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我们中国的南部邻邦,是南亚次大陆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国土面积有298万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亚洲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七位。人口11.66亿(2009年),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全国有28个邦和7个中央辖区。
你相信印度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吗
印度位于北纬8.4至37.6度之间,属热带季风气候,多条河流发源于或流经印度。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照理说是不会缺水的。而且单纯从水资源的数量来看,印度也不能算是一个缺水国家。但印度气候差异很大,当喜马拉雅山麓克什米尔山谷的拉达克和旁遮普气温在0度上下徘徊,冷得结冰的时候,半岛南部气温却在摄氏30度,热得汗流浃背。由于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印度全年总降水量的3/4都发生在短短3个月的雨季之中,不仅大量地表水白白流走,还常常引发洪水。而在其余长达9个月的旱季里,印度全国又普遍处于干旱缺水的状态。洪水一干旱一洪水一干旱,这就是印度这个并不缺水的南亚大国几乎年年度要面对的气候状况。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印度的缺水状况会越来越严重。印度水利部说,预计到2025年,印度人均可获水量将下降至1341立方米,而2050年则将进一步降至1140立方米。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储水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缺水状况,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和储水。为了节约用水,印度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水资源部,对全国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政府制订了发展水资源的国家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将一些地区的富余水资源输向缺水和易干旱的地区,重视水的储存和建造沟通低洼地域的网络等。采用新的划分灌溉工程的方法,将传统的以工程费用为标准划分改为以可覆盖播种面积为标准来划分,使水利设施的布局和利用更加有效合理。
印度政府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为尽可能地多地储存水资源,印度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大中型水库。十多年来,印度在建造大中型水库方面花费了8500多亿卢比,使得土地灌溉面积达到了近32%。在印度,建造一座新的大型水库成本较高,每公顷土地的投资需要8万至10万卢比,而开发一个对生态无害的微型集水区,灌溉每公顷土地的费用仅为6000至1万卢比。因此,印度政府作出规定:只有在为了节约能源和蓄水而必须建造的地方,才批准兴建大型水库。印度政府非常强调增加小型灌溉工程,因为它们的灌溉潜力几乎都能立即得到充分的利用。
鼓励收集雨水是许多印度地方政府的一贯方针。在一些贫穷的边远地区,当地政府通过居民筹资、政府部分投资和非政府组织捐资等手段,为农民修建了不少雨水收集设施。一些大型的雨水接收装置还有社区专人管理,统一分配用水。印度民间还有专门介绍收集雨水的网站,向人们介绍印度各地收集雨水的经验和节水专家的独门绝活。把身边雨水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再利用,已成为印度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的一些农村在政府的组织和帮助下,开始建立不同规模的水区,尽可能把雨水储存起来。目前已有数以千计的村庄实施这一措施,不少地方因此摆脱了依赖罐车运水的历史。
由于雨水资源得到利用,印度的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快速发展,水稻产量翻了两番,水果和牛奶产量居世界第一。
非政府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2005年,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个一直致力于如何利用好雨水的非政府组织荣获被称为水资源领域“诺贝尔奖”的“斯德哥尔摩年度水奖”,以表彰其成立25年来对于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
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在过去的20多年里,通过研究和宣传,创造了水管理的新思路和新范例:即人们可以利用传统的雨水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雨水,从而解决困扰印度的缺水问题,继而解决贫困问题。该中心创造性地开发出一整套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沉淀和清洁的方法,通过在农村建造水池、池塘、人工湖泊等,积蓄雨水。不仅如此,该中心还针对很多城市地下水开采过度的现状,把古老的雨水储蓄技术也搬到了城市:通过在屋顶设置雨水采集箱、在地面设立雨水过滤箱等措施,把洁净的雨水导入地下水井,建立起一套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简易系统。
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充分收集及利用雨水,印度一些城市的地下水位稳定上升。新德里11个雨水收集项目资料显示,两年中该市地下水位上升了5-10米。新德里年降雨量为611毫米,城市面积是1486平方公里,假定收集效率是50%,每年可收集4500亿升水,相当于整个城市水需求量的35%左右。
“采集雨水”成为遍及印度城乡的社会运动
“采集雨水”正在印度成为一场社会运动(据估计印度现在有2万个村庄在蓄积雨水),而它或许能为更为广泛的地区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人说,这场运动或许是“解决世界各地面临的一项环境挑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蓄积雨水,许多农村的面貌大为改观。许多地方原来田地干裂,井里无水,形同沙漠,现在却变成林木葱茏、作物茂盛、池塘遍布和井水满溢的喜人景象。
在印度,不少家庭直接将雨水从自家屋顶引入到院内蓄水池。通常,一个雨季收集的雨水可以基本满足一家人全年的用水需求。因此,很多农民在盖新房时,都会提前预留出修建蓄水池的地方。在修建蓄水池时,他们会在池里放置一些鹅卵石和粗沙,雨水经过沙石的简单过滤,就可以饮用了。在屋檐上,主人一般会设计出突出的沟槽接收从屋顶流下来的雨水,再经过导管进入地面的蓄水池。在村庄一些空旷的地方,农民还会用水泥砖石等材料修建一些简易储水池,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
收集雨水有很多独到的优点。首先,基本上没有地域的限制,因此印度各地大都有符合当地地域特点的收集雨水装置,如南部的收集雨水装置多用竹子作导流。其次,经济实惠,储水箱可大可小,建筑材料多为砖头、水泥、沙石等,就地取材,投入不大,但解决了饮水和灌溉问题。再次,不像修建堤坝、修建运河一样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贫困山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可以做。
在古吉拉特邦的偏僻农村,退休警官哈德贾重新设计了村子的排水系统,以减缓季风雨水的流失速度,使它得以在专门挖掘的池塘中蓄积,水缓慢地从一个池塘流进另一个池塘。村民不直接使用池塘里的水,而是让它慢慢渗入到土里,补充地下水和井水。哈德贾说:“雨水并不比从前多。我们只是更好地加以利用。我们不让它流走。”就这样,村子里的水比过去多了1倍;打井时只需7米深就有水,而过去一度要打到30多米深。这座村庄不同寻常的节水经验传遍了印度,并传到了国外。
在城市,随着人口的增加,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连串的矛盾,印度人开始把注意力放到城市建筑物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上。在新德里和一些大城市,每年能从居民屋顶收集645万立方米的雨水,占居民冲洗厕所和洗衣服实际用水量的68%,占居民用水总量的22%。高架在空中的立交桥也在节水中派上了用场。地方市政在许多立交桥下修建了大的储水池。雨季来临时,雨水顺着立交桥的两侧经过排水沟直接进入桥下的水池,用于满足城市绿地的浇灌用水需求。
你相信印度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吗
印度位于北纬8.4至37.6度之间,属热带季风气候,多条河流发源于或流经印度。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照理说是不会缺水的。而且单纯从水资源的数量来看,印度也不能算是一个缺水国家。但印度气候差异很大,当喜马拉雅山麓克什米尔山谷的拉达克和旁遮普气温在0度上下徘徊,冷得结冰的时候,半岛南部气温却在摄氏30度,热得汗流浃背。由于受季风性气候影响,印度全年总降水量的3/4都发生在短短3个月的雨季之中,不仅大量地表水白白流走,还常常引发洪水。而在其余长达9个月的旱季里,印度全国又普遍处于干旱缺水的状态。洪水一干旱一洪水一干旱,这就是印度这个并不缺水的南亚大国几乎年年度要面对的气候状况。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印度的缺水状况会越来越严重。印度水利部说,预计到2025年,印度人均可获水量将下降至1341立方米,而2050年则将进一步降至1140立方米。
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储水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缺水状况,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和储水。为了节约用水,印度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水资源部,对全国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政府制订了发展水资源的国家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将一些地区的富余水资源输向缺水和易干旱的地区,重视水的储存和建造沟通低洼地域的网络等。采用新的划分灌溉工程的方法,将传统的以工程费用为标准划分改为以可覆盖播种面积为标准来划分,使水利设施的布局和利用更加有效合理。
印度政府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为尽可能地多地储存水资源,印度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大中型水库。十多年来,印度在建造大中型水库方面花费了8500多亿卢比,使得土地灌溉面积达到了近32%。在印度,建造一座新的大型水库成本较高,每公顷土地的投资需要8万至10万卢比,而开发一个对生态无害的微型集水区,灌溉每公顷土地的费用仅为6000至1万卢比。因此,印度政府作出规定:只有在为了节约能源和蓄水而必须建造的地方,才批准兴建大型水库。印度政府非常强调增加小型灌溉工程,因为它们的灌溉潜力几乎都能立即得到充分的利用。
鼓励收集雨水是许多印度地方政府的一贯方针。在一些贫穷的边远地区,当地政府通过居民筹资、政府部分投资和非政府组织捐资等手段,为农民修建了不少雨水收集设施。一些大型的雨水接收装置还有社区专人管理,统一分配用水。印度民间还有专门介绍收集雨水的网站,向人们介绍印度各地收集雨水的经验和节水专家的独门绝活。把身边雨水尽可能多地收集起来再利用,已成为印度人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印度的一些农村在政府的组织和帮助下,开始建立不同规模的水区,尽可能把雨水储存起来。目前已有数以千计的村庄实施这一措施,不少地方因此摆脱了依赖罐车运水的历史。
由于雨水资源得到利用,印度的农业快速发展,农业快速发展,水稻产量翻了两番,水果和牛奶产量居世界第一。
非政府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2005年,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个一直致力于如何利用好雨水的非政府组织荣获被称为水资源领域“诺贝尔奖”的“斯德哥尔摩年度水奖”,以表彰其成立25年来对于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
印度科学和环境中心在过去的20多年里,通过研究和宣传,创造了水管理的新思路和新范例:即人们可以利用传统的雨水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雨水,从而解决困扰印度的缺水问题,继而解决贫困问题。该中心创造性地开发出一整套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沉淀和清洁的方法,通过在农村建造水池、池塘、人工湖泊等,积蓄雨水。不仅如此,该中心还针对很多城市地下水开采过度的现状,把古老的雨水储蓄技术也搬到了城市:通过在屋顶设置雨水采集箱、在地面设立雨水过滤箱等措施,把洁净的雨水导入地下水井,建立起一套循环利用水资源的简易系统。
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充分收集及利用雨水,印度一些城市的地下水位稳定上升。新德里11个雨水收集项目资料显示,两年中该市地下水位上升了5-10米。新德里年降雨量为611毫米,城市面积是1486平方公里,假定收集效率是50%,每年可收集4500亿升水,相当于整个城市水需求量的35%左右。
“采集雨水”成为遍及印度城乡的社会运动
“采集雨水”正在印度成为一场社会运动(据估计印度现在有2万个村庄在蓄积雨水),而它或许能为更为广泛的地区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人说,这场运动或许是“解决世界各地面临的一项环境挑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蓄积雨水,许多农村的面貌大为改观。许多地方原来田地干裂,井里无水,形同沙漠,现在却变成林木葱茏、作物茂盛、池塘遍布和井水满溢的喜人景象。
在印度,不少家庭直接将雨水从自家屋顶引入到院内蓄水池。通常,一个雨季收集的雨水可以基本满足一家人全年的用水需求。因此,很多农民在盖新房时,都会提前预留出修建蓄水池的地方。在修建蓄水池时,他们会在池里放置一些鹅卵石和粗沙,雨水经过沙石的简单过滤,就可以饮用了。在屋檐上,主人一般会设计出突出的沟槽接收从屋顶流下来的雨水,再经过导管进入地面的蓄水池。在村庄一些空旷的地方,农民还会用水泥砖石等材料修建一些简易储水池,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
收集雨水有很多独到的优点。首先,基本上没有地域的限制,因此印度各地大都有符合当地地域特点的收集雨水装置,如南部的收集雨水装置多用竹子作导流。其次,经济实惠,储水箱可大可小,建筑材料多为砖头、水泥、沙石等,就地取材,投入不大,但解决了饮水和灌溉问题。再次,不像修建堤坝、修建运河一样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贫困山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可以做。
在古吉拉特邦的偏僻农村,退休警官哈德贾重新设计了村子的排水系统,以减缓季风雨水的流失速度,使它得以在专门挖掘的池塘中蓄积,水缓慢地从一个池塘流进另一个池塘。村民不直接使用池塘里的水,而是让它慢慢渗入到土里,补充地下水和井水。哈德贾说:“雨水并不比从前多。我们只是更好地加以利用。我们不让它流走。”就这样,村子里的水比过去多了1倍;打井时只需7米深就有水,而过去一度要打到30多米深。这座村庄不同寻常的节水经验传遍了印度,并传到了国外。
在城市,随着人口的增加,缺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深。为了解决缺水、环境、生态等一连串的矛盾,印度人开始把注意力放到城市建筑物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上。在新德里和一些大城市,每年能从居民屋顶收集645万立方米的雨水,占居民冲洗厕所和洗衣服实际用水量的68%,占居民用水总量的22%。高架在空中的立交桥也在节水中派上了用场。地方市政在许多立交桥下修建了大的储水池。雨季来临时,雨水顺着立交桥的两侧经过排水沟直接进入桥下的水池,用于满足城市绿地的浇灌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