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台传播的重点内容。本文以现阶段地方电视台运行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地方电视台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提升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传播力,以此在拉近新闻与群众距离的同时,加快我国新闻传播革新步伐。
关键词:新媒体;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传播力
(一)城市电视台的受众分流
在新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受众群体数量在新媒体时代产生转变,接近一半的受众群体在计算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引导下,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所需信息,而电视台民生新闻接受群体势必会随之降低。在这一背景下,受众群体出现分化,不仅会影响我国各个区域的电视台运行效果,且会改变电视台媒体的编辑、选题等工作;另一方面是指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持续下降。在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等平台可以成为电视台或受众群体传播讯息的主要载体,不仅能让软件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热点事件或突发事件,而且有助于他们随时随地了解事件的变化。在这一环境下,受众主体性得到强化,受众可直接进行自我赋权,扮演消息传播者与制造者的角色。反之,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传播速度远远低于新媒体技术,且沟通的平台较小,而新媒体技术不仅能为受众群体提供自由沟通的平台,而且可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此时,受众群体对电视台信息传播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势必会降低它拥有的舆论引导功能。由此可知,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展现出的分发渠道对传统电视的冲击非常大。
(二)城市电视台单向传播的弊端
了解《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内容可知,不管是传统电视台还是新媒体技术,整合发展不仅是一场传播革命,还是一场舆论竞争,更是一次历史机遇。对比分析可知,新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引用移动技术、数字技术等,依据有线网络、互联网等渠道和数字电视机、电脑等终端,为受众群体提供完善且科学的民生新闻。因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因此,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力而言具有极大作用。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城市电视台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探究:其一,覆盖域。其是指媒体特定的传播目标和区域。城市电视台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大部分都已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而新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发展下的重要技术,尤其是移动网络传播领域非常广泛。其二,及时性。其是指传播的快慢,主要用来评估信息传播情况。对城市电视台来说,其展现出的即时性非常低,电视台为了保障民生新闻发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要对获取信息进行采编,而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受众群体在作为信息阅读者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其三,信息容量。对城市电视台来说,其储备信息的容量会受时间制约,因此存在限制,而新媒体可以传播和储备的信息内容非常丰富,且受网络共享特点的影响,网络平台可以储备大量信息帮助受众群体查阅研究,且不会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由此可以明确看出,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容量大等优势,都能凸显出城市电视台单向传播的弊端。
城市电视台格局和新媒体传播格局有紧密关联。在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提出融合新媒体技术进行转型发展后,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播方式逐渐减少,随之涌现的是新闻信息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引用网络平台,让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工作中,不但可以让受众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且能与他们构建情感共鸣,并提升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在转变媒介格局时,城市电视台要想突破传统发展理念的制约,满足日益革新的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必须要优化现有民生新闻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中得到忠实的受众群体。在新时代下,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注重优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还要正确处理新媒体下的传播要求;而基层群众要多了解新媒体技术,优化自身的媒介素养,以此确保他们在接受民生新闻的基础上,提出科学且客观的判断。由此,下面对新媒体时代提升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传播力的思路进行分析。
(一)通过媒介融合来提升影响力
融合与转型并不是说,城市电视台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设计一个APP、微博账号或微信公众号等,随时在上面发布当天电视台发布的民生新闻,转载一些有寓意的小文章或写一些有深意的句子等,这样很容易被新媒体所引导,逐渐失去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不管时代怎么转变,科学技术理念如何优化,城市电视台最重要的是将“新闻”看作发展的核心。媒介作为新闻展现的形式,不管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还是新媒体中的网络技术、移动终端等,最为关键的就是向基层群众传递他们所需的民生新闻,且要保障新闻信息的有效性、科学性及完善性。随着信息传递途径的增加,导致网络平台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此时城市电视台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写出具有专业水平和人文情怀的民生新闻,从而得到一大批忠实的受众群体。这种民生新闻不仅不会过时,而且具有极强的传播力。
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来说,所选传播渠道是基础,传播内容是根本。对比分析新媒体与城市电视台可知,后者具有内容上的优势,特别是“以民为生”的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其展现出的趣味性、社会性及亲民性等,都将为它带来不计其数的观众。拥有收视率,就代表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具备影响力,而拥有影响力就可以创造品牌节目,并由此加强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垄断地位,确保其可以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占据一席之地。例如,某地电视台开设的民生新闻栏目针对邻近的“五四青年节”组织开展了一次公益活动,主要是组织当地青少年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等有关历史文化,让他们在感受和理解的同时,对“五四青年节”产生新的认识。城市电视台在民生新闻栏目中播放这一讯息后,也在网络等多个平台发布了相同的信息,而后在与当地博物馆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后,增加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先后有多个学校的學生、网友及爱心团队等参与其中。由此可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拓展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加强它拥有的传播力,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 (二)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展传播力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在这一背景下,若不引用移动互联网思维进行问题分析,不整合网络世界提出的发展要求,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势必会被淘汰出媒体市场。因此,整合引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设计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各项工作,是当前城市电视台有关工作者必须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了“台网”融合发展道路的探索工作,并从中收获了大量的发展经验,且可以实现电视节目上网的发展目标。因为这项工作只是发展的初期,所以城市电视台要在引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整合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将新媒体理念引用到城市电视台管理工作中,促使传统意义上的“采制——播出”转变为“采制——播出——推广”。这种方式有助于引导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向着分众化、多向化及品牌化的方向稳步前进。同时,因为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具有本土化优势,所以若整合网络技术为受众群体构建沟通的平台,可以降低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距离感,以此为基层群众提供独一无二的民生新闻节目。在互联网平台中,受众不但可以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而且能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提升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力。
(三)加强新闻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来说,加强新闻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当前记者要持之以恒坚持的重要目标。我国政府推出部分深度报道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后,各地新闻媒体也开始整合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大量深度报道栏目,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要想为受众群体带来客观且真实的民生信息,必须要提升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具体工作分为:
一方面,做到细致入微的采访与调查。深度报道大都是事实复杂、问题成因多的新闻事件,因此记者必须要构建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通过认真细致的采访和全面的新闻调查,及时掌握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并从中了解到新闻事实。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学会动口和动手,而且要结合大脑,对整体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研究,而后在多方面的展现中,激起受众群体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可以在了解具体事件的同时,拓展视野范围,进而从中产生更为深刻的反思。同时,在采访时,必须要加强理论的思辨性,充分展现民生新闻具有的影响力。简单来说,深度报道的本质就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引用精确的材料和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促使受众群体可以从中收获新闻以外的信息。因此,在选择题材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内容的新鲜度与重要性都一致。原因在于,报道最新或正在发生及进展中的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持续报道,不但可以尽快集中受众群体的注意力,而且能让他们对新闻事件产生积极探索的兴趣。而在撰写报道内容时,不但要选择新材料和信息,而且要及时掌握新闻事件的最新结果,选择正确的新闻由头,以此在加强新闻报道广度的同时,为受众群体提供新鲜感。
另一方面,要加强表现形式的别具一格。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而言,要想提升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必须要引用多种展现方式,如常见的纪实性和解释性、联系性及评述性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加强新闻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要保障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具备一致性。简单来说,新闻报道的广度是指记者要具备全局观念,促使报道对象可以用一个整体或过程加以展现。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记者为了加强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必须要深入现实,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样不仅能掌握生活的真实状态,而且可以经过全方位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重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
第一,必须要坚持三大原则。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发展必须要满足群众、实际与生活三大重要原则。因为民生新闻的设计核心就是以民为本,而基层群众是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引导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只有通过群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现实生活状态进行研究,才可以真实且客观地展现出他们喜欢的民生新闻。时政新闻革新的民生化道路不但可以构建受众市场的传播观念,获取平等互助友爱的传播关系,而且能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更强的竞争力。
第二,要加大对时政新闻内容精神化的关注。时政新闻作为城市电视台节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新优化中添加社会现实元素,解析与基层群众生活有关的法律政策等。对时政新闻节目来说,因为其与国家政策宣传相关,且涉及到国内外的经济与局势变化,所以整体内容非常复杂,这就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记者必须加大对时政新闻内容精神化的关注,具备熟练收集有价值新闻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另外,要想成为合格的记者,要对百姓的生活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促使其成为报道的核心,且向着民生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三,从百姓角度入手研究与解析新闻。人民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内容,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从基层群众入手,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新闻工作也是如此。在时政新闻进行民生化革新工作时,不仅要从基层群众的角度研究时政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且要对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研究。一方面,电视台时政新闻民生化发展可以根据当前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分析时政新闻的概念和内容,从而突破传统新闻传播形式的制约;另一方面,在时代变迁和人才需求逐渐增加的同时,新闻工作者要整合城市建设发展和当地民生特点、民俗文化等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获取的时政新闻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发展影响着城市电视台社会舆论监督职能的展现效果,决定了基层群众在电视台媒体上的话语权,关系到基层群众反馈信息渠道的通畅性。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各地城市电视台要在整合以往工作經验的基础上,对民生新闻节目进行重新定位,要突破传统发展理念的制约,这样既可以提升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力,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的新闻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传播力
(一)城市电视台的受众分流
在新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受众群体数量在新媒体时代产生转变,接近一半的受众群体在计算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引导下,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所需信息,而电视台民生新闻接受群体势必会随之降低。在这一背景下,受众群体出现分化,不仅会影响我国各个区域的电视台运行效果,且会改变电视台媒体的编辑、选题等工作;另一方面是指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持续下降。在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等平台可以成为电视台或受众群体传播讯息的主要载体,不仅能让软件用户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热点事件或突发事件,而且有助于他们随时随地了解事件的变化。在这一环境下,受众主体性得到强化,受众可直接进行自我赋权,扮演消息传播者与制造者的角色。反之,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传播速度远远低于新媒体技术,且沟通的平台较小,而新媒体技术不仅能为受众群体提供自由沟通的平台,而且可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此时,受众群体对电视台信息传播的关注度越来越低,势必会降低它拥有的舆论引导功能。由此可知,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展现出的分发渠道对传统电视的冲击非常大。
(二)城市电视台单向传播的弊端
了解《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关内容可知,不管是传统电视台还是新媒体技术,整合发展不仅是一场传播革命,还是一场舆论竞争,更是一次历史机遇。对比分析可知,新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引用移动技术、数字技术等,依据有线网络、互联网等渠道和数字电视机、电脑等终端,为受众群体提供完善且科学的民生新闻。因为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点,因此,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力而言具有极大作用。
下面从多个角度对城市电视台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探究:其一,覆盖域。其是指媒体特定的传播目标和区域。城市电视台在现代化技术的引导下,大部分都已实现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而新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发展下的重要技术,尤其是移动网络传播领域非常广泛。其二,及时性。其是指传播的快慢,主要用来评估信息传播情况。对城市电视台来说,其展现出的即时性非常低,电视台为了保障民生新闻发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要对获取信息进行采编,而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受众群体在作为信息阅读者的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其三,信息容量。对城市电视台来说,其储备信息的容量会受时间制约,因此存在限制,而新媒体可以传播和储备的信息内容非常丰富,且受网络共享特点的影响,网络平台可以储备大量信息帮助受众群体查阅研究,且不会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由此可以明确看出,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容量大等优势,都能凸显出城市电视台单向传播的弊端。
城市电视台格局和新媒体传播格局有紧密关联。在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提出融合新媒体技术进行转型发展后,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播方式逐渐减少,随之涌现的是新闻信息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引用网络平台,让受众积极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工作中,不但可以让受众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且能与他们构建情感共鸣,并提升民生新闻的传播力。在转变媒介格局时,城市电视台要想突破传统发展理念的制约,满足日益革新的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必须要优化现有民生新闻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中得到忠实的受众群体。在新时代下,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注重优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还要正确处理新媒体下的传播要求;而基层群众要多了解新媒体技术,优化自身的媒介素养,以此确保他们在接受民生新闻的基础上,提出科学且客观的判断。由此,下面对新媒体时代提升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传播力的思路进行分析。
(一)通过媒介融合来提升影响力
融合与转型并不是说,城市电视台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设计一个APP、微博账号或微信公众号等,随时在上面发布当天电视台发布的民生新闻,转载一些有寓意的小文章或写一些有深意的句子等,这样很容易被新媒体所引导,逐渐失去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独特性和自主性。
不管时代怎么转变,科学技术理念如何优化,城市电视台最重要的是将“新闻”看作发展的核心。媒介作为新闻展现的形式,不管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还是新媒体中的网络技术、移动终端等,最为关键的就是向基层群众传递他们所需的民生新闻,且要保障新闻信息的有效性、科学性及完善性。随着信息传递途径的增加,导致网络平台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此时城市电视台要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写出具有专业水平和人文情怀的民生新闻,从而得到一大批忠实的受众群体。这种民生新闻不仅不会过时,而且具有极强的传播力。
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来说,所选传播渠道是基础,传播内容是根本。对比分析新媒体与城市电视台可知,后者具有内容上的优势,特别是“以民为生”的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其展现出的趣味性、社会性及亲民性等,都将为它带来不计其数的观众。拥有收视率,就代表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具备影响力,而拥有影响力就可以创造品牌节目,并由此加强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垄断地位,确保其可以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占据一席之地。例如,某地电视台开设的民生新闻栏目针对邻近的“五四青年节”组织开展了一次公益活动,主要是组织当地青少年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等有关历史文化,让他们在感受和理解的同时,对“五四青年节”产生新的认识。城市电视台在民生新闻栏目中播放这一讯息后,也在网络等多个平台发布了相同的信息,而后在与当地博物馆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后,增加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先后有多个学校的學生、网友及爱心团队等参与其中。由此可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拓展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加强它拥有的传播力,同时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 (二)利用互联网思维拓展传播力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在这一背景下,若不引用移动互联网思维进行问题分析,不整合网络世界提出的发展要求,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势必会被淘汰出媒体市场。因此,整合引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设计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各项工作,是当前城市电视台有关工作者必须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了“台网”融合发展道路的探索工作,并从中收获了大量的发展经验,且可以实现电视节目上网的发展目标。因为这项工作只是发展的初期,所以城市电视台要在引用新媒体技术优势,整合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将新媒体理念引用到城市电视台管理工作中,促使传统意义上的“采制——播出”转变为“采制——播出——推广”。这种方式有助于引导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向着分众化、多向化及品牌化的方向稳步前进。同时,因为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具有本土化优势,所以若整合网络技术为受众群体构建沟通的平台,可以降低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距离感,以此为基层群众提供独一无二的民生新闻节目。在互联网平台中,受众不但可以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想要了解的信息,而且能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提升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力。
(三)加强新闻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来说,加强新闻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当前记者要持之以恒坚持的重要目标。我国政府推出部分深度报道的新闻评论性节目后,各地新闻媒体也开始整合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大量深度报道栏目,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信息数量的增加,要想为受众群体带来客观且真实的民生信息,必须要提升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具体工作分为:
一方面,做到细致入微的采访与调查。深度报道大都是事实复杂、问题成因多的新闻事件,因此记者必须要构建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通过认真细致的采访和全面的新闻调查,及时掌握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并从中了解到新闻事实。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学会动口和动手,而且要结合大脑,对整体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研究,而后在多方面的展现中,激起受众群体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可以在了解具体事件的同时,拓展视野范围,进而从中产生更为深刻的反思。同时,在采访时,必须要加强理论的思辨性,充分展现民生新闻具有的影响力。简单来说,深度报道的本质就是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引用精确的材料和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促使受众群体可以从中收获新闻以外的信息。因此,在选择题材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内容的新鲜度与重要性都一致。原因在于,报道最新或正在发生及进展中的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持续报道,不但可以尽快集中受众群体的注意力,而且能让他们对新闻事件产生积极探索的兴趣。而在撰写报道内容时,不但要选择新材料和信息,而且要及时掌握新闻事件的最新结果,选择正确的新闻由头,以此在加强新闻报道广度的同时,为受众群体提供新鲜感。
另一方面,要加强表现形式的别具一格。对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而言,要想提升新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必须要引用多种展现方式,如常见的纪实性和解释性、联系性及评述性等。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加强新闻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要保障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具备一致性。简单来说,新闻报道的广度是指记者要具备全局观念,促使报道对象可以用一个整体或过程加以展现。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记者为了加强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必须要深入现实,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这样不仅能掌握生活的真实状态,而且可以经过全方位思考,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重视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表达
第一,必须要坚持三大原则。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发展必须要满足群众、实际与生活三大重要原则。因为民生新闻的设计核心就是以民为本,而基层群众是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引导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只有通过群访等方式全面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方式,对他们的现实生活状态进行研究,才可以真实且客观地展现出他们喜欢的民生新闻。时政新闻革新的民生化道路不但可以构建受众市场的传播观念,获取平等互助友爱的传播关系,而且能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更强的竞争力。
第二,要加大对时政新闻内容精神化的关注。时政新闻作为城市电视台节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新优化中添加社会现实元素,解析与基层群众生活有关的法律政策等。对时政新闻节目来说,因为其与国家政策宣传相关,且涉及到国内外的经济与局势变化,所以整体内容非常复杂,这就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记者必须加大对时政新闻内容精神化的关注,具备熟练收集有价值新闻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另外,要想成为合格的记者,要对百姓的生活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促使其成为报道的核心,且向着民生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三,从百姓角度入手研究与解析新闻。人民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内容,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从基层群众入手,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新闻工作也是如此。在时政新闻进行民生化革新工作时,不仅要从基层群众的角度研究时政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且要对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研究。一方面,电视台时政新闻民生化发展可以根据当前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分析时政新闻的概念和内容,从而突破传统新闻传播形式的制约;另一方面,在时代变迁和人才需求逐渐增加的同时,新闻工作者要整合城市建设发展和当地民生特点、民俗文化等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最终获取的时政新闻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综上所述,民生新闻发展影响着城市电视台社会舆论监督职能的展现效果,决定了基层群众在电视台媒体上的话语权,关系到基层群众反馈信息渠道的通畅性。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各地城市电视台要在整合以往工作經验的基础上,对民生新闻节目进行重新定位,要突破传统发展理念的制约,这样既可以提升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力,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的新闻服务。