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覺仁:悲智願行,自得身心安樂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6830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訪人:覺仁法師
  整理人:卜樂
  在驚濤駭浪的大時代裡,人如浮萍般隨波逐流,不知飄向何方,徘徊、無望與孤獨,即使居有定所,心中亦難以平靜。即將迎來的新年裡,對於俗世之中的人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佛法又如何讓澳門這片土地和樂無諍,讓澳門人人身心安樂呢?
  人人做起,國安家安自安
  經歷過過去一年社會的紛紛擾擾,又面臨著各種社會矛盾激化之際,人們難免或喜或悲,或憂或怒,人心難獲安穩,更何談安樂,六祖慧能大師曾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時至今日佛教欲求出世,當先入世,近代祖師大德致力推動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土,目的就是讓佛教走入生活,生活充滿佛法。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第二屆人間佛教座談會中曾直言:“人間佛教重視生活,中國佛教四大菩薩——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分別代表悲、智、願、行的精神。人在世間不離生活,但生活吃穿用度無需浪費,溫飽就好,同時在經濟、感情、群我關係都要合理,依循著四維、八德、五常、五戒,來自我約束並尊重家庭、社會、國家的自由,不違法紀。於此之外配合三好、四給、五和的理念,就會有合理的生活需要。”因此居民面對著自身欲求,把握“合理”二字即可,萬事萬物皆有法度,超過合理需求自然而然則成為“貪”,貪心、貪念一起,內心又何以祥和安定?
  今天的澳門,社會不斷在進步,向上提升,多元並存,高聳的大樓、變化的街道讓人目不暇接。社會變化越快,人心的欲求自然越多,面對這樣的社會變化時,澳門人應該懷抱一顆平常心、歡喜心、接受心去對待,太過高興則樂極生悲,太過哀怨則事事煩擾。如果每一位澳門人都期待安身立命的這塊福地發展地更好更全面,那不論是哪一階層的人士,都應該自我充實,眼光放大,心胸放寬,去接受社會上人、事、物的種種變化。於己而言,澳門是世代耕耘播種的家園,是共同守護的一方淨土。世間每個人都希望家好,家庭和樂,萬事順心。因而在平常心、歡喜心、接受心去看待澳門社會重重變化之時,亦要有感恩惜福之心守護家園,那一片守護,那一絲傳承都是珍惜的開始,亦是安定的開始。個人之家要好,國家社會定要發展好,國家社會要發展好就需要人民的護持。因而,要找到身心安樂的秘方,首要則是從人人做起,才能國安家安自安。
  佛教遇上青年,時代新演繹
  社會變化之際,青年世代首當其衝。年輕人所接收的新鮮資訊,所擁有的獨立想法,更努力展現出不一樣的聲音,內心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與他人的影響。當千年佛教遇上新新青年,自然不能墨守成規。遇上新時代,亦需有新時代的演繹途徑。當社會給年輕人貼上一些負面標籤時,往往激化出新的社會矛盾與潛在衝突。因此,更應以一顆智心看到青年是未來的希望,是國家的棟樑,他們將是沿襲前人的成就,更會創造後代的輝煌,所以青年教育則成為頭等要務。世間多有刻板印象,認為年長者才需要學習佛法,佛教亦是為亡者需要而產生的宗教,其實學佛要從小開始、要從青年開始,讓慈悲的種子在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他日生根發芽,以智慧的行動來自利利他,和樂家庭,造福社會。今天的社會誘惑太多,環視周遭,社會矛盾與犯罪問題日漸嚴重,而犯罪的低齡化趨勢愈發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犯下悔恨一生的犯罪行為,從而影響其命運,帶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社會的悲劇。故此,在物慾橫流的今日,在誘惑重重的社會氛圍中,年輕人更需要心靈力量,而宗教可以為內心帶來安定的力量,開啟心中的智慧光明之燈,讓心靈不再脆弱以防誤入歧途,青年人的智慧、願行不僅為自己帶來身心安定,更為這個社會帶來向上的力量,讓人人看到新的未來、新的希望。
  佛光山在台灣等地多年堅持舉辦“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青年菩薩義工行”、“環保生活”、“三好運動”等青年體驗、學習活動,目的正是藉由此類活動連接青年一代,成為彼此交流的平臺,提升青年的環保意識、生命價值觀、個性品德,透過人間生活禪,開發內在潛能,建立和諧的人我關係,活出精彩人生;更使得網絡時代的青年人,不再埋首虛擬世界之中,走進生活,體驗生活中的陽光,更傳播時代正向的力量。
  因此,當佛法走入青年生活之中,佛光照進青年內心深處,如果每個年青人都能自我昇華,正面思考,那麼必能影響未來澳門社會,更能讓人人愈發身心安定,平安喜樂。
  新年新祈願,三陽皆和諧
  社會在變化中蘊藏著安定的力量,青年在彷徨中找回寂靜的心靈,新的一年中祈願新局、新境,都能帶來一片祥和之意。
  澳門是一方多元化的土地,這裡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多元包容並存,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並行,來自五湖四海的民眾相聚於此,族群和諧。於此更期盼新的一年裡不同族群多多融合與包容,因為缺乏尊重與包容,帶來的不僅是矛盾激生,更造成社會動蕩不安,法國巴黎的族群衝突,讓世人深深震撼並反思自由與尊重的重要性。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能夠相互切磋,在相互幫助、學習中進步,社會必將更加繁榮。同樣尊重、包容也讓人、家、社會、國實現聯結,以人、家的和樂為依靠才有國家的穩定繁榮、眾生的幸福安樂。
  有了多元,有了包容,這片土地的人更值得尊敬。以敬老為核心的孝道更是流傳千年,維繫著家族、社會、國家。佛教重視家庭和諧,深處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有義務要把家庭建設地更加美好、和樂。大願地藏王菩薩因累劫以來孝順父母,發下宏深誓願,方才有今日的尊號。幾千年文化傳承中更是積累下數之不盡的孝行名言,諸如“百善孝為先”等,值得後世之人勤加學習,人人皆孝親,家家得安樂。
  一人、一家之愛固然重要,親族、朋友間的相親相愛彌足珍貴,對人、動物乃至於一切有情無情之眾生的“慈悲”更難能可貴。慈悲,不是高深莫測的佛法,而是融入生活,舉手投足間的善言善行,“慈”為予眾快樂;而“悲”則是拔眾痛苦,予人快樂、拔除痛苦的善舉之事,何不多多行之。星雲大師常說:“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我們常常稱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但殊不知求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倘若大家都能有觀音菩薩一樣的發心,深愛大眾給予安樂,小愛亦成大愛。雖不易做,但也希望澳門人人嘗試去做,盡力去做。因為付出的人種下福田,必收穫心中清涼的甘露福報。當人人為他人之時,更可貴的是要勇於面對自心,看待並勇敢面對自身優缺點,因為知道有優缺點而不去尋求增值或改變自我,只能原地踏步、停滯不前,這樣不會身心安樂,反而處處生煩惱,時時擔憂愁。勇於面對自己,找回內心深處的平靜,在複雜的外界環境中提升自我才能不隨波逐流,大喜大悲。古人雲:“心隨境轉是凡夫,境隨心轉是聖賢”,期待澳門人人都以聖賢為師,精進自身。
  2015年是羊年,在此以星雲大師親書“三陽和諧”春聯的意義來送上新春祝福,“三陽”是易經上的一個卦名,代表冬去春來。太陽的“陽”和生肖的“羊”是諧音。眾所周知,羊性格柔和,討人歡喜;陽光溫暖世間,一團和氣,故“三陽”有和平、不鬥爭的意思,因此大師特以“陽”比作“羊”,改說“三陽和諧”,也藉大師墨寶祝福澳門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註:三好《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四給《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方便》、五和《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吸毒》)
其他文献
受訪人:陳波  整理人:卜樂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一年半以來,其實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上海在自貿區的整體發展上仍是朝大的目標前進,但因為上海自貿區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的綜合性自貿區,各個方向的具體進度不盡相同,自然不同方向會有些人滿意,有些人不滿意,某種程度而言,這些都是對的,因為恰如盲人摸象,都缺乏一個綜合性的評估。  自貿區的全稱是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樣一個試驗區的設立正來源於當
期刊
由體育發展局主辦,澳門攝影學會協辦的2014“澳門體育活動”專題攝影比賽已順利完成,是次專題攝影比賽分為兩個攝影主題:“競技群英”及“健體歡顏”,共收到604張參選比賽作品。  作品展於12日在塔石體育館大堂開幕,出席的嘉賓包括:體育發展局局長戴祖義、澳門攝影學會會員大會副主席歐平、體育發展局副局長潘永權及劉楚遠、澳門攝影學會會員大會副主席馬志信、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老柏生、民政總署文化活動處處長余
期刊
現代社會生活中女性要扮演多重的角色,尤其是在面對工作中的壓力時,不知不覺中擔當了男性的角色,將自己置於多重的壓力下,從而極易產生生理和心理的各種疲勞綜合征。那麼,面對壓力,女性該如何調節呢?為此,記者邀請到了澳門心理學會陳詠芝理事長,請她為廣大女性如何愛護身心健康指點一二。  多重角色帶來  壓力與衝突  在職場中,女性扮演精明能幹的員工;在家庭中,她們化身為溫柔體貼的妻子;亦或者成為慈愛的母親等
期刊
充滿異域風情的澳門,不僅有絢麗的中國傳統文化,還聚集著燦爛的西方文化。正因如此,才孕育不少澳門本土設計師,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演繹著多姿多采的文化。今期的人物訪談,記者有幸邀請到了賈嘉昕(Ana Cardoso),一位成長於澳門的本土時裝設計師,她曾於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舉辦之第二屆、第三屆及第五屆澳門時裝畫藝術大賽皆榮獲優異獎,更將中國元素與西方藝術和高級訂製有機結合,創立了屬於澳門本土品牌的“
期刊
所謂醉駕,顧名思義飲酒後駕駛車輛,在酒精影響下進行在公共道路上的駕駛行為,不僅害人也會害己,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有鑑於此,全世界絶大多數的國家地區都視之為嚴重違法行為並加以重罰。如在美國加州,酒駕撞死人等同故意殺人罪,最高可判處無期徒刑。不過,在澳門來說,卻被人們經常戲稱:大不了罰款代刑!似乎澳門人對酒駕醉駕並不認為是那麼一回事!澳門已是國際旅遊城市,擁有世界居前的人均GDP,優越的公共服務設施
期刊
▲2月10日,北京,陳某病好後霸佔病床近3年不願離開。當日,執行法官與法警們一同來到住院樓,對陳某進行強制帶離。陳某被法警抬上輪椅,帶出病房。
期刊
看貴刊216期文《兩岸需要第四通:心靈相通》,感覺不是滋味。這篇以民調構成的文章告訴我們,台灣2300萬人中仍有過半民眾未去過大陸,對大陸民眾負面印象亦接近半數,對大陸政府正面評價不到一成,而對維護不統不獨不武現狀則高達47%,很難設想當民調超過一半的民眾,都要求永遠“不統不獨”時,台灣就可“心想事成”,永遠脫離中國,這是白日做夢。  顯然此種言論與“心靈相通”之說相背。須知作為民主政制的台灣,當
期刊
2014年12月8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的“同心協力 共創繁榮——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15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舉行。  儘管香港長達近八十天“佔中”亂局經已平息,目前“佔中三子”因組織及煽動非法集會,被警方傳至協助調查,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等22人涉嫌違反禁制令、藐視法庭亦被警方檢控,等待他們的必是法律懲處,但其囂張呐喊,不可一世之態,仍歷歷在目。佔中期間,港青揮舞米字旗,叫囂港獨,要求重啟
期刊
(接上期)  知識階級往往以對權力的鄙視和厭惡來表現自己的脫俗,以對權力的批評和監督來宣示自己的使命。此一清高被法國哲學家福柯污染了,他认为權力與知識的關係絕非像在知識階級的故作清雅中所表現的那麼簡單,“即只有在權力關係暫不發生作用的地方知識才能存在,只有在命令、要求和利益之外知識才能發展。”(福柯《規訓與懲罰》)福柯寧願把知識與權力看作是一回事,權力就是知識。筆者則傾向於把二者之間的關係,看作是
期刊
涉賭禁錮高利貸罪案去年大增  2月中旬,司法警察局公佈了2014年的刑事立案統計數字,與博彩直接相關的剝奪他人行動自由案件有71宗,相比2013年增加約一倍。根據《刑法典》規定,拘留或拘禁他人,或使他人維持在被拘留或被拘禁狀態,又或以任何方式剝奪他人自由,會構成“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最高刑罰可判監禁五年。如果剝奪他人自由持續超過兩日;又或在剝奪自由之前或同時,有嚴重傷害身體完整性,折磨,或其他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