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鱼类物种状况的长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

来源 :水生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j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域生态环境良好的指示类群.为合理评估长江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文章提出将土著鱼类物种数和珍稀特有鱼类物种数作为评价指标,并建立了相关的评价基准和等级划分标准.以2010年和2020年为评价年,评估了长江干流及代表性重点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显示,当前长江上游干流和下游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中游;支流赤水河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大型湖泊鄱阳湖的生态环境质量中等.从时间上看,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长江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有不同程度地好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其他文献
繁殖群体数量是中华鲟能否成功繁殖的重要影响因子,建议作为长江生态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根据重要种群参数和历史数据,基于稳态转换理论和方法,确定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指标的评估基准值和等级,670尾以上为“优”、400—670尾为“良”、200—400尾为“中”、50—200尾为“差”、50尾以下为“极差”.水声学探测结果显示,1998—2001年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指标评级为“良”;2004—2012年三峡工程蓄水后至向家坝蓄水前评级为“中”;2013—2020年评级为“极差”.为了复壮中华鲟野生种群,建议修复葛
长江是复杂的生态系统,但是随着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尤其是人类扰动所致的变化,长江中的几种极其重要的大型物种先后因此而走向“灭绝”,或“极可能灭绝”,或“极度濒危”,因此在现阶段有必要以现存于长江中的大型物种的生存状况为核心,建立一项新的生态考核指标,以综合表征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为“十年禁捕”和《长江保护法》的顺利实施提供科技支持.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是长江中极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