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这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保障。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我们应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学生情况: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有了解的热情,但是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但还需要提高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缺乏深入和综合性的思考与理解。
3.教学方式:讨论法、讲解法、阐释法。
4.教学手段:运用文本资料和多媒体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政治生活的多样性,并在学科知识的指导下较为全面地理解“两会”及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2.能力目标:引领学生在认识政治现象、适应政治生活、融入政治活動中,感受运用所学知识理性思考的价值;积累社会经验,提升认识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比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异同,深入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异同,进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拓展学生视野,理解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开会有什么用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比如班会、团会、年级会、读书交流会、才艺展示会、音乐会等,这些“会”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与之相比,在政治学的视角下,会议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问题:分组讨论,从政治学的视角给会议下个定义。
总结:会议是指一些人聚在一起面对面地讨论问题、决定问题的形式。
追问:会议有什么特征?
分析总结:会议与我们私下讨论、谈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公开性。我们通过讨论发现,会议包含着参与、公开和平等的意义,而这些特征与民主不谋而合。可见,会议是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说:“民主遗产的重点在于对公共事务公开讨论、公开对话和公开争论的原则。”如果用中国的政治理论来解释会议与民主的关系,那就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环节二】“两会”观察
会议是实现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也是通过“会议”的形式体现的,即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会”,理解我国民主政治在制度设计上的智慧所在。
阅读“两会”日程,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任务1:找出关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活动中的“动词”并分析异同。
罗列:人大代表——听取、审议、选举、表决
政协委员——听取、审议、选举、讨论
比较:听取——人大代表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政协委员听取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审议——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宪法修正案草案、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政协委员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讨论——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和监察法草案等。
选举——人大代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等。
——政协委员选举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
追问:为什么政协委员要“听取”政府等国家机关工作报告?为什么对这些报告,人大代表用“审议”而政协委员用“讨论”?同样是“选举”,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选举对象一样吗?
分析总结:通过阅读“两会”日程及相关对比,我们发现,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性质不同,所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权不同,二者不能混淆。
【设计意图】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中的不同日程和对同样问题的不同权限,从“质”上对“两会”进行区别,以达到理解“两会”的目的。
任务2:新闻纠错。
每年“两会”期间,关于“两会”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使我们能够及时把握“两会”动向和热点,可见“两会”在我国的影响力有多么大。但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与“两会”有关的用语使用并不严谨。
下面,大家一起来做新闻检查官,找一找这些新闻用语的漏洞在哪里:
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积极提出提案,政协委员提出议案。
代表、委员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
人大请求政府、法院、检察院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政协委员要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人大代表要参政议政。
分析总结:人大代表积极提出议案,政协委员提出提案;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人大督促政府、法院、检察院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协委员要参政议政,人大代表要履行职责。
追问:思考并完成以下图表——“两会”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两会”日程到“两会”新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两会”,从情感态度角度方面提升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理解到运用是实现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新闻纠错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真实的情境,可以很好地考查和磨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任务3:阅读材料“两会”日程和“两会”前后,思考并回答:
政治协商会议为什么要提前开?
政协委员的提案如何落实?
政协委员为什么要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用思维导图绘制“两会”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总结:政协之所以提前开是因为要进行民主协商,党和国家在重大决策前要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政协委员的提案提交后,经审查立案,将交给提案承办单位予以落实。阅读对提案落实情况的汇报后我们也发现,在办理过程中还要与提案者不断交换意见充分协商。政协委员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体现。通过会前协商、会中充分讨论决策、会后落实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在人民代表大会这一选举民主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充分发挥了协商民主的作用。
追问:什么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理论拓展:
选举民主的宪法形式主要体现为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相关的平等权、监督权、言论自由等。
选举民主的本质是代议制政体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享有最广泛真实的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协商民主不仅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重要民主形式,也是有关政治主体在决策前后对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
——摘自李林《我国宪法视角下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分析总结:“两会”代表了我国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即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感受到我国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所在?
追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总结:二者的共同目的是维护人民民主,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追问:思考“两会”的相同点是什么。
分析总结:都在党的领导下;都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都依照宪法和法律開展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两会”日程和“两会”前后,意图是要学生动态地理解“两会”,即“两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开会期间作出重要决策形成共识,它的价值还包括做出决策前的协商和会后的落实,这才是完整的“两会”,这是建立在选举民主基础上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互配合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共同目的都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根源在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的意义,以此来坚定学生的制度自信。
【环节三】巩固提升
任务4:组织语言,对以下现象加以解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
政府工作报告
分析总结:总理请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请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这两种不同表述的原因在于:第一,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务院,国务院要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审议权,所以要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第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所以,总理可以请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两会”的思考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应深入浅出,能够从制度的层面解决和思考问题,形成对“两会”所代表的制度的深刻认同。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六、教学设计特点分析
1.使抽象理论情境化
本课创设生活情境、设置合理问题,结合学生的体验用政治学思维处理问题,使高中政治课真正成为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的生动课堂。用“两会观察”把学生们现实的政治生活和抽象的政治理论相连接,将生活情境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本课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
2.注重理论思考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通过比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异同,深入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异同,进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本课在拓展学生视野,使其理解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关系的同时,又要求学生站在顶层设计的维度来观察和思考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思辨能力。顺其自然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
3.教学形式新颖,别具匠心
利用“两会”日程,从政治角色分析进入理论分析,具有创新性。在教师设问的引导下,阅读严肃的“两会”日程变成了探究活动,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轻松愉悦的,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组织引导对学生的思维深刻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步步追问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这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保障。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我们应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学生情况: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有了解的热情,但是缺乏清晰准确的认识。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但还需要提高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缺乏深入和综合性的思考与理解。
3.教学方式:讨论法、讲解法、阐释法。
4.教学手段:运用文本资料和多媒体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受政治生活的多样性,并在学科知识的指导下较为全面地理解“两会”及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
2.能力目标:引领学生在认识政治现象、适应政治生活、融入政治活動中,感受运用所学知识理性思考的价值;积累社会经验,提升认识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比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异同,深入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异同,进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拓展学生视野,理解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开会有什么用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比如班会、团会、年级会、读书交流会、才艺展示会、音乐会等,这些“会”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与之相比,在政治学的视角下,会议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问题:分组讨论,从政治学的视角给会议下个定义。
总结:会议是指一些人聚在一起面对面地讨论问题、决定问题的形式。
追问:会议有什么特征?
分析总结:会议与我们私下讨论、谈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公开性。我们通过讨论发现,会议包含着参与、公开和平等的意义,而这些特征与民主不谋而合。可见,会议是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说:“民主遗产的重点在于对公共事务公开讨论、公开对话和公开争论的原则。”如果用中国的政治理论来解释会议与民主的关系,那就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环节二】“两会”观察
会议是实现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最重要的两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也是通过“会议”的形式体现的,即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会”,理解我国民主政治在制度设计上的智慧所在。
阅读“两会”日程,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任务1:找出关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活动中的“动词”并分析异同。
罗列:人大代表——听取、审议、选举、表决
政协委员——听取、审议、选举、讨论
比较:听取——人大代表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政协委员听取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审议——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宪法修正案草案、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政协委员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讨论——政协委员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讨论宪法修正案草案和监察法草案等。
选举——人大代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等。
——政协委员选举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
追问:为什么政协委员要“听取”政府等国家机关工作报告?为什么对这些报告,人大代表用“审议”而政协委员用“讨论”?同样是“选举”,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选举对象一样吗?
分析总结:通过阅读“两会”日程及相关对比,我们发现,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性质不同,所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权不同,二者不能混淆。
【设计意图】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两会”中的不同日程和对同样问题的不同权限,从“质”上对“两会”进行区别,以达到理解“两会”的目的。
任务2:新闻纠错。
每年“两会”期间,关于“两会”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使我们能够及时把握“两会”动向和热点,可见“两会”在我国的影响力有多么大。但是,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发现与“两会”有关的用语使用并不严谨。
下面,大家一起来做新闻检查官,找一找这些新闻用语的漏洞在哪里:
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积极提出提案,政协委员提出议案。
代表、委员学习、领会政府工作报告。
人大请求政府、法院、检察院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政协委员要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人大代表要参政议政。
分析总结:人大代表积极提出议案,政协委员提出提案;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人大督促政府、法院、检察院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政协委员要参政议政,人大代表要履行职责。
追问:思考并完成以下图表——“两会”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从“两会”日程到“两会”新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两会”,从情感态度角度方面提升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理解到运用是实现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新闻纠错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真实的情境,可以很好地考查和磨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
任务3:阅读材料“两会”日程和“两会”前后,思考并回答:
政治协商会议为什么要提前开?
政协委员的提案如何落实?
政协委员为什么要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用思维导图绘制“两会”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总结:政协之所以提前开是因为要进行民主协商,党和国家在重大决策前要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政协委员的提案提交后,经审查立案,将交给提案承办单位予以落实。阅读对提案落实情况的汇报后我们也发现,在办理过程中还要与提案者不断交换意见充分协商。政协委员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体现。通过会前协商、会中充分讨论决策、会后落实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在人民代表大会这一选举民主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充分发挥了协商民主的作用。
追问:什么是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理论拓展:
选举民主的宪法形式主要体现为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相关的平等权、监督权、言论自由等。
选举民主的本质是代议制政体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享有最广泛真实的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协商民主不仅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重要民主形式,也是有关政治主体在决策前后对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
——摘自李林《我国宪法视角下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分析总结:“两会”代表了我国两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即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感受到我国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所在?
追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的目的是什么?
分析总结:二者的共同目的是维护人民民主,这是由我国的国体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追问:思考“两会”的相同点是什么。
分析总结:都在党的领导下;都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都依照宪法和法律開展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两会”日程和“两会”前后,意图是要学生动态地理解“两会”,即“两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开会期间作出重要决策形成共识,它的价值还包括做出决策前的协商和会后的落实,这才是完整的“两会”,这是建立在选举民主基础上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互配合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共同目的都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根源在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的意义,以此来坚定学生的制度自信。
【环节三】巩固提升
任务4:组织语言,对以下现象加以解释: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
政府工作报告
分析总结:总理请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请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这两种不同表述的原因在于:第一,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务院,国务院要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审议权,所以要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第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所以,总理可以请政协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意见”。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两会”的思考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应深入浅出,能够从制度的层面解决和思考问题,形成对“两会”所代表的制度的深刻认同。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六、教学设计特点分析
1.使抽象理论情境化
本课创设生活情境、设置合理问题,结合学生的体验用政治学思维处理问题,使高中政治课真正成为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的生动课堂。用“两会观察”把学生们现实的政治生活和抽象的政治理论相连接,将生活情境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情境化、生活化。本课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
2.注重理论思考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通过比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异同,深入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异同,进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本课在拓展学生视野,使其理解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关系的同时,又要求学生站在顶层设计的维度来观察和思考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思辨能力。顺其自然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
3.教学形式新颖,别具匠心
利用“两会”日程,从政治角色分析进入理论分析,具有创新性。在教师设问的引导下,阅读严肃的“两会”日程变成了探究活动,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是轻松愉悦的,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组织引导对学生的思维深刻性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的步步追问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