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领域,渗透美育,可以达到以美启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育领域,可以使寻真变得轻松愉快,提高效率。
【關键词】:美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和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确立了美育的战略地位,同时向高校培养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美育”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和使用的,他认为美育是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照、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人的心,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我国最早的美育思维源自孔子,他倡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注重品行、人格与美的融合。马克思从实践人类学出发,在人与实践的关系中探寻对美的理解:“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0页)、“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在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3-54页)。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21 号),《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 号) 等一系列文件,美育在教育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一般来讲,是依据一定的美学价值观,培养美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可以通过对各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实践和感受引导、激励大学生,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观、价值观、美丑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领域,渗透美育,使之劝善而能以情动人,超越抽象的道德说教,可以达到以美启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育领域,可以使寻真变得轻松愉快,提高效率。
二、融入美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路径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要注重形式美,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容美,同时要明确每位教师均有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义务。
1.高校教师首先要成为“美”的代言人和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教师传道,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就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文明和科学的传播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大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要想学生真正有着对美的认识、了解和践行,教师首先要成为“美”的代言人,例如教师上课衣着得体、在工作中积极投入、诚实守信,用美的行为举止去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美,并愿意跟随教师的美。
2.合力营造“以美育人”氛围,拓宽教育场域
教育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美育氛围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高校应努力搭建家校联动美育平台、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新时代,我们要理性看待新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新媒介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物,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净化网络空间,美化网页内容,利用声音图像等弘扬美、传递美,实现大学生美育重构。
3.改进美育的教育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美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每一个具体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用美好的情操启发学生为美好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和完美人格的过程。改进美育教育方式,就是善于寻找和植入各种具体优美的事物和形象来感染大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尤为关键。第一,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做到生动、活泼、新鲜、有效;第二,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要多利用大学生切身感受的具体事物或事情来说理,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其心悦诚服。第三,要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音乐戏剧、图书作品、模范事迹、智力竞赛等“乐”的载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三、结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是美育的灵魂,是大学美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融入美育,发挥美的潜在性和熏陶性价值,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客观环境,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培育从观念、内容、形式、环境、主体等环节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的能力。 融美育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培养求真向善的精神,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学校美育应回归初心再出发,蒋林,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6月10日
【2】美育正成为学校亮丽风景线,李小伟,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26日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王立仁、姚菁菁,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
【4】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中的审美教育,吴继金,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1)
【5】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艺术性的路径探析———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艺术,李红梅、杨华岳,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關键词】:美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30日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回信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和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美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确立了美育的战略地位,同时向高校培养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美育”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提出和使用的,他认为美育是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照、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人的心,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我国最早的美育思维源自孔子,他倡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注重品行、人格与美的融合。马克思从实践人类学出发,在人与实践的关系中探寻对美的理解:“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0页)、“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在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3-54页)。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21 号),《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 号) 等一系列文件,美育在教育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一般来讲,是依据一定的美学价值观,培养美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美育,可以通过对各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实践和感受引导、激励大学生,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观、价值观、美丑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领域,渗透美育,使之劝善而能以情动人,超越抽象的道德说教,可以达到以美启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智育领域,可以使寻真变得轻松愉快,提高效率。
二、融入美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路径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要注重形式美,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容美,同时要明确每位教师均有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义务。
1.高校教师首先要成为“美”的代言人和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教师传道,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就能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文明和科学的传播者,其一言一行都对大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要想学生真正有着对美的认识、了解和践行,教师首先要成为“美”的代言人,例如教师上课衣着得体、在工作中积极投入、诚实守信,用美的行为举止去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美,并愿意跟随教师的美。
2.合力营造“以美育人”氛围,拓宽教育场域
教育环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家庭、学校、社会的美育氛围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高校应努力搭建家校联动美育平台、应努力加强校园文化软硬件建设。新时代,我们要理性看待新媒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新媒介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物,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净化网络空间,美化网页内容,利用声音图像等弘扬美、传递美,实现大学生美育重构。
3.改进美育的教育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美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每一个具体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用美好的情操启发学生为美好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和完美人格的过程。改进美育教育方式,就是善于寻找和植入各种具体优美的事物和形象来感染大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尤为关键。第一,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做到生动、活泼、新鲜、有效;第二,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要多利用大学生切身感受的具体事物或事情来说理,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其心悦诚服。第三,要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音乐戏剧、图书作品、模范事迹、智力竞赛等“乐”的载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三、结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是美育的灵魂,是大学美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融入美育,发挥美的潜在性和熏陶性价值,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客观环境,加强校风学风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培育从观念、内容、形式、环境、主体等环节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的能力。 融美育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培养求真向善的精神,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新时代学校美育应回归初心再出发,蒋林,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6月10日
【2】美育正成为学校亮丽风景线,李小伟,中国教育报,2018年1月26日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解读,王立仁、姚菁菁,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
【4】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中的审美教育,吴继金,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1)
【5】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艺术性的路径探析———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艺术,李红梅、杨华岳,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