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效应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由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其目的在于通过财政部门建立奖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县域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支持农业发展。此项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辖区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三农”的积极性,对促进地方农业经济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涉农贷款奖励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分析,指出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涉农贷款 奖励政策 政策效应 调查思考
  为了加强和规范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基金管理,建立和完善财政促进金融支农长效机制,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财政部制定和下发了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办法规定,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上年末不良贷款率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这一奖励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三农”发展的积极性,对县域金融机构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及贯彻落实国家信贷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以来,保山市各县域金融机构高度重视涉农贷款投放和统计工作,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奖励政策规定,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涉农贷款统计工作的管理力度,不断规范和提高涉农贷款统计工作水平,切实提高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质量。从近几年实施的情况看,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在引导县域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支持县域“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统计工作的管理和规范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简介
  涉农贷款奖励政策是指财政部门对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长幅度超过一定比例,且贷款质量符合规定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对余额超增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其奖励范围目前仅限于县域金融机构。而县域金融机构具体是指县(含县级市,不含县级区)辖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不含农业发展银行)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涉农贷款则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发放的,支持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生产生活的贷款。具体统计口径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规定为准。
  从认定的范围看,目前,财政部对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认定仅包括:人民银行涉农贷款统计表中的“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消费和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等四类贷款。
  从申请的程序看,县域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涉农贷款统计口径和财政部规定的奖励比例,计算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和相应的奖励资金,按年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奖励资金。
  二、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效果显著
  (一)政策惠及面扩大,提高了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积极性
  近几年来,保山市通过财政部门以及人民银行对该奖励政策的宣传和引导,使各级金融机构全面了解和掌握了该奖励政策,明确了奖励政策实施的目的和范围,对奖励政策所规定的奖励条件、奖励资金的申请以及法律责任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涉农贷款投放的快速增长。在此政策的激励下,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以支持“三农”信贷资金需求为重点,加大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据统计:2012末,保山市涉农贷款余额达184.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03亿元,增长21.84%。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59.02%,占比较大。同时,农村信用社、农发行等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长较快,有力支持了“三农”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12年末,农村信用社、农发行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83.62亿元和38.1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6.78%和12.22%。
  (二)突出支农特色,增强了“三农”的信贷资金实力
  自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办法实施以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加“三农”信贷投入,全力服务“三农”。贷款主要投向农林牧渔业、农产品加工和农村企业等涉农领域。同时,各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贷款投向,积极支持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探索新的信贷支持模式,积极创新涉农贷款方式,重点解决县域经济实体融资难等问题,有效缓解了农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辖区三农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据统计:2012年末,保山市农林牧渔业贷款达40.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5亿元,增长4.01%;农产品加工贷款达11.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31亿元,增长59.32%;农村企业贷款达71.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49亿元,增长35.16%。
  (三)发挥示范效应,促进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
  在奖励政策的激励引导下,保山市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加大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一是拓展了三农金融服务领域。目前,保山市各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发放范围已从农民基本生产需求拓展到农户多种经营、农机具购买和家电生活消费等领域;从单个农户拓展到涉农企业及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基本覆盖了三农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据统计:2012年末,保山市农户贷款达73.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38亿元,增长16.36%。其中:农户生产经营贷款达3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65亿元,增长28.38%;农户消费贷款达18.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73亿元,增长45.98%;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达7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77亿元,增长34.02%。二是改善了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近几年来,保山市各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步伐,积极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据统计:2012年末,保山市72个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数达78个,覆盖面达到了100%。   (四)加强了管理,有效提高了金融机构统计工作水平
  自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以来,保山市各金融机构以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申报为契机,切实加大了对统计工作的管理和重视力度,在日常统计工作中,严格按照各项统计法律法规的要求,按时上报统计数据,切实加强统计数据的审核,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水平,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有效。同时,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涉农贷款统计工作的管理力度,不断规范和提高涉农贷款统计工作水平,严格按照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相关规定,认真填报各类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积极申报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切实提高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质量。据统计:2012年,保山市共有20家县域金融机构申报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其中:符合条件的机构数量达13家,达标率为65%。
  三、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认识不够深入,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专业性比较强,所涉及的部门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机构对此项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政策的执行效果。有的金融机构认为此项政策只是针对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金融机构;有的金融机构则对此项政策认识不够深入,对申报范围仅限于县域金融机构这一政策规定理解不透彻,从而造成虽不是县域金融机构,但也要求申报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有的金融机构则认为申报过程较为烦锁,对奖励的标准和条件认识较为模糊,了解不全面,放弃了申报机会,影响了该奖励政策的实施。
  (二)部分涉农贷款指标分类标准不明晰,认定存在一定困难
  一是作为统计工作基础性文件的《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对“农户”、“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采取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的唯一限定条件是注册地位于农村区域,而“农村区域”指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因此县域属于农村区域;界定“农户”时却附加众多条件,其中规定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除外)的住户不属于农户,按此理解居住在县城里的住户应属于农村区域的非农户。上述分类标准使得金融机构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对农户贷款的判定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对农户居住地址的判定有一定难度,使得金融机构在判定是否为农户时仍以户口簿标注“农业户口”为主。二是在涉农贷款统计方面,目前,财政部对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认定仅包括:人民银行涉农贷款统计表中的“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消费和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等四类贷款,不再包含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其他生产贷款。但由于《涉农贷款统计制度》对农村企业和各类组织的“支农”和“其他生产”两类贷款未做明确细致的区分,致使金融机构在涉农贷款统计及奖励申报过程中易发生混淆,审核时需要逐一甄别,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大了行政责任风险。
  (三)政策安排存在短期效应
  一是根据政策规定财政部可以根据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和中央地方财力情况,适时调整实施奖励政策的地区范围、奖励标准、奖励比例和中央与地方分担奖励资金的比例,而奖励标准、奖励比例、奖励实施的范围何时变以及如何变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给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发放带来一定影响,使得部分金融机构认为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短期的、临时性的制度安排,对政策的连续性有质疑。二是根据政策规定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上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5%的部分,按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3%且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不予奖励。这一规定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机构来说,受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周期长、资金回报率低以及在开展信贷业务时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该政策规定中15%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开率和不良贷款比率标准门槛太高。
  四、完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相关建议
  (一)强化对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引导和培训
  由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专业性比较强,涉及的金融概念比较多,执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盲点。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加强政策的引导和培训。一是加大涉农贷款奖励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通过对该奖励政策的宣传和督促,使金融机构全面了解奖励政策实施的目的、范围以及奖励条件和标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等措施,灵活运用相关涉农贷款优惠政策以及支农再贷款政策,充分发挥该奖励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政策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确保自身理解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会同当地人民银行组织对辖内金融机构相关业务部门人员进行政策学习和业务培训指导。特是要让各金融机构明确政策奖励的机构和范围、奖励的条件和比例、数据资料报送的时间要求等相关政策规定,以便为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更好地贯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加强对涉农贷款增量数据真实性的审核
  一是规范统计方式和分类标准。建议由相关部门统一开发涉农贷款统计系统,详细规定各指标的填报范围,设置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登录、主管人员复核程序,实现对每笔贷款的动态监控。同时,鉴于“农户”的准确界定涉及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纳税等问题,应予以认真对待,建议以户口登记信息为辅助界定条件。二是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财政部门与会同人民银行制订详实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人民银行、银监以及相关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各自分工,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三是加强对涉农贷款业务的统筹管理。各级财政部门在做好涉农贷款增量事后奖励的同时,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事前和事后的引导和监督,严把涉农贷款项目申报的审核关,积极开展对涉农贷款的追踪问效,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不断完善涉农贷款奖励政策体系
  一是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制订不同的贷款增量奖励比例限制和不良贷款比例标准,使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机构享受更多的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出奖励政策的激励性。二是扩大金融机构奖励范围。适时把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准金融机构也纳入奖励范围,扩大奖励政策的覆盖面,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增强政策执行效果。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对部分地区的涉农贷款奖励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支付或者适当提高中央财政负担的比例,切实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确保涉农贷款奖励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四是进一步完善涉农贷款的奖励机制。积极探索建议国家在该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建立涉农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农业项目等涉农贷款损失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并最终建立起涉农贷款奖励长效机制。
  (四)切实加强政策的协作配合
  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作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财税+金融”政策衔接方式,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和贷款贴息、担保、税收减免、费用补贴等多项财税杠杆政策以及支农再贷款、存款准备金率、贷款利率等多项货币政策工具的统筹协调和密切配合,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富.关于完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思考,北京,金融时报,2011.12.
  [2]马文科.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建议,甘肃金融,2012.7.
  [3]李利等.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实施探讨,云南农业,2012.9.
  作者简介:范应胜(1978-),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绍兴XS纺织企业外来女职工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绍兴纺织企业外来女职工在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制度层面的城市适应性现状,深刻分析影响其城市适应性的原因,进而提出破除户籍制度壁垒、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统一劳动力市场、丰富社区活动等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绍兴纺织企业 外来女职工 城市适应性  根据企业地理位置、规模等因素考虑,选取了绍兴市XS纺织企业外来女职工
期刊
一、银行加大支持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力度主要措施  (一)及时跟进,寻求支持对接  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后,农行湘西分行将文化产业列入重点支持行业,与州文化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全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和文化产业情况,并深入文化龙头企业调查企业生产经营及融资需求状况;工行湘西分行按照省分行部署,对全州文化产业进行
期刊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大背景下,中央企业建立了独特的的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为例,试图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分析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 建设 中央企业  一、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历程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1978年到1992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
期刊
一、嵩明县“三农”现状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概况  (一)嵩明县“三农”经济走势情况  从三农经济发展上分析,嵩明县作为农业大县,三农经济发展动力强劲。近年来嵩明县三产结构逐年调整,由最初的26:42:32变为目前的17:56:27,基本上完成了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形成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新格局。传统农业占比虽有下降,但在金融业及各方面的支持下,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的农业现代化转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各大公司为了展现自己良好的经营现状,利用各种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和美化,极大的损害了报表使用者的权益。因此财务报表中表现出来的异常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本文致力于通过一些舞弊案例,对舞弊行为的一些预警信号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够对报表使用者发现报表中的问题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关键词】财务报表 舞弊 预警  一、会计舞弊及预警信号的定义及特征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获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实证角度去考察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并选取我国证券市场过去几年的相关交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中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验证,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股票指数变动是融券余额变动的Granger原因,融资融券余额变动不是融券余额变动的Granger原因,融资融券并不是造成市场波动的本质原因;二是在我
期刊
【摘要】随着通信市场的新一轮融合重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通信业务的竞争由传统的2G语音和短信转向了移动互联时代的数据业务,文章探讨了中国联通凭借业务及自身优势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战略目标的路径。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 中国联通 3G  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融合,命名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2009年9月28
期刊
【摘要】金融的有效市场概念是现代金融经济理论的核心,也是在一般均衡框架下金融资产定价理论的基础。从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之后,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就从未间断过,不只在西方,在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采用研究方法或数据样本或研究角度的差异,我国学者在市场有效性的方面得到了不同的结论?譹?訛。由于市场有效性对资本市场研究以及投资者的投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分别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性别、学历、政治面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学习成绩和专业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统计分析  一、研究背景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699万人,比2012年再增19万。从2006年以来,我国国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每年平均下滑了0.5个百分点。为了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期刊
墨江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被誉为“哈尼之乡”。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活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旅游发展、民生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一季度,墨江县金融机构与企业已签约贷款项目10个,总贷款金额12.02亿元,意向性接洽并已确定贷款金额,已报批贷款项目29项,总意向性贷款金额6.96亿元,目前没有对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