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管理者而言,研究被管理者的特点和行为特征,是施行有效管理的前提条件之一。下面从五个方面讨论分析中国现代社会管理对象的特征。
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已降到50%以下,城镇居民平均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分别达到了国际标准的“小康”和“富裕”行列。近年来,我国居民主要生活用品(如油、肉、电器、服装、汽车)占有量不断上升;人均寿命和人均居住面积逐年提高。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被管理者的追求就会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又云“饱暖思淫欲”。丰富的物质生活之后,既有可能产生智力投资、追求高雅、注意修养和自尊自强;也有可能产生空虚无聊、挥霍无度、寻欢作乐、丧失理想、丧失人格等等。作为管理者,要顺应被管理者的需求发展,适时引导;满足温饱之后,就向小康发展,继而向健康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发展。
文化程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受到的教育比较单纯,阶级性和阶级感情是评判人的主要标准。人们办事情、想问题往往从朴素的感情出发,多少带有盲从的意味。近些年来,随着国力增强和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民族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上,各种信息、知识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头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客观上增强了人们对信息的敏感性,增强了人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们不再是消极被动地工作和生活,不再是没有文化知识的平庸与愚昧,也不再把管理者看成是普渡众生的“救世主”,而是用智慧的心灵、自信的精神、乐观的态度、旷达的胸怀去面对现实中一个又一个酸甜苦辣的问题。这就迫使管理者要“水涨船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在管理方法上掌握规律、讲究艺术。
自主意识、竞争精神日益增强
传统的中国教育总是把人训练得“合群”,即使自己有不同的看法、想法,也尽量加以隐藏或压抑,有时甚至自欺或欺人,慢慢养成了人们“恪守中庸”、“四平八稳”的保守思想,人们的竞争精神受到压抑。“枪打出头鸟”成了绝大多数安于现状的人的口头禅。改革开放后,社会体制和人们思想有了很大变化,人们不再单纯依赖于单位和领导的安排,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越来越强。
面对管理对象这种竞争精神的增强,管理者应给予肯定与鼓励。“物竞天择”是自然界的规律。任何一个单位和组织都必需有合理的竞争氛围,它不仅仅能提高效率,更是使组织保持活力和不断进步的源动力。现代管理者不要害怕下属争强好胜、标新立异,恰恰相反,需要的是给予鼓励,即提供竞争机会,鼓励主动奋斗。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事业发展。
民主思想、公平心理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产品逐渐丰富,而在社会生活和物质分配中却又出现了种种不公。因此,随着人们的利益观念逐渐增强,要求公平的心理也越来越迫切。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下,一些人用非正当手段成为暴发户,拉大了贫富的差距;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腐败高发现象始终不能有效遏止。这些都引起了人们心中的怨愤。愈是如此,人们便愈是渴求公平。
在此情况下,管理者一是要满足人们合理的需要,关心被管理者个人的物质利益。二是创造社会生活中机会均等的环境,尽量避免分配上的不公平现象。三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金钱观念,正确对待物质利益,不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情。四是用制度保护人们的正当权益,打击腐败和不法行为。
完美追求日趋强烈
追求完美是一种趋于完善、趋于美好的心理趋向,是人类天性中的一种本能的反映。人们总是希望听到的、看到的、经历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于是,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以这种无形的心理尺度,去检验我们生活的质量:事业是否成功?学业是否优秀?朋友是否真诚?家庭是否和睦?爱情是否幸福?身体是否健全……。然而,现实生活中又往往不尽如人意,人们心理追求完美的趋向是绝对的,而与之对应的社会生活现实的完美程度总是相对的。与人们美好的愿望相比,现实生活形成了诸多遗憾和缺欠。
面对失败,面对不太完美的现实,常常有两种态度:愈挫愈勇或一蹶不振。前者值得颂扬,而对于管理者而言,做好后者的工作可能更有意义。面对应得未得、得而复失、人际冲突、事业受挫、财产损失、子女离家、青春逝去、健康受损等等,如何从不完美中寻求完美,如何变不完美为完美,甚至于如何接受完美与不完美同在的现实,这一切,需要管理者付出教育、引导、协调的心血。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以上分析的现代社会被管理者的特点,也是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的变化而产生的,它也必定会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的新的变化,而产生新的特点。现代社会管理者必须适应这些新的变化,据此施以不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才能真正站在社会发展洪流的前端,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