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正在改变这个产业的生存方式和竞争态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Paul Zane Pilzer)在《财富第五波》(The New Wellness Revolution)一书中曾预言,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美国未来几年健康产业年产值将达1万亿美元。而在中国,健康产业的规模也正在日益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1~10月,全国仅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就达到 5,073.80亿元,同期增长25.87%。
投资者也毫不掩饰对健康产业的关注与偏爱。2007年内,佳美口腔、九州通集团、蓝韵医疗等一系列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级别的投资均是明证。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前11个月中,仅针对生物/医药类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额已经达到9.35亿美元。中国健康产业已经由产业投资转入资本运作阶段,资本市场无疑正在改变着这个产业的生存方式和竞争态势。
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是被动消费,偏重于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则是主动消费,偏重于预防;保健品产业介于二者之间。
医疗改革带来商机
一直以来,医疗行业由于投资周期长、产品同质化严重、风险较大、医疗体制约束等原因,成为投资者又爱又恨的领域。不过2007年以来,陆续在海外上市的沈阳三生、同济堂、先声药业、药明康德、海王星辰等企业都有良好表现,境外融资的升温又一次为投资机构注入了兴奋剂。2007年的医疗改革所带来的新机遇,也显然成为重大利好消息。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目前,国家三甲以上的医院有563家,二甲、县级以上5000家,而随着“十一五”规划的31万家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也意味着上千亿元的市场等待开发。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范围将扩大,即从目前的1.6亿人增加到3亿人,加上即将推出的公立医院改革,和大批民营医院被纳入医保定点,将促进医疗器械的消费,同时普及型医疗设备将有一个快速的增长。
目前,国际资本对中国医疗所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于眼科、口腔、皮肤科等专业科室的投资。此前,中国卫生主管部门也曾透露出公有医院将不再给泌尿、眼科、口腔、医学美容和中医等6个专业科室增加投入,允许非公有医疗经营参与。
医疗器械成主角
在市场需求的持续推动下,IT技术、新材料技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了许多新的医疗方法,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是最近几年的投资热点。
到2010年,国家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投资预计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用于医疗器械的占到30%。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但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经销企业有45000多家,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不足700万元。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随着中国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完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其中,家用医疗产品的市场潜力,和进口产品替代所带来的商机已经普遍引起投资者注意,成为资本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理想切入点。从功能细分上来看,投资者认为在五个领域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他们分别是医院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家庭和自我保健器械、微创医械、器官移植和辅助医械、医疗服务机构等。
新药研发:风险与机遇并存
新药研发是世界大型医药跨国企业最为关注的经营法则,掌握新药不仅是拥有未来的市场,更重要的,具有专利的新药在销售上售价远远高于非专利药。随着生物外包全球分工的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生物医药外包的一个新兴市场,这与中国巨大的药物市场需求、广阔而低廉的临床试验资源、研发机构巨大的人力资源,以及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息息相关。比如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2007年6月宣布成立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计划未来5年内投资1亿美元,用于亚洲特别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企业。
不过相对于医疗器械,风险投资虽然对于新药研发特别是合同研发外包(CRO)同样抱有热情,但是显得更为谨慎。
究其原因,一是新药研发时间相对较长,投入大,风险较高。比如,一般研发新药的资金投入至少需要3亿美元,研发时间则为8-10年,会超出很多风险投资基金的存续期。二是相应产业结构的不健全,导致市场回报不确定。花费了较长时间开发出来的新药,即便拿到了监管部门的批文可以上市,也不见得在销售额上会有大的增长。因此,市场的开发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健康管理发展迅猛
除医疗性服务之外,健康产业还包括健康管理服务和保健品等产业群。作为一门学科及新兴的服务行业,健康管理是最近二三十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兴起的,在中国虽不足十年,其发展却异常迅猛。
如同其它行业的兴起一样,健康管理的兴起也源于市场需求,特别是人类寿命的延长和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由此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上升等因素,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为健康管理行业提供了深厚的发展潜力。在中国可以预见的将来,个人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管理将迅速成为维护健康、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主流。
另一方面,健康体检产业是中国特定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业内人士表示,健康体检机构与一般医疗机构针对人群不同、服务范围、标准不同,因此应该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等,促进医疗与保险的跨行业合作。
(本文发表时有删节,全文请参照创业邦网站:http://www.cyzone.cn/blog/cherryzheng)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Paul Zane Pilzer)在《财富第五波》(The New Wellness Revolution)一书中曾预言,健康产业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美国未来几年健康产业年产值将达1万亿美元。而在中国,健康产业的规模也正在日益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1~10月,全国仅医药制造业的总产值就达到 5,073.80亿元,同期增长25.87%。
投资者也毫不掩饰对健康产业的关注与偏爱。2007年内,佳美口腔、九州通集团、蓝韵医疗等一系列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级别的投资均是明证。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前11个月中,仅针对生物/医药类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额已经达到9.35亿美元。中国健康产业已经由产业投资转入资本运作阶段,资本市场无疑正在改变着这个产业的生存方式和竞争态势。
从健康消费需求和服务提供模式角度出发,健康产业可分为医疗性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类,并形成四大基本产业群体,即: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是被动消费,偏重于治疗;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则是主动消费,偏重于预防;保健品产业介于二者之间。
医疗改革带来商机
一直以来,医疗行业由于投资周期长、产品同质化严重、风险较大、医疗体制约束等原因,成为投资者又爱又恨的领域。不过2007年以来,陆续在海外上市的沈阳三生、同济堂、先声药业、药明康德、海王星辰等企业都有良好表现,境外融资的升温又一次为投资机构注入了兴奋剂。2007年的医疗改革所带来的新机遇,也显然成为重大利好消息。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2007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目前,国家三甲以上的医院有563家,二甲、县级以上5000家,而随着“十一五”规划的31万家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也意味着上千亿元的市场等待开发。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范围将扩大,即从目前的1.6亿人增加到3亿人,加上即将推出的公立医院改革,和大批民营医院被纳入医保定点,将促进医疗器械的消费,同时普及型医疗设备将有一个快速的增长。
目前,国际资本对中国医疗所关注的领域主要集中于眼科、口腔、皮肤科等专业科室的投资。此前,中国卫生主管部门也曾透露出公有医院将不再给泌尿、眼科、口腔、医学美容和中医等6个专业科室增加投入,允许非公有医疗经营参与。
医疗器械成主角
在市场需求的持续推动下,IT技术、新材料技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了许多新的医疗方法,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是最近几年的投资热点。
到2010年,国家对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投资预计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用于医疗器械的占到30%。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但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经销企业有45000多家,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不足700万元。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随着中国医疗器械相关法规的完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将迎来进一步的快速发展。其中,家用医疗产品的市场潜力,和进口产品替代所带来的商机已经普遍引起投资者注意,成为资本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理想切入点。从功能细分上来看,投资者认为在五个领域更容易发现投资机会,他们分别是医院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家庭和自我保健器械、微创医械、器官移植和辅助医械、医疗服务机构等。
新药研发:风险与机遇并存
新药研发是世界大型医药跨国企业最为关注的经营法则,掌握新药不仅是拥有未来的市场,更重要的,具有专利的新药在销售上售价远远高于非专利药。随着生物外包全球分工的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生物医药外包的一个新兴市场,这与中国巨大的药物市场需求、广阔而低廉的临床试验资源、研发机构巨大的人力资源,以及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息息相关。比如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Eli Lilly and Company),2007年6月宣布成立礼来亚洲风险投资基金,计划未来5年内投资1亿美元,用于亚洲特别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企业。
不过相对于医疗器械,风险投资虽然对于新药研发特别是合同研发外包(CRO)同样抱有热情,但是显得更为谨慎。
究其原因,一是新药研发时间相对较长,投入大,风险较高。比如,一般研发新药的资金投入至少需要3亿美元,研发时间则为8-10年,会超出很多风险投资基金的存续期。二是相应产业结构的不健全,导致市场回报不确定。花费了较长时间开发出来的新药,即便拿到了监管部门的批文可以上市,也不见得在销售额上会有大的增长。因此,市场的开发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健康管理发展迅猛
除医疗性服务之外,健康产业还包括健康管理服务和保健品等产业群。作为一门学科及新兴的服务行业,健康管理是最近二三十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兴起的,在中国虽不足十年,其发展却异常迅猛。
如同其它行业的兴起一样,健康管理的兴起也源于市场需求,特别是人类寿命的延长和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由此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上升等因素,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为健康管理行业提供了深厚的发展潜力。在中国可以预见的将来,个人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管理将迅速成为维护健康、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主流。
另一方面,健康体检产业是中国特定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业内人士表示,健康体检机构与一般医疗机构针对人群不同、服务范围、标准不同,因此应该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等,促进医疗与保险的跨行业合作。
(本文发表时有删节,全文请参照创业邦网站:http://www.cyzone.cn/blog/cherry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