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开通,与之相应的国际互联网也逐步建立起来。由此可见,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不能缺少信息技术这一学科教学。然而,山区农村地处偏僻区域,信息技术的应用明显滞后,这种现状在本质上阻碍了新时期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对于山区农村的中小学来讲,有必要推行全面的信息技术教育,通过整合教学设施、转变思想观念、重视教师培养等方式来深化教育改革,从而培育更能适应新时期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山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48-02
在中小学的学科体系中,信息技术课应当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从本质上讲,信息技术课兼具技能性与知识性的特征。完善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迅速接受新时期的信息技术。然而相比于发达地区和城市,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通常不具备健全的教学条件,从而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完善。从现状来看,偏远山區的农村中小学仍没有配备健全的软硬件设施,这种状态下也很难完成信息技术的课程实践。由此可见,山区农村的中小学亟待健全信息技术设施,通过全面改进日常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广大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提高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近些年来,很多山区农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一些家庭也拥有了接触网络的条件。然而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仍有很多家庭并不具备接触信息技术的必要条件。因此,山区农村很多中小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很难真正接触网络,一些学生甚至没有亲自实施过计算机操作。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基础性的信息技术课,但是并没有配备与之相应的硬件设备。
中小学生处在特殊的成长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多数学生渴求接受新奇的信息技术,但是自身缺乏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山区农村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以至于无法开设正常的上机课程。由此可见,现阶段的山区农村中小学亟需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状况。
二、山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
(一)硬件设施
由于欠缺必要的硬件设施,以致很多山区农村中小学很难构建实践性的课堂,这种现状在根源上阻碍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现状来看,有关部门及其人员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山区农村中小学生的重要价值,也为其提供了相应的资金补助,但总体而言,很多学校仍没有摆脱资金的困扰,无法为学生选购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从现状来看,很多学校仍沿用传统式的简陋机房,某些学校甚至没有机房。在日常生活中,山区农村的中小学生通常很难获得上网机会,对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接触较少。由于欠缺先进的硬件设施,导致很多中小学生并不了解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原理,同时也很难获得自主上网操作的机会。
(二)思想观念
较长时间以来,山区农村的中小学都很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综合质量,这种状况源于教师欠缺必要的素质教育意识。山区农村中小学的管理者与教师仍然不能接受和认可新型技术,还没有转变最基本的意识与观念。受应试思维的困扰,师生经常觉得信息技术属于“副科”,只要能应对各学期的考试就可以了,不必再去深入探究。在这种观念下,师生通常对信息技术考试得分给予了过分重视,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首先为学生讲解基础性的原理,然后选择与之相应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做固然有助于提升考试分数,但却背离了新课改的基本宗旨。
(三)专业教师
山区农村欠缺优质的师资队伍,因此学生无法获得优良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讲,管理者很容易忽视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门培训,对于新时期的信息技术课也不够重视。同时,不少山区农村学校根本不具备师资培训的必要条件,这一现状造成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严重匮乏。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讲,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能应付日常的课堂讲授就可以了,因此很难提升信息技术课的实效性。
三、山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进对策
(一)整合教学设施
对于山区农村中小学来讲,整合教学设施的基本前提就在于获得资金保障。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如:学校机房的主机与服务器等都需要及时进行更换,确保其适应新的信息技术趋势;必须创造条件,为师生接入宽带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对于现存的信息化设备要进行全方位的升级与改进。实质上,完善软硬件资源与设施的过程具有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转变思想观念
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当大力转变意识和观念,真正意识到新式技术对于自己和学生的重要性。只有转变了思维,才能逐渐接受新时期的信息化工具,摆脱僵化狭窄的应试教育教学思路。应当明确的是:山区农村学生只有具备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与实践技能,才有可能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想办法激发广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提升课堂实效。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关于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与Flash有关的生动视频或者短片,这样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三)重视教师培养
提升信息技术课的综合水准,关键在于培育优良的师资队伍。山区农村中小学应对师资培训给予更多关注,通过综合运用全方位的手段和措施来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同时,教师也应当自觉接受新型的信息技术,致力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重视了自身素养的提升,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课,从而真正培育出高水准的信息化人才。
从现状来看,山区农村的中小学大都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改进的必要性,也开始尝试着创新现阶段的课程教学。然而,很多山区农村的中小学目前仍没有健全的师资队伍,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也相对不够完善。由于欠缺必要的资金与相应条件,山区农村的中小学生通常很难开展信息技术实践,这很不利于提高课堂实效。因此,有关部门及学校需要为其提供必需的资金与软硬件资源,在未来的课程实践中师生也需要更加密切地配合。只有全方位地进行改进,山区农村的信息技术课堂才能提升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马保平.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对新课改教学有效性影响的研究[J].学周刊,2013(28).
[2] 吕建明.农村小学利用省编“学习资源包”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9).
[3] 丁兵.陕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J].安康学院学报,2012(4).
[4] 邓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J].现代教育技术,2012(S1).
[5] 王嘉毅,杨学良,赵明仁.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价值、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5(7).
[6] 翁根福.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层次性教学的操作实践[J].科技资讯,2012(11).
(责任编辑 柳 紫)
[关键词]山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48-02
在中小学的学科体系中,信息技术课应当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从本质上讲,信息技术课兼具技能性与知识性的特征。完善现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有助于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迅速接受新时期的信息技术。然而相比于发达地区和城市,偏远山区的农村中小学通常不具备健全的教学条件,从而阻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完善。从现状来看,偏远山區的农村中小学仍没有配备健全的软硬件设施,这种状态下也很难完成信息技术的课程实践。由此可见,山区农村的中小学亟待健全信息技术设施,通过全面改进日常教学的方式来提升广大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提高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近些年来,很多山区农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一些家庭也拥有了接触网络的条件。然而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仍有很多家庭并不具备接触信息技术的必要条件。因此,山区农村很多中小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很难真正接触网络,一些学生甚至没有亲自实施过计算机操作。很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基础性的信息技术课,但是并没有配备与之相应的硬件设备。
中小学生处在特殊的成长阶段,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多数学生渴求接受新奇的信息技术,但是自身缺乏必要的学科基础知识。山区农村学校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以至于无法开设正常的上机课程。由此可见,现阶段的山区农村中小学亟需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状况。
二、山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问题
(一)硬件设施
由于欠缺必要的硬件设施,以致很多山区农村中小学很难构建实践性的课堂,这种现状在根源上阻碍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现状来看,有关部门及其人员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山区农村中小学生的重要价值,也为其提供了相应的资金补助,但总体而言,很多学校仍没有摆脱资金的困扰,无法为学生选购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从现状来看,很多学校仍沿用传统式的简陋机房,某些学校甚至没有机房。在日常生活中,山区农村的中小学生通常很难获得上网机会,对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接触较少。由于欠缺先进的硬件设施,导致很多中小学生并不了解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原理,同时也很难获得自主上网操作的机会。
(二)思想观念
较长时间以来,山区农村的中小学都很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综合质量,这种状况源于教师欠缺必要的素质教育意识。山区农村中小学的管理者与教师仍然不能接受和认可新型技术,还没有转变最基本的意识与观念。受应试思维的困扰,师生经常觉得信息技术属于“副科”,只要能应对各学期的考试就可以了,不必再去深入探究。在这种观念下,师生通常对信息技术考试得分给予了过分重视,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首先为学生讲解基础性的原理,然后选择与之相应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这样做固然有助于提升考试分数,但却背离了新课改的基本宗旨。
(三)专业教师
山区农村欠缺优质的师资队伍,因此学生无法获得优良的信息技术教育。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来讲,管理者很容易忽视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门培训,对于新时期的信息技术课也不够重视。同时,不少山区农村学校根本不具备师资培训的必要条件,这一现状造成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严重匮乏。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讲,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能应付日常的课堂讲授就可以了,因此很难提升信息技术课的实效性。
三、山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改进对策
(一)整合教学设施
对于山区农村中小学来讲,整合教学设施的基本前提就在于获得资金保障。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如:学校机房的主机与服务器等都需要及时进行更换,确保其适应新的信息技术趋势;必须创造条件,为师生接入宽带网,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对于现存的信息化设备要进行全方位的升级与改进。实质上,完善软硬件资源与设施的过程具有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二)转变思想观念
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当大力转变意识和观念,真正意识到新式技术对于自己和学生的重要性。只有转变了思维,才能逐渐接受新时期的信息化工具,摆脱僵化狭窄的应试教育教学思路。应当明确的是:山区农村学生只有具备了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与实践技能,才有可能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想办法激发广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提升课堂实效。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关于动画制作的基本知识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与Flash有关的生动视频或者短片,这样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三)重视教师培养
提升信息技术课的综合水准,关键在于培育优良的师资队伍。山区农村中小学应对师资培训给予更多关注,通过综合运用全方位的手段和措施来鼓励教师参与培训。同时,教师也应当自觉接受新型的信息技术,致力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重视了自身素养的提升,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课,从而真正培育出高水准的信息化人才。
从现状来看,山区农村的中小学大都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改进的必要性,也开始尝试着创新现阶段的课程教学。然而,很多山区农村的中小学目前仍没有健全的师资队伍,课程教学所需的硬件也相对不够完善。由于欠缺必要的资金与相应条件,山区农村的中小学生通常很难开展信息技术实践,这很不利于提高课堂实效。因此,有关部门及学校需要为其提供必需的资金与软硬件资源,在未来的课程实践中师生也需要更加密切地配合。只有全方位地进行改进,山区农村的信息技术课堂才能提升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促进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全面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马保平.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对新课改教学有效性影响的研究[J].学周刊,2013(28).
[2] 吕建明.农村小学利用省编“学习资源包”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9).
[3] 丁兵.陕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J].安康学院学报,2012(4).
[4] 邓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J].现代教育技术,2012(S1).
[5] 王嘉毅,杨学良,赵明仁.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价值、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5(7).
[6] 翁根福.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层次性教学的操作实践[J].科技资讯,2012(11).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