罗时慧女士。
  《湘夫人》作为傅抱石《九歌》题材仕女画的开山之作,作为“傅画赖题”的代表作品,作为傅赖二人惺惺相惜、君子之交、书画情缘的历史见证,显得弥足珍贵。更难为可贵的是,《湘夫人》也成就了中国现当代书画鉴藏史上的一段佳话,值得后人铭记。
其他文献
何绍基是典型的中国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走科举正途而官运不畅,故而游艺于金石文字之间,工诗文精考订,尤以善书法为世人所知。且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早有先贤论列,书迹传世尤多。而作为中国文化艺术宝库的两岸故宫博物院,自然少不了何绍基书法作品的珍藏。  ● 两岸故宫藏何绍基楷书  何绍基的楷书神和气厚,功力深厚。同治十一年(1872),清代著名学者杨翰(1812—1879)曾经评价其楷书道:“
期刊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进行的,它在记载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成为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探索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孕育和创造了伟大的人类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璀璨夺目、意义深遠的东方货币文化。  纸币的出现和使用,不仅是在社会经济交往过程中自发产生的,也是在造纸术和印刷术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古代的纸币由雏形发展到成熟,纸币本身的形制、大小、
期刊
● 清朝在什么时候有官方银票  清朝末年,经济困难、国库空虚。为筹措军需费用,朝廷不得不改变长达两百年不印发纸币的惯例,于咸丰三年(1853)印制了清朝建立以来的首种纸币户部官票。此次发行的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如票面正中上方用满、汉两种文字额书“户部官票”四字,中书“准二两平足色银壹两”,票面下方有注文楷书“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
期刊
● 长安诸寺之冠,中国唐密祖庭  作为隋唐长安城内占地面积最为宏阔的大兴善寺,曾与大庄严寺、大总持寺各雄踞城内一坊之地(约合30万平方米),蔚为壮观。即便蜚声海内的大雁塔所在地——大慈恩寺,当时也不过踞地半坊而已。可以想见,踞整坊之地的大兴善寺,当年是何等宏伟庄严。一千余年过往,如今大庄严寺与大总持寺早已片瓦无存,只能在史籍中追想面目而已,而大兴善寺尚存,世人尚可入此千年梵境,亲身感受其巍巍雄风。
期刊
大清银行是中国金融史上第一个由国人全资控制的金融机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根源的必然性。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国银行进入中国,无视中国法令,大量发行钞票,有的当时还可兑现,有的在本地区不兑现,但可汇到外地或他国兑现,有的只是资金周转根本不兑现的票据。他们的目的就是控制中国经济,掠夺中国财富,使中国永远成为他们的殖民地。在国内,各省为了增强自身财力,都办起了官银钱局发行官钱票,民间也开办钱庄、票号。有
期刊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唐代诗人李群玉一首《石渚》生动描述了中晚唐时期湖南湘江流域下游地区陶瓷窑业兴盛无比的历史场景。根据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窑址考古调查、发掘,在湖南省内发现有自汉代至近代的古窑场400余座,这横跨逾2000年时空的古陶瓷业展示出湖湘陶瓷文明的独特风貌:以历史悠久的岳州窑为代表的青瓷、以唐代长沙窑为代表的釉下彩绘瓷、在宋元时期烜赫一时的衡阳
期刊
所谓篆文,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以及秦统一前的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本文将要展示的两方端砚上的铭文属于小篆。小篆也称“秦篆”,是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命令秦相李斯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篆书的基础上,统一六国文字,整理制定的秦代标准的书体,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由于是官书,小篆运用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小篆的体式排列整齐,
期刊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各地制作的国庆纪念章有千余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多数刻绘有国徽、国旗、天安门图案,有的还镌刻毛主席浮雕像,形象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对领袖的崇敬。这些徽章真实记录了红色政权的诞生、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共和国创造的辉煌定格在方寸之中,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献意义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庆纪念章
期刊
清末时期,外国银行进入中国,大量发行纸钞,趁机掠夺我国的黄金白银,致使全国金融秩序混乱,大量黄金白银外流后让政府财政吃紧。1905年,清政府设立大清户部银行,开始发行银两票和银元票,不久裁撤户部,直接改称为大清银行。  大清银行出现之前,清末各地官银也发行了纸钞,其品种繁多,钞票上印刷的头像,不仅有慈禧、李鸿章等人,各地巡抚的头像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这些纸钞上。如图1的“江苏裕苏官银钱局通用钞票”,
期刊
太谷县文物管理所藏有在晋商武老先生过寿时太谷地方官绅送上的贺寿联,通过考证可以窥视当时晋商大族的生活情况,这些贺寿联是当时晋商巨富武老先生过八十大寿时,亲朋好友为表达祝贺所赠的,体现了当时的风俗以及晋商大贾之间的关系。  ● 楹联内容  祝寿的习俗从唐代开始盛行,是晚辈对长辈祝福寿辰、祝愿长者长寿的一种活动。客家人敬重长辈,当老人寿辰半百、花甲、古稀乃至百岁大寿时,子孙设宴庆贺,以祝老人长寿永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