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了对文化建设的一贯重视,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正确的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优势、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自知之明,以及对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方向目标、动力保障、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问题,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过去,我们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取得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今后,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善于在历史中继承和创新。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遺产,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只有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才能守护好华夏之光,保护好文化之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不断开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要善于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必须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山西、陕西、广东等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调研,将石窟艺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镇、遗址旧址、博物馆等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华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就很好地践行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保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推进民族交融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因此,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仅要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向心力,也要在世界舞台上,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例如,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就十分重视“民心相通”所发挥的固本强基作用,深刻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核心理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它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脚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对中华文化的地位、作用、优势、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的自知之明,以及对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围绕文化的地位作用、方向目标、动力保障、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问题,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极大地提高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过去,我们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取得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今后,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才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善于在历史中继承和创新。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遺产,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只有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才能守护好华夏之光,保护好文化之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需要不断开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要善于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必须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山西、陕西、广东等文化遗产积淀丰厚的省份调研,将石窟艺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古镇、遗址旧址、博物馆等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可以更好地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加以继承。”“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华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系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就很好地践行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保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推进民族交融离不开文化的滋养,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因此,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不仅要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向心力,也要在世界舞台上,以更加博大的胸怀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例如,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就十分重视“民心相通”所发挥的固本强基作用,深刻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核心理念。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它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该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脚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