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写好作文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无论平时还是考场都有考生不认真审题,拿笔就写,洋洋洒洒,结果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离地(题)太远”;或者是“林妹妹的身体——病体(偏题)”。这样的作文,即使写得再好,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如何让考生走出作文离题、偏题的怪圈,现介绍五着妙招:
  第一招,析语素。就是把作文题目的语言元素加以划分,根据语言元素,逐一叠加来把握题旨,比如“怀想天空”,由三个词语“怀”“想”和“天空”组成,“怀”是“怀念”,“想”是“想象”,“天空”既可实指,也可虚指,指“美好的事物”,三个词语的词义叠加就是“对某一美好的的事物的怀念或想象”。文题既浅又俗,若三个要素丢其一,或其二,就算偏题,若三个都丢掉,就是走题了。由此法入手作文,应该是十个指头捏螺丝——十拿九稳。岂有“走题”“偏题”之理。
  第二招,辨词性。通过辨析词性来把握题意,比如“好奇心”,由“好奇”和“心”两词组成,“好奇”是动词,指“对未知的、新奇的或外部世界觉得新奇而感兴趣”,这是写作的重点,“心”是名词,指心理或心性,表明写作对象或范围;再比如,“绿色生活”“生活的本义是人的活动,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绿色是一种隐喻,核心喻义是“生命、生态、自然的,还可表达“人们希望的、美好的、健康的、低碳的、积极的、和谐的、诗意的”等含意。
  第三招,添成分。遇到非主谓句或无宾语的短语作标题的半命题作文题,我们可以通过加主语、宾语的方法来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文章立意,使文章写得具体实在,比如“怀想天空”,“怀想”的主语是“我”,这就决定文章应该用第一人称来写。又比如“登临”,应写明“谁”登临,登临“什么”,可写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可写王之涣“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可写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可写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写游子登高思远,“每逢佳节倍思亲”,“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同是登临庐山,苏子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毛泽东惊叹:“无限风光在险峰”,也可虚写,登临书山,领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科学家不畏崎岖,勇攀月球、太空,“可上九天揽月”“巡天遥看一千河”,再比如“不要轻易改变”,添加宾语,低层次的有“观点、看法、主张、见解”等;深层次的有“诺言”“千金一诺”(得黄金万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更高层次的有“信仰、追求、人生观、价值观”等,“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改变我们的信仰。”“千军可奇帅也,匹夫不可奇志也”“善始善终”“洁身自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三个层次一比较,立意孰高孰低,孰雅孰俗,无须赘述。
  第四招,明重点。一般偏正式的短语标题中,修饰语是写作的重点。名词性的如“北京的符号”“好奇心”,修饰语“北京”“好奇”是写作重点,中心语“符号”“心”只表明写作对象和范围。动词性的,如“不要轻易地改变”,动词“改变”是重点,而修饰语“不要轻易”是重中之重。支配式短语中的动词是重点,如“品味时尚”,动词“品味”是重点,可理解为“品评、体味、评价、欣赏、体察”等。
  第五招,排暗桩。有的题目本身就有特定的规定性,我们可把它喻为暗桩或暗礁,不排掉威胁很大。比如“尝试”就隐含“第一次”的意义;“谈意志”就决定了文体是写议论文;“沿途的风景”,“沿途”就暗示了“在行进中”,是动态的;“习惯之后”侧重点就落在“之后”上,写好习惯养成之后,终身受益;写染上坏习惯之后贻害无穷。如果这些规定性在作文中没有体现,肯定赋分不高,低人一等。
  以上五着妙招,是本人多次参加高考阅卷和研讨会,现场聆听命题、阅卷专家教诲之所得。现不遗余力奉献给即将走进考场的莘莘学子,相信有妙招在身,同学们在考场定会游刃有余,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走出作文离题、偏题的怪圈。
其他文献
要真正地把课外阅读落实到“课外”。对于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适宜拿大量的固定的时间来实施,否则容易演变为课内教学,等同于课堂教学。因而,在指导与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日常状态中寻找时间,点点滴滴,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及时进行“见缝插针”似的指导。笔者对课外阅读策略进行了探究,在实践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
期刊
有疑问才会引发思考,进而去探究、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其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的一种好方法。而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如果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同样能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建立和谐融洽
期刊
鉴赏散文的语言,在考试说明中没有单独的考点,仅在“现代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之下有这样的表述“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但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中对这一知识点均有涉及,其分值且较高。以江苏试卷为例,近三年考了两次:07年和09年,分值为4分和6分。所以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鉴赏散文的语言呢,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①从散文的基本特征入手。散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形象、生动是第一要务,一篇
期刊
何谓“虚实”?古人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所谓实主要指逼真反映显示的部分,虚则是指通过联想,借助艺术手法表现的部分。 虚实乃相对而言。就所写对象来说,情为虚,景为实;神为虚,形为实;理为虚,事为实。就创作手法来说,间接为虚,直接为实;省略为虚,详明为实;空白为虚,充盈为实。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
期刊
伴随着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有力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课堂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和青睐,因为它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在自己的课堂中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有些学生缺乏主动合作意识,不愿与同学合作;合作学习小组学生成员的参与度不均衡,有些合作小组成员各行其是,有些合作小组合作任务被个别学生大包大揽,不能做到“人尽其责” ;小
期刊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它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
期刊
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在现代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运用于课堂的条件下,教师语言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尤其对语文教师来讲,课堂上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充满知识和睿智,富有启迪,循循善诱而又准确鲜明,流利生动的教师语言,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之,语言运用能力低下,则可能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教学语言应做到几
期刊
从教至今已经6个年头了,这6年中,我兢兢业业的工作着,这个职业带给我的有快乐也有忧伤,但更多的却是困惑和迷惘。三年一次的轮回中,我们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遍遍机械地做题,从字音字形标点病句,到诗歌鉴赏、散文分析,再到千篇一律的高考作文。现如今,不光是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很多语文老师也不喜欢。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着语文的出路,却经常是头破血流一无所获。当语文与功利、分数密不可分的时候,语文便失去了它本该
期刊
一、感受诗美   “诗,作为真、善、美的最高化身,以美的形式唤起我们美感经验的共鸣,具有渗透心灵的艺术性质。”诗美是凝缩化了的自然美和艺术美,通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山村牧笛筛落的宁静美、清晨花叶捧举露珠的清新美、海港碧波掀动的喧哗美;艾青在《诗论》中说:“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靠着对美的力量
期刊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害怕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不乏一些麻木不仁者,昏昏欲睡者,任尔倾盆大雨我自“岿然不动”。我们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通过语言文字可以潜移默化的改变人的生活。语,指语言和说话;文,指文采和风华。中国人说话要讲究文采,要文尽其言,言尽其意,更要语句优美,仿若天赖。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除了语文教科书,根本就没读过什么文学作品,所以,在高中时代,怎样让一部分人爱上语文就成了难题。本着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